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信中医吗?如果你信,我们又该如何“执行”中医?比如,到底该吃汤药还是中成药?吃中药时要避开哪些食物?所有关于“吃中药”的禁忌和迷茫,我们来了解下。
汤药OR中成药 我该选择哪一种
关于汤药和中成药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老派人坚持传统汤药的疗效最好,而中成药又以它的便捷更受现代人欢迎。到底该选哪一种?
汤药
就是最传统的用水熬制中药材,也叫水煎药。
优点:
个性化。所谓百人百性,即使是同一种病症,不同人在药材成分和用量上也会有差别。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药方”抓药、煎药,自然疗效比较好。
起效快。汤药是水剂,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起效较快,如果是急症最好用汤药,所谓“治乱世用重典”。
其他特殊情形。举例说,冬天里喝热热的汤药,吃药还可以暖身;或者是刚生产完的妇女喝麻油酒鸡汤,让酒把药性带进体内。
缺点:
煎药需要控制时间、火候、加水量,比较麻烦。而且味道苦不堪言,喝过中药的人都懂的!
想偷懒?医院帮你煎!
现代人生活忙碌,连睡觉都是件奢侈事,哪有时间把大包药材细细熬成一碗药汤?别发愁,很多大医院都有代煎药服务。开好药后,把药交给煎药处,稍等一会,就等拿到袋装封好的一包包药汁,回家温热就能喝。但据不少人反应,还是在家自己煎更好。因为医院是把所有代煎中药都放在一个大药炉,很难精确控制投药顺序、温度、时间等,煎出来的药汁浓度偏淡。当然如果实在不方便自行熬煮,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中成药
中成药又叫做浓缩中药,是萃取、浓缩制剂的通称,由药厂将药材煎煮后脱水或加入淀粉等赋形剂所制成。
优点:
服用方便。这么说吧,你总不能为了喝中药而带个药壶去上班,而冲剂、胶囊、丸药等中成药无疑是最好的替代品。
用量少、味道好。中成药一般经过特殊加工浓缩,所以不用像喝汤药那样每次一大碗;而且有些中成药加入了蜂蜜等调味剂,口感更容易接受。
适合慢症。中成药起效相对较慢,更适合慢性疾病或调养身体的人服用。有些慢性疾病可以先吃汤药,再换成中成药,并视个人体质增减。一些小毛病,像感冒、酸痛等也不需要大动干戈地喝汤药,吃吃中成药就可以了。
缺点:
成分固定,无法针对个体用药。起效较慢,而且很多药方无法做成中成药。
喝中药配饮料 答案是NO
相信不少姐妹提起喝中药的苦来就直皱眉,于是想起一口中药一口饮料来去苦味的好办法。但Bella遗憾地告诉你,这个法子不能用。因为饮料会影响药性或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牛奶
牛奶含有蛋白质与钙质,可能会跟中药成分结合、包裹胃壁,导致人体无法消化吸收,有些患者就因为用牛奶配中药而腹泻。同样,有乳糖不耐受的人(肠胃里缺少乳糖酶)喝牛奶会有腹泻、胀气的现象,当然也不适合用牛奶送服中药。
果汁
水果性味偏寒凉,即使打成果汁也一样,寒性体质的人多吃会不舒服。如果吃中药时用果汁配服,果汁的酸碱度也可能会改变药性或血中药物浓度,所以应该尽量避免。
糖水
糖本身具有药性,例如红糖是温补,白糖则是凉补,与中药同服会改变药性,所以尽量配白开水就好,不要加糖。
Tips
如果小孩子觉得中药太苦不敢吞服,可以加一点甜度高、量少的果糖与中药共服。
总结一下,为了早点“药到病除”,除了医生特别交代要热服或冷服,用温开水送服中药最保险。
茶
茶性苦寒,所以服用人参、姜、桂枝等温热中药时就不能喝茶,而且茶中的鞣酸常会和补药中的有效成分结合,影响药的吸收;茶水利尿,多喝会稀释血中药物浓度。茶还具有提神醒脑作用,服用安神镇静药物时喝茶,药效会相互抵消。
但茶与中药并非完全对立。比如中医治头痛有一古方叫做“川芎茶调散”,就是要用茶调服用,而且坊间许多号称可以减肥的方子,也常用茶来搭配中药。
冲剂怎么冲?
