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及护理措施,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下呼吸道感染,提高救治能力。方法:对15例行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进行规范的管理与护理,有效的预防了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结果:15例患者中,14例治愈,放弃治疗1例。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规范的呼吸道管理和护理,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所以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但气管切开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而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继发感染。2009年1月~2011年4月对15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进行了规范的管理与护理,无一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均经皮气管切开,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59岁,昏迷5例。
2 监测与护理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每30~60分钟观察及记录,分析动态变化,严密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率、深浅、幅度,有无缺氧征及患者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呼吸道管理及护理:(1)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保持气管切开导管的清洁,每天更换固定带,固定松紧适宜。每4~8小时进行切口换药,观察造瘘口无分泌物、发红和皮肤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2)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1、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患者因绕过了上呼吸道调节温湿度的作用,为防止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因此必须湿化呼吸道。常用湿化液0.9% NS100ml加入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方法:采用为泵输入法进行持续湿化:即将吸好湿化液的注射器连续接延长管固定在微量泵上,将延长管另一端的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周定,以8~10ml/小时速度输入,以达到有效的濕化作用,使痰液易于排出。雾化吸入:用氧气雾化吸入进行呼吸道湿化,即湿化液10ml,从气管切开套管口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氧流量6~8L/分。雾化吸入因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呼吸被吸到中未支气管及肺泡,从而可有效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且适度的湿化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以利有效吸痰。2呼吸道加温:因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自身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等作用,所以对此类患者应注意进入气管的氧气温度必须适宜。如温度低,可引起支气管纤毛活动减弱,呼吸道过敏者易诱发哮喘发作:如温度过高,即可使水蒸气饱和,纤毛运动受阻,水蒸气凝集成小水珠,导致弥散距离增加,不利于气体的弥散。并可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所以保持管口气雾湿度32~36℃,已达到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和加速呼吸道纤毛运动的目的,利于患者自行咳出痰液。3适时有效吸痰: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最小的刺激和损伤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吸净分泌物。而过度吸痰和吸痰不及时都是不利的,为了能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顺利进行,护士必须要掌握适时吸痰的征。适时吸痰的指征:床旁听到痰鸣音、患者咳嗽、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呼吸道高压报警、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立即给予吸痰。吸痰时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要1吸1换,粗细选择适宜。吸引器压力<150mmHg,每次吸痰时间<15秒,每次连续吸痰最多3次。因长时间连续吸痰会引起黏膜的损伤和严重低血压,吸痰是严密监测患者有无呛咳、气急、发绀等症状,以免因短时间反复吸痰导致颅内压增高或肺动脉压增高、支气管痉挛等。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所有接触患者的器械和操作要保持严格无菌,护理盘每天更换,护理人员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口鼻吸引与气管内所用的导管,要严格区分不得混用,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病房紫外线消毒2次/日,定时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留痰标本做细菌培养,以鉴定护理效果及指导有效抗生素的应用。(2)加强基础护理:(1)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口腔正常的咀嚼减少或停止,很容易导致粘膜或口腔感染及溃疡。所以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可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及pH值选择正确的护理液,用纱球清洗后再用注射器冲洗口腔,并用导管给予吸出,2~4次/日,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必要时可于口腔护理前采集分泌物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以指导临床护理及用药。
(2)加强翻身拍背:每2小时给翻身拍背1次,利用体位的变化,达到重力引流分泌物的目的,给患者翻身时注意不要牵拉各种管道,拍背时以双手掌均匀交替叩击胸背部,便于痰液的咳出及吸引。
