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提起古典園林,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亭台楼阁,假山池沼,曲径小路,嘉树奇葩。这些联想是符合事实的,它正表明我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立体形象和多种艺术风格。 那么,现代景观设计师是如何设计引起了人们的游赏兴味的呢?本文将以曲江池的案例,造园要素中的山、水进行分析和阐述。山水称得上是造园的第一要素。
关键词:筑山理水虚、实和谐
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造园家择取筑山、理水、植物、建筑、书画为中国的造园要素,并且采用我国诗画创作的传统手法,大胆地取舍糅合,创造出多采多姿的既有自然之美,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景观形象。贯彻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宗旨。下面结合案例分析现代景观中的筑山和理水。
筑山
1.山的景观特征
1.1来源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1.2种类
自然界的山形形色色,土石相兼,有土山,石山、土抱石山,石掩土山。
自然界的石头种类繁多,用于造园常见的有湖石、黄石、宣石,以及灵壁石,虎皮石等等种类。每种石头都有它自已的石质、石色、石纹、石理,各有其然的形体轮廓。
1.3筑山方式
山,是造园的骨架,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造园家在完成土建工程之后,即可凿池堆山,把简单的地形改造成有山有水,微波荡漾,峰峦起伏的城市山林空间,这叫叠山理水。 园林造山,用土为堆,用石为叠,采用堆山叠石相结合的手法,灵活多样地进行园林空间布置。造园堆山叠石,是以大自然为师,是真山的艺术性再现。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1]。
理水
水的景观特性
2.1 水的特性
水之所以受人喜爱,带给人无穷乐趣,毋庸置疑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的流动,这种位移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拨的特性。风的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
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衬托的如诗如画。
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形状,但通过容器和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2],极为详尽的描述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声、色特征:水本没有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的反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4]。
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北方颐和园的昆明湖,还是南方杭州西湖,古人对水体的设计和运用可谓登峰造极。造园理念讲求造化自然,以自然天成为最高的美,明代园林大师计成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而水在精神上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亲和,灵动[1]。
2.2理水方法
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的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凿池。大凡造园都要理水,手法有高下,效果有优劣。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2.3 水的寓意
风水学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受到了风水家的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这处,水交则龙止[3]。
古时期有“八水绕长安”一说,正所谓“吉地不可无水”,那时的长安经济繁荣,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实为吉地。
3.案例分析
3.1历史背景
曲江池是西安著名的历史遗迹,秦朝时就有了很大的规模,时称“陔州”,西汉初年将其改名“宜春苑”。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对曲江水源进行了疏浚,使水面得以扩展,因其河岸曲折,于是有了“曲江”的美称。
3.2概况
现今曲江池的动人景色,总占地面积1500亩,恢复汉唐曲江池水系700亩,再现了曲江地区“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
总体上来看,曲江池地势中间低凹,四周凸起,犹如聚宝盘般,整个形状好似葫芦,而“葫芦”与“福禄”谐音,民间常用葫芦来表示福禄。湖水走势由北向南,北段细而曲长,南段汇聚成一湖,边缘曲折,呈环绕状,中段由一拱桥横跨两岸连接。
