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期2天的培训,我深有感触。
张校长的师德培训,让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体会到了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去履行这份责任。张校长的报告细致全面,大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小到日常的具体教育行为,让我重新审视着自己。再加上各位老师生动的教育案例,幽默活泼的展示,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目标,指引了方向。
任校长的教师文明礼仪讲座,具体讲授了教师的服饰礼仪、修饰礼仪、日常礼仪、办公室礼仪、校园礼仪、集会礼仪等内容,还与其它老师一起为教师们现场展示了标准的坐姿、站姿、蹲姿、行姿等。我仔细听,认真记。因为自己平时就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很多细节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今后我一定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的形象。
培训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的展示精彩投入。可我一直是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不由的想起我班上的那些孩子们。他们中也不乏有些人像我一样,一节课,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不举手发言,不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老师和同学们的举动,倾听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讲解,从他们的眼神中也可以发现他们的大脑在思考、运转。可是,他们仍然一言不发。如何调动这些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也成为班里的踊跃分子?
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可能并不全面,只是自己的思考吧!
一、培养勇气
孩子们为什么不举起手来?多半源于缺乏勇气,而缺乏勇气的原因,则是“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会把事情弄砸”、“害怕自己的发言会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所以,因为害怕,因为缺乏面对真相(或自以为是真相)的勇气,就不再努力尝试,不再敢继续往前,也不再敢希冀成功,就在原地打转,找一个最安全的姿势,好好地待着。我需要怎么帮助他们呢?
1、弯下腰来真诚的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和我熟悉,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用我的肢体语言,比如:轻轻摸摸她的头、握握她的手、给她一个鼓励和肯定的眼神——让她感觉到我很信任她。
3、努力寻找孩子的优点,在同学们面前表扬她。
4、一旦孩子有了一次大胆展示的机会,课下我一定单独和她交谈,鼓励她有更大的进步。
5、对待孩子们要有耐心。要等待她们一步一步的摆脱胆怯。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
6、加长孩子的准备时间。明天我们要学什么、展示什么?提前一定让孩子们充分预习,充分准备。
二、增强自信
阿里巴巴勇探宝藏的开门口诀:“几乎不论任何课程,只要你对它满怀热忱,就能确保学好。假如你对某项结果有足够关心,你就一定会达成。如果你希望做好,你就会做好。假若你希望致富,你便会致富。若是你想博学,你就可以博学。”所以自信对于一个从不发言,又渴望发言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舞。
1、告诉孩子当众说话并不可怕,许多人,包括老师自己,也会登台恐惧的。可是我们天生有能力对付环境中不寻常的挑战。
2、及时开导孩子,只要你想发言,你就能成功。这其中的窍门就是:只要你愿意去做,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以及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3、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不当众说话一次,你就永远不敢站起来。就好像一个人从不下水,就学不会游泳一样。自己要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因为你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只是你不习惯当众说话。
4、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有一个从不发言的羞怯的小女孩,能够起立,头头是道的对人群说话,你一定要发白内心的鼓励她,给她增加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5、当然我们还会教给孩子们发言时的站姿要端正,挺胸抬头,精神饱满。发言声音宏亮,吐字清楚,快慢适中,语言流畅,说普通话,说完整话,条理清楚。
6、树立典型,你追我赶促发言。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表扬、留言表扬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地在学生发言之后奖给笑脸,以此带动学生当堂的发言积极性。等到学期末,我们可以根据笑脸的多少来进行“发言之星”奖牌的发放,对提升学生发言积极性。
三、开拓思维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性格的原因而不爱发言,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大脑所存信息量较少,他们也想说,可没有说话的内容。所以,我们除了帮助孩子学习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头脑灵活的找到谈话的切入点。
1、鼓励孩子多读书。不管是课本,还是课外书,鼓励孩子挤时间多看书。书是知识的海洋,只有在知识的大海里吸取广大的营养,孩子们才能尽快的成长起来。
2、鼓励孩子多思考。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听起来有些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自觉性。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以拓展孩子的思维广度。
3、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孩子的天性是玩,聪明的孩子不可能是不会玩的孩子。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在玩耍中思考,在玩耍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
4、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双翼。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一旦他们可以“异想天开”,不按部就班地人云亦云,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就开始形成。
5、鼓励孩子用新眼光看平常事。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让孩子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孩子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6、创建一个宽松平等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的意识。凡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也要征询孩子的意见,以增强孩子的主体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张校长的师德培训,让我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体会到了自己身上担负的责任,以及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去履行这份责任。张校长的报告细致全面,大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小到日常的具体教育行为,让我重新审视着自己。再加上各位老师生动的教育案例,幽默活泼的展示,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目标,指引了方向。
任校长的教师文明礼仪讲座,具体讲授了教师的服饰礼仪、修饰礼仪、日常礼仪、办公室礼仪、校园礼仪、集会礼仪等内容,还与其它老师一起为教师们现场展示了标准的坐姿、站姿、蹲姿、行姿等。我仔细听,认真记。因为自己平时就是一个粗枝大叶的人,很多细节可能没有注意到。在今后我一定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提升自己的形象。
培训现场,气氛热烈,老师们的展示精彩投入。可我一直是一个忠实的听众。我不由的想起我班上的那些孩子们。他们中也不乏有些人像我一样,一节课,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不举手发言,不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一直在默默地注视着老师和同学们的举动,倾听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讲解,从他们的眼神中也可以发现他们的大脑在思考、运转。可是,他们仍然一言不发。如何调动这些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也成为班里的踊跃分子?
