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以食为天,美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地位,电视节目也出现很多关于美食的类型,但是农林类的美食节目并不多见。本文对《食尚大转盘》这档农林类美食节目进行探析,分析它的节目特色亮点以及制作,探究农林类美食节目的形态转型与创新。
关键词:农林美食节目 《食尚大转盘》 形态创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168-03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吃这件事上,我国人民一直有着独特的见解。因为电视美食节目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符合受众的观赏需求,既能让大家在空闲时感受综艺带来的快乐,又能学到关于美食的知识。之前的美食节目基本都是请大厨做菜烹饪,以教学为主,如今的美食节目加入了娱乐、竞赛、情感等元素,让节目具有可看性。农林类的美食节目因为在节目里增加了农业人文的因素,使得节目更有意义。
一、农林类美食节目的现状
《汉书·郦食其传》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自古以来,“食”一直在人们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生活和繁衍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支柱。[1]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除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外,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所以最前沿的媒體人应该担起重任,向观众传达新的想法,扩大视野。
《天天饮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美食类节目,由CCTV-1制作,主要是介绍做菜的方法和体会,还有一些烹饪的锦囊妙计,它的出现带动了各个电视台做美食节目的风潮,一大批类似的节目应运而生。2009年一档外景美食类综艺节目《爽食赢天下》(2011年改名为《爽食行天下》)的出现,将美食节目的录制地点搬到演播室外,主持人和嘉宾前往不同城市探索当地美食,大家玩游戏互动,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又能让观众在欢笑中了解当地特色美食,刮起了一阵“边玩边吃”的热潮。2012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了首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全方位的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把好故事和美食结合起来,引起大家纷纷点赞。[2]
随着农民对精神文明需要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增设了农业类节目,节目的质量也越来越能符合广大农民观众的需求。为了促进农村经济交流,引导农民消费,让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农林类电视节目在农村地区存在的意义是非常大的。目前农林类的美食节目并不多,对“农林类的美食节目”也没有具体的界定,只有一些节目稍微涉及到了“农林业”和“美食”。例如芒果TV制作的首档沉浸式乡村人文体验真人秀《哈哈农夫》,节目让这些平日带着光环的明星们变身蕉农、菜农、放牛娃,在农村田地里劳作然后用劳动得来的食材制作成食物;再例如CCTV-7制作的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节目《农广天地》,里面有几期会介绍不同地方的人文文化与旅游景观以及特色菜品,通过食材选取、菜肴制作来展现出各个地区不同的饮食习俗。
在为数不多的农林类美食节目中,《食尚大转盘》是一个优秀的例子。
二、《食尚大转盘》的节目形态特色
2015年1月4日,中国军事农业频道推出了生活服务类美食节目——《食尚大转盘》。在一档节目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观众对节目的偏好。[3]该节目由风趣幽默又有亲和力的杜云、曹震担任主持人,很符合节目的定位。节目曾荣获第49届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视频节目金奖,收视稳定,稳居农业频道栏目前三甲。
