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和完善网络在线教学平台是保障高校顺利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和手段之一。为广大成人学生提供优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网络学习环境,以树立高度信息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教学改革为目标,通过在线交流为教与学提供即时有效的反馈渠道,这都使深化网络在线教学平台改革成为当务之急。面对目前教学平台中出现的资源内容过于单调、教与学交互性不强、实际使用频率较低、网络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网络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不健全等现状和问题,本文以四川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教学平台为例,结合现有平台的实际情况,思考并探索网络教学平台应具备的教学功能和价值意义。
关键词:在线教学平台;网络学习;教学资源
随着2012年“互联网+”这一概念的诞生,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下的远程教育将以往的一所学校、几十位老师、几十间教室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型为一个教学专用IP地址、一部移动终端设备、上万学生等“大规模,0空间,24小时”的在线网络教育新模式。随着2015年国家开放大学教学新平台的创建开放,利用各类移动终端参与学习的模式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二维码、微信等新兴网络工具的出现,成为大多数成人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手段和方式。但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四川电大”)的远程教学平台(http://www.scopen.net/scdd_v2/)来看,尚未有此类信息的呈现和突破。
一、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基本现状
1.网络课程建设不够完善
一门专业课程首先要求其体系足够完整,结构清晰分明,教学大纲、教学资源、重难点知识以及课后练习等一系列的节点缺一不可。在电大学生工学矛盾非常突出的前提下,完善网络课程体系的同时也应强调其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次,在网络平台上展现的不仅是教学过程,更应使学生充分把握每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以四川电大教学平台为例来看,各专业课程的结构并不清晰,课程设置过于简单单调。目前该平台包含了网络考试、数字图书馆、技能竞赛、精品课程、虚拟实验、统考课程、学位英语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八大板块,其中精品课程板块罗列了四川电大从2005至2014年已建成的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的课程列表,然而网络课程只有32门,虚拟实验1门,CAI课件10门,数量过少,门类不齐,目前较多的网络课程也来源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所发布的教学资源。四川电大自身的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课程建设充足性的欠缺使部分学生找不到需要学习的某门课程,出现了失去学习动力,想学而没法学的现象。由于网络视听学习本身受制于不能像面授学习那样同空间随时反馈互动,即时交流答疑等,因此课程建设完善性将关系到网络在线学习能否顺利展开和进行。最后,课程建设应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网络在线学习平台随时更新教学信息和资源,上传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也未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反之,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本门专业学科前沿发展为依托,提供优秀快捷的教学支持服务才是顺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值得我们思考。那么提高课程的充足性建设就成为远程教育,网络在线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2.网络教学评价标准缺乏
网络学习中无论是实时学习还是非实时学习,相比面授教学,学生完全依赖在线授课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在四川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试听学习”这一板块,其中分为试听课堂和通识课堂两个部分,在试听课堂中放置了由四川电大各相关专业教师录制的导学视频,教学时间大都设定在20~30分钟。专业授课教师将该门专业课的内容介绍、课程性质、重难点知识、考试规则等关键信息传达给视听者,视听者再通过自我认知的能力创造学习效能。让学生通过对网络视频、PPT课件、视频录课的观看进行学习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客观上接受教育的途径,也是主观独立的学习过程。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此平台上的试听课堂里所放置的18门课程中,存在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已过时,某些要点阐述并不详尽,某些考试方式已发生变化(比如形成性考核的比例等变化)的问题,因此紧跟每学期教学计划和考试文件,随时更新信息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另外,在通识课堂的板块中,可以看到大多数艺术类课程赏析成为通识课的试听主流,然而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关联北京麦课在线教育技术公司所制作的课程链接,并非由四川电大自有师资队伍来呈现和提供,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匮乏和短板。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的成效又与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紧密相连。目前较为普及的质量评价标准多涉及学生与教师(教与学的主体)学习效果的调查,师资结构组成,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电大开放教育近15年的发展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质量评价标准更局限于对所提供教学资源的量化,网络课件水平的高低(包括课件、微课比赛,精品课程的申报等),教学技术支持服务的满意度等这些方面,到现在为止,还并未形成一套具体的包括远程教育的所有参与者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网络学习模式的评价也局限于在对其特有性质上的衡量,例如,投入成本较少,无空间时间限制,网络普及率较高,学习覆盖率较广等。对于这种远程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该怎样评价,评价的依据为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平台利用交互性不足
