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速递】
热爱大海、充满热血和激情的14岁少年昂德士,为了追逐自己的航海梦想,藏在干草堆中溜上了开往中国进行贸易的“哥德堡”号。在航行中,昂德士经历了大海的惊涛骇浪和航行的种种艰辛,亲眼目睹了世界各地的奇风异俗,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勇敢且自信的少年。然而在行程中,他发现“哥德堡”号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
【背景提要】
“哥德堡”号是18世纪瑞典船队中最大的一艘船,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远洋商船,是整个造船业的骄傲。但在1745年,满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的“哥德堡”号从中国返回时,竟在离瑞典海岸要塞新艾尔夫防御堡只有900米的地方,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毫无预兆地、笔直地撞上了每个船员都熟知的暗礁,并随即沉没。之后,调查沉船事件的报告又不翼而飞。260多年过去了,至今“哥德堡”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仍是一个难解的谜。
从1991年起,瑞典历时十年,仿制出了怀古又不失华丽的新“哥德堡”号木船,并于2005年10月2日起航,沿着260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历时大半年时间,于2006年夏抵达广州和上海。这是一趟见证中瑞文化贸易交流近三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之旅。在这次文化交流上,瑞典的西尔维娅王后精心挑选了一些礼物带给中国的孩子们,其中就有这本在瑞典家喻户晓并屡获大奖的童书《“哥德堡”号历险记》。
【作者与书】
斯万·奴德奎斯特是瑞典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插画家。他从1983开始儿童图书的创作,其作品中的老头子“派特”、猫咪“芬杜斯”在瑞典无人不知。2003年,奴德奎斯特荣获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儿童和青少年作品奖。
本书中除了精彩的故事,还有大量古代航海知识、造船技术等内容,同时也记录着260多年前西方人眼里的中国。阅读本书,既是一次充满幻想与趣事的冒险之旅,也是对故事背后历史真相的探索。从中,读者既能感受到大海的激情和冒险的快乐,又能品味到瑞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先读为快】
天气很快变得恶劣起来。天空一片昏暗,涌起的海浪从甲板冲刷而过。抓手缆绳被拉紧,这样海员们在被海浪冲刷的甲板上来回走动时,才会有东西可抓。
我们的周围涌起高高的海浪,海浪高得似乎都能盖过船的第三桅杆。
我们已经改变航向,风从船的尾部吹来。站在甲板上,我能看见海水在身后汹涌而起。海浪高得似乎能够在瞬间将我们击得粉碎。我们的船躲过浪头,出现在浪峰上,扑向前,又跌落进下一个浪谷里。
显而易见,我们处境危险。木匠们接到命令,备好斧头,以防船上的桅杆被刮倒。
暴风雨持续的第三天,我们遇到了更高的海浪。船的左边出现了陆地,我们开始调整航向,以便让海浪能稍稍地从船的侧边涌上来。这股海浪涌上甲板,仿佛高高悬挂在我们的上方,用它的阴影笼罩着我们。在巨响声中,它铺天盖地打了下来。我跑开,想躲进船舱里。然而海浪猛烈地冲倒了我。我站起身想抓缆绳,没有抓住,我被卷到了甲板上。有人抓住我的衣领,我没有注意到是谁,因为海水一直涌到我的腰部,我听见自己的喊叫声,我想我要掉进海里了。整条船被浪冲得倒向一边,船体倾斜得厉害,帆桁都浸在了水里。过了好一会儿,船才慢慢地直立起来,好像一匹刚刚下过水的马,继续航行。
当海浪从甲板上退下去后,我看见豪尔木用他的大手抓着我的衣领。他向上指了指帆缆索具,那几张没来得及收的帆都被刮烂了。我们跌跌撞撞地走向船尾,豪尔木指了指我的前额。我才发现自己的眼睛上方有一个伤口正在流血,这是在海浪把我卷向甲板时撞破的。
水手和实习水手们正在准备升帆。船长浑身湿淋淋地在船上四处走动,他叫喊着,指点着。我冷得几乎站不住。
姚纳斯严重晕船,他吐出了所有的食物,很快就筋疲力尽。他说如果早知去广东的航行是这样艰难,他就待在家里了。
虽然塔布朵先生有一副严酷的