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黑水,我永世的遥望(外一篇)

来源 :小说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zq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华北京都,到洞庭潇湘。出生后,我就一路漂泊,人生的帆就这样被裹挟在命运的风中漂泊,我不知道今生的扁舟会泊在哪片江湖的岸边。怎么也没想到,不经意间,就在秦巴江汉间这个汽车之城安顿了今生。
  不知是哪一天,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于车城的高楼上一抬头,就看到武当天柱峰。似乎在金光妙相中有一种神示,竟对自己漂泊的人生有了些隐约的觉悟。
  真武为玄武,原是北方水神,他护佑乾坤生灵,来到了南方,在太和仙山成为大帝。我在家庭时代变迁的表相下,莫不是这位“老乡”之神灵,在暗示我人生的跋涉,在引领我命运的漂泊,在护佑我平凡而又幸运的生命?
  江汉回旋,秦巴逶迤,在至尊至圣的北方神灵的召唤中,我怎能不时时回望我遥远的北方,那是被称作白山黑水的故乡。
  二
  白的山,黑的水。
  长白山,黑龙江。
  这是最具中国艺术特征的色彩元素。
  也是最具中国哲学内涵的辩证关系。
  乾坤、阴阳。温柔、磅礴。
  父性的高贵与母性的深沉,让北中国成为中华史诗中最壮美的旋律。
  那是我的出生地、我的家园。
  那是一个女儿一生都要回望的故乡。
  从每一朵雪花到每一朵白云;从每一株马兰到每一丛白桦,都已经化作了一个游子梦魂的点点滴滴、丝丝缕缕。
  无论多么 笨拙,我都要用文字,将我的遥望,孵化成心中永远的风景。
  三
  长白山,兴安岭的苍茫纵横,让我领略了什么叫做不朽。
  树是白山的旌旗,树是黑水的肺叶。树从根到叶都是生命,它葳蕤蓬勃,竖看是高耸入云的路,躺看是大地深处的桥。在大雨与暴雪中,狂风把它推成波涛、汇成巨浪,那是嘶吼与呼啸成天地交响的雄浑与磅礴。
  多少次,多少次长白山下的童年时光在梦魂中萦绕、大森林奇伟瑰丽的生命演绎,便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森林在蓬勃生长,树木被采伐、堆码。经日灼、霜冻、水淹、火烧。在季节循环中,群落退化了群落又复生。针叶闊叶交织,林冠截留着雨水与雪霜,一部分向天空雾化蒸腾,一部分沿树干渗入朽枝败叶的地层。现在想来,似乎整个山脉都在呼吸,都在用神经去感觉光照、温度、水分、空气与土壤的蓬勃舒张、萌动生长。
  这就是我生生不息的北方,这就是我永世繁茂的故乡。
  四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鲜活的土地。每一把森林的泥土中,都有数万计喁喁细微的生物。每一寸土地深处都有百万计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在活动。还有真菌、昆虫、蜗牛、小节肢生物,正是它们将生命的给养送到大地深处。
  在暴雨之前,我曾看到蜘蛛、蜉蝣、小甲虫、松毛虫绕过草芥败叶,蠕行在小溪与树干上,本能地对大雨将倾作出紧张的反应。熊、鹿、麋在大雨滂沱时反而躲避不多,它们能一直踏着厚厚的地衣在林莽里穿行。天晴了,乌鸦与红斑雀则在乔木上跳跃,柳莺和黄鸭则在灌木丛中唱起歌来。
  在苍茫纵横的大景象里,我北方的故乡,就是如此的细腻生动,就是如此的优美多姿。
  五
