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杏树以其适应性强、果实成熟早、营养丰富、用途广泛等优点而深受群众欢迎,近年市场前景看好。我县是山东省杏主产区之一,现有杏树800公顷,但由于多数杏园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致使产量低、品质差。为尽快改变我县杏树生产管理落后的状况,我们于2000—2003年开展了山地成龄杏树低产园改造技术推广试验,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成龄杏树低产园的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成龄杏树低产园约260公顷,主要分布在低丘山坡地,杏林疏密不均,品种混杂,树龄相差悬殊,树势衰弱,树冠中下部骨干枝光秃,结果部位外移,结果枝节间短,花芽密集,不完全花比例大。因多年不修剪造成树冠外部枝条交叉密集,枯枝、老枝多。病虫害十分严重。
技术改造杏园土壤褐土,pH值7.3,土壤肥力极差,土壤含有机质0.54%,速效氮4.8毫克/千克、速效磷5.0毫克,千克、速效钾120毫克/千克。主栽品种有红荷包、二花曹、银水杏,行株距5米×4米,树龄9—18年生。
2 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1995年,我们在马集、纸坊、满硐等4个乡镇建立起技术指导小组,通过开展新技术培训,编制技术资料等途径,推广杏树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共改造成龄杏树低产园234.5公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实施丰产措施后,成龄杏树低产园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逐年大幅度提高,2000年平均每公顷产量6045千克,产值18135元,年平均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实施丰产措施前(1995年)提高5.3倍和11.6倍。
3 成龄杏树低产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3.1 加强土肥水管理
3.1.1 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山区土层薄,肥力低,土壤中常有大块砾石。每年9—11月在树冠周围或行间挖宽50~80厘米,深40~60厘米的条沟,挑出砾石,回填时每株施入50~100千克有机肥,缺乏肥源时可放人一定量的腐熟秸秆或杂草、落叶,然后回填表土,压实。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通透性、蓄水性。在挖条沟时,注意不要伤害杏树大根。
3.1.2 中耕除草疏于管理的杏园,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树干中下部枝条容易早衰和枯死。每年中耕除草2~3次,铲除杏园杂草,同时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渗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杏园环境,促使老树复壮。
3.1.3覆草保墒 麦收后树盘覆草(厚度15~20厘米)是一项效果显著的保水措施,同时还能调节地温,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通透性,经1~2年腐烂后结合深翻土壤埋入地下,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2 合理修剪,恢复树势
杏树树形多采用自然圆头形,主枝较多,树冠郁闭,内膛光照不良,小枝易枯死,树势普遍衰弱,结果部位外移,产量低,果实品质差。修剪时宜重短截主枝和侧枝的延长枝。疏除树冠中下部极弱的短果枝和枯枝,短截长果枝:疏除树冠中上部的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增加树冠内光照。短截、回缩到向上的分枝处,抬高角度。对衰弱老树要复壮更新,去老弱枝,促生新枝,更新培养结果枝组。通过修剪大大改善了树冠通风透光条件,树体结构合理,结果枝组健壮,果实产量连年攀升。果实品质得到改善。
3.3 加强花果管理,提高坐果率
3.3.1 加强花果管理杏树虽然较易形成花芽,但是,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不完全花比例大。加强果园管理,增加树体贮藏营养水平,能够有效地减少不完全花,如采果后及时增施基肥,根外追肥,实行果园覆草,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好叶片等。
3.3.2 花期喷硼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花期喷布0.2%-0.5%硼砂 300倍尿素混合液、100毫克,升赤霉素均能提高杏树坐果率。5月中下旬喷布1000毫克/升多效唑,可明显提高完全花比率。
3.3.3 环剥、环割盛花期4~5天,对3年生以上的主干或主枝进行环剥或环割,通过环剥或环割来增加翌年完全花率。环剥宽度一般0.2厘米左右:环割以割2道为好,两道间相距5~10厘米。