在四川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的“学生活动”这里栏目中,可以看到包含了中央电大教学活动、四川电大教学活动和四川电大双向视频活动室三个板块。相比网络课件视频,在线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时效性、权威性和互动性,它为学生提供了与授课教师的交流时间和机会,能即时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最后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反思总结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疑问,让教与学得到更有效的结合。然而,由于这类实时在线教学活动时间较短,每门课均在1小时内完成,之后则只能通过登录日常答疑论坛,向该门专业课教师发帖交流来参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因此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目前来看,授课教师虽然都能及时回帖并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但学生发帖量少、发帖不太积极的现状则是常态;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态度不够主动,参与实时或者非实时教学活动的兴趣不大,也有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差,计算机操作水平低而放弃参与这类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交互式学习。另一方面,网上教学环境构建的优良化也是吸引学生参加在线平台学习的因素之一。界面节点复杂、点击登录过程繁琐、板块项目过多、课程呈现方式单调、网络课件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等不利于交互式教学开展的问题应积极加以改善和避免。良好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教育技术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其学习需求和习惯,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作为远程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 二、总结与反思
1.平台设置的目的
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的构建目的在于:①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是无空间时间限制,自由开放灵活的教育模 式;②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教学技术支持服务,提供优良的教学资源服务;③结合并遵循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规律,通过网络提供优秀前沿的专业课程信息,培养并提高学生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学生本身学习需求具有多样化、不确定性,再加上部分电大学生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实际求学兴趣不高,使得平台的开放或设置并不具备吸引力。同时,在很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未能完全领会远程教育模式的本质,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很少引导学生利用平台自主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导致平台上优秀实用的课程资源得不到利用。因此,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推广普及并不单单在于学生本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发挥远程教学优势,以导学为方法,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信息提供给学生也是每位远程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2.实用性与开放性并存
在网络学习风靡全球、优秀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交替的现代社会,提供自由开放的课程学习成为在线学习的主流。例如翻转课堂、慕课(MOOC)、微课等的出现和兴起,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增强课程资源实用性的同时,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也被广泛的提及和要求。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强大的支持服务,其真正的开放性在于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网络在线平台的建设则成为其发展的媒介和载体,让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都学的学习环境得以实现。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结合不仅为提高平台使用率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推动了远程教育的普及,让网络学习成为习惯,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加快知识全球化的交流步伐。另一方面,当信息资源的实用性达到一定水平时,各类平台的开放性也必然被迫切要求积极实现,从而让网络教育实现其最终价值。
3.增强平台的交互性
教与学的互动始终是网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和难点,从平台实际利用率出发,提高新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会利用平台,掌握网络技术技能,独立完成平台的使用操作程序。在课程学习方面,积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养成即时请教授课教师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学习习惯,通过在线的论坛发帖,线下移动终端、QQ、微信留言即时沟通,减少交互过程中交流答疑的时间延迟,实现自学和导学的有效地结合。网络在线平台的交互性始终是一个被强调的要素,怎样发挥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加强日常网络教学活动的互动效果,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四川电大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的改革迫在眉睫,应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设置繁简得宜的操作系统,提高教学的互动性时效性,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葵阳,申树明.电大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5,(21).
[2]宋立平.论成人教育中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的融合[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1).
[3]侯建军.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价及保证体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3).
[4]程志高.论新媒体环境下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5]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J].高等教育研究,2014,(2).
[6]吴生根.网络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5).
[7]郑绍红.个体网络学习的生态理念、要素与结构[J].远程教育杂志, 2014,(2).
