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教师教学总怕学生不能理解,希望面面俱到,把文言文教成古汉语,将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可言,学生成了笔记、背诵的机器;或者脱离双基,教师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学生虽听得津津有味,但合上书本,又觉得似无所获。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选取精当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其乐学、会学。
关键词:文言文;图像;言语
文言文也叫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它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有着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境美。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学习对象的心理规律和学习资料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架构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古文。如何让高年级文言文教学走出教与学的低谷,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用图像,降低陌生感
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与现代文有所区别,枯燥地运用已知的注释串讲,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相反会觉得干瘪乏味。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毕竟是一种陌生的课文,“之、乎、者、也”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时,教师要营造学习古文的氛围。如,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课伊出示《伯牙鼓琴图》,在古色古香的图画中,我款款介绍子期和伯牙:“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一身长袍、达官贵族打扮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声、色、画加上教师的深情叙述,消除了年代的隔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古文学习磁场。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配上合适的图像,能够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像中把握课文的内涵,无需老师做过多繁琐的讲解,真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刻。
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识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作用于阅读。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更是使知识达到迁移、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例如,教学《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完《两小儿辩日》,我组织学生进行改写练习,或者课本剧表演。学生写作兴趣高涨。
我发现在学生的眼中文言文再也不是深奥、乏味的“之乎者也”。学生充分地将文言文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灵动文字。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古文新写,习得言语
近几年,文言作文是考场作文中的稀有品。2001年南京考生以文言文写成《赤兔之死》,赢得满堂喝彩,成为当年高考作文的扛鼎之作。2003年北京学生也用文言写成的《转折》满分作文。小学高年级安排文言文课文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做铺垫。笔者认为,除了加强文言文的阅读量外,适当的文言文仿写练习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文言文简洁、凝练、富有想象力。写作浅易的文言文是学生个性的一种体现。如何写好浅易的文言作文,我认为仿写古文经典不失为一个好的练兵场。
我上古文《伯牙绝弦》,在学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时,我让学生进行一个仿写,即仿照前面的句式,让学生写一写: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交流时,学生这样写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春风!”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圆月!”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的规律并学会了运用,而且在仿写的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伯牙鼓琴的绚烂乐章。这样的仿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促进了文本的理解,而且学生对古白话文有了更多的认识,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内容,与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古诗词,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
参考文献:
潘亚聪.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1(16).
关键词:文言文;图像;言语
文言文也叫古文,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它是在古代汉语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有着独具特色的古朴之美——文美、韵美、意美、境美。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学习对象的心理规律和学习资料的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架构有效的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学习古文。如何让高年级文言文教学走出教与学的低谷,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巧用图像,降低陌生感
文言文的语言习惯与现代文有所区别,枯燥地运用已知的注释串讲,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相反会觉得干瘪乏味。对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毕竟是一种陌生的课文,“之、乎、者、也”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小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时,教师要营造学习古文的氛围。如,在《伯牙绝弦》的教学中,课伊出示《伯牙鼓琴图》,在古色古香的图画中,我款款介绍子期和伯牙:“同学们,让我们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看到的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一身长袍、达官贵族打扮的就是晋国的上大夫——俞伯牙;而这位凝神听琴的,却是青布包头、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的穿着,他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声、色、画加上教师的深情叙述,消除了年代的隔膜,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浓厚的古文学习磁场。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配上合适的图像,能够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图像中把握课文的内涵,无需老师做过多繁琐的讲解,真正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深刻。
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文言文教学中,应有一个“读懂—提升—拓展”的过程。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在学生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他们的阅读量,让他们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知识去阅读,在阅读中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反过来又作用于阅读。这个互相促进的过程,既是巩固知识的过程,更是使知识达到迁移、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例如,教学《杨氏之子》这篇课文时,我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中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的文言文,让学生自读,能背诵更好。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完《两小儿辩日》,我组织学生进行改写练习,或者课本剧表演。学生写作兴趣高涨。
我发现在学生的眼中文言文再也不是深奥、乏味的“之乎者也”。学生充分地将文言文课文内化为自己的灵动文字。这样既巩固了对课文的学习,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古文新写,习得言语
近几年,文言作文是考场作文中的稀有品。2001年南京考生以文言文写成《赤兔之死》,赢得满堂喝彩,成为当年高考作文的扛鼎之作。2003年北京学生也用文言写成的《转折》满分作文。小学高年级安排文言文课文为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做铺垫。笔者认为,除了加强文言文的阅读量外,适当的文言文仿写练习也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文言文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文言文简洁、凝练、富有想象力。写作浅易的文言文是学生个性的一种体现。如何写好浅易的文言作文,我认为仿写古文经典不失为一个好的练兵场。
我上古文《伯牙绝弦》,在学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时,我让学生进行一个仿写,即仿照前面的句式,让学生写一写: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交流时,学生这样写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春风!”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圆月!”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的规律并学会了运用,而且在仿写的过程中向我们展示了伯牙鼓琴的绚烂乐章。这样的仿写,既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促进了文本的理解,而且学生对古白话文有了更多的认识,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内容,与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又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重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多彩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学习古诗词,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和智慧。
参考文献:
潘亚聪.提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