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杭州师范大学东城第二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交上来的一项寒假作业让人眼前一亮,得到了数学老师们的点赞。这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作业:请同学们在寒假里数一数妈妈的头发有多少根。
人有多少根头发?在网上搜一搜马上就能知道个大概,但如果让同学们设计一种方案,数一数妈妈头上有多少根头发,会不会太难了?虽说题目布置出去了,但其实老师们心里也都没底。
开学报到那天,同学们把作业交了上来。数学老师们看到大家一项项“数头发”的实验报告,不禁感叹“太牛了”!其中,面积法是很多同学能想到的一种办法。以四年级一班黄家祺同学的报告为例,她准备了一把直尺,一张白纸,一把美工刀和一把梳子。第一步,在白纸上用直尺量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然后用美工刀在纸上刻出一平方厘米的小洞;第二步,理出妈妈的头发,对照一平方厘米的面积数一数有多少根头发;第三步,测一测妈妈的头皮面积,再用一平方厘米的头发根数乘以头皮面积,得到的就是妈妈头发的根数。经过反复测量,她得出了结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有189根头发,妈妈的头皮面积约为550平方厘米,189x550=103950(根)。
用均分法的同学也不少。先把妈妈的头发平均分成多份,然后把每一份扎成一个小辫,数出其中一份的头发根数,再乘以总份数,从而得出答案。还有的同学用了方格测量、毕克定理。学生们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获得老师们的集体点赞!
(选自新华网)
素材解读
老师布置趣味作业,别出心裁;学生认真思考_作答,态度可嘉。其实有时候,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和得出答案的过程。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完成作业,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这种态度也值得我们大家点赞!
实用角度
角度一:从老师布置趣味寒假作业激发学生热情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培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等话题。
角度二:从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完成作业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善于思考”“寻找方法”“值得点赞”等话题。
蓝孔雀被活活吓死
佚名
在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孔雀园内,放养着6800多只绿、蓝、白孔雀。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这些孔雀或站,或卧,或信步闲荡,或与人嬉戏。自由的孔雀、观赏的人群,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欢乐景象。但是,今年2月份,野生动物园内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却因部分游客“强抱”拍照而死。
据一位网友称,2月15日这天,他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看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一只孔雀被几位游客强行按住拔羽毛并拍照。这名网友将4张游客“虐待”孔雀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希望相关部门和园方加强管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从照片上能看出,对孔雀施虐的游客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儿。他们笑嘻嘻地抱住孔雀,旁边的同伴还在不停地拍照。他们显然为“抓到”孔雀而开心,丝毫没有发现自己手中的孔雀已经受到了严重惊吓。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游客粗暴对待孔雀。孔雀一般很难靠近,但是如果拿着饲料去“引诱”,就很容易抓住它们。据悉,死亡的是只雄性孔雀,今年才5岁,羽毛很漂亮,身上没有外伤,此前也没有异样,目前初步判断是因过度惊吓致死。这也是该动物园发生的第一起游客不文明行为导致园内动物死亡的事件。
(选自新浪网)
素材解读
虽然动物园已经贴出了禁止抓孔雀拍照等警示语,但有些游客仍然视而不见,完全不顾孔霍。的感受,甚至去伤害它们,实在有悖文明礼仪。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请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护它们吧!
实用角度
角度一:从游客不顾动物园警示语肆意“虐待”孔雀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不文明行为”“缺乏爱心”“冷漠”“反面典型”等话题。
角度二:从动物园监管不力导致孔雀被“虐待”致死的角度,可以运用到“管理不善”“规章制度”等话题。
“不知道”赢得的掌声
刘凌林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段资料: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专访。记者问:“您在大学时,就锁定目标研究物理;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每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的回答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怎么做才能让今天的选择在将来不后悔呢?”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互动阶段,现场有观众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坦然回答:“不知道。”
又有人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说:“不知道。”
记者无奈道:“我发现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事,你绝对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不要猜。”
现场沉寂了片刻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谁都知道,相当一部分站在台前的人,都生怕自己有一点儿“不知道”,而丁肇中却连连说了几个“不知道”,竟还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孔子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选自《今晚报》)
素材解读
《隋书·文帝纪》有云:“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意思是,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丁肇中是真正的“知”者,他的“不知道”,既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也彰显了“诚”的美德。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丁肇中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未知的事情说“不知道”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严谨”“科学精神”等话题。
角度二:从丁肇中敢于在台前说“不知道”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诚实”“实事求是”等话题。
人有多少根头发?在网上搜一搜马上就能知道个大概,但如果让同学们设计一种方案,数一数妈妈头上有多少根头发,会不会太难了?虽说题目布置出去了,但其实老师们心里也都没底。
开学报到那天,同学们把作业交了上来。数学老师们看到大家一项项“数头发”的实验报告,不禁感叹“太牛了”!其中,面积法是很多同学能想到的一种办法。以四年级一班黄家祺同学的报告为例,她准备了一把直尺,一张白纸,一把美工刀和一把梳子。第一步,在白纸上用直尺量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然后用美工刀在纸上刻出一平方厘米的小洞;第二步,理出妈妈的头发,对照一平方厘米的面积数一数有多少根头发;第三步,测一测妈妈的头皮面积,再用一平方厘米的头发根数乘以头皮面积,得到的就是妈妈头发的根数。经过反复测量,她得出了结论:一平方厘米的面积有189根头发,妈妈的头皮面积约为550平方厘米,189x550=103950(根)。
用均分法的同学也不少。先把妈妈的头发平均分成多份,然后把每一份扎成一个小辫,数出其中一份的头发根数,再乘以总份数,从而得出答案。还有的同学用了方格测量、毕克定理。学生们认真完成作业的态度,获得老师们的集体点赞!