  抚摸着自己深度的冻伤之痕,经常会想起我儿时在雪原深处的迷路经历。凌乱飞舞的风雪、深浅不一的脚印。松树钉成的木屋、冷风在小窗口的呼啸。无望的欲念、无边的恐惧。但在野狼的嚎叫中也能闻到松脂的清香。当我获救之后,幼小的心灵便对幸运与感恩有了深切的感悟。悲悯与惠泽的泉流便洒进了我女性的情怀。在远走万里之后,时时感到这就是北方故园给我的一生命运暗示与指引。
  當无垠的雪覆盖了黑土地之后,那是天高地阔、寂静无边的雪原。炊烟很细,远山很小。移动的畜群犹如蝼蚁。若偶尔有一只红狐路过雪原,它便是天地大舞台上最亮丽最娇艳的明星。
  看久了这样圣洁的风景,你心里便会种下天籁的种子。如今在南方,还时常萌发,时常想在旷野中结庐而居,用深呼吸滤尽俗尘。还想在林中流出的泉边,用箫声吹出自己渴望的淡远、清幽与雅逸,总想与心中的雪原有着遥远的呼应。
  六
  黑土地上的大豆高粱之外,长白山上的秋景格外丰艳迷人。高岗上的杜鹏红松林,缓坡处的榛子椴树红松林,陡坡下的绣线菊红松林,还有丘陵撂荒地里的榛柴丛和白桦林,狭窄沟谷里的黄波椤和胡楸木林,它们因秋霜而斑斓、因秋风而喧闹。谷底有瀑布飞溅,山润有溪水蜿蜒。而在谷地里长满幽蓝的鸢尾、紫菀、熏衣草和黄色的百合。秋日辐射山谷,映照出一层层不同的色彩。斑鸠在大丽菊、野蔷薇和石楠丛中咕咕地叫着,芦苇像高粱一样在风中大幅度摇摆,远山的坡坂上传来叮咚的牛铃声。北方的秋较之南方更为丰满壮丽。在丰收深处总有一种动人的情调,那是把一种洒脱谱写成咏叹调的优雅。
  在千里洁白逶迤的长白山兴安岭的冬日里,家院里的生活与外面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火热的炕,老辣的酒,激情的二人转,浓艳的段子,再加上肥美的杀猪菜,构成了滚烫的北方情怀,融化了心中的万丈冰雪。掀开毡子门帘,戴上狐皮帽子,从屯子出发,马爬犁、狗爬犁、鹿爬犁飞快地向前奔驰,美丽的青春在雪原上飞翔,姑娘与小伙子的欢笑,银铃一般酒落在莹莹闪光的雪原上。这是一种只属于北方的抒情方式。它是一种在冷与热的对比中,获得圣洁淋漓的酣畅。
  七
  河流的伟大,不仅在于她能发育出山川万物,而且她能孕育出生灵与文明。因而,我们只能用母亲这样神圣亲切的名字,来称呼伟大的河流。
  牡丹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呼兰河、逊别拉河、辰清河、乌底河。这些具有诗韵之美丽的江河,形成一个汇入黑龙江的水系在北中国汹涌澎湃,它们以巨大的活力演绎着亘古的沧桑。
  我出生在逊别拉河的岸边,人们简称她为逊河。逊者,满语意为奶浆。她的确像乳汁一样滋养了我童年的梦想,将一个北方女儿对世界的想象,不舍昼夜地带到远方。
  呼兰河是一条美丽到忧伤的河,因为有了现代著名作家萧红,它显得格外有一种传奇的色彩。她位于黑龙江省的中部,与其他河流汇合后奔腾向南,全长五百多公里。她滋润着北方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当我们讴歌大豆、高粱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咏叹这条伟大的河流。多少次在一声声“九一八”旋律中,我与她遥遥相望。她的富饶、她的奉献、她的屈辱、她的悲壮与忧伤,连同一个北方文学女性悲怆的命运,在我心中总是交织出一种史诗的旋律。一种崇拜、一种感恩、一种发自心灵的激动,总是让一个北方小女子涕泪纵横。对于呼兰河与萧红,我渺小的人生献给她们的,只能是遥望、再遥望。   黑者为玄,黑者为混沌与神秘,黑者为深广磅礴。黑龙江不仅有传奇的美丽,而且有阔远无边的境界。她是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世界十大名河之一。她绕经蒙古,经过北中国的边缘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区东南接界,然后汇入鄂霍次克海的鞑靼海峡。她以中国的气质与风格,成为一条国际的河流。