关键词:在线教学平台;网络学习;教学资源
随着2012年“互联网+”这一概念的诞生,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下的远程教育将以往的一所学校、几十位老师、几十间教室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型为一个教学专用IP地址、一部移动终端设备、上万学生等“大规模,0空间,24小时”的在线网络教育新模式。随着2015年国家开放大学教学新平台的创建开放,利用各类移动终端参与学习的模式逐渐成为潮流和趋势,二维码、微信等新兴网络工具的出现,成为大多数成人学生参与在线学习的手段和方式。但从四川广播电视大学(以下简称“四川电大”)的远程教学平台(http://www.scopen.net/scdd_v2/)来看,尚未有此类信息的呈现和突破。
一、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基本现状
1.网络课程建设不够完善
一门专业课程首先要求其体系足够完整,结构清晰分明,教学大纲、教学资源、重难点知识以及课后练习等一系列的节点缺一不可。在电大学生工学矛盾非常突出的前提下,完善网络课程体系的同时也应强调其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其次,在网络平台上展现的不仅是教学过程,更应使学生充分把握每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以四川电大教学平台为例来看,各专业课程的结构并不清晰,课程设置过于简单单调。目前该平台包含了网络考试、数字图书馆、技能竞赛、精品课程、虚拟实验、统考课程、学位英语以及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八大板块,其中精品课程板块罗列了四川电大从2005至2014年已建成的网络课程和网络课件的课程列表,然而网络课程只有32门,虚拟实验1门,CAI课件10门,数量过少,门类不齐,目前较多的网络课程也来源于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所发布的教学资源。四川电大自身的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课程建设充足性的欠缺使部分学生找不到需要学习的某门课程,出现了失去学习动力,想学而没法学的现象。由于网络视听学习本身受制于不能像面授学习那样同空间随时反馈互动,即时交流答疑等,因此课程建设完善性将关系到网络在线学习能否顺利展开和进行。最后,课程建设应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出发,在网络在线学习平台随时更新教学信息和资源,上传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也未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反之,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本门专业学科前沿发展为依托,提供优秀快捷的教学支持服务才是顺应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值得我们思考。那么提高课程的充足性建设就成为远程教育,网络在线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
2.网络教学评价标准缺乏
网络学习中无论是实时学习还是非实时学习,相比面授教学,学生完全依赖在线授课教师的讲解和分析。在四川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试听学习”这一板块,其中分为试听课堂和通识课堂两个部分,在试听课堂中放置了由四川电大各相关专业教师录制的导学视频,教学时间大都设定在20~30分钟。专业授课教师将该门专业课的内容介绍、课程性质、重难点知识、考试规则等关键信息传达给视听者,视听者再通过自我认知的能力创造学习效能。让学生通过对网络视频、PPT课件、视频录课的观看进行学习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既是客观上接受教育的途径,也是主观独立的学习过程。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此平台上的试听课堂里所放置的18门课程中,存在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已过时,某些要点阐述并不详尽,某些考试方式已发生变化(比如形成性考核的比例等变化)的问题,因此紧跟每学期教学计划和考试文件,随时更新信息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另外,在通识课堂的板块中,可以看到大多数艺术类课程赏析成为通识课的试听主流,然而绝大多数都采用了关联北京麦课在线教育技术公司所制作的课程链接,并非由四川电大自有师资队伍来呈现和提供,由此可见教学资源的匮乏和短板。另一方面,网络学习的成效又与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紧密相连。目前较为普及的质量评价标准多涉及学生与教师(教与学的主体)学习效果的调查,师资结构组成,教学支持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内容。随着电大开放教育近15年的发展以及现代远程教育模式,质量评价标准更局限于对所提供教学资源的量化,网络课件水平的高低(包括课件、微课比赛,精品课程的申报等),教学技术支持服务的满意度等这些方面,到现在为止,还并未形成一套具体的包括远程教育的所有参与者在内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对网络学习模式的评价也局限于在对其特有性质上的衡量,例如,投入成本较少,无空间时间限制,网络普及率较高,学习覆盖率较广等。对于这种远程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实际效果该怎样评价,评价的依据为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3.平台利用交互性不足