冲剂类中药最怕溶解不完全。最好方法是把药粉或颗粒倒入约四分一杯温开水中,浸泡几分钟后再搅拌饮用。喝完后如果仍有药粉沉底或沾到杯壁上,再用水冲一冲后喝干净。不建议把药粉倒入口中再喝水,这样会使药粉在食道中粘住或被呛到。
吃中药时 下列食物要避开
我们吃的食物同药物一样,也有性味之分,服用中药时如果同时吃了性味相反的食物,则会降低药效,影响治疗。
白萝卜
原因:白萝卜属于“行气化痰药”,会消耗能量,因此不宜与补药共服,容易降低疗效。白萝卜能理气下气,最忌和补气的人参一起吃。
不适合:正在服用温补药的人。
Tips
同类的食物还有大白菜和竹笋等。竹笋性偏寒,尤其筋骨酸痛的人少吃为妙,不过外貌相近的茭白并非笋类,可以放心食用。
辣椒、葱蒜等辛辣刺激食物
原因:中西医都认为,生病吃药时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哩、胡椒、辣椒、酒类等。 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会增加热象,因而抵消清热凉血药物的疗效。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黄、黄连、黄芩等苦寒药物,或者是牡丹皮、黄柏、金银花、桔梗、桑叶、连翘等寒凉药物,就不该再吃葱蒜、辣椒、麻油鸡、肉骨茶、姜母鸭或羊肉炉等辛辣热燥油腻食物,以免影响原来中药材的药性。
不适合:正在服寒性药物的人。
冰
原因:中医认为人体必须气血调和才能正常运作,吃冰容易耗损脾胃机能。在正常情况下,胃中的消化酶必须在适当体温下才能有效运作,吃太多冰冷食物会让胃的温度下降,不利于酶进行分解作用,容易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尤其在服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时,更应该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凉食物,否则药物将无法充分发挥功效。
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服用温热性质中药的人。
糯米
原因:豆类、肉类、糯米等食物比较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胃药的人最好避免,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康复。对于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多吃这类食物,往往会导致肠胃不堪重负。
不适合:正在服健脾胃药的人。
芒果
原因:在中医观点里,芒果属于“发物”,对气喘、异位性皮肤炎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吃芒果容易使病情发作。
而正在服药治疗皮肤疾病的患者,也应避免食用芒果、荔枝、花生、海产类等食物。
不适合:过敏或正在治疗皮肤疾病的人。
饭前吃or饭后吃?
饭前服用:驱虫药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或者补益类的药,胃中无食物更利于其药效发挥。
饭后服用:刺激性药物及助消化药、呼吸道疾病治疗药,与食物混合后,可以减轻对胃肠道刺激。
睡前服用:安神助眠药与缓下通便药,睡前服用有利患者好眠及翌日起床时能通便。
Tips
不能与食物或其他西药同吃
一般来说,不论饭前或饭后,进食与服药时间应相隔一小时,以免二者互相影响。如果本该饭前吃的药忘了吃,宁可等到下一餐再吃,也不要马上混合食用。