  八
  隆冬里的北方大江,有一种语言难以企及之美。澎湃千里、顿失滔滔之后,是汪洋的玉湖冰鉴,那是映照寰宇的一面镜子,她的博大与圣洁,能给予所有心灵透彻表里的襟怀。还有雪淞,将两岸的植物雕塑成玉树琼枝。北方的阳光对它们只有爱抚,没有融化。温柔的光芒将一种壮丽与灵秀、旷达与伤感,交织成一种灵魂深度的歌吟。父辈的勤劳将冬天的渔汛,水墨画一般印在我童年记忆的宣纸上。冰凿、火盆、捕鱼的工具,在厚厚的冰层上打出了一眼眼冒着乳白水汽的窟窿。大马哈鱼与各色的鱼类从里边一串串捞出来,其过程细致而神奇。它们在雪橇旁的干草上把意外的绝望变成最后的殉道。然后被装进麻袋,堆上爬犁与雪橇,运回屯子或木刻楞的屋子里。父辈们带着孩子,将欢笑捂在厚厚的毛鼻搭子与狐皮帽子里,从江上过雪原,走回家中。只有畜生脖子下的叮咚的鈴声在旷寂中回响。没有任何言语,美得想哭,但还没哭出来,目光已是一派晶莹。
  九
  北方的河流,已成为我梦中的河流与心中的河流。此岸是历史的回声,彼岸是历史的召唤。
  我凝思,我遥想。
  我呼唤,我眷恋。
  她们在温暖滋润万里江山、千亿生灵的时候,也时时激荡着我的心。似乎每一道泉溪、每一朵浪花,都蕴藏与潜渗着我瞩望的漫漫里程。
  对于一个游子,一个漂泊者,一个思念故乡的人来说,北方的河流,白山间的黑水,已不再是地理的河流,而是我精神的不竭源泉与久久难舍的眷恋。
  十
  时隔三十年,我又重回故里,然后一路北上来到漠河。在中国最北端向更北伫立遥望,似平看到了圣彼得堡涅瓦河上空的星斗,那该是俄罗斯广大辽阔的地域,它使人想起了极度严寒里西伯利亚雪野中十二月党人的命运,那是俄罗斯灵魂的白夜,它孕育了俄罗斯精神的苦难气质,那是冰雪中的白银时代。
  这种悲壮到民族精神深处的地域文化气质,不是俄罗斯独有。在我故乡的白山黑水间,浓艳的鲜血,猎猎的旗帜,冲天的呐喊,至今仍是中华民族精神高地上最奇绝的风景。
  小时候,江边烈士陵园里的故事,成了一个北方女儿心中永远崇敬的影像。
  吃冰雪、吃树根、吃破絮棉花,弹尽粮绝坚持与敌寇对决。这是让对手都钦佩的英豪。
  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抗敌投江的八位女侠,以及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场上死去的无数抗联英雄,他们是白山黑水的魂魄,是一个民族圣坛上永远的豪杰。他们的坚强信念、谋略智慧、顽强意志,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并将与白山黑水一道万世不朽。
  经受各种利诱和严刑拷打,她不动摇;敌人用烙铁去烙一个女性最神圣、最隐秘的乳房与阴部,她誓死不屈。
  一个弱女子,用柔弱的双肩,扛住了一个民族的尊严。至此,她羞杀了无数的汉奸卖国贼,她羞杀了千古怯懦的男人。
  她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气节,永远挺立在白山黑水之间。这就是赵一曼,中华永远的大姐,祖国永远的女儿。一个民族彪炳千秋的巾帼英雄。
  她红颜薄命,她颠沛流离,她孤苦无依,她贫病交迫沦落他乡。但她不顾影自怜,不独自哀叹,而是用战斗的笔描绘抗战的生死场,咏叹北国的呼兰河。她关注的是自己命运之外的民族命运、大众劫难,因而她用文学做武器,用贫病的肩膀擎起了民族大义。那是中国北方女儿萧红的文学情怀与人格高度。对比之下,及至今日,多少帮闲、无聊,以及所谓独善其身的卫道士,都应感到无地自容。
