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在反贪侦查讯问中的运用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aorou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孙子兵法》在反贪侦查讯问中进行运用,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情绪特点,因人而异,巧妙筹划,紧紧抓住突破时机,实施心理攻坚,做到点面结合,顺利突破案件,进而从小案中发现和查处大案,从个案中发现和查处窝案、串案,实现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双赢”。
  关键词:《孙子兵法》;反贪侦查;讯问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明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以及军事理论家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将《孙子兵法》在反贪侦查讯问中进行运用,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情绪特点,因人而异,巧妙筹划,紧紧抓住突破时机,实施心理攻坚,做到点面结合,顺利突破案件,进而从小案中发现和查处大案,从个案中发现和查处窝案、串案,实现办案数量和质量的“双赢”。
  一、《孙子兵法》中的智慧谋略
  《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著作,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孙子兵法》全书共分十三篇,涉及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和用间这十三个军事内容,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对当时的战争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孙子兵法》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響,对中国的军事学发展影响深远。
  《孙子兵法》全书共十三篇。《计》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这是全书的纲领。《作战》主要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谋攻》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形》《势》讲决定战争胜负的两种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势”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虚实》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最后以多胜少。《军争》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九变》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行军》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地形》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九地》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火攻》讲的是以火助攻。《用间》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二、反贪侦查讯问中的攻其不备
  《孙子兵法·计篇》阐述道“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远之,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法也。”
  审讯中适时出示证据,出奇不意地揭露犯罪嫌疑人原想隐瞒的犯罪事实或其他犯罪情节,直接揭开其认为最为隐秘的问题,加大刺激力和冲击力,对其形成强大的心理压力,加快摧毁犯罪嫌疑人的抗拒心理防线,迫使其如实供述。就是要让犯罪嫌疑人摸不透侦查人员到底掌握了他哪些证据,防止其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如在讯问时,可以将案件材料摆在桌子上,并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不时翻阅卷宗材料,指出嫌疑人没有实话实说,使其感受到侦查人员已全部掌握了他的证据,打消其侥幸心理。在讯问中,要善于观察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在犯罪嫌疑人心理处于动摇犹豫阶段,要加大攻心力度,同时不失时机地指出一两个侦查人员已经掌握的证据,揭穿其编造的谎言,指出其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说清楚,使其放下侥幸心理,进行如实交待。
  审讯将要开始前,犯罪嫌疑人往往已有一定的思想戒备,对办案人员可能会问他一些什么问题、可能会提出一些什么证据并如何回答,事先反复进行了较周密的斟酌考虑。针对有备而来,并且一时难寻什么心理破绽的犯罪嫌疑人,审讯人员要善于倾听他的“故事”,并要善表“理解”和“同情”,不要急于和被谈话人发生激烈冲撞,更不可随意指出嫌疑人哪里不对,哪里在撒谎,而是要精心“鼓励”嫌疑人畅所欲言,自圆其说,要肯定他的“态度好”,并对他说只要拿出证据稍稍佐证一下你自己的说法就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然后一旦时机成熟,就究其在某一证据上或某一神态、某一观点、某一立场上的矛盾和变化,一改先前的“好人”形象,对嫌疑人的言不由衷、自欺欺人、视法律为儿戏的行为“大发雷霆”,一边严肃指出这种欲盖弥彰的行为将带来更加严重的法律后果,无异于正在“自掘坟墓”,一边指出相关事实和出示相关证据,瞬间打散其思维,打乱其阵脚,打破其幻想,敦促其尽快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三、反贪侦查讯问中知彼知己
