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和进步,雷达装备科研生产保障工作需要依靠现代信息化技术,向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文章详细阐述了雷达装备科研生产保障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综合探析其现实作用,希望由此提升和优化我国雷达装备科研工作的生产保障水平。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雷达装备;科研生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3-040-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3.018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雷达装备科研生产保障工作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并逐步向信息化方向迈进。雷达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信息量的大小是决定保障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装备信息末端采集的信息量不够,装备数据库就不够完善,就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因此,需要详细分析雷达装备科研生产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实践,对信息化建设对于其推动作用进行探究,在军工企业发展中进一步推进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1 雷达装备科研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研发生产依靠信息化建设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信号处理等高新技术及雷达新技术在雷达装备中的广泛应用,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地面、机载、舰载等雷达装备近年来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猛发展,同时对雷达工艺制造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雷达装备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构建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及工艺进一步创新,其制式及架构实现充分优化,装备集成度和复杂度得到了逐步增强。因此,对于雷达装备的研发及其生产而言,要以更加多元化的现实需求为契机,使其在发展过程中紧跟当前的发展趋势,对更加多元化的军工生产模式进行逐步的、有效的分析,并对相应的军工产品进行有效优化,从而需要加强对其自身配套设计生产保障工作的有效探究,促进各级装备部门充分且及时地解决各类重大问题。
雷达装备科研生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备,进而对设备保障理念、设备构建方式与模式,以及相应的优化手段,提出了更具创新意义的现实要求。要促使雷达装备科研生产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更加精细化的装备理念,其设计方式在构建过程中要从原本的粗放型模式逐步向精细化模式转变,其装备设计模式要从以往的数量规模型逐步转变为创新型和质量效能型,要由传统经验向相应的科学化模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上述举措要求雷达装备科研生产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其发展基础,从而确保各项工作得到优化和完善,实现稳步推进。不断升级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积极开发各种智能化设备和信息系统,同时,在开发新的软件系统是要注意系统的兼容性,以减轻系统的数据采集负担。
1.2 装备保障实现精细化管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在这一背景下要认识到,部分国家和地区矛盾争端不断,虽然处于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但是仍然存在着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由此意味着,在当前我国军事装备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紧跟当前时代发展潮流,了解各国家和地区的形势变化,在高科技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变革影响之下,进一步有效构建联合作战的模式[1]。而在构建联合作战模式的过程中,其自身设备所有的种类及型号具有高度复杂的现实特点,且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数量较为庞大。此外,雷达装备技术自身具有多元化且高度复杂性的特点,其自身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凸显了更加高效的现实优势,意味着在应用雷达装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依靠计算机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更加快速且高效的处理,有效保障数据处理的精确性。
此外,要保证传输能够为相应的设备保障指挥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决策及指挥所的高效性得到进一步体现,由此,便需要进行信息化综合管理,并保障装备所存在的一体化构建体系,将所有装备的保障力量充分连接为有机整体,全面提升其自身一体化的联合保障能力,确保装备保障工作在构建过程中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此外,要对各类创新型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借助其发挥的纽带作用,对雷达装备的各项保障工作进行增加量化性评定,使其能够获得精确性管控,从而促使其应用效率更加优质化。
2 推进雷达装备科研生产的科学化发展
2.1 雷达装备设计凸显数字化
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雷达装备设计过程的数字化,体现了从研制设计开始到信息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老旧的手工设计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缺陷,通过全面实行信息化的优质科研模式,需要充分运用结合先进的软件工具,辅之以优越的设计流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克服手工设计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首先,数字化的设计方式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大幅度提升研究人员的设计效率,通过数字化的迭代能够使不同的衍生版本得到进一步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创新型的研究及设计思路,有利于知识更新,以及在部门之间的有效流转、在不同专业之间的传播和科研成果的分享,进而形成有效合力[2]。
其次,通过数字化仿真手段能够在样机生产制造过程之前,通过电脑进行综合性数据模拟,对传统的纸面设计,以及从出样制造到实验调试的综合模式进行创新,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并在多种设计模式之上,对相应试验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在构建过程中实现方案的专业性以及优化性。
第三,通过信息化设计,能够进一步追溯产品生产的全部研制过程,随时对产品的研究进度及状态进行有效把控,记录并分析构建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数据,通过跟踪每一关键性环节,优化和完善项目的管理工作,实现项目进程的综合监控,确保按时、高效地完成国家科研任务。
2.2 雷达装备生产凸显高度自动化
