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领导的智慧在精细化管理中体现
1.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体现精细化管理思想
粗放型管理,给学校工作带来的被动,不仅领导、教师疲于奔命,而且管理质量不高。多年以来,我校数学是薄弱学科,特别是毕业班的数学,更是弱中之弱,教师很努力,学生也很用功,就是成绩没有进步。分析原因,教师讲课关注的对象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是一个陪衬,结果是多数学生想学而不能得到重视,想学而无从学起,少数重点学生还处于优越的地位,容易产生骄傲心理和满足的情绪。2006年秋,又一届毕业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依然不浓,考试成绩不佳。2007年春,我们分析:反正总是倒数第一,能不能换一种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的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注班级中的差生,说不定会好一些,万一没有起色,也就是倒数第一,没有什么损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浓,后进学生成绩渐长,优秀学生在对其他学生的辅导中感受到当老师的艰辛,这样,教师们的信心坚定了,学生参加中考,数学保优人数由原来的倒数第一跃居同年级正数第一。
2.把教师从高成本工作中解放出来
教育是需要教师高投入的事业。长期以来,我们以教师夜以继日地批改作业、放学后耐心地辅导学生为优秀教师的标尺。其实,我们在歌颂教师高投入为主要特征的敬业精神的同时,忽视了教师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例如教师批改作业,就我校九年级一位科学教师来说,每两天按照授课内容安排一次作业,一本课堂作业,两本练习册,两个班120名学生,共360本,连同评分、写批改记载,批改一本平均用时1分钟,需要6个小时,平均每天3个小时,教师还要备课、上课、和学生谈心、应付学校一些应急事务等,基本上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投入是天经地义,是教师的天职,但大量无价值的重复劳动消耗了大量可开发的精力,产出却甚微,甚至还是负面的。
3.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关注人
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生活状态。还拿学生作业来说,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周日下午学生到校,学生到校后,有一道很不美丽的风景,就是学生抄作业。教师反映,学生不抄就做不完,就不做,抄也是学习。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以九年级学生为例,计算学生作业时间,6门学科,每科作业花时15分钟共1.5小时,而这1.5小时是学生全部空闲时间,而且很多学生15分钟完不成一科作业。
4.教学目标的捆绑式激励
新课程改革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多的合作,而现行学校的质量奖惩制度却很明显地鼓励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竞争,一方面,学校领导很卖力地呼吁教师合作,另一方面,教师暗地里竞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名校教师在语言中明确给学生透露本班的试题,禁止向他班传播。在这种形式下,很难达到激励教师团体智慧的目的。为了营造激励教师合作的氛围,在制订教师质量奖惩制度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集体目标的完成,忽视个人目标,形成一荣俱荣的形势。这样教师获得更多的合作,协作完成班级的集体目标,淡化教师为了完成个人目标而采取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
二、教师的智慧在整合教学资源中激发
1.集体备课的新形式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的优势,克服个人思维局限的一种很好的备课形式。我们的一般做法是分开备课,集中讨论,然后分开完成。这样的集体备课还只是纸上谈兵,生成性不够,因为“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很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我校在实际操作中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集体备课,通过观看预设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情况和本地(班)学生的实际调整备课内容,以便更好地达到集体备课的效果。
2.教师个体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教师参与课堂教学,一方面是集体备课的需要,另一方面还是有效整合教师资源的需要。我们规定,教师在课堂不仅要听课,还要协助授课教师和小组学生合作互动,针对授课中的“困惑”和“乐趣”所在,和同事共同分享。在教师协作的课堂上,课堂由原来的一个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多个教师的集体课堂,几位教师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三、学生的智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
1.要使大部分学生能融入课堂
教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主要精力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按着教师的思路,学生被动地学。由于教师更多地关注整体教学效果,很难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也不愿参与教师的教学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小班化虽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教师可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但是,小班也因为人数的减少,很难营造课堂气氛,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范围变窄,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生自我中心倾向加重,不善于同别人共同合作。
在班级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既能克服小班的不足,也能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小组长担任教师的助手,成为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和师生之间活动的衔接者、传递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变成了拥有多位学习指导者和组织者的多元课堂。
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是培养智慧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人们更多注重的却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逐步认识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必须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我们要通过开放学校,开放教室,真诚地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与课堂教学,只有家长积极热情投入,充分了解、理解学校,关注其他学生,建立与教师的互信,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才能够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拥护、真诚的参与,才能够取得成效。同时,学校还应该打破班级壁垒、学科壁垒,扫除内外障碍。
3.将智慧生成的时空还给学生
现在的学生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上课特别轻松,课堂下却很累。因为上课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没有一个量化的规定和检测,而学生课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作业。时间从何而来?学生一天大量的时间在轻松的课堂上度过,而将少量的休息时间耗费在繁重的课后作业上。课堂上紧张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课下又怎么紧张得起来,哪里谈得上学生智慧的生成。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明显增多,在教师安排下,小组长组织每个成员完成不同的任务,全体参与,当堂解决,不留课后作业,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
