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s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8例应用支架辅助、双微导管技术进行血管内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栓塞过程以及治疗结果.结果38例患者中致密填塞33例,大部分填塞3例,瘤颈残留l例,术中破裂出血后死亡l例.12例患者入院DSA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 破裂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治疗比较困难,通过血管内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积累大量的临床经验,不断提高血管内治疗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1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环湖医院2008 -2012年收治的12例儿童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患者.通过连续复查头颅CT,发现该组患者硬膜外血肿早期CT即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全部病例均在局麻下颅骨锥孔血肿抽吸.结果 1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术后再出血,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结论 后颅窝硬膜外血肿早期临床症状较轻且不特异,血肿量一旦增加,将严重威胁生命,故应密
婴儿Chiari畸形伴脊膜膨出合并脑积水病例临床罕见,多数患儿早期死亡,预后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从2004 - 2011年共收治2例此类患儿,并用不同的治疗策略进行治疗,获得了一些经验,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期刊
颅脑外伤后许多患者有病情逐渐加重过程,部分患者甚至死亡.如果排除非颅内因素(即全身原因),病情加重多与颅内血肿增大、迟发性颅内血肿或脑水肿加重等有关,头颅CT检查常能发现其病因.但部分患者病情加重不能用颅脑CT检查结果解释,可能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symptomatic cerebral vasospasm,SCVS)有关,本院自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相关病例26例,现报告如下.资料
期刊
目的 对比传统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两种治疗方法下脑出血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方法 64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立体定向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对比病程第14天及第90天时患者NIHSS评分及HAMD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失情况及抑郁症程度.结果 在病程第14天及90天,两组NIHSS得分均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90天时两组mRS得分有明显差异;第14天时,两
家族性颅内动脉瘤(familial intracranial aneurysms,nA)指一级亲属或一级和二级亲属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亲属被确诊颅内动脉瘤.FIA具有与非家族性颅内动脉瘤(NFIA)不同的临床特征和生物学特征[1-2].我们确诊一家父子三人均患动脉瘤,考虑FIA可能,现报告并复习相关文献如下.病例报告例1 男64岁.2006年7月因突发头痛伴左上睑下垂4d,CT未见异常,MRA发现
期刊
虽然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胶质瘤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还不容乐观.广泛的肿瘤切除,手术后的放、化疗等序贯治疗还是难免胶质瘤的复发,原因何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理论的提出,为我们重新认识胶质瘤以及治疗的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如果以海绵窦肿瘤作为复杂颅内肿瘤的代表,其在近半个世纪里治疗策略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神经外科手术技术、辅助治疗手段以及人性化治疗理念不断完善的过程。
目的 探讨经耳囊入路在听神经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听神经瘤患者资料,术前常规进行纯音测听、面神经功能评估、颞骨CT、内耳MRI等检查,选择听力损失超过50 dB或肿瘤直径>2 cm而无法保留听力且颞骨CT提示中颅窝低位、乙状窦前移、颈静脉球高位的听神经瘤患者32例,在全麻下经耳囊入路切除听神经瘤.结果 肿瘤全切30例;术中面神经结构保留率100
岛叶肿瘤以低级别胶质瘤多见,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方法.由于岛叶位置较深,且表面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全切除肿瘤而不损伤其周围正常组织,难度较大.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我们采用经外侧裂入路切除岛叶胶质瘤60余例,效果良好,无永久性功能障碍,现介绍此入路的手术体会和要点。
期刊
目的 探讨后方经椎弓根入路脊髓减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3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外科行后方经椎弓根脊髓减压术的7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通过手术前后症状改善和手术疗效对比,评估该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3.7个月,5例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显著改善,1例术后一过性单侧下肢肌力下降,1例左下肢瘫痪.神经根性症状和二便功能术后均有较好缓解.末次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