  十一
  千遭虎狼吞掠,白山黑水仍烈士慨然、英杰辈出;万遍铁蹄践踏,白山黑水仍是无边的鲜花、大豆高粱。越是凌辱、越是圣洁;越是劫难、越是坚强。
  白的山,黑的水,将祖先至高的尊严,用永恒融入深沉与神圣。是这些挺立在北方高岗上的英杰,为祖国挡住了灾难,从而壮烈得惊天动地,光照寰宇。
  有了这些壮烈的传奇,白山黑水才有了永恒的魅力。有了这些鲜血与骨骼,青松才更苍翠凌云,鮮花オ更芬芳鲜艳,土地才长出北中国最壮丽的风景和最丰饶的收获。
  因此,这故乡的白山黑水,才血缘基因一般深深融入了一个她无名女儿永远的自豪与骄作。她也懂得了,真正的美丽与温柔,是由骨铬、灵魂与血肉构成的生命艺术。
  十二
  故乡犹如一枚蚌,将我的生命育成了一个珠。它的澄明给了我光彩,它的壮丽给了我智慧。无论漂泊多远,它都是依托我心灵的大地,照耀我未来的太阳。它让我了解了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懂得了什么是公正与神圣。它给了我与这个世界守望的距离,它给我描绘了故乡在游子心灵中神性的美丽,它让我在大地与森林中找到了理想与信仰的根脉。
  我的人生安顿在乾坤回转、南北呼应之间。我的灵魂栖息在白山黑水、秦巴江汉的际遇之间。我相信,那是冥冥之中,北方神灵对我命运的引领与安排,从而,才使我的漂泊人生有了沧桑的诗意与宿命的神秘。我虽然身在南方,但我生命中不能没有北方。因为,我要故乡见证我生命的过去,滋养我向上的精神,安抚我漂泊的心灵。白山黑水的故乡,将永远是我灵魂的眷念与一生的恩泽。
  中俄边境是故乡
  
  
  故乡是心中的琴弦,一碰就会发出悦耳的共鸣;故乡是山涧的小河,不急不湍长流不息;故乡是天上的明月,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
  遥望故乡
  我离开故乡太久太久了,以致我不常想不敢想,那个伫立在东北边境线上,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仅一江之隔的小镇——逊克。断不是常常想就能回得去的,她太遥远了,远得像天边的一颗星辰,远得像北极冰山下的一粒冰花,远得一度将她深深遗忘,轻易不曾提起。   别人的故乡要么在富庶丰饶的鱼米之乡,要么在温柔浪漫的滨江之畔,要么在柳绿花红的吴越江南,而我的故乡呢?却在遥远寒冷的冰天雪地,在北纬四十九度三十分的东北边防线上。她的前身也一度那么悲愤凄凉——十八世纪末被沙俄强占,十九世纪初遭日寇铁蹄践踏,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骇人听闻的“海兰泡大惨案”、“江东六十屯”,让我父老乡亲的鲜血六天六夜染红了黑龙江江面,那是一块背负了民族屈辱与巨大创痛的黑土地啊——我的故乡。
  当童年的歌谣和少女的羞涩融进了北大荒湛蓝的天空和雪白的云朵,一种青春的萌动和心灵的企盼便带着黑土地的脚印走进了无限想往的和畅江南。曾经,在一首送给妈妈的诗中写道:南方北方一样好,南人北人一样亲。南方的土地能长红高粱,北方的土地也长甘蔗林。在故作轻松的愉快语调中,一种思乡的忧愁已悄然种在了心里。从此,我遥远的故乡便开始默默传递一缕缕清冷而关切的问候,悠悠地注视着她游子般的女儿奔波而孤单的身影。
  从此,无论经过了多少酷暑寒冬,无论经历了多少春花秋月,故乡的名字成为我人生鞭策和精神寄托的鲜明符号,成为我执着地书写人生理想的一粒不熄的火种。
  许多许多年了,扎蝴蝶結的小姑娘长出了苍苍白发,白发苍苍的妇人又有了自己的小姑娘。当时间的手臂把所有的故事都蒙上了一层轻纱,唯有一首老歌却愈发嘹亮愈发清晰。那就是,对故乡的深情歌唱!