  《孙子兵法·谋攻篇》讲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孙子强调先计后战,先谋后战,先备后战,先胜后战。孙子的“先胜”思想,要求战争指导者必须在知彼知己的基础上,根据敌我双方道、天、地、将、法等战争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必然发展趋势,实施正确的战略指导,找出克敌制胜的有效方略。
  审讯工作开始前,就案件细节务必要精心搜集和剖析,包括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爱好、家庭关系、社会交往、犯罪动机、作案手段、工作环境、业务表现、生活习惯、已知证据、待查问题、归案心理、抗审能力等等,只要有可能,就要尽量弄清楚,以备在审讯工作中随时运用;审讯工作开始后,对受讯嫌疑人的前后心理变化、所涉案件事实和证据的交错印证、所用讯问方式和方法的适时调整以及审讯环境内在因素的种种变化,都要细心体察、细心求证、细心应用、细心部署。要注意一切细节,任何有可能导致犯罪嫌疑人不供或翻供的话和动作都绝不能说,也绝不能做;一旦发现某句话或某个动作等细节可能引起嫌疑人的心理重大变化,就务必要及时采用其他细节来补救,消除影响。
  四、反贪侦查讯问中借势攻心
  《孙子兵法》曰:“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孙子兵法》中士气理论的核心。明此理者则应强己士气、挫敌士气、防敌挫我士气,固我将心、摇敌将心、防敌摇我将心。
  反贪办案中,犯罪嫌疑人传讯到案后,自知罪行深重,后果难担,往往心如磐石,缄口不开,很难突破。实际办案中,还有这样一种人:自信检察机关没有掌握真凭实据前,大呼冤枉,情绪激愤;检察机关出示重要证据后,寻死觅活,百般抵赖;甚至干脆给你来个“死猪不怕开水烫”,各种反侦查伎俩也无所不用其极。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受讯人,在想方设法狡辩的同时,还会仔细注意、体察审讯人员在审讯各阶段的动作、表情、心情,提及的证据以及随着时间推移,在客观环境上所产生的声、光、影等微妙的变化,然后根据自己的判断适时改变口实,以期寻获最轻的法律后果,甚至力保全身而退。针对这种心理细腻、望风使舵的犯罪嫌疑人,侦讯人员应当积极营造谈话氛围,部署或利用一些有利的偶然或隐性因素,见机说法,见机谈事,围绕求证目标,层层深入,不断调动嫌疑人的感观和思维,创造出晚供不如早供、少供不如多供、虚供不如实供、不供不如招供的审讯态势,使受讯人倍受内心负罪感的挤榨煎熬。
其他文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研究—基于对四川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调查研究》一书是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辜堪生教授的又一本理论著作,是2011年度四川省哲学
摘 要:作为知识产权垄断表现形式之一的知识产权拒绝交易,是指知识产权人凭借其知识产权优势,在市场交易中拒绝知识产权授权或拒绝出售依其知识产权技术制造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妨碍、限制或消除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消费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使得知识产权人的拒绝交易在特定市场上产生严重的反竞争后果,迫切需要反垄断法对知识产权拒绝交易行为予以规制。  关键词:知识产权垄断;拒绝交易;知识经
古典书画艺术中,“技”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是书画艺术创作的基本载体。在不断发展中,“枝”的追求,开始转化到讲求灵性和悟性,追求感悟和体验,主体通过对古典书画艺术的创作,实则
近两年年来, 我国多次发生侵害“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权益的案件, 本文以“某联升杭州维权”案切入点,着重从商标权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发生的原因,发现频发的法律纠纷背后所隐藏的问题。  一、“某联升杭州维权案”概述  早在2007年初,某联升公司就曾经举报发现,杭州某公司非法销售带有“某联升”字样的鞋类商品,并擅自在其店门前悬挂“中华老字号某联升”字样牌匾。作为一家在杭州当地
刑事和解制度是符合刑事司法发展的产物,符合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对于刑事案件当事人之间的纠纷解决无疑是较好的方案,然而司法实践中对于刑事和解及
公民拒证权作为公民作证时的一项重要权利,是证人证言可采性的必要保障,这一制度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而在中国则刚刚起步。拒证权的全面施行符合我国法律的发展现状,必须对其进一
邓小平关于发展战略的理论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本文着重探讨其发展战略中的“变”与“不变”的深刻内涵及“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摘 要:近些年常常出现他人身处危险,而周围人袖手旁观的事件,这些事件在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人们认为这不仅仅是道德的缺失更是法律的不足带来的不良社会后果。伴随着此类事件的不间断发生,要设立“见危不救罪”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见危不救”是否应该入刑这一问题颇有争议。本文即从法理的角度分析“见危不救”不可入刑的几点原因。  关键词:见危不救;法理;入刑  一、“见危不救”入刑是道德问题的法律化 
2013年8月1日,交通运输业“营改增”在全国推开。这一政策最初目的是打通税收流转过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轻行业税负。本文以交通运输业为例,通过对比政策实施的理论环境及
12月26日下午,成都天府新区文化创意产业行业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成立大会在我校多功能会议厅圆满召开。成都市文化局文化产业处处长熊成高、成都管委会科技发展和宣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