在当前的数字化设计应用过程中,其生產线所存在的数字化同样需要得到有效优化,以电子化的设计图样作为其输入的基础,建立高度配套的数字化生产线,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生产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和全自动化生产加工,并进行有效的检验、实验,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从下达订单开始,以无纸化的图纸形式摆脱传统的纸质图纸,将三维设计图充分地呈现在装配工人面前。高度自动化生产告别了传统的人工配料以及领料的复杂过程,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结合当前的物联网技术,能够监控每台机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运行状态,综合分析其自身损耗状况以及相应工作时间、维护状态下的现实操作,通过数字化模式对工作进行一体化调配,对生产与制造环节进行全面把控[3]。 2.3 雷达装备维修凸显精准化及可视化
雷达装备的保障工作在构建过程中若想应用远程控制技术,需要全面掌握不同种类的电子雷达相关信息,为相关管理部门使用相应的网络交流以及基层人员的抢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视频及音频的应用能力,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故障检测及故障咨询,为跨区域施工提供有效保障。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更多复杂问题,则要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汇报,有力改善及优化提升维修保障能力,进而体现远程技术在构建过程中的可视化、合理化特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物力的节约,提升雷达装备维修的综合质量及效率。
2.4 培育信息化装备保障人才
人才是装备保障的主体,并且是信息化构建过程中的关键内容,是信息化保障作战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等创新型技术在雷达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大量的先进信息化装备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所拥有的应用优势,使其自身所具有的综合能力有效体现出来。由此,增强信息化技术对雷达装备保障有着现实意义。
首先,需要进一步对信息化理论进行综合学习,对其进行研究及创新。装备保障信息化理论是整体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基础,是引领当前信息化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挥模式。因此,各级保障机关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组织各类装备保护人员进行装备信息化,以自动化、网络化等诸多理论进行综合优化,使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能够获得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其次,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装备具有的现实能力,使人才通过自学以及集中授课等模式,结合演练、训练等内容,增强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此,使其能够与雷达保障信息化工作进行综合应用,增强信息化应用效果。
3 结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发展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而信息化建设也对整体装备保障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影响。通过信息化应用能使整体装备保障工作的完善性得到大幅提升。以信息化建设推进装备保障工作科学发展,就是不断完善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信息化建设使现代装备保障摆脱了传统形态及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雷达装备科研生产效率的提升,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并对雷达装备的科研生产保障工作进行优化,以此推动雷达装备科研生产的优化发展,进一步凸显装备科研生产保障的信息化特征。
参考文献
[1] 洪林峰.车载雷达布局设计与运输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21(1):97-100.
[2] 帅龍,王志红,姚浪,等.TWR01C固定型天气雷达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2021(1):108.
[3] 石荣,李昌熹.小型米散射激光雷达测量雾中能见度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1):208-213.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雷达装备;科研生产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3-040-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3.018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雷达装备科研生产保障工作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并逐步向信息化方向迈进。雷达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信息量的大小是决定保障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装备信息末端采集的信息量不够,装备数据库就不够完善,就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因此,需要详细分析雷达装备科研生产的信息化综合管理实践,对信息化建设对于其推动作用进行探究,在军工企业发展中进一步推进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1 雷达装备科研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1 研发生产依靠信息化建设
随着微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信号处理等高新技术及雷达新技术在雷达装备中的广泛应用,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地面、机载、舰载等雷达装备近年来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猛发展,同时对雷达工艺制造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雷达装备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构建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及工艺进一步创新,其制式及架构实现充分优化,装备集成度和复杂度得到了逐步增强。因此,对于雷达装备的研发及其生产而言,要以更加多元化的现实需求为契机,使其在发展过程中紧跟当前的发展趋势,对更加多元化的军工生产模式进行逐步的、有效的分析,并对相应的军工产品进行有效优化,从而需要加强对其自身配套设计生产保障工作的有效探究,促进各级装备部门充分且及时地解决各类重大问题。
雷达装备科研生产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需要进一步优化设备,进而对设备保障理念、设备构建方式与模式,以及相应的优化手段,提出了更具创新意义的现实要求。要促使雷达装备科研生产科研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同时,意味着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更加精细化的装备理念,其设计方式在构建过程中要从原本的粗放型模式逐步向精细化模式转变,其装备设计模式要从以往的数量规模型逐步转变为创新型和质量效能型,要由传统经验向相应的科学化模式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上述举措要求雷达装备科研生产工作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其发展基础,从而确保各项工作得到优化和完善,实现稳步推进。不断升级装备保障信息系统,积极开发各种智能化设备和信息系统,同时,在开发新的软件系统是要注意系统的兼容性,以减轻系统的数据采集负担。