3.3.4 减轻晚霜危害 杏树开花早,易受晚霜危害,生产上要做好晚霜预防工作,减少晚霜危害。如花芽膨大期喷布100-200毫克,升赤霉素,早春树干涂白与灌水,早春树盘覆草,营造防风林,晚霜来临时熏烟,花期喷水等均能减轻晚霜危害。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杏园主要病虫害有流胶病、杏疔病、金龟子、介壳虫、食心虫等。主要防治措施是;杏树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新梢长10~20厘米时发现病梢及时疏除。生长季节发现食叶害虫可喷布40%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避免机械伤害,可有效地抑制流胶病。
1 成龄杏树低产园的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成龄杏树低产园约260公顷,主要分布在低丘山坡地,杏林疏密不均,品种混杂,树龄相差悬殊,树势衰弱,树冠中下部骨干枝光秃,结果部位外移,结果枝节间短,花芽密集,不完全花比例大。因多年不修剪造成树冠外部枝条交叉密集,枯枝、老枝多。病虫害十分严重。
技术改造杏园土壤褐土,pH值7.3,土壤肥力极差,土壤含有机质0.54%,速效氮4.8毫克/千克、速效磷5.0毫克,千克、速效钾120毫克/千克。主栽品种有红荷包、二花曹、银水杏,行株距5米×4米,树龄9—18年生。
2 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1995年,我们在马集、纸坊、满硐等4个乡镇建立起技术指导小组,通过开展新技术培训,编制技术资料等途径,推广杏树综合管理技术措施,共改造成龄杏树低产园234.5公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实施丰产措施后,成龄杏树低产园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逐年大幅度提高,2000年平均每公顷产量6045千克,产值18135元,年平均产量和产值分别比实施丰产措施前(1995年)提高5.3倍和11.6倍。
3 成龄杏树低产园改造的技术措施
3.1 加强土肥水管理
3.1.1 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山区土层薄,肥力低,土壤中常有大块砾石。每年9—11月在树冠周围或行间挖宽50~80厘米,深40~60厘米的条沟,挑出砾石,回填时每株施入50~100千克有机肥,缺乏肥源时可放人一定量的腐熟秸秆或杂草、落叶,然后回填表土,压实。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通透性、蓄水性。在挖条沟时,注意不要伤害杏树大根。
3.1.2 中耕除草疏于管理的杏园,杂草丛生,病虫害严重,树干中下部枝条容易早衰和枯死。每年中耕除草2~3次,铲除杏园杂草,同时提高土壤透气性和渗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杏园环境,促使老树复壮。
3.1.3覆草保墒 麦收后树盘覆草(厚度15~20厘米)是一项效果显著的保水措施,同时还能调节地温,抑制杂草生长,保持土壤通透性,经1~2年腐烂后结合深翻土壤埋入地下,可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3.2 合理修剪,恢复树势
杏树树形多采用自然圆头形,主枝较多,树冠郁闭,内膛光照不良,小枝易枯死,树势普遍衰弱,结果部位外移,产量低,果实品质差。修剪时宜重短截主枝和侧枝的延长枝。疏除树冠中下部极弱的短果枝和枯枝,短截长果枝:疏除树冠中上部的过密枝、交叉枝、重叠枝,增加树冠内光照。短截、回缩到向上的分枝处,抬高角度。对衰弱老树要复壮更新,去老弱枝,促生新枝,更新培养结果枝组。通过修剪大大改善了树冠通风透光条件,树体结构合理,结果枝组健壮,果实产量连年攀升。果实品质得到改善。
3.3 加强花果管理,提高坐果率
3.3.1 加强花果管理杏树虽然较易形成花芽,但是,在营养不良的情况下不完全花比例大。加强果园管理,增加树体贮藏营养水平,能够有效地减少不完全花,如采果后及时增施基肥,根外追肥,实行果园覆草,加强病虫害防治,保护好叶片等。
3.3.2 花期喷硼和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花期喷布0.2%-0.5%硼砂 300倍尿素混合液、100毫克,升赤霉素均能提高杏树坐果率。5月中下旬喷布1000毫克/升多效唑,可明显提高完全花比率。
3.3.3 环剥、环割盛花期4~5天,对3年生以上的主干或主枝进行环剥或环割,通过环剥或环割来增加翌年完全花率。环剥宽度一般0.2厘米左右:环割以割2道为好,两道间相距5~10厘米。
3.3.4 减轻晚霜危害 杏树开花早,易受晚霜危害,生产上要做好晚霜预防工作,减少晚霜危害。如花芽膨大期喷布100-200毫克,升赤霉素,早春树干涂白与灌水,早春树盘覆草,营造防风林,晚霜来临时熏烟,花期喷水等均能减轻晚霜危害。
3.4 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杏园主要病虫害有流胶病、杏疔病、金龟子、介壳虫、食心虫等。主要防治措施是;杏树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新梢长10~20厘米时发现病梢及时疏除。生长季节发现食叶害虫可喷布40%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进行防治。避免机械伤害,可有效地抑制流胶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