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8日至11日,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览会在京举行,本届展会以“节能低碳 清洁空气”为主题,大批中外企业携带清洁空气先进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来此参展,成为最大亮点。本届展会特别设置“清洁空气及环保区”,还首次设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节能低碳环保产业联盟专区”。
清洁空气,“神器”亮相
今年环保展上,清洁空气的各项“神器”成为了主要亮点,如可降低路面飞扬尘土的固化剂、近100%的空气超净化技术、不冒烟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可冲洗的防雾霾“神器”等等。
解决道路扬尘问题是北京市清洁空气的一项重任,在今年的环保展上,一个防止新型道路扬尘的高科技产品展出,名为“道路抑尘剂”,只需将抑尘剂溶解后喷洒在道路上,每天喷一次水,就能使道路扬尘大幅降低。此外,这种制剂对人、动植物无危害,对于道路桥梁无腐蚀,不影响行车安全。
“道路抑尘剂”技术由北京精诚博桑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该公司副总经理徐若松介绍说,目前城市道路降低路面扬尘主要靠喷水,但几十分钟后,喷到路面上的水被蒸发了,降尘效果就不再明显,而抑尘剂溶到水里后喷到路面上,能在路面上形成一种保护膜,让尘土和细微的PM2.5颗粒不再飘扬,随后几天只要在路面上喷一次水就可以把产品的特性激活,在喷洒后的7到16天时间内,道路积尘量可以降低30%。徐若松介绍说,此前“道路抑尘剂”技术已在大兴、门头沟、房山等区县进行实地试验,效果明显。
一款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在北京展览馆2号展厅,一台智能烹饪机器人正在“炒”虾仁,出锅时仅花费2分半钟时间,更特别的是,炒菜时周围没有呛人的油烟味。其制造商北京警盾京西厨房设备公司代表介绍说,这台烹饪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很高,人们只要按照食谱准备好原料,调好自己的口味后,什么时间加佐料、出锅,都可以由这台智能烹饪机器人来自动完成。另外,这台烹饪机器人的油锅温度是智能控制的,在炒菜的时候没有油烟,没有明火。
目前正在石化行业推广应用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设备似乎“高大上”了许多。北京绿创环保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说,VOCs主要源于石油化工、工业喷涂、家具制造等行业产生的有害气体,是PM2.5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一些设备对废弃净化后排放不同,该设备通过催化氧化处理,净化后VOCs气体含量低于每立方米30毫克,它们经过回收后还可以用于再生产。
政府主力,推广推荐
在这个环保展上,北京市发改委对外发布《北京市2014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及《关于组织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三年推广计划的通知》。
《推荐目录》共包括6大领域共64项节能低碳技术。相关专家介绍,入选目录的技术涵盖节能环保各个领域,且其中84%被认为处于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85%拥有各种专利,未来推广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三年推广计划》则确立以医疗机构、学校与科研院所、住宿和餐饮业、商业零售业以及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为十大重点领域,2013~2015年三年时间完成300家以上服务业单位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实施不少于60个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按照计划提出的目标预期,北京将打造其在全国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的引领地位,形成可面向全国示范推广的服务业清洁生产促进体系。
绿色“外援”,各出奇招
瑞典国家馆是此次展会国际区最大的展馆,14家瑞典企业现场展示它们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并分享它们为瑞典环境做出贡献的经验。10日,瑞典驻华使馆在展区内组织了为期半天的研讨会,该研讨会根据瑞典国家展馆的三个主题设置了不同环节:大气污染,包括通过行业应用来防治空气污染;节能减排,包括建筑物里的能源效率解决方案;废弃物转化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包括建立在生物沼气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基础上的可持续城市交通。
