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土壤热交换的计算方案及初步分析

来源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qlo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地温满足的热传导方程出发,导出了计算土壤平均和瞬时热通量的计算方案。该计算方案可同时计算出土壤热通量随时间和随深度的变化。它利用整层的地温信息来计算任一层的热通量,这种方案克服了用差分方案进行直接计算的局限性。然后使用中日亚洲季风观测实验期间的地温自动观测站资料和相应的常规观测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上土壤热通量及其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是常规观测站还是自动观测站,其结果与青藏高原第一次观测实验所用热
其他文献
线性受控源是双口、有源电阻元件。对这类元件的认识与理解历史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就受控源的这一特点,明确以二重性概念阐述控源有别于独立源的基本特性。
以深化教学改革和调整学科结构为基础,打破以课程设置实验室的条块分割局面,在实验室体制的建设上实行集中管理,建立公共教学实验中心,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
以1990年4~6月在成都采集的113份雨滴谱资料为基础,着重分析了低涡云系和槽后西北气流影响本地降水的雨滴谱浓度、雨水含水量、雷达反射率因子、雨滴谱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发现,雨滴谱浓
提出气象服务综合效益的概念,揭示了它的内容,阐明了它的个体指数以及服务效益的综合指数。
分析气象服务效益的一般特征,阐明气象服务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意义,确立构建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模型的原则。
利用中国14个代表站1986 ̄1990年地面反射率的实际资料,分析了地面反射率与若干气象影响因子(如气温、湿度、和水和积雪)的关系,进而用回归拟合法得和种有和常规气象资料估算地面反射率的方法
利用浑沌理论,计算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近500年旱涝时间序列资料表明,旱涝系统是一种浑沌系统,其吸引子维数约为3.3 ̄4.5,确定性的可预报时间尺度约为11 ̄16年。
较详细地阐述了电子线路CAI课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并对Visual Basec3.0作为可视化软件设计的工具的特点作了介绍。
作者对VAX-11/750计算机的管理与维护经验作了介绍。
从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的现状和的问题,指出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