1.2 装备保障实现精细化管理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在这一背景下要认识到,部分国家和地区矛盾争端不断,虽然处于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但是仍然存在着爆发战争的可能性。由此意味着,在当前我国军事装备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紧跟当前时代发展潮流,了解各国家和地区的形势变化,在高科技战争的发展趋势和变革影响之下,进一步有效构建联合作战的模式[1]。而在构建联合作战模式的过程中,其自身设备所有的种类及型号具有高度复杂的现实特点,且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数量较为庞大。此外,雷达装备技术自身具有多元化且高度复杂性的特点,其自身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凸显了更加高效的现实优势,意味着在应用雷达装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依靠计算机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更加快速且高效的处理,有效保障数据处理的精确性。
此外,要保证传输能够为相应的设备保障指挥工作提供更加准确的发展模式,从而使决策及指挥所的高效性得到进一步体现,由此,便需要进行信息化综合管理,并保障装备所存在的一体化构建体系,将所有装备的保障力量充分连接为有机整体,全面提升其自身一体化的联合保障能力,确保装备保障工作在构建过程中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管理。此外,要对各类创新型的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借助其发挥的纽带作用,对雷达装备的各项保障工作进行增加量化性评定,使其能够获得精确性管控,从而促使其应用效率更加优质化。
2 推进雷达装备科研生产的科学化发展
2.1 雷达装备设计凸显数字化
在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雷达装备设计过程的数字化,体现了从研制设计开始到信息技术所存在的优越性。老旧的手工设计模式在构建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现实缺陷,通过全面实行信息化的优质科研模式,需要充分运用结合先进的软件工具,辅之以优越的设计流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以克服手工设计模式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首先,数字化的设计方式在构建过程中能够大幅度提升研究人员的设计效率,通过数字化的迭代能够使不同的衍生版本得到进一步优化,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创新型的研究及设计思路,有利于知识更新,以及在部门之间的有效流转、在不同专业之间的传播和科研成果的分享,进而形成有效合力[2]。
其次,通过数字化仿真手段能够在样机生产制造过程之前,通过电脑进行综合性数据模拟,对传统的纸面设计,以及从出样制造到实验调试的综合模式进行创新,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并在多种设计模式之上,对相应试验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在构建过程中实现方案的专业性以及优化性。
第三,通过信息化设计,能够进一步追溯产品生产的全部研制过程,随时对产品的研究进度及状态进行有效把控,记录并分析构建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数据,通过跟踪每一关键性环节,优化和完善项目的管理工作,实现项目进程的综合监控,确保按时、高效地完成国家科研任务。
2.2 雷达装备生产凸显高度自动化
在当前的数字化设计应用过程中,其生產线所存在的数字化同样需要得到有效优化,以电子化的设计图样作为其输入的基础,建立高度配套的数字化生产线,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对生产资源进行科学调配和全自动化生产加工,并进行有效的检验、实验,全面提高生产效率。从下达订单开始,以无纸化的图纸形式摆脱传统的纸质图纸,将三维设计图充分地呈现在装配工人面前。高度自动化生产告别了传统的人工配料以及领料的复杂过程,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结合当前的物联网技术,能够监控每台机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的运行状态,综合分析其自身损耗状况以及相应工作时间、维护状态下的现实操作,通过数字化模式对工作进行一体化调配,对生产与制造环节进行全面把控[3]。 2.3 雷达装备维修凸显精准化及可视化
雷达装备的保障工作在构建过程中若想应用远程控制技术,需要全面掌握不同种类的电子雷达相关信息,为相关管理部门使用相应的网络交流以及基层人员的抢修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视频及音频的应用能力,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故障检测及故障咨询,为跨区域施工提供有效保障。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更多复杂问题,则要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汇报,有力改善及优化提升维修保障能力,进而体现远程技术在构建过程中的可视化、合理化特征,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力、物力的节约,提升雷达装备维修的综合质量及效率。
2.4 培育信息化装备保障人才
人才是装备保障的主体,并且是信息化构建过程中的关键内容,是信息化保障作战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因素。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等创新型技术在雷达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大量的先进信息化装备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所拥有的应用优势,使其自身所具有的综合能力有效体现出来。由此,增强信息化技术对雷达装备保障有着现实意义。
首先,需要进一步对信息化理论进行综合学习,对其进行研究及创新。装备保障信息化理论是整体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现实基础,是引领当前信息化科学发展的重要指挥模式。因此,各级保障机关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组织各类装备保护人员进行装备信息化,以自动化、网络化等诸多理论进行综合优化,使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能够获得更为充分的科学依据。其次,需要进一步提升信息化装备具有的现实能力,使人才通过自学以及集中授课等模式,结合演练、训练等内容,增强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由此,使其能够与雷达保障信息化工作进行综合应用,增强信息化应用效果。
3 结语
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发展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而信息化建设也对整体装备保障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影响。通过信息化应用能使整体装备保障工作的完善性得到大幅提升。以信息化建设推进装备保障工作科学发展,就是不断完善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信息化建设使现代装备保障摆脱了传统形态及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当今社会发展进程中,雷达装备科研生产效率的提升,有赖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并对雷达装备的科研生产保障工作进行优化,以此推动雷达装备科研生产的优化发展,进一步凸显装备科研生产保障的信息化特征。
参考文献
[1] 洪林峰.车载雷达布局设计与运输仿真[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21(1):97-100.
[2] 帅龍,王志红,姚浪,等.TWR01C固定型天气雷达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J].农家科技,2021(1):108.
[3] 石荣,李昌熹.小型米散射激光雷达测量雾中能见度的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5(1):2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