瑞典驻华大使馆环境科技中心负责人吴思表示:“我们已经开始通过瑞典公司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系统地尝试与中国的排放和城市化目标对接。参加展会的目的是给瑞典及瑞典公司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使许多中国决策者能对瑞典企业有个直观印象。”
瑞典展台向参观者们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城——哈马碧生态城。这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真正正在建设中的小城,根据规划,小城会在2015年建成,今年已有居民陆续入住。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呢?工作人员介绍:“正常情况下,城市会产生很多垃圾,我们把它分类处理,一部分有害垃圾和电子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还有一部分是可回收垃圾,可以变成再生资源。有一部分可燃烧的垃圾通过热电厂,变成了供应小区的供热和供电系统。另外,还有有机垃圾可以变成沼气,沼气工厂则可以提供小区燃烧的燃料。剩余的还可以去沼气加气站为汽车提供燃料。”
芬兰也将向我国输出清洁技术,将其定名为“中国梦”。近期,我国和芬兰已经签署一份部委间关于在建筑环境领域运用清洁技术的谅解备忘录。芬兰人总笑称自己是“被逼着发展清洁技术的”,芬兰地处冬季寒冷且黑夜漫长的北欧,自古就需要大量的能源用以照明和供暖。但除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外,芬兰本土并没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节能和提高能效上不断创新。
在这一合作框架下,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带领着“芬兰团队”进入中国,与北京市环保局展开了合作,除赫尔辛基大学外,芬兰能源巨头耐斯特石油等清洁技术领先企业也分别与中国方面展开合作,总计将提出约25个相关解决方案。
此外,日立制作所及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以集团形式参加了此次展会,其中包含了日立能源管理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管理GIS解决方案、综合性节能服务等;在物流领域,包括了仓库管理系统、运输配送管理系统等。日立工作人员介绍,日立的物流已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比如上海的“Family Mart”超市,全部是由日立提供物流配送。
据了解,国际展区共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40家国际企业参展。最终本届展会共签订24项合作协议,签约涵盖了建筑、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也包括金融信贷、合同能源管理、产品推广、技术服务等项目,签约金额突破272.8亿元。
清洁空气,“神器”亮相
今年环保展上,清洁空气的各项“神器”成为了主要亮点,如可降低路面飞扬尘土的固化剂、近100%的空气超净化技术、不冒烟的智能炒菜机器人、可冲洗的防雾霾“神器”等等。
解决道路扬尘问题是北京市清洁空气的一项重任,在今年的环保展上,一个防止新型道路扬尘的高科技产品展出,名为“道路抑尘剂”,只需将抑尘剂溶解后喷洒在道路上,每天喷一次水,就能使道路扬尘大幅降低。此外,这种制剂对人、动植物无危害,对于道路桥梁无腐蚀,不影响行车安全。
“道路抑尘剂”技术由北京精诚博桑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该公司副总经理徐若松介绍说,目前城市道路降低路面扬尘主要靠喷水,但几十分钟后,喷到路面上的水被蒸发了,降尘效果就不再明显,而抑尘剂溶到水里后喷到路面上,能在路面上形成一种保护膜,让尘土和细微的PM2.5颗粒不再飘扬,随后几天只要在路面上喷一次水就可以把产品的特性激活,在喷洒后的7到16天时间内,道路积尘量可以降低30%。徐若松介绍说,此前“道路抑尘剂”技术已在大兴、门头沟、房山等区县进行实地试验,效果明显。
一款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高新技术,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眼光。在北京展览馆2号展厅,一台智能烹饪机器人正在“炒”虾仁,出锅时仅花费2分半钟时间,更特别的是,炒菜时周围没有呛人的油烟味。其制造商北京警盾京西厨房设备公司代表介绍说,这台烹饪机器人的智能程度很高,人们只要按照食谱准备好原料,调好自己的口味后,什么时间加佐料、出锅,都可以由这台智能烹饪机器人来自动完成。另外,这台烹饪机器人的油锅温度是智能控制的,在炒菜的时候没有油烟,没有明火。