在四川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的“学生活动”这里栏目中,可以看到包含了中央电大教学活动、四川电大教学活动和四川电大双向视频活动室三个板块。相比网络课件视频,在线教学活动更能充分体现教学资源的时效性、权威性和互动性,它为学生提供了与授课教师的交流时间和机会,能即时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最后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反思总结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疑问,让教与学得到更有效的结合。然而,由于这类实时在线教学活动时间较短,每门课均在1小时内完成,之后则只能通过登录日常答疑论坛,向该门专业课教师发帖交流来参与非实时的教学活动,因此其不足之处也很明显。目前来看,授课教师虽然都能及时回帖并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但学生发帖量少、发帖不太积极的现状则是常态;同时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学习过程中思考问题的态度不够主动,参与实时或者非实时教学活动的兴趣不大,也有部分学生因学习基础差,计算机操作水平低而放弃参与这类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交互式学习。另一方面,网上教学环境构建的优良化也是吸引学生参加在线平台学习的因素之一。界面节点复杂、点击登录过程繁琐、板块项目过多、课程呈现方式单调、网络课件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等不利于交互式教学开展的问题应积极加以改善和避免。良好的现代通信技术和网络教育技术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其学习需求和习惯,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作为远程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技能。 二、总结与反思
1.平台设置的目的
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的构建目的在于:①体现现代远程教育的本质是无空间时间限制,自由开放灵活的教育模 式;②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教学技术支持服务,提供优良的教学资源服务;③结合并遵循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规律,通过网络提供优秀前沿的专业课程信息,培养并提高学生在工作或生活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学生本身学习需求具有多样化、不确定性,再加上部分电大学生学习底子薄、基础差,实际求学兴趣不高,使得平台的开放或设置并不具备吸引力。同时,在很多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未能完全领会远程教育模式的本质,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方式照本宣科,很少引导学生利用平台自主学习,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导致平台上优秀实用的课程资源得不到利用。因此,网络在线教学平台的推广普及并不单单在于学生本身。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发挥远程教学优势,以导学为方法,将优秀的教学资源信息提供给学生也是每位远程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2.实用性与开放性并存
在网络学习风靡全球、优秀的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交替的现代社会,提供自由开放的课程学习成为在线学习的主流。例如翻转课堂、慕课(MOOC)、微课等的出现和兴起,在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增强课程资源实用性的同时, 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也被广泛的提及和要求。现代远程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强大的支持服务,其真正的开放性在于推动终身教育的发展,网络在线平台的建设则成为其发展的媒介和载体,让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都学的学习环境得以实现。实用性和开放性的结合不仅为提高平台使用率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推动了远程教育的普及,让网络学习成为习惯,可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水平,加快知识全球化的交流步伐。另一方面,当信息资源的实用性达到一定水平时,各类平台的开放性也必然被迫切要求积极实现,从而让网络教育实现其最终价值。
3.增强平台的交互性
教与学的互动始终是网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和难点,从平台实际利用率出发,提高新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学会利用平台,掌握网络技术技能,独立完成平台的使用操作程序。在课程学习方面,积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养成即时请教授课教师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学习习惯,通过在线的论坛发帖,线下移动终端、QQ、微信留言即时沟通,减少交互过程中交流答疑的时间延迟,实现自学和导学的有效地结合。网络在线平台的交互性始终是一个被强调的要素,怎样发挥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加强日常网络教学活动的互动效果,值得我们反思和研究。
三、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四川电大网络在线学习平台的改革迫在眉睫,应提供优秀的教学资源,设置繁简得宜的操作系统,提高教学的互动性时效性,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朱葵阳,申树明.电大远程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研究[J].商业现代化, 2005,(21).
[2]宋立平.论成人教育中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的融合[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6,(1).
[3]侯建军.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评价及保证体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3).
[4]程志高.论新媒体环境下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5]刘献君.大学课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J].高等教育研究,2014,(2).
[6]吴生根.网络课程评价机制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5).
[7]郑绍红.个体网络学习的生态理念、要素与结构[J].远程教育杂志, 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