  于是,我怀揣一颗激荡的心,从鄂西北中原向小兴安岭走来,走向那片黑黑的土地蓝蓝的天,走向我故乡的小河和山上的马兰花,走向幼时青春的伙伴和生我养我的那个带血的梦中摇篮。
  请相信,这是我从南方飞往北方的客机上写下的文字,已顾不上左右怪异目光的注视。思绪千里心田哽咽,每一个字都像一颗颗晶莹的泪珠,紧紧地存蓄在眼眶里,稍有放松,它们就会急切地滚滚而下。
  真不敢想,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扑向故乡的怀抱时,我故乡的山水会以跃动的欢歌欢迎一个游子归来吗?
  抬头看天,晚霞就在身边。机翼突破云层,呼啸着向更北更高处飞去,它要穿越层层阻隔抵达企盼的终点。宁静而又激动的心,浓烈而又羞怯的情,汇聚成一句向天的呐喊:梦魂萦绕的故乡啊,我回来了!
  故乡的云
  飞机降落哈尔滨,次日晨与接站同学一起,驱车沿着东北边境线,向着逊克老家驰骋狂奔。
  当车子行进在大兴安岭高原,两侧白桦林和阔叶松以情深似海的绿意包抄了所有渴望大自然的心。肥厚的土地,以它黝黑的面庞憨憨地迎接我们的到来。蓝天白云更是不甘落后,一进入松嫩平原,就开始了它香醇独特的空中圆舞曲,也开始了我快乐别致的归乡行程。
  白云悠悠,悠悠白云,是对家乡云彩最真实的写照。它是我今生无法放下的圣洁与神奇,是盛开在心中的一朵纤尘不染、遗世独立的白莲花。
  天,蓝得没有一丝杂质;云,紧紧地抱成一团,像婴儿柔软的身体,肆无忌惮地在天地间游弋翻滚。
  我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太美了!真是太美了!那云彩,一伸手就可以摘下来!
  看吧,就在左前方头顶的那朵白云,是采棉姑娘手里的棉桃,松软绵密堆积成絮状小山,不一会儿工夫,小山变成了一个老翁笑眯眯地斜睨着双眸,颔下蓄着飘飘欲飞的胡须。
  那是一只老虎,两只耳朵和大大嘴巴露出王者的凶猛威仪。
  喂!快看呀,右前方那片长条云彩,多像两个相亲相爱的人,紧紧相抱相拥,正甜蜜地说着悄悄话呢!车上人你一言我一语,兴奋地描绘着云彩的图案,似感受到一种重返世外桃源的兴奋,又似重温了无拘无束的儿时天真。
  小的时候,常常望着天空出神,为天上变幻的各种图案着魔。恨不能找个梯子登上云彩,骑着那牛儿马儿在天上玩儿个够;也常做傻事:随着羊状的白云,痴痴地跟在后面猛跑,想从云的这一端跑到另一端去看个究竟,可跑着跑着羊犄角就跑散一只。想起了三十年代东北女作家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对白云的逼真描写:“白云来了的时候,那大团的白云,好像洒了花的白银似的,从祖父的头上经过,好像要压了祖父的草帽那么低。”是的,低得恨不得触手可及,低得想一团团地抱回家。
  那白云离我们头顶好近,离天空反而有了一段距离,完全呈悬浮状。天,蓝得像宝石,透亮晶莹;蓝得像大海,幽静深情。阔达神秘的蓝天白云,吸吮掉世间无数的杂芜与灰垢,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丰沛充盈伶俐美妙的幻想舞台。
  白云舒缓心情,时间追逐脚步。我们的车子,离家乡越来越近了。
  已近傍晚,夕阳西下。空中云朵,依旧不舍地迷恋孔雀蓝般的舞台,这时的云,已没有了糯糯的乳白,这时的晚霞,已将它的血红穿透了云层,于是,傍晚的天空布满了热烈奔放的红色交响!东北人把这叫“火烧云”,这是北方天空独有的天际景观。晚饭或傍晚时分,三五成群的人们,或站在大路边或坐在家门口,一边看火烧云一边唠嗑聊天,这幅画面深刻在我童年的记忆中。
  为什么家乡的云总是一大朵一大朵地那么清澈明净?为什么那云离我们近得似乎一个蹦高儿就能顺手摘下?除了没有污染和高寒地区两大因素外,是不是也跟北方的人文性格有关呢?