不会煎药的看过来
就算你有本事喝药时“甘之如饴”,但煎药的种种讲究你又知道多少?煎药是个技术活,选择的器皿、水量、火候、熬煮时间,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药效,否则药材再好也是功亏一篑。
忌铁器
煎煮中药材要用不会和药材成分起作用的材质,例如砂、瓷、搪瓷或瓦煲等,不建议使用铁锅或铝锅。
电药煲来帮忙
普通砂煲煎药时要经常去看火候,还要注意时间,非常麻烦,而用现在时兴的电药煲就简单多了。只要把药材放入煲中,添足水小火慢炖即可。
不过电药煲毕竟不够智能,无法调校火候和控制下药次序,比如感冒茶需要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煲15至20分钟,电药煲就做不到;还有它煎煮出来的药量偏多。目前较受欢迎的是能自动煲剩一碗水,又有保温功能,内置加热器的电药煲。
选购小贴士: 安全第一,要确保发热底座有防水、防漏电设计,用料够牢固以免容易爆裂;还有使用时留意内部电线、手柄及煲盖不能过热,避免烫伤或起火。
Tips
药材不需要清洗
一剂药方内有不同药材,当中有的是种子或粉末, 冲洗不当会使药材流失,所以煲药前不必清洗,怕不卫生可用药袋隔煮。
用手掌量水位
煲药时的用水量一般是以碗计(一碗水的大小约为200-250毫升),医生在开方时会明示。加好水后,要留意药材是否完全浸在水中。因为每道处方的药材性质及数量有别,而以手掌来度量水位就比较客观,即理想水量以盖过药材面一只手掌厚度为准。
Tips
煲药前应用所需水量来浸泡药材约半小时,促进药材中有效成分释出。
煎药时间有区别
一般中药宜冷水时以大火煎煮,水滚后改用小火再煲约45分钟。然而,解表药(如感冒药)及芳香类药材只宜水滚后煲约15至20分钟,煎煮过久只会挥发有效成分。而属于矿物类、金属类或贝壳类的药物,则需要煎煮长达一小时,才能溶解出有效成分。
药材只能重复煎一次
一般中药都可以重复煎一次,但不建议多次续煎,因为药的浓度会越来越淡。但感冒药不建议复煎,因为它含有挥发性的药材,复煎会令疗效大减。另外,为了保证药效,复煎药应密封及冷藏,并尽快煎煮。
Bella提醒
如何让中药有效
要吃中药有效,下面三方面缺一不可,首先一定要咨询医生,不可自作主张乱吃药;二是找个好医生,能根据你的体质和症状辨证用药;三是患者本身必须遵照医嘱服药及避开用药禁忌。
如果前两步都没问题,患者服药的正确与否就直接影响药效。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无论药材、食材都会分寒热属性,一般中医师开药时,都会同时提醒患者煎煮方法和避开饮食禁忌,否则不但药效无法充分发挥,甚至还可能对身体有害。
汤药OR中成药 我该选择哪一种
关于汤药和中成药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老派人坚持传统汤药的疗效最好,而中成药又以它的便捷更受现代人欢迎。到底该选哪一种?
汤药
就是最传统的用水熬制中药材,也叫水煎药。
优点:
个性化。所谓百人百性,即使是同一种病症,不同人在药材成分和用量上也会有差别。根据自己的“个性化药方”抓药、煎药,自然疗效比较好。
起效快。汤药是水剂,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起效较快,如果是急症最好用汤药,所谓“治乱世用重典”。
其他特殊情形。举例说,冬天里喝热热的汤药,吃药还可以暖身;或者是刚生产完的妇女喝麻油酒鸡汤,让酒把药性带进体内。
缺点:
煎药需要控制时间、火候、加水量,比较麻烦。而且味道苦不堪言,喝过中药的人都懂的!
想偷懒?医院帮你煎!
