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因此,切实提高高中生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语文 素养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语文素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说它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二、提高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学识、人格、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学方式都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设施和学生的发展。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将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灵活化,甚至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超水平发挥。相反,素质较差的、不善于灵活处理问题的教师则不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尤其对高中生来说,“教师崇拜”“师言皆听”的心理模式已经被打破,学生已经能批判反思地评价一个教师,并有选择性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只有那些博学、敏锐、宽容、热情的教师才能感染学生的心理,并激发其深在的学习动机。所以说高素质语文教师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文语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读的训练。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之美,情感之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朗读诉诸口,而手、眼、耳、脑并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朗读时要声音洪亮,要有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语言的磨炼,情感的熏陶,它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朗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读无法熟悉文章,不读不能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不读不能感悟文章的灵魂所在,不读更谈不上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教室没有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称之为课堂,没有声情并茂的语文朗读就不能称之为语文课。
3、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读写训练。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四个要素,其中突出读写是日常教学及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原理之一。不管何种形式,对于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试卷上,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试卷测试相对来说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几乎所有的测试都要关注它,都会力求体现、落实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突出读写”被赋予了更新的和更深刻的内涵。在如阅读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及评价的要求主要有:(1)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4)能阅读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5)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重点突出“读”以外,另一重要的部分就是写,具体表现在学生回答阅读题和写作方面,新课程标准也有区别于以往的独到的提法。要真正做到突出“读”“写”就应根据这些指导性的思想,根据教材编排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评价要求进行教学,特别是在语文写作中要求学生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有自由评价和表达感受的题目,如联系教材中“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崭新的内容,选定某一范围,让学生既有一个方向,又有一定的创作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语文 素养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
所谓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语文素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说它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掌握3500个左右常用字和汉语常用书面词汇,背诵一定量的语段和优秀的诗文,阅读一定量的课外书籍,这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基础。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语言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查字典、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技能;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善于把自己独特的思维结果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据不同语言材料和不同交际场合适当地使用语言技能,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感。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如,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学态度;欣赏汉字的形象美,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谈吐要文雅,能根据不同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辞。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的观点。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文明地和他人沟通和交际。
二、提高高中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而且教师自身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学识、人格、对待学生的态度及教学方式都潜移默化且深刻地影响着课程的设施和学生的发展。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将教学生活化、活动化、灵活化,甚至在自身以外的课程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化腐朽为神奇”,能够超水平发挥。相反,素质较差的、不善于灵活处理问题的教师则不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尤其对高中生来说,“教师崇拜”“师言皆听”的心理模式已经被打破,学生已经能批判反思地评价一个教师,并有选择性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指导。只有那些博学、敏锐、宽容、热情的教师才能感染学生的心理,并激发其深在的学习动机。所以说高素质语文教师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文语感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读是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感。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读的训练。朗读可以使学生体会语言的韵律之美,情感之美,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朗读诉诸口,而手、眼、耳、脑并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朗读时要声音洪亮,要有情感。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语言的磨炼,情感的熏陶,它不失为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朗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读无法熟悉文章,不读不能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不读不能感悟文章的灵魂所在,不读更谈不上思想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教室没有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称之为课堂,没有声情并茂的语文朗读就不能称之为语文课。
3、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读写训练。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四个要素,其中突出读写是日常教学及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原理之一。不管何种形式,对于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试卷上,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试卷测试相对来说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几乎所有的测试都要关注它,都会力求体现、落实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突出读写”被赋予了更新的和更深刻的内涵。在如阅读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及评价的要求主要有:(1)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4)能阅读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5)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培养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除了重点突出“读”以外,另一重要的部分就是写,具体表现在学生回答阅读题和写作方面,新课程标准也有区别于以往的独到的提法。要真正做到突出“读”“写”就应根据这些指导性的思想,根据教材编排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和评价要求进行教学,特别是在语文写作中要求学生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有自由评价和表达感受的题目,如联系教材中“语文实践活动”这样崭新的内容,选定某一范围,让学生既有一个方向,又有一定的创作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