3.3园中石的分析
设计师在不同的景点运用了不同的造石方法,在岸边运用点石的方式,有意将曲折的湖岸线破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时而分散,时而聚集。在湖岸的东南边堆砌着大量天然石材,大的直径达五、六米,小的也有一米左右,大小相连,高低错落,人们在上面蹦跳游玩。
3.4驳岸分析
驳岸是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法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岸变化极其丰富,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曲江池的驳岸属于自然式驳岸,处理主要应用了缓坡入水驳岸、块石浆砌驳岸、卵石砌驳岸的形式。
3.5园中水的分析
传统的理水手法可包括聚散、曲折、掩映、临近和静与动五种。这里设计师采用了除曲折外的四种理水方法。
聚集式理水多以池水为中心,沿池周边营造建筑、置石叠山、配置花木;分散理水,是采用分割的方法,将大的水域分成大小、长短、深浅和形态各异的局部水域。
掩映,是遮蔽和显露的合理使用。用山石、树木、建筑等掩蔽水岸、水域,造成烟水迷离的景象,营造出幽邃深远的意境。
临近,就是要接近水面。园中亭、台、榭、桥等要适度临近水面,构成水域景观。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
静与动,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景已静赏为主,水体有湖、海、池、潭等。平静安详,微分吹拂之时激起波光点点,营造宁静致远的意境[5]。
3.6山水和谐统一
景观设计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虚和实不仅体现在情和景的关系上,就是情和景本身也还有一个虚和实的关系问题。景有虚与实之别。水为虚,石为实,石衬水,水映石,“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景观的基调。
4.总结
现代景观的设计,是对传统古典园林的继承。现代筑山、水景设计既有对传统理论及方法的继承,也突破了传统筑石、理水的形式及内涵,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的成就,现代人的哲理思考、精神状态、生态及人文关注,运用了许多现代技术、材料,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形态。
参考文献:
[1]明.计成 《园冶》
[2]宋.郭熙《林泉高致》
[3]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与实践于希贤、于涌 ,光明日报出版社
[4]城市与园林,德望衡,武汉大学出版
[5]中国园林分类图典,张加勉,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常雪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85年12月3日。
提起古典園林,人们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亭台楼阁,假山池沼,曲径小路,嘉树奇葩。这些联想是符合事实的,它正表明我国古典园林所具有的立体形象和多种艺术风格。 那么,现代景观设计师是如何设计引起了人们的游赏兴味的呢?本文将以曲江池的案例,造园要素中的山、水进行分析和阐述。山水称得上是造园的第一要素。
关键词:筑山理水虚、实和谐
古典园林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结合体,造园家择取筑山、理水、植物、建筑、书画为中国的造园要素,并且采用我国诗画创作的传统手法,大胆地取舍糅合,创造出多采多姿的既有自然之美,又不拘自然之俗的园林景观形象。贯彻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宗旨。下面结合案例分析现代景观中的筑山和理水。
筑山
1.山的景观特征
1.1来源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1.2种类
自然界的山形形色色,土石相兼,有土山,石山、土抱石山,石掩土山。
自然界的石头种类繁多,用于造园常见的有湖石、黄石、宣石,以及灵壁石,虎皮石等等种类。每种石头都有它自已的石质、石色、石纹、石理,各有其然的形体轮廓。
1.3筑山方式
山,是造园的骨架,有了山才能“绿影一堆”。造园家在完成土建工程之后,即可凿池堆山,把简单的地形改造成有山有水,微波荡漾,峰峦起伏的城市山林空间,这叫叠山理水。 园林造山,用土为堆,用石为叠,采用堆山叠石相结合的手法,灵活多样地进行园林空间布置。造园堆山叠石,是以大自然为师,是真山的艺术性再现。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1]。
理水
水的景观特性
2.1 水的特性
水之所以受人喜爱,带给人无穷乐趣,毋庸置疑源于水自身的特性。
流动性:地球的重力使水从高向低不停的流动,这种位移变化使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中,充分体现出水柔美、活拨的特性。风的要素也促成水的流动。
倒影和反射:水的倒影能增加景深,扩大景面,产生虚实对比、交相辉映的画面。。倒影、逆光、反射,波光晶莹,色彩缤纷,将建筑衬托的如诗如画。
可塑性:水是一种连续的物质,无形而消极,本身没有一种固定的形状,但通过容器和喷头,却能塑造成多种形态。宋代画家郭熙曾说:“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环绕,欲肥腻,欲喷薄……”[2],极为详尽的描述了水的多种多样的形态。