现代人生活忙碌,连睡觉都是件奢侈事,哪有时间把大包药材细细熬成一碗药汤?别发愁,很多大医院都有代煎药服务。开好药后,把药交给煎药处,稍等一会,就等拿到袋装封好的一包包药汁,回家温热就能喝。但据不少人反应,还是在家自己煎更好。因为医院是把所有代煎中药都放在一个大药炉,很难精确控制投药顺序、温度、时间等,煎出来的药汁浓度偏淡。当然如果实在不方便自行熬煮,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中成药
中成药又叫做浓缩中药,是萃取、浓缩制剂的通称,由药厂将药材煎煮后脱水或加入淀粉等赋形剂所制成。
优点:
服用方便。这么说吧,你总不能为了喝中药而带个药壶去上班,而冲剂、胶囊、丸药等中成药无疑是最好的替代品。
用量少、味道好。中成药一般经过特殊加工浓缩,所以不用像喝汤药那样每次一大碗;而且有些中成药加入了蜂蜜等调味剂,口感更容易接受。
适合慢症。中成药起效相对较慢,更适合慢性疾病或调养身体的人服用。有些慢性疾病可以先吃汤药,再换成中成药,并视个人体质增减。一些小毛病,像感冒、酸痛等也不需要大动干戈地喝汤药,吃吃中成药就可以了。
缺点:
成分固定,无法针对个体用药。起效较慢,而且很多药方无法做成中成药。
喝中药配饮料 答案是NO
相信不少姐妹提起喝中药的苦来就直皱眉,于是想起一口中药一口饮料来去苦味的好办法。但Bella遗憾地告诉你,这个法子不能用。因为饮料会影响药性或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药效。
牛奶
牛奶含有蛋白质与钙质,可能会跟中药成分结合、包裹胃壁,导致人体无法消化吸收,有些患者就因为用牛奶配中药而腹泻。同样,有乳糖不耐受的人(肠胃里缺少乳糖酶)喝牛奶会有腹泻、胀气的现象,当然也不适合用牛奶送服中药。
果汁
水果性味偏寒凉,即使打成果汁也一样,寒性体质的人多吃会不舒服。如果吃中药时用果汁配服,果汁的酸碱度也可能会改变药性或血中药物浓度,所以应该尽量避免。
糖水
糖本身具有药性,例如红糖是温补,白糖则是凉补,与中药同服会改变药性,所以尽量配白开水就好,不要加糖。
Tips
如果小孩子觉得中药太苦不敢吞服,可以加一点甜度高、量少的果糖与中药共服。
总结一下,为了早点“药到病除”,除了医生特别交代要热服或冷服,用温开水送服中药最保险。
茶
茶性苦寒,所以服用人参、姜、桂枝等温热中药时就不能喝茶,而且茶中的鞣酸常会和补药中的有效成分结合,影响药的吸收;茶水利尿,多喝会稀释血中药物浓度。茶还具有提神醒脑作用,服用安神镇静药物时喝茶,药效会相互抵消。
但茶与中药并非完全对立。比如中医治头痛有一古方叫做“川芎茶调散”,就是要用茶调服用,而且坊间许多号称可以减肥的方子,也常用茶来搭配中药。
冲剂怎么冲?
冲剂类中药最怕溶解不完全。最好方法是把药粉或颗粒倒入约四分一杯温开水中,浸泡几分钟后再搅拌饮用。喝完后如果仍有药粉沉底或沾到杯壁上,再用水冲一冲后喝干净。不建议把药粉倒入口中再喝水,这样会使药粉在食道中粘住或被呛到。
吃中药时 下列食物要避开
我们吃的食物同药物一样,也有性味之分,服用中药时如果同时吃了性味相反的食物,则会降低药效,影响治疗。
白萝卜
原因:白萝卜属于“行气化痰药”,会消耗能量,因此不宜与补药共服,容易降低疗效。白萝卜能理气下气,最忌和补气的人参一起吃。
不适合:正在服用温补药的人。
Tips
同类的食物还有大白菜和竹笋等。竹笋性偏寒,尤其筋骨酸痛的人少吃为妙,不过外貌相近的茭白并非笋类,可以放心食用。
辣椒、葱蒜等辛辣刺激食物
原因:中西医都认为,生病吃药时饮食要清淡,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哩、胡椒、辣椒、酒类等。 食用辛辣刺激食物会增加热象,因而抵消清热凉血药物的疗效。如果你正在服用大黄、黄连、黄芩等苦寒药物,或者是牡丹皮、黄柏、金银花、桔梗、桑叶、连翘等寒凉药物,就不该再吃葱蒜、辣椒、麻油鸡、肉骨茶、姜母鸭或羊肉炉等辛辣热燥油腻食物,以免影响原来中药材的药性。
不适合:正在服寒性药物的人。
冰
原因:中医认为人体必须气血调和才能正常运作,吃冰容易耗损脾胃机能。在正常情况下,胃中的消化酶必须在适当体温下才能有效运作,吃太多冰冷食物会让胃的温度下降,不利于酶进行分解作用,容易导致消化吸收不良。
尤其在服用温热性质的中药时,更应该避免吃生冷瓜果及冰凉食物,否则药物将无法充分发挥功效。
不适合:所有人,尤其是正在服用温热性质中药的人。
糯米
原因:豆类、肉类、糯米等食物比较不易消化,正在服用健脾胃药的人最好避免,以免增加肠胃负担,影响康复。对于胃肠功能已经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多吃这类食物,往往会导致肠胃不堪重负。
不适合:正在服健脾胃药的人。
芒果
原因:在中医观点里,芒果属于“发物”,对气喘、异位性皮肤炎等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吃芒果容易使病情发作。
而正在服药治疗皮肤疾病的患者,也应避免食用芒果、荔枝、花生、海产类等食物。
不适合:过敏或正在治疗皮肤疾病的人。
饭前吃or饭后吃?