  我不能肯定。但必须承认的是,童年的经历对人生的塑造最为直接,家乡的山水,是培养人文性情最为天然的老师。很久以来,我总是感叹于家乡那片充满幻想与瑰丽的天空,感叹生我养我的那片丰厚辽阔的黑土地,是它们给予了我最美丽纯净的心灵启蒙。
  近乡情更怯啊!
  感谢白云领路,悠悠洒洒地带我走进故乡的怀抱,走进一片熟悉的山水和摇曳多姿的儿时旧梦。
  重回故里
  回来了,回来了,我魂牵梦萦的故乡!我日思夜想的亲人。那柔和的灯光,那松软的土地,那热情的笑靥,那熟悉的风景。一切的景象都透发出深入骨髓的力感与痛感,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朵小花,一粒石子一块土坷垃,都能追思出我童年的记忆和别后重逢的深情。
  这是谁?又高又胖的男子,陡然的陌生挡住了我的视线;那是谁?清瘦的面颊黝黑的脸庞,记忆的鼠标怎么也搜索不出当年的身影;还有她,少时活泼的身姿,因岁月和生活的磨砺,身脚已变得颤微而僵硬;还有你,一个翩翩少年,多少女孩子暗恋心扉的梦,那阳光俊朗的脸庞,怎么也没有挡住沧桑的印痕与皱纹?   是的,我们都老了,什么都挡不住时间的脚步。我们不再是阔谈理想与未来的热血青年,不再是争强斗胜的莽撞孺子。然而,虽然我们不再青春亮丽意气风发,但我们已有了跨越长河与高山后的沉静与自信,有了俯瞰人世洞悉人生的淡定与豁达,因而备感我的少年同学,你们每个人的现在都是一本书,从你的言语、他的一颦一笑中,默默向我传递着离别三十年的滴滴往事与涓涓历程。
  去看一看,当年我们上课的教室,那熟悉的窗户和黑板;看看我们集体就寝的宿舍,那窄小简易却热闹喷香的小食堂;再去走一走每天上学必经的小路,和那片葱茏茂密的小树林;走一走那座小木桥,和桥下必须一蹦一跳才能跨过去的小水沟。不在了,都不在了,矗立眼前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和宽阔的马路,是象征开拓奋进的高大骏马雕像和漂亮的街心花园。可这些都挡不住我们探寻的目光。穿越现实与历史,我们依然沉浸在丢失的往事和多彩的回忆中。
  也许,这就叫同学情。过去的时光总是令人怀念,当怀旧情结成为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集体回忆时,那种深厚情感就会不断放大。每个人,甚至每个人的每句话每件事,都会勾起所有人的联想因而产生强烈共鸣。这种共鸣又把每个同学紧紧联在一起,感情因此而更加淳美鲜活得以升华。
  再也没有了少时的羞怯和鲁莽,同桌的你,过来合一張影吧,亲切的臂膊代替了当年同桌的三八线;调皮的小子过来喝杯酒吧,三大杯下肚能酿出火一般的激情;学习顶尖的聪明娃过来跳支舞,推拉旋转也是那么深情款款舞步翩翩;一说话就脸红的小胖子,现在是医学医药行业专家,一曲《红河谷》,唱得大家几度哽咽泪水涔涔......
