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十年前,环保开拓者们踏着改革开放的鼓点,拉开江苏省太仓市环保事业的大幕;三十年后的今天,新老环保人同祝三十年来环保事业的辉煌成就。如今的太仓,这座长三角地区璀璨的明珠,蓝天、碧水、绿地交相辉映,江南水乡风韵与城市现代化相得益彰。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30年来,太仓环保人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统筹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从2005年的92.79上升为2008年度的96.2,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有记录的2002年的81.6%上升为2008年度的96.4%。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631”工程,不断强化对全市范围内主要道路、主要河道、农村村落、农居环境的长效保洁管理,整治河道、清理垃圾杂物、取缔黑烟囱和非法废品收购站点,管理好市、镇、村2769条、总长2486.4公里的三级河道。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整治力度,拨出专款500万元,全面整治全市100家养猪场、奶牛场。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市……一块比一块铮亮的牌子,浸润着太仓环保人多少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太仓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作为构建和谐太仓的重要任务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直接用于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始终在4%以上,加快了太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从1989年投入169万元,治理10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到2008年投入8.33亿元,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10座;从1986年开始逐步对大气污染进行点源治理,到现在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全面淘汰“两控区”燃煤设施,建成“城乡集中供热供气网”;从1996年投资5亿元启动建设长江引水工程,到2005年建成了日供水30万吨的第二水厂和“蓄淡避咸”水库,形成“城乡统一供水网”;从三十年前全市绿化率仅为14%,到2008年底城区绿地率为38.5%,绿化覆盖率为4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7平方米,建成了“城乡生态绿网”,太仓环保人走过了无怨无悔的30年,谱写了不断跨越的新篇章。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太仓环保局不断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全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6家火电厂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域发电企业脱硫工程“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通过开展重大环保整治行动,重点实施太湖零点行动,对纳入苏州市整治工程的7家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实施“一控双达标”行动,对全市120家重点A类企业进行达标排放治理;出台“组合拳”,对全市138家化工、26家电镀、50家印染企业开展“三大”污染行业提标改造;实施太湖流域37个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400家超标排放物、严重污染环境单位进行了限期治理,关停各类污染企业146家,对58个重大环境问题实行了挂牌督办。
环保卫士尽展效能新形象。30年来,太仓市环保局始终把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切实抓好、抓实,充分展示了“环保卫士”的崭新形象。
1979年4月,成立太仓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及县环保监侧站,1961年7月,升格为县环境保护局,至现在,全市形成了市有环保局、镇(区)有环保办(分局)、村(社区)有环保员,7个环境监察中队覆盖全市各镇、两区的大环保管理网络体系,同时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35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单位的环境保护委员会。环保局内设机构增加到9个科室,环保系统人员从1979年的不满10人,发展壮大到目前的300多人,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的管理网络基本形成。
太仓市环保局一直致力于提高队伍素质,使“环保卫士”不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近年来,他们重点突出学习型机关建设,举办了环保系统全体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和两届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对监察大队全体人员进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环保局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为抓手,把机关作风建设做得更实,把促进发展的环境营造得更优,着力发挥机关效能建设的能动作用,在“六个新”上下功夫:通过在“三服务”上创新举措、在建设项目的审批上提新速度、在作风建设上有新提高、在依法行政上推新办法、在廉洁自律上出新招术、在效能建设上立新标杆等在全市环保系统形成“我为效能建设添光彩、我为效能建设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30年来,太仓环保人始终坚持环保优先,统筹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从2005年的92.79上升为2008年度的96.2,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有记录的2002年的81.6%上升为2008年度的96.4%。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6631”工程,不断强化对全市范围内主要道路、主要河道、农村村落、农居环境的长效保洁管理,整治河道、清理垃圾杂物、取缔黑烟囱和非法废品收购站点,管理好市、镇、村2769条、总长2486.4公里的三级河道。加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整治力度,拨出专款500万元,全面整治全市100家养猪场、奶牛场。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市……一块比一块铮亮的牌子,浸润着太仓环保人多少辛勤的汗水、无私的奉献。
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太仓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实现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作为构建和谐太仓的重要任务来抓,特别是近年来,全市直接用于环境改善和生态保护的投入占GDP的比重始终在4%以上,加快了太仓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从1989年投入169万元,治理10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到2008年投入8.33亿元,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10座;从1986年开始逐步对大气污染进行点源治理,到现在结合“西气东输”工程,全面淘汰“两控区”燃煤设施,建成“城乡集中供热供气网”;从1996年投资5亿元启动建设长江引水工程,到2005年建成了日供水30万吨的第二水厂和“蓄淡避咸”水库,形成“城乡统一供水网”;从三十年前全市绿化率仅为14%,到2008年底城区绿地率为38.5%,绿化覆盖率为4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7平方米,建成了“城乡生态绿网”,太仓环保人走过了无怨无悔的30年,谱写了不断跨越的新篇章。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太仓环保局不断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全市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全市6家火电厂综合脱硫效率达到90%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域发电企业脱硫工程“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70%。通过开展重大环保整治行动,重点实施太湖零点行动,对纳入苏州市整治工程的7家企业进行集中整治;实施“一控双达标”行动,对全市120家重点A类企业进行达标排放治理;出台“组合拳”,对全市138家化工、26家电镀、50家印染企业开展“三大”污染行业提标改造;实施太湖流域37个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对400家超标排放物、严重污染环境单位进行了限期治理,关停各类污染企业146家,对58个重大环境问题实行了挂牌督办。
环保卫士尽展效能新形象。30年来,太仓市环保局始终把深化机关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切实抓好、抓实,充分展示了“环保卫士”的崭新形象。
1979年4月,成立太仓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及县环保监侧站,1961年7月,升格为县环境保护局,至现在,全市形成了市有环保局、镇(区)有环保办(分局)、村(社区)有环保员,7个环境监察中队覆盖全市各镇、两区的大环保管理网络体系,同时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环保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35个部门一把手为成员单位的环境保护委员会。环保局内设机构增加到9个科室,环保系统人员从1979年的不满10人,发展壮大到目前的300多人,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的管理网络基本形成。
太仓市环保局一直致力于提高队伍素质,使“环保卫士”不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近年来,他们重点突出学习型机关建设,举办了环保系统全体人员业务知识培训班和两届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对监察大队全体人员进行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考试。
环保局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为抓手,把机关作风建设做得更实,把促进发展的环境营造得更优,着力发挥机关效能建设的能动作用,在“六个新”上下功夫:通过在“三服务”上创新举措、在建设项目的审批上提新速度、在作风建设上有新提高、在依法行政上推新办法、在廉洁自律上出新招术、在效能建设上立新标杆等在全市环保系统形成“我为效能建设添光彩、我为效能建设作贡献”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