饭前服用:驱虫药或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或者补益类的药,胃中无食物更利于其药效发挥。
饭后服用:刺激性药物及助消化药、呼吸道疾病治疗药,与食物混合后,可以减轻对胃肠道刺激。
睡前服用:安神助眠药与缓下通便药,睡前服用有利患者好眠及翌日起床时能通便。
Tips
不能与食物或其他西药同吃
一般来说,不论饭前或饭后,进食与服药时间应相隔一小时,以免二者互相影响。如果本该饭前吃的药忘了吃,宁可等到下一餐再吃,也不要马上混合食用。
不会煎药的看过来
就算你有本事喝药时“甘之如饴”,但煎药的种种讲究你又知道多少?煎药是个技术活,选择的器皿、水量、火候、熬煮时间,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药效,否则药材再好也是功亏一篑。
忌铁器
煎煮中药材要用不会和药材成分起作用的材质,例如砂、瓷、搪瓷或瓦煲等,不建议使用铁锅或铝锅。
电药煲来帮忙
普通砂煲煎药时要经常去看火候,还要注意时间,非常麻烦,而用现在时兴的电药煲就简单多了。只要把药材放入煲中,添足水小火慢炖即可。
不过电药煲毕竟不够智能,无法调校火候和控制下药次序,比如感冒茶需要大火煮开后再小火煲15至20分钟,电药煲就做不到;还有它煎煮出来的药量偏多。目前较受欢迎的是能自动煲剩一碗水,又有保温功能,内置加热器的电药煲。
选购小贴士: 安全第一,要确保发热底座有防水、防漏电设计,用料够牢固以免容易爆裂;还有使用时留意内部电线、手柄及煲盖不能过热,避免烫伤或起火。
Tips
药材不需要清洗
一剂药方内有不同药材,当中有的是种子或粉末, 冲洗不当会使药材流失,所以煲药前不必清洗,怕不卫生可用药袋隔煮。
用手掌量水位
煲药时的用水量一般是以碗计(一碗水的大小约为200-250毫升),医生在开方时会明示。加好水后,要留意药材是否完全浸在水中。因为每道处方的药材性质及数量有别,而以手掌来度量水位就比较客观,即理想水量以盖过药材面一只手掌厚度为准。
Tips
煲药前应用所需水量来浸泡药材约半小时,促进药材中有效成分释出。
煎药时间有区别
一般中药宜冷水时以大火煎煮,水滚后改用小火再煲约45分钟。然而,解表药(如感冒药)及芳香类药材只宜水滚后煲约15至20分钟,煎煮过久只会挥发有效成分。而属于矿物类、金属类或贝壳类的药物,则需要煎煮长达一小时,才能溶解出有效成分。
药材只能重复煎一次
一般中药都可以重复煎一次,但不建议多次续煎,因为药的浓度会越来越淡。但感冒药不建议复煎,因为它含有挥发性的药材,复煎会令疗效大减。另外,为了保证药效,复煎药应密封及冷藏,并尽快煎煮。
Bella提醒
如何让中药有效
要吃中药有效,下面三方面缺一不可,首先一定要咨询医生,不可自作主张乱吃药;二是找个好医生,能根据你的体质和症状辨证用药;三是患者本身必须遵照医嘱服药及避开用药禁忌。
如果前两步都没问题,患者服药的正确与否就直接影响药效。中医讲究“药食同源”,无论药材、食材都会分寒热属性,一般中医师开药时,都会同时提醒患者煎煮方法和避开饮食禁忌,否则不但药效无法充分发挥,甚至还可能对身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