《食尚大转盘》首先从食物的根源——食材入手,深入当地的历史和人文,揭开农产品背后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平时吃的食材是怎么生长的。节目将美食与情感结合起来,呈现的是美食背后的风土人情和美食进化的历史,以及人类探索美食文化的精神,让美食节目比以往更上一个台阶,达到了创新的效果。录制现场又通过请专业厨师来烹制,实现了农作物从田间到舌尖的完美跳跃。《食尚大转盘》不仅仅关注食物本身,而是先通过成分分析食物原料的来源和实践,再来科普当地民俗文化。
《食尚大转盘》类似把《舌尖上的中国》搬到了演播厅里,青菜、大豆、鸭肉和辣椒这些看似普通的原材料,在节目中有它自己独特的故事。此外,节目还邀请了食品健康及养生的专家,给观众科普食物的益处以及现场击破网上一些关于食物的谣言。节目寻找绿色生态好产地,做出健康养生好味道。节目的看点有:只做观众家里平时可以动手做的食物;只寻找“有故事”的农产品,健康、独特、乡土味是人们的最爱;节目包含对农民和食材的尊重,融合了美食与健康的正能量。
节目基本分为三个板块:首先每期赴农产品原产地,以专题片的形式介绍农产品背后的故事;然后美食环节也是整期节目的重磅环节,根据行家带来的特色农产品,专业厨师现场进行烹制;最后进行互动比拼,两位行家参加演播室互动环节,获胜者将获得《食尚大转盘》节目组准备的奖励。
三、《食尚大转盘》节目形态的创新性
(一)专业性与科普性的融合
随着人民生活物质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不仅仅要“吃饱饭”,更需要“吃好饭”。现在,人们都追寻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首先就是从吃饭开始。电视作为比较权威的媒介,比互联网更加容易说服受众,所以《食尚大转盘》增加了鉴别食品安全的板块,吸引观众来看,在科普大众的同时便利了大家的生活,让大家不再纠结有些食品能不能吃,对身体好不好。
例如在《小龙虾美味背后的秘密》这一期专题节目里,外景主持人去小龙虾养殖中心探究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后,又去南京大学拜访了生命科学学院的黄成副教授,问他对于网络上“小龙虾生活在污水中,专吃垃圾”的言论有怎样的看法。黄成副教授现场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关于小龙虾生存环境喜好的实验,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小龙虾喜欢生长在清水的环境里,爱吃新鲜的肉,打破了网络上关于小龙虾谣言。节目现场,做小龙虾的大厨不仅教观众怎么取龙虾肉,还教了家里做龙虾的方法,主持人也科普如何干净地去虾线。这样节目具备了实用性、科学性、服务性,让观众学会如何在家让观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节目还聘请健康养生专家,对食品安全进行合理而专业的解释,以便观众了解食品组合背后的科学含义。有一期节目是讲做鸭子的,《食尚大转盘》节目组请了中国药膳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文高先生,现场科普鸭肉的作用,什么季节吃最好,使节目在具备养生功能的同时,提高了节目的专业性。
(二)地域文化特色凸显
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在引导受众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食尚大转盘》节目里农民不仅向公众宣传他们的产品,而且向公众提供农产品,使具有食品安全意识的人们更接近这些食物。节目为农村人和城市人之间架起了一架交流的桥梁,让彼此更加了解。
《食尚大转盘》这档节目还宣传了乡村当地特色、文化,通过介绍当地的民俗以及特色菜,不仅宣传了各个地方的文化,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让不少城里人也想深入乡村,体验乡村文化。节目外景走进乡村拍摄的同时,有时邀请当地“非遗”项目有关人员参与拍摄。有一期节目走进山西,在拍摄当地苹果园时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荣花鼓”和“万荣笑话”现场进行表演。在综艺节目中运用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元素,让传统艺术和现代媒体结合起来,更好地展现了传统文化特色。[5]
(三)“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模式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食尚大转盘》运用了“电视+”思维,与互联网和电商的合作共赢,不仅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食节目,也带动了农产品业的发展。《识材有道》是在《食尚大转盘》节目里面的一个特别专题,节目组通过在电视上宣传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让精心种植和培养的农作物生产者有更好的收益。节目播放时,屏幕右下角会有二维码,观众可以在线购买节目同款食材,有时二维码也可以获得节目送出的好礼。另外节目的公众号每天都在更新一些关于食品安全和制作家常菜的步骤和技巧,轻松便利了受众的生活,也打响了一定的节目品牌知名度。
