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课程本身从特点上来讲,具有一定的发散性,这种特征为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元素与美术基础课程的融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文所探讨的民间美术,就是一类带有显著的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美术元素类型,将两者实现有机的融合,必然会对高校的美术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提升作用,本文主要就民间美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校美术基础;应用价值
引言:
民间美术的命名,主要是由于其美术元素和资料的来源统一来源于民间,这种美术形式的形成,是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和提炼后表现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洁净。相对与高校中模式化的美术教学状态而言,民间美术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通过科学的路径实现民间美术与美术基础有机融合,可以将民间美术中的精华吸收到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一、民间美术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民间美术,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和学术性的概念类型。其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其内涵的角度来说,民间美术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我国,民间美术实际上是一种来自于劳动人民的,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而形成和创造出来一种以视觉形象为表现的艺术形式。从其性质上来讲,民间美术实际上是美术形式出现和发展的初期,形成的一种美术概念的雏形。从其地位上来讲,民间美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其来源上来讲,民间美术,是出自劳动人民之手的一种几何的群体智慧的艺术形式。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一)自发性和传承性
自发性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这种美术形式是来源于普通劳动人们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相关的美术作品中,也体现和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社会关系。这种自发性的来源,有利于保持住民间美术这种艺术形式的纯洁性和质朴性。使其美术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更多的生活原型,且都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真情实感的反映。且在具体表达的内容中,也更加直接和鲜明,可以使人在美术作品中真切的感受到劳动人民饱满的感情和情绪。而传承性质的由来,主要是由于其具体的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都是从劳动人民的家庭中由掌握这门手艺的老一辈人通过教授和传播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和独特的个人色彩。
(二)夸张性和变形性
除了还原和反映真实生活的民间美术来,在作品中融入夸张和变形的艺术造型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夸张和变形,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和丰富性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现。且更能够突出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民间美术的这一特征也是在剪纸和年画这种形式的载体中得以体现的。为了鲜明的表现出剪纸和年画中的艺术形象,在夸张变形的处理上,通常会将造型中的主体的头部或脸部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描绘,以期通过这种手法将人物或动物形象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
(三)显著的象征性情感表达
民间美术造型的具体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显著特征,其美术表达的形式可包括多种类型的内容。且从其美术创作的出发点来讲,多是为了表现一种祈祷幸福、安康、祝愿生生不息的一种美好愿望。可见,民间美术作品中也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情感。
三、基于民间美术构建美术基础课程的途径
(一)结合实际整合教学资源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选择具有可行性的民间美术课程单独开设供学生进行学习,在众多的民间美术课程中,以剪纸、年画这种取材便利,课程讲解操作简单的课程为主要选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中获得更多的美术学习和创作的灵感,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在美术创作上的思维发散能力。在有了对于民间美术课程的接触和学习后,学习美术基础中的素描课程这种同样是对人物或者实物的细节进行刻画的课程时,学生就可以在审美感受和体验上有所借鉴。
(二)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应当对美术基础课程和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最终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观察组,找出其中存在内在联系的切入点,在对两类课程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应当将二者融为一体去进行整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任务设置,从而将民间美术与美术基础课程从各个环节上完成衔接和融合。这既能够促进民间美术在美术基础课程的讲解中发挥启发和延伸的作用,也有利于民间美术课程体系在设置和规划时参照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美术基础课程,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过程,选择一个适当的教学模式,是提升两者融合和借鉴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而将更加具有自由性和随机性的民间美术的传授和传播方式适当的融合到基础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出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转变和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最后,美术教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这里所指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了专业画室、绘画材料和资源以及相关的作品素材展示。
四、结束语
总之,民间美术的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精华部分,基于美术课程学习注重创造力和发散性的特点,在进行基础美术课程教学时,适当地融入民间美术的资源和素材,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工,黄绍泓.土家族民间美术在地方民族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8(02)
[2]吴从瑞,江文淼.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现代传承[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范鲁杰.浅议民族民间美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24)
[4]王怀儒.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7)