  故乡山水美,月是故乡明。其实我知道,当没有了思念没有了牵绊,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土地和月光吗?没有了同学情谊和长久的惦念,故乡也不过是一个简单的符号。而正是因为有了同学的共同经历与情感脉搏,我们的心才能够在分别三十年后依然紧紧相守共同相拥!
  鸿雁飞翔
  欢乐怨宵短,寂寞恨更长。三天相聚显得匆匆又匆匆。
  即使短暂,仍挡不住游子的瞬间回眸。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们的父辈为支援边疆建设,响应党中央号召,八十万官兵从祖国内地涌向北大荒,涌向这个与前苏联仅一江之隔、背负沉重、满目疮痍的边塞荒野,青春的热血洒在这片荒凉而厚重的土地上,从此,这便成了我的第一故乡。父辈们渐渐老去,或回内地老家,或随儿女到内地生活,我们作为垦荒者的二代,或随父辈南迁,或考学离开家园,分散在东西南北祖国各地,当再次齐聚东北,方倍显艰难与不易。
  只是时间太过公平,不会因相见的不易而拉长一分一秒,刚刚见面又要分离。东北逊克,我的故乡,因为你我们相聚在一起,因为你我重拾儿时梦再结故园情,因为你我们又重温了老一辈建设者甘洒热血写春秋的历程,再次体尝了父辈们书写在松柏高原上的奉献与不屈。小兴安岭山脉逶迤连绵,那是琴心跌宕无法割舍的乡恋,逊比拉河的水奔流欢腾,仿佛是欢迎游子洗涤心灵的家园盛宴。
  分别在即,同学们相拥而泣。擦干眼泪,依旧微笑着挥手告别。故乡,那方多情的黑土地;白云,放逐于心中不朽的风景,我要向蓬勃的雪松表达,要请圣洁的白桦林作证:腊梅飞雪是不老的乡愁,白山黑水是亘古不变的深情。叶子落了要归根,南飞的鸿雁,依然还会再回来。
  作者简介:萧鸿,女,黑龙江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协会会员。现在十堰市委宣传部供职。曾从事教师、播音主持、记者、编辑、文化宣传等职,爱好散文和诗歌创作,在《读者》《山花》、香港《成报》《羊城晚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刊物媒体发表作品,整理出版《向坝民歌集》,出版散文集《在呼兰河的这边》。
其他文献
葡萄牙也有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叫萨拉马戈。他的《修道院纪事》这本小说是曹元勇从上海给我寄到陕南的,后来我把它带到了西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一期的《世界文学》上专门译介了这部小说,所登载的有一百多个页码。我阅读了这本杂志上的一百多页,后来收到了朋友赠送的全译本,也看了,但对这部小说的感触不深。《失明症漫记》许多文友读了以后,大声叫好,我却兴奋不起来。这部小说的构思,也就是它的起源显然与《百年孤独
期刊
在《一番搾》的开篇题记中作家贾新城说:我们的文明进入了高铁时代。这句话强调了今天中国的确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高铁时代的生活车轮快速运转,发生的还未发生的都有可能。只是没有现在时,真相永远在路上。作家的感慨源于对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现代社会的感同身受。指认出今天现代人时代的眩晕感,以及无所适从的焦虑心态,甚至是无从把握自我辨识自我的心理危机,每天疲于奔命,无所适从,甚至恨自己分身无术,这是现
期刊
1  又一次,他墙样堵在了你的路上。昨夜,你一合眼他便横在你的面前,挡住你的去路,几乎困了你整整一晚。他浑身是血,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提着把巨大的鬼头刀,样子吓人极了……不接,不接,不接,这个时候打什么电话……鹏水泡样从你的脑海底部缓缓上浮:短小的四肢,脂肪球似的身躯,大背头,红领带,满口金牙——这是鹏吗?热腾腾的车间淡入,中山服、寸头、七歪八扭的牙齿、又矮又瘦的身子、软绵绵的娘娘腔渐次显现……这旱獭