目前正在石化行业推广应用的,处理挥发性有机物(VOCs)设备似乎“高大上”了许多。北京绿创环保集团工作人员介绍说,VOCs主要源于石油化工、工业喷涂、家具制造等行业产生的有害气体,是PM2.5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一些设备对废弃净化后排放不同,该设备通过催化氧化处理,净化后VOCs气体含量低于每立方米30毫克,它们经过回收后还可以用于再生产。
政府主力,推广推荐
在这个环保展上,北京市发改委对外发布《北京市2014年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及《关于组织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审核三年推广计划的通知》。
《推荐目录》共包括6大领域共64项节能低碳技术。相关专家介绍,入选目录的技术涵盖节能环保各个领域,且其中84%被认为处于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85%拥有各种专利,未来推广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三年推广计划》则确立以医疗机构、学校与科研院所、住宿和餐饮业、商业零售业以及环境及公共设施管理业为十大重点领域,2013~2015年三年时间完成300家以上服务业单位清洁生产审核,试点实施不少于60个清洁生产示范项目。
按照计划提出的目标预期,北京将打造其在全国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的引领地位,形成可面向全国示范推广的服务业清洁生产促进体系。
绿色“外援”,各出奇招
瑞典国家馆是此次展会国际区最大的展馆,14家瑞典企业现场展示它们的解决方案和服务,并分享它们为瑞典环境做出贡献的经验。10日,瑞典驻华使馆在展区内组织了为期半天的研讨会,该研讨会根据瑞典国家展馆的三个主题设置了不同环节:大气污染,包括通过行业应用来防治空气污染;节能减排,包括建筑物里的能源效率解决方案;废弃物转化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包括建立在生物沼气和其他可再生资源基础上的可持续城市交通。
瑞典驻华大使馆环境科技中心负责人吴思表示:“我们已经开始通过瑞典公司所提供的解决方案,系统地尝试与中国的排放和城市化目标对接。参加展会的目的是给瑞典及瑞典公司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使许多中国决策者能对瑞典企业有个直观印象。”
瑞典展台向参观者们展示了世界上第一个生态城——哈马碧生态城。这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真正正在建设中的小城,根据规划,小城会在2015年建成,今年已有居民陆续入住。
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呢?工作人员介绍:“正常情况下,城市会产生很多垃圾,我们把它分类处理,一部分有害垃圾和电子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还有一部分是可回收垃圾,可以变成再生资源。有一部分可燃烧的垃圾通过热电厂,变成了供应小区的供热和供电系统。另外,还有有机垃圾可以变成沼气,沼气工厂则可以提供小区燃烧的燃料。剩余的还可以去沼气加气站为汽车提供燃料。”
芬兰也将向我国输出清洁技术,将其定名为“中国梦”。近期,我国和芬兰已经签署一份部委间关于在建筑环境领域运用清洁技术的谅解备忘录。芬兰人总笑称自己是“被逼着发展清洁技术的”,芬兰地处冬季寒冷且黑夜漫长的北欧,自古就需要大量的能源用以照明和供暖。但除了丰富的森林资源外,芬兰本土并没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资源。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节能和提高能效上不断创新。
在这一合作框架下,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带领着“芬兰团队”进入中国,与北京市环保局展开了合作,除赫尔辛基大学外,芬兰能源巨头耐斯特石油等清洁技术领先企业也分别与中国方面展开合作,总计将提出约25个相关解决方案。
此外,日立制作所及日立(中国)有限公司以集团形式参加了此次展会,其中包含了日立能源管理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管理GIS解决方案、综合性节能服务等;在物流领域,包括了仓库管理系统、运输配送管理系统等。日立工作人员介绍,日立的物流已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比如上海的“Family Mart”超市,全部是由日立提供物流配送。
据了解,国际展区共吸引12个国家和地区的将近40家国际企业参展。最终本届展会共签订24项合作协议,签约涵盖了建筑、交通、环保等多个领域,也包括金融信贷、合同能源管理、产品推广、技术服务等项目,签约金额突破27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