声、色特征:水本没有声音,基底的不同,上部剩余空气的多少决定了水的声音,涓涓细流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水声,瀑布、海浪发出的轰鸣都有益于营造空灵超脱的意境;水虽然没有颜色,是透明的液体,但自然界中的浮游生物和光线中青蓝色的反射作用赋予它丰富的颜色,周围环境的反射,也使得水面可以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4]。
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北方颐和园的昆明湖,还是南方杭州西湖,古人对水体的设计和运用可谓登峰造极。造园理念讲求造化自然,以自然天成为最高的美,明代园林大师计成说:“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而水在精神上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由,亲和,灵动[1]。
2.2理水方法
理水,包括对原有水体的利用、改造,和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引泉凿池。大凡造园都要理水,手法有高下,效果有优劣。
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2.3 水的寓意
风水学中,择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水理论认为"吉地不可无水",所以"寻龙择地须仔细,先须观水势","未看山,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水受到了风水家的特别重视。他们认为水是山的血脉,凡寻龙至山环水聚,两水交汇这处,水交则龙止[3]。
古时期有“八水绕长安”一说,正所谓“吉地不可无水”,那时的长安经济繁荣,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实为吉地。
3.案例分析
3.1历史背景
曲江池是西安著名的历史遗迹,秦朝时就有了很大的规模,时称“陔州”,西汉初年将其改名“宜春苑”。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对曲江水源进行了疏浚,使水面得以扩展,因其河岸曲折,于是有了“曲江”的美称。
3.2概况
现今曲江池的动人景色,总占地面积1500亩,恢复汉唐曲江池水系700亩,再现了曲江地区“青林重复,绿水弥漫”的山水人文格局。
总体上来看,曲江池地势中间低凹,四周凸起,犹如聚宝盘般,整个形状好似葫芦,而“葫芦”与“福禄”谐音,民间常用葫芦来表示福禄。湖水走势由北向南,北段细而曲长,南段汇聚成一湖,边缘曲折,呈环绕状,中段由一拱桥横跨两岸连接。
3.3园中石的分析
设计师在不同的景点运用了不同的造石方法,在岸边运用点石的方式,有意将曲折的湖岸线破开,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时而分散,时而聚集。在湖岸的东南边堆砌着大量天然石材,大的直径达五、六米,小的也有一米左右,大小相连,高低错落,人们在上面蹦跳游玩。
3.4驳岸分析
驳岸是中国古典园林理水方法之一。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岸变化极其丰富,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曲江池的驳岸属于自然式驳岸,处理主要应用了缓坡入水驳岸、块石浆砌驳岸、卵石砌驳岸的形式。
3.5园中水的分析
传统的理水手法可包括聚散、曲折、掩映、临近和静与动五种。这里设计师采用了除曲折外的四种理水方法。
聚集式理水多以池水为中心,沿池周边营造建筑、置石叠山、配置花木;分散理水,是采用分割的方法,将大的水域分成大小、长短、深浅和形态各异的局部水域。
掩映,是遮蔽和显露的合理使用。用山石、树木、建筑等掩蔽水岸、水域,造成烟水迷离的景象,营造出幽邃深远的意境。
临近,就是要接近水面。园中亭、台、榭、桥等要适度临近水面,构成水域景观。人一般都喜欢水,和水保持着较近的距离。
静与动,中国古典园林的水景已静赏为主,水体有湖、海、池、潭等。平静安详,微分吹拂之时激起波光点点,营造宁静致远的意境[5]。
3.6山水和谐统一
景观设计要处理好“虚”和“实”的关系。虚和实不仅体现在情和景的关系上,就是情和景本身也还有一个虚和实的关系问题。景有虚与实之别。水为虚,石为实,石衬水,水映石,“山因水活,水得山势”,青山绿水构成景观的基调。
4.总结
现代景观的设计,是对传统古典园林的继承。现代筑山、水景设计既有对传统理论及方法的继承,也突破了传统筑石、理水的形式及内涵,体现出现代环境艺术的成就,现代人的哲理思考、精神状态、生态及人文关注,运用了许多现代技术、材料,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形态。
参考文献:
[1]明.计成 《园冶》
[2]宋.郭熙《林泉高致》
[3]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与实践于希贤、于涌 ,光明日报出版社
[4]城市与园林,德望衡,武汉大学出版
[5]中国园林分类图典,张加勉,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常雪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85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