期刊
萧鸿,我没写错,一个与鲁迅曾经关心和培养的,百年前出生于东北的那位本名叫张乃莹的现代女作家萧红同音的女子。只不过,萧红借用了她祖上的姓氏,她没有,并且她很小的时候就叫萧红,后来才忽然想,自己早晚要像鸿雁一样飞过东北的高空,告别仰望的同名前辈。她们甚至在同一条名叫呼兰河的河边诞生,也不过好比是余光中的诗句,一个在那边,一个在这边。  我更愿意把她的《在呼兰河的这边》比作她的记忆之河,她以这条河流为此
期刊
可以说,我当作家,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说必然性是因为我小时候就做过文学梦,说偶然性是因为放弃了文学梦之后又有了重做文学梦的机遇。我估计,在我这个年纪上,不少人都有这个经历。  我1978年年底参军,刚穿上军装,就玩真的——到南方边境参加战争。那时候,我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有许多侥幸和不切实际的想法,睡梦中甚至还有几分战地春梦的浪漫。我设想着自己能够在一个天赐良机里大显身手,并且迅速成长为一名卓
期刊
主持人语:  爱上一个人是不需要理由的,求爱却需要给自己和对方设置一个充足的理由,于是就要研究“求爱攻略”。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求爱方式,《求爱攻略》中的小伙子投其所好,专心为女方炮制出一个穿越故事,对这种典型的带有时代特征的求爱方式的表达,是作家细致观察生活的结果,使大家更好地认识、理解当下年轻人的恋爱心理。  女人心海底针,男人心连着根,这就是爱情中男女心理体验上的差异,也说明男女在看待问题时
期刊
一  那年,我家还住在塑料厂生活小区靠围墙的最后一栋楼里,墙那边就是青年公园。因住的是一楼,带个独立的小院,我妈在后院种了茄子豆角辣椒大蒜,墙角还放了两只酱缸,常年散发着香臭难辨的混合气味。我姐就常年地抱怨说,咱家不能种点花吗?我妈不以为然,花?光看吶?可犯不着养那玩意!  那年头进公园还要票,虽说里面不过就是些花花草草,但圈起来以后就太有吸引力了,好多搞对象的都爱往里钻。两块钱一张的门票,我们这
期刊
秀丽是从外地嫁到矿上来的。  一天,秀丽正看电视,电视中正播到男女接吻的画面时,丈夫程明推门进了屋。他们俩新婚刚出蜜月,正是情浓爱浓之时。  中午饭好没?  秀丽的眼睛还看着电视,男女主人公忘情吻着。秀丽红脸,转身望着丈夫,嫣然一笑,扬起脸,闭上眼睛。  我问你中午饭好没?干一上午活儿,饿死我了。  秀丽不说话,闭着眼睛,把身体往程明怀里靠。  怎么啦?也不发烧呀。程明把手放在秀丽额头。  世上竟
期刊
战火前沿阵地最大的难处是供应中断。双方都断了水,但是水就在眼皮底下。在双方交界处右侧的小山沟里就有股清泉,它日夜流淌,无人敢去汲水。那里暴露在双方的火力网下,一旦有人去汲水,只会白白牺牲而不会搞到水,所以断水三天来没有人打过它的主意。  前沿阵地断水后,最为心焦的是炊事员老苏,他认为前沿的同志吃喝不上是他的失职。战争年代没有比失职更可怕的了.他虽然是个炊事员,但他有独特的见解:“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
期刊
乌裕尔河的上游有一道闸门,这道闸门是控制跃进水库水源的总开关,所以也叫河口。水库也有一道闸门,春天插秧的时候,水库的水灌溉着附近的万亩稻田。邋遢的老倪长了一个红鼻子,嘴里醉醺醺地喷着一股酒气。这个即将离休的糟老头子成了河道上的守河人,单位的男女老少都叫他“河口老倪”。  河口不远处是老倪的孤单小院,小院里鸡鸭鹅狗一样不少,芦苇泡子里的野鸭、野鸡也时常光顾,和家禽们嬉戏。老倪饲养的一只大雁也很乖,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