我简单的总结一下,可能并不全面,只是自己的思考吧!
一、培养勇气
孩子们为什么不举起手来?多半源于缺乏勇气,而缺乏勇气的原因,则是“害怕自己不够好”、“害怕自己会把事情弄砸”、“害怕自己的发言会引起同学们的嘲笑”。所以,因为害怕,因为缺乏面对真相(或自以为是真相)的勇气,就不再努力尝试,不再敢继续往前,也不再敢希冀成功,就在原地打转,找一个最安全的姿势,好好地待着。我需要怎么帮助他们呢?
1、弯下腰来真诚的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和我熟悉,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用我的肢体语言,比如:轻轻摸摸她的头、握握她的手、给她一个鼓励和肯定的眼神——让她感觉到我很信任她。
3、努力寻找孩子的优点,在同学们面前表扬她。
4、一旦孩子有了一次大胆展示的机会,课下我一定单独和她交谈,鼓励她有更大的进步。
5、对待孩子们要有耐心。要等待她们一步一步的摆脱胆怯。一点一点的成长起来。
6、加长孩子的准备时间。明天我们要学什么、展示什么?提前一定让孩子们充分预习,充分准备。
二、增强自信
阿里巴巴勇探宝藏的开门口诀:“几乎不论任何课程,只要你对它满怀热忱,就能确保学好。假如你对某项结果有足够关心,你就一定会达成。如果你希望做好,你就会做好。假若你希望致富,你便会致富。若是你想博学,你就可以博学。”所以自信对于一个从不发言,又渴望发言的人来说,是一种很大的鼓舞。
1、告诉孩子当众说话并不可怕,许多人,包括老师自己,也会登台恐惧的。可是我们天生有能力对付环境中不寻常的挑战。
2、及时开导孩子,只要你想发言,你就能成功。这其中的窍门就是:只要你愿意去做,没有什么做不成的。要想成功,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以及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3、抓住一切机会练习。不当众说话一次,你就永远不敢站起来。就好像一个人从不下水,就学不会游泳一样。自己要利用一切机会练习。因为你害怕当众说话的主要原因,只是你不习惯当众说话。
4、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有一个从不发言的羞怯的小女孩,能够起立,头头是道的对人群说话,你一定要发白内心的鼓励她,给她增加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5、当然我们还会教给孩子们发言时的站姿要端正,挺胸抬头,精神饱满。发言声音宏亮,吐字清楚,快慢适中,语言流畅,说普通话,说完整话,条理清楚。
6、树立典型,你追我赶促发言。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表扬、留言表扬之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地在学生发言之后奖给笑脸,以此带动学生当堂的发言积极性。等到学期末,我们可以根据笑脸的多少来进行“发言之星”奖牌的发放,对提升学生发言积极性。
三、开拓思维
有的孩子可能是因为性格的原因而不爱发言,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基础知识薄弱,大脑所存信息量较少,他们也想说,可没有说话的内容。所以,我们除了帮助孩子学习知识以外,还要积极开拓孩子们的思维,头脑灵活的找到谈话的切入点。
1、鼓励孩子多读书。不管是课本,还是课外书,鼓励孩子挤时间多看书。书是知识的海洋,只有在知识的大海里吸取广大的营养,孩子们才能尽快的成长起来。
2、鼓励孩子多思考。要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勇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有时候孩子的想法听起来有些幼稚,甚至有些“异想天开”,也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参与意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自觉性。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角度、全方位思考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以拓展孩子的思维广度。
3、鼓励孩子大胆进行探索。孩子的天性是玩,聪明的孩子不可能是不会玩的孩子。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在玩耍中思考,在玩耍中学习,在玩耍中成长。
4、鼓励孩子张开想象的双翼。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一旦他们可以“异想天开”,不按部就班地人云亦云,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就开始形成。
5、鼓励孩子用新眼光看平常事。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让孩子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孩子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6、创建一个宽松平等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是相互作用的。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的意识。凡跟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不要包办代替,家庭生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也要征询孩子的意见,以增强孩子的主体意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