[5]黄洋.试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5(15)
[6]馮美玲.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J].文学教育(上). 2016(10)
作者简介:
刘宇(1981.9—),男,汉族,籍贯:辽宁大连人,现任教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 :美术学,学历 :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校美术基础;应用价值
引言:
民间美术的命名,主要是由于其美术元素和资料的来源统一来源于民间,这种美术形式的形成,是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沉淀和提炼后表现出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洁净。相对与高校中模式化的美术教学状态而言,民间美术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发散性,通过科学的路径实现民间美术与美术基础有机融合,可以将民间美术中的精华吸收到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
一、民间美术的内涵分析
所谓的民间美术,是一个具有综合性和学术性的概念类型。其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出现,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其内涵的角度来说,民间美术属于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在我国,民间美术实际上是一种来自于劳动人民的,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而形成和创造出来一种以视觉形象为表现的艺术形式。从其性质上来讲,民间美术实际上是美术形式出现和发展的初期,形成的一种美术概念的雏形。从其地位上来讲,民间美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民间艺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其来源上来讲,民间美术,是出自劳动人民之手的一种几何的群体智慧的艺术形式。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特点
(一)自发性和传承性
自发性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这种美术形式是来源于普通劳动人们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相关的美术作品中,也体现和凝结着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社会关系。这种自发性的来源,有利于保持住民间美术这种艺术形式的纯洁性和质朴性。使其美术创作的作品中,包含了更多的生活原型,且都是对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真情实感的反映。且在具体表达的内容中,也更加直接和鲜明,可以使人在美术作品中真切的感受到劳动人民饱满的感情和情绪。而传承性质的由来,主要是由于其具体的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都是从劳动人民的家庭中由掌握这门手艺的老一辈人通过教授和传播而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的家族性和独特的个人色彩。
(二)夸张性和变形性
除了还原和反映真实生活的民间美术来,在作品中融入夸张和变形的艺术造型也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夸张和变形,美术作品的艺术性和丰富性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现。且更能够突出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民间美术的这一特征也是在剪纸和年画这种形式的载体中得以体现的。为了鲜明的表现出剪纸和年画中的艺术形象,在夸张变形的处理上,通常会将造型中的主体的头部或脸部特征进行夸张变形的描绘,以期通过这种手法将人物或动物形象表现的更加生动形象。
(三)显著的象征性情感表达
民间美术造型的具体内容,具有丰富性和独特性的显著特征,其美术表达的形式可包括多种类型的内容。且从其美术创作的出发点来讲,多是为了表现一种祈祷幸福、安康、祝愿生生不息的一种美好愿望。可见,民间美术作品中也包含着人们丰富的情感。
三、基于民间美术构建美术基础课程的途径
(一)结合实际整合教学资源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选择具有可行性的民间美术课程单独开设供学生进行学习,在众多的民间美术课程中,以剪纸、年画这种取材便利,课程讲解操作简单的课程为主要选择。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民间美术形式中获得更多的美术学习和创作的灵感,也有利于锻炼学生在美术创作上的思维发散能力。在有了对于民间美术课程的接触和学习后,学习美术基础中的素描课程这种同样是对人物或者实物的细节进行刻画的课程时,学生就可以在审美感受和体验上有所借鉴。
(二)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
应当对美术基础课程和民间美术课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最终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和观察组,找出其中存在内在联系的切入点,在对两类课程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时,应当将二者融为一体去进行整体的教学流程设计和教学任务设置,从而将民间美术与美术基础课程从各个环节上完成衔接和融合。这既能够促进民间美术在美术基础课程的讲解中发挥启发和延伸的作用,也有利于民间美术课程体系在设置和规划时参照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美术基础课程,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模式的选择过程,选择一个适当的教学模式,是提升两者融合和借鉴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在进行美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而将更加具有自由性和随机性的民间美术的传授和传播方式适当的融合到基础美术的课堂教学中去。这样不仅能够营造出一个相对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也有利于转变和改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最后,美术教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这里所指的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了专业画室、绘画材料和资源以及相关的作品素材展示。
四、结束语
总之,民间美术的内容是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精华部分,基于美术课程学习注重创造力和发散性的特点,在进行基础美术课程教学时,适当地融入民间美术的资源和素材,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吴工,黄绍泓.土家族民间美术在地方民族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 2018(02)
[2]吴从瑞,江文淼.高校美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现代传承[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3]范鲁杰.浅议民族民间美术对高校美术教育的必要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24)
[4]王怀儒.浅谈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民族民间美术教学[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2(07)
[5]黄洋.试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5(15)
[6]馮美玲.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传承[J].文学教育(上). 2016(10)
作者简介:
刘宇(1981.9—),男,汉族,籍贯:辽宁大连人,现任教于大连工业大学艺术与信息工程学院,职称:讲师,研究方向 :美术学,学历 :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