(四)增添了趣味性、可看性
隨着综艺节目的热潮,农民生活的娱乐化加大,节目经常会请一些明星加盟,参与现场互动,为节目增加了娱乐性,同时也扩大了受众范围,让很多平时不看农业类节目的人收看节目,让平时看农业节目的人因为趣味性而更加爱看。有一期节目主题是大白菜,请的嘉宾有明星扎西顿珠和主持人刘婧等,节目设计的游戏环节是让两队嘉宾抱着白菜在指压板上进行“跳房子”接力赛然后答题,看哪一队的正确率高。明星嘉宾在指压板上的动作让现场观众捧腹大笑,现场笑声连连,游戏里的问答题目都是关于大白菜的营养、功效还有储存秘诀等,增加节目趣味性的同时给观众“扫盲”了,增加了关于食物的知识储备。
四、结语
一档优秀且长久饱受好评的美食节目的策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在节目里加入好多别样的元素。不仅要突出节目的农林美食属性、生活服务属性、人文关怀属性,还要提高节目制作的水准,在后期剪辑和配音配乐上下功夫,增强艺术性和可看性。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形态创新是维持发展的基础,并且从长远来看可以被观众接受。
《食尚大转盘》作为农林类的美食节目,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栏目观众中城市受众占比高,节目有好的口碑并且一直创新,这是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密不可分的。农村生活改善,农民意识提高,这档节目通过电视媒介把城市人和农村人串联起来,让大家在了解美食,了解农产品、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展现了农村的大好风光,带动了农村旅游业。同时关于食品安全科普元素又是符合当代人的需求,通过电视又大大提高了权威性。这档节目形态的创新,确实满足了受众对农林类美食节目的观看需求。
参考文献:
[1]黎一笑.大陆美食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和出路[J].文教资料,2016,(34):140-142.
[2]CCTV-7农业节目.难啃的“硬骨头”,新鲜的好节目 CCTV-7农业节目高举创新大旗打造新时代美食纪录片[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8,(12):56-57.
[3]胡颖,丁敬.中韩真人秀节目主持群比较分析——以《Running Man》和《快乐大本营》为例[J].今传媒,2018,(08):93-94.
[4]吴思思,赵佳宝.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回归与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8,(07):121-123.
[5]丁敬,胡颖.浅析泛娱乐背景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策略[J].东南传播,2018,(07):137-138.
关键词:农林美食节目 《食尚大转盘》 形态创新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8-0168-03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吃这件事上,我国人民一直有着独特的见解。因为电视美食节目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符合受众的观赏需求,既能让大家在空闲时感受综艺带来的快乐,又能学到关于美食的知识。之前的美食节目基本都是请大厨做菜烹饪,以教学为主,如今的美食节目加入了娱乐、竞赛、情感等元素,让节目具有可看性。农林类的美食节目因为在节目里增加了农业人文的因素,使得节目更有意义。
一、农林类美食节目的现状
《汉书·郦食其传》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俗语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自古以来,“食”一直在人们的生存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们生活和繁衍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支柱。[1]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除了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外,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所以最前沿的媒體人应该担起重任,向观众传达新的想法,扩大视野。