营养支持: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应予流食,分次鼻饲。可根据患者病情,100~200ml/次,间隔2~4小时:必要时遵医嘱给静脉补充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4讨论:气管切开是抢救为重患者重要手段,而规范的呼吸道管理和护理是确保呼吸道畅通,进行有效通气、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危重患者进行有效氧疗的关键。所以,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即加强病情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保证足够的通气和气体交换,使氧疗有效进行,提高氧分压,控制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气管切开;护理
气管切开术可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50%,增加有效通气量,也便于吸痰、使用机械通气。气管内滴药等,但气管切开后气体未经鼻腔的过滤和湿润直接进入呼吸道,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而细菌未经阻挡直接进入下呼吸道易引起继发感染。2009年1月~2011年4月对15例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道进行了规范的管理与护理,无一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例,均经皮气管切开,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0~59岁,昏迷5例。
2 监测与护理
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每30~60分钟观察及记录,分析动态变化,严密观察患者呼吸的频率、节率、深浅、幅度,有无缺氧征及患者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对痰量大、颜色呈黄色或绿色及体温升高者,应警惕下呼吸道感染的可能。
呼吸道管理及护理:(1)气管切开导管的护理:保持气管切开导管的清洁,每天更换固定带,固定松紧适宜。每4~8小时进行切口换药,观察造瘘口无分泌物、发红和皮肤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止感染。(2)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1、呼吸道湿化:气管切开患者因绕过了上呼吸道调节温湿度的作用,为防止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因此必须湿化呼吸道。常用湿化液0.9% NS100ml加入庆大霉素8万U加糜蛋白酶4000U。方法:采用为泵输入法进行持续湿化:即将吸好湿化液的注射器连续接延长管固定在微量泵上,将延长管另一端的软管插入气管套管内5cm后周定,以8~10ml/小时速度输入,以达到有效的濕化作用,使痰液易于排出。雾化吸入:用氧气雾化吸入进行呼吸道湿化,即湿化液10ml,从气管切开套管口雾化吸入,每6小时1次,氧流量6~8L/分。雾化吸入因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随呼吸被吸到中未支气管及肺泡,从而可有效防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且适度的湿化有利于痰液的稀释,以利有效吸痰。2呼吸道加温:因气管切开患者失去了自身呼吸道的加湿、加温、过滤等作用,所以对此类患者应注意进入气管的氧气温度必须适宜。如温度低,可引起支气管纤毛活动减弱,呼吸道过敏者易诱发哮喘发作:如温度过高,即可使水蒸气饱和,纤毛运动受阻,水蒸气凝集成小水珠,导致弥散距离增加,不利于气体的弥散。并可增加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所以保持管口气雾湿度32~36℃,已达到湿化呼吸道、稀释痰液和加速呼吸道纤毛运动的目的,利于患者自行咳出痰液。3适时有效吸痰:吸痰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最小的刺激和损伤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吸净分泌物。而过度吸痰和吸痰不及时都是不利的,为了能及时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氧疗的顺利进行,护士必须要掌握适时吸痰的征。适时吸痰的指征:床旁听到痰鸣音、患者咳嗽、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呼吸道高压报警、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突然下降。有上述情况之一者,应立即给予吸痰。吸痰时要做到严格无菌操作,吸痰管要1吸1换,粗细选择适宜。吸引器压力<150mmHg,每次吸痰时间<15秒,每次连续吸痰最多3次。因长时间连续吸痰会引起黏膜的损伤和严重低血压,吸痰是严密监测患者有无呛咳、气急、发绀等症状,以免因短时间反复吸痰导致颅内压增高或肺动脉压增高、支气管痉挛等。
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1)严格无菌操作:所有接触患者的器械和操作要保持严格无菌,护理盘每天更换,护理人员操作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口鼻吸引与气管内所用的导管,要严格区分不得混用,每根吸痰管只用1次。病房紫外线消毒2次/日,定时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留痰标本做细菌培养,以鉴定护理效果及指导有效抗生素的应用。(2)加强基础护理:(1)口腔护理:气管切开患者口腔正常的咀嚼减少或停止,很容易导致粘膜或口腔感染及溃疡。所以正确有效的口腔护理尤为重要,可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及pH值选择正确的护理液,用纱球清洗后再用注射器冲洗口腔,并用导管给予吸出,2~4次/日,可有效减少口腔内细菌定植。必要时可于口腔护理前采集分泌物进行涂片和细菌培养检查,以指导临床护理及用药。
(2)加强翻身拍背:每2小时给翻身拍背1次,利用体位的变化,达到重力引流分泌物的目的,给患者翻身时注意不要牵拉各种管道,拍背时以双手掌均匀交替叩击胸背部,便于痰液的咳出及吸引。
营养支持: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为主,应予流食,分次鼻饲。可根据患者病情,100~200ml/次,间隔2~4小时:必要时遵医嘱给静脉补充营养。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4讨论:气管切开是抢救为重患者重要手段,而规范的呼吸道管理和护理是确保呼吸道畅通,进行有效通气、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危重患者进行有效氧疗的关键。所以,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即加强病情监测,加强呼吸道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及营养支持,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染,保证足够的通气和气体交换,使氧疗有效进行,提高氧分压,控制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