1.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体现精细化管理思想
粗放型管理,给学校工作带来的被动,不仅领导、教师疲于奔命,而且管理质量不高。多年以来,我校数学是薄弱学科,特别是毕业班的数学,更是弱中之弱,教师很努力,学生也很用功,就是成绩没有进步。分析原因,教师讲课关注的对象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只是一个陪衬,结果是多数学生想学而不能得到重视,想学而无从学起,少数重点学生还处于优越的地位,容易产生骄傲心理和满足的情绪。2006年秋,又一届毕业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依然不浓,考试成绩不佳。2007年春,我们分析:反正总是倒数第一,能不能换一种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学的方式,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注班级中的差生,说不定会好一些,万一没有起色,也就是倒数第一,没有什么损害。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浓,后进学生成绩渐长,优秀学生在对其他学生的辅导中感受到当老师的艰辛,这样,教师们的信心坚定了,学生参加中考,数学保优人数由原来的倒数第一跃居同年级正数第一。
2.把教师从高成本工作中解放出来
教育是需要教师高投入的事业。长期以来,我们以教师夜以继日地批改作业、放学后耐心地辅导学生为优秀教师的标尺。其实,我们在歌颂教师高投入为主要特征的敬业精神的同时,忽视了教师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比。例如教师批改作业,就我校九年级一位科学教师来说,每两天按照授课内容安排一次作业,一本课堂作业,两本练习册,两个班120名学生,共360本,连同评分、写批改记载,批改一本平均用时1分钟,需要6个小时,平均每天3个小时,教师还要备课、上课、和学生谈心、应付学校一些应急事务等,基本上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投入是天经地义,是教师的天职,但大量无价值的重复劳动消耗了大量可开发的精力,产出却甚微,甚至还是负面的。
3.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关注人
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存生活状态。还拿学生作业来说,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每周日下午学生到校,学生到校后,有一道很不美丽的风景,就是学生抄作业。教师反映,学生不抄就做不完,就不做,抄也是学习。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想,学生在校时间是有限的,以九年级学生为例,计算学生作业时间,6门学科,每科作业花时15分钟共1.5小时,而这1.5小时是学生全部空闲时间,而且很多学生15分钟完不成一科作业。
4.教学目标的捆绑式激励
新课程改革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多的合作,而现行学校的质量奖惩制度却很明显地鼓励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竞争,一方面,学校领导很卖力地呼吁教师合作,另一方面,教师暗地里竞争。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名校教师在语言中明确给学生透露本班的试题,禁止向他班传播。在这种形式下,很难达到激励教师团体智慧的目的。为了营造激励教师合作的氛围,在制订教师质量奖惩制度的时候,更多考虑的是集体目标的完成,忽视个人目标,形成一荣俱荣的形势。这样教师获得更多的合作,协作完成班级的集体目标,淡化教师为了完成个人目标而采取违背教学规律的做法。
二、教师的智慧在整合教学资源中激发
1.集体备课的新形式
集体备课是发挥集体的优势,克服个人思维局限的一种很好的备课形式。我们的一般做法是分开备课,集中讨论,然后分开完成。这样的集体备课还只是纸上谈兵,生成性不够,因为“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固然很重要,但作为一个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更重要的,还是从教学实践和现实中学习,像能够读懂书本一样读懂课堂里的现实”。我校在实际操作中更多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集体备课,通过观看预设教案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情况和本地(班)学生的实际调整备课内容,以便更好地达到集体备课的效果。
2.教师个体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教师参与课堂教学,一方面是集体备课的需要,另一方面还是有效整合教师资源的需要。我们规定,教师在课堂不仅要听课,还要协助授课教师和小组学生合作互动,针对授课中的“困惑”和“乐趣”所在,和同事共同分享。在教师协作的课堂上,课堂由原来的一个教师唱独角戏,变成多个教师的集体课堂,几位教师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共同构建高效课堂。
三、学生的智慧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
1.要使大部分学生能融入课堂
教师以讲授为主的课堂,主要精力用在让全体学生集中听讲,按着教师的思路,学生被动地学。由于教师更多地关注整体教学效果,很难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势必会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也不愿参与教师的教学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小班化虽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教师可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但是,小班也因为人数的减少,很难营造课堂气氛,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范围变窄,吃苦精神、竞争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生自我中心倾向加重,不善于同别人共同合作。
在班级中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既能克服小班的不足,也能充分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让小组长担任教师的助手,成为小组学习的组织者和师生之间活动的衔接者、传递者,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课堂变成了拥有多位学习指导者和组织者的多元课堂。
2.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是培养智慧的必要条件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人们更多注重的却是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逐步认识到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必须调动更多的力量参与。我们要通过开放学校,开放教室,真诚地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参与课堂教学,只有家长积极热情投入,充分了解、理解学校,关注其他学生,建立与教师的互信,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才能够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拥护、真诚的参与,才能够取得成效。同时,学校还应该打破班级壁垒、学科壁垒,扫除内外障碍。
3.将智慧生成的时空还给学生
现在的学生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上课特别轻松,课堂下却很累。因为上课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没有一个量化的规定和检测,而学生课下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作业。时间从何而来?学生一天大量的时间在轻松的课堂上度过,而将少量的休息时间耗费在繁重的课后作业上。课堂上紧张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课下又怎么紧张得起来,哪里谈得上学生智慧的生成。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明显增多,在教师安排下,小组长组织每个成员完成不同的任务,全体参与,当堂解决,不留课后作业,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