《天天饮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美食类节目,由CCTV-1制作,主要是介绍做菜的方法和体会,还有一些烹饪的锦囊妙计,它的出现带动了各个电视台做美食节目的风潮,一大批类似的节目应运而生。2009年一档外景美食类综艺节目《爽食赢天下》(2011年改名为《爽食行天下》)的出现,将美食节目的录制地点搬到演播室外,主持人和嘉宾前往不同城市探索当地美食,大家玩游戏互动,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和可看性,又能让观众在欢笑中了解当地特色美食,刮起了一阵“边玩边吃”的热潮。2012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推出了首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全方位的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把好故事和美食结合起来,引起大家纷纷点赞。[2]
随着农民对精神文明需要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电视台增设了农业类节目,节目的质量也越来越能符合广大农民观众的需求。为了促进农村经济交流,引导农民消费,让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农林类电视节目在农村地区存在的意义是非常大的。目前农林类的美食节目并不多,对“农林类的美食节目”也没有具体的界定,只有一些节目稍微涉及到了“农林业”和“美食”。例如芒果TV制作的首档沉浸式乡村人文体验真人秀《哈哈农夫》,节目让这些平日带着光环的明星们变身蕉农、菜农、放牛娃,在农村田地里劳作然后用劳动得来的食材制作成食物;再例如CCTV-7制作的农民科技教育与培训节目《农广天地》,里面有几期会介绍不同地方的人文文化与旅游景观以及特色菜品,通过食材选取、菜肴制作来展现出各个地区不同的饮食习俗。
在为数不多的农林类美食节目中,《食尚大转盘》是一个优秀的例子。
二、《食尚大转盘》的节目形态特色
2015年1月4日,中国军事农业频道推出了生活服务类美食节目——《食尚大转盘》。在一档节目里,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观众对节目的偏好。[3]该节目由风趣幽默又有亲和力的杜云、曹震担任主持人,很符合节目的定位。节目曾荣获第49届美国休斯顿国际电影节视频节目金奖,收视稳定,稳居农业频道栏目前三甲。
《食尚大转盘》首先从食物的根源——食材入手,深入当地的历史和人文,揭开农产品背后的神秘面纱,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平时吃的食材是怎么生长的。节目将美食与情感结合起来,呈现的是美食背后的风土人情和美食进化的历史,以及人类探索美食文化的精神,让美食节目比以往更上一个台阶,达到了创新的效果。录制现场又通过请专业厨师来烹制,实现了农作物从田间到舌尖的完美跳跃。《食尚大转盘》不仅仅关注食物本身,而是先通过成分分析食物原料的来源和实践,再来科普当地民俗文化。
《食尚大转盘》类似把《舌尖上的中国》搬到了演播厅里,青菜、大豆、鸭肉和辣椒这些看似普通的原材料,在节目中有它自己独特的故事。此外,节目还邀请了食品健康及养生的专家,给观众科普食物的益处以及现场击破网上一些关于食物的谣言。节目寻找绿色生态好产地,做出健康养生好味道。节目的看点有:只做观众家里平时可以动手做的食物;只寻找“有故事”的农产品,健康、独特、乡土味是人们的最爱;节目包含对农民和食材的尊重,融合了美食与健康的正能量。
节目基本分为三个板块:首先每期赴农产品原产地,以专题片的形式介绍农产品背后的故事;然后美食环节也是整期节目的重磅环节,根据行家带来的特色农产品,专业厨师现场进行烹制;最后进行互动比拼,两位行家参加演播室互动环节,获胜者将获得《食尚大转盘》节目组准备的奖励。
三、《食尚大转盘》节目形态的创新性
(一)专业性与科普性的融合
随着人民生活物质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不仅仅要“吃饱饭”,更需要“吃好饭”。现在,人们都追寻健康安全的生活方式,首先就是从吃饭开始。电视作为比较权威的媒介,比互联网更加容易说服受众,所以《食尚大转盘》增加了鉴别食品安全的板块,吸引观众来看,在科普大众的同时便利了大家的生活,让大家不再纠结有些食品能不能吃,对身体好不好。
例如在《小龙虾美味背后的秘密》这一期专题节目里,外景主持人去小龙虾养殖中心探究小龙虾的生长环境后,又去南京大学拜访了生命科学学院的黄成副教授,问他对于网络上“小龙虾生活在污水中,专吃垃圾”的言论有怎样的看法。黄成副教授现场在实验室里做了一个关于小龙虾生存环境喜好的实验,直观地向观众展示了小龙虾喜欢生长在清水的环境里,爱吃新鲜的肉,打破了网络上关于小龙虾谣言。节目现场,做小龙虾的大厨不仅教观众怎么取龙虾肉,还教了家里做龙虾的方法,主持人也科普如何干净地去虾线。这样节目具备了实用性、科学性、服务性,让观众学会如何在家让观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节目还聘请健康养生专家,对食品安全进行合理而专业的解释,以便观众了解食品组合背后的科学含义。有一期节目是讲做鸭子的,《食尚大转盘》节目组请了中国药膳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文高先生,现场科普鸭肉的作用,什么季节吃最好,使节目在具备养生功能的同时,提高了节目的专业性。