(选自新华网)
素材解读
老师布置趣味作业,别出心裁;学生认真思考_作答,态度可嘉。其实有时候,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和得出答案的过程。积极开动脑筋,认真完成作业,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这种态度也值得我们大家点赞!
实用角度
角度一:从老师布置趣味寒假作业激发学生热情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培养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等话题。
角度二:从学生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完成作业的角度,可以运用到“善于思考”“寻找方法”“值得点赞”等话题。
蓝孔雀被活活吓死
佚名
在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孔雀园内,放养着6800多只绿、蓝、白孔雀。在绿茵茵的草坪上,这些孔雀或站,或卧,或信步闲荡,或与人嬉戏。自由的孔雀、观赏的人群,呈现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欢乐景象。但是,今年2月份,野生动物园内一只美丽的雄孔雀却因部分游客“强抱”拍照而死。
据一位网友称,2月15日这天,他去野生动物园游玩,看到了令人痛心的一幕:一只孔雀被几位游客强行按住拔羽毛并拍照。这名网友将4张游客“虐待”孔雀的照片发到了网上,希望相关部门和园方加强管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从照片上能看出,对孔雀施虐的游客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儿。他们笑嘻嘻地抱住孔雀,旁边的同伴还在不停地拍照。他们显然为“抓到”孔雀而开心,丝毫没有发现自己手中的孔雀已经受到了严重惊吓。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工作人员表示,确实有游客粗暴对待孔雀。孔雀一般很难靠近,但是如果拿着饲料去“引诱”,就很容易抓住它们。据悉,死亡的是只雄性孔雀,今年才5岁,羽毛很漂亮,身上没有外伤,此前也没有异样,目前初步判断是因过度惊吓致死。这也是该动物园发生的第一起游客不文明行为导致园内动物死亡的事件。
(选自新浪网)
素材解读
虽然动物园已经贴出了禁止抓孔雀拍照等警示语,但有些游客仍然视而不见,完全不顾孔霍。的感受,甚至去伤害它们,实在有悖文明礼仪。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请像爱护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护它们吧!
实用角度
角度一:从游客不顾动物园警示语肆意“虐待”孔雀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不文明行为”“缺乏爱心”“冷漠”“反面典型”等话题。
角度二:从动物园监管不力导致孔雀被“虐待”致死的角度,可以运用到“管理不善”“规章制度”等话题。
“不知道”赢得的掌声
刘凌林
笔者曾看过这样一段资料: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对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进行专访。记者问:“您在大学时,就锁定目标研究物理;后来,每做一个实验也是力排众议,自己坚持下来……一个人怎么每次选择都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的回答是:“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
记者不死心,又追问道:“怎么做才能让今天的选择在将来不后悔呢?”丁肇中依然回答:“因为我还没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
互动阶段,现场有观众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坦然回答:“不知道。”
又有人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说:“不知道。”
记者无奈道:“我发现您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不知道’。”
丁肇中这次做了正面回答:“是!不知道的事,你绝对不能说知道。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不要猜。”
现场沉寂了片刻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谁都知道,相当一部分站在台前的人,都生怕自己有一点儿“不知道”,而丁肇中却连连说了几个“不知道”,竟还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孔子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选自《今晚报》)
素材解读
《隋书·文帝纪》有云:“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意思是,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丁肇中是真正的“知”者,他的“不知道”,既体现了科学家的严谨,也彰显了“诚”的美德。
适用角度
角度一:从丁肇中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对未知的事情说“不知道”的角度,可以运用到“严谨”“科学精神”等话题。
角度二:从丁肇中敢于在台前说“不知道”的角度,可以运用到“诚实”“实事求是”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