(二)地域文化特色凸显
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在引导受众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食尚大转盘》节目里农民不仅向公众宣传他们的产品,而且向公众提供农产品,使具有食品安全意识的人们更接近这些食物。节目为农村人和城市人之间架起了一架交流的桥梁,让彼此更加了解。
《食尚大转盘》这档节目还宣传了乡村当地特色、文化,通过介绍当地的民俗以及特色菜,不仅宣传了各个地方的文化,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让不少城里人也想深入乡村,体验乡村文化。节目外景走进乡村拍摄的同时,有时邀请当地“非遗”项目有关人员参与拍摄。有一期节目走进山西,在拍摄当地苹果园时请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万荣花鼓”和“万荣笑话”现场进行表演。在综艺节目中运用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元素,让传统艺术和现代媒体结合起来,更好地展现了传统文化特色。[5]
(三)“线上+线下”的互动营销模式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食尚大转盘》运用了“电视+”思维,与互联网和电商的合作共赢,不仅不同于以往的传统美食节目,也带动了农产品业的发展。《识材有道》是在《食尚大转盘》节目里面的一个特别专题,节目组通过在电视上宣传农产品,增加农产品的销售量,让精心种植和培养的农作物生产者有更好的收益。节目播放时,屏幕右下角会有二维码,观众可以在线购买节目同款食材,有时二维码也可以获得节目送出的好礼。另外节目的公众号每天都在更新一些关于食品安全和制作家常菜的步骤和技巧,轻松便利了受众的生活,也打响了一定的节目品牌知名度。
(四)增添了趣味性、可看性
隨着综艺节目的热潮,农民生活的娱乐化加大,节目经常会请一些明星加盟,参与现场互动,为节目增加了娱乐性,同时也扩大了受众范围,让很多平时不看农业类节目的人收看节目,让平时看农业节目的人因为趣味性而更加爱看。有一期节目主题是大白菜,请的嘉宾有明星扎西顿珠和主持人刘婧等,节目设计的游戏环节是让两队嘉宾抱着白菜在指压板上进行“跳房子”接力赛然后答题,看哪一队的正确率高。明星嘉宾在指压板上的动作让现场观众捧腹大笑,现场笑声连连,游戏里的问答题目都是关于大白菜的营养、功效还有储存秘诀等,增加节目趣味性的同时给观众“扫盲”了,增加了关于食物的知识储备。
四、结语
一档优秀且长久饱受好评的美食节目的策划,需要考虑很多方面,在节目里加入好多别样的元素。不仅要突出节目的农林美食属性、生活服务属性、人文关怀属性,还要提高节目制作的水准,在后期剪辑和配音配乐上下功夫,增强艺术性和可看性。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形态创新是维持发展的基础,并且从长远来看可以被观众接受。
《食尚大转盘》作为农林类的美食节目,根据官方数据统计,栏目观众中城市受众占比高,节目有好的口碑并且一直创新,这是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密不可分的。农村生活改善,农民意识提高,这档节目通过电视媒介把城市人和农村人串联起来,让大家在了解美食,了解农产品、地方文化特色的同时,展现了农村的大好风光,带动了农村旅游业。同时关于食品安全科普元素又是符合当代人的需求,通过电视又大大提高了权威性。这档节目形态的创新,确实满足了受众对农林类美食节目的观看需求。
参考文献:
[1]黎一笑.大陆美食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和出路[J].文教资料,2016,(34):140-142.
[2]CCTV-7农业节目.难啃的“硬骨头”,新鲜的好节目 CCTV-7农业节目高举创新大旗打造新时代美食纪录片[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8,(12):56-57.
[3]胡颖,丁敬.中韩真人秀节目主持群比较分析——以《Running Man》和《快乐大本营》为例[J].今传媒,2018,(08):93-94.
[4]吴思思,赵佳宝.文化类综艺节目的价值回归与创新路径[J].今传媒,2018,(07):121-123.
[5]丁敬,胡颖.浅析泛娱乐背景下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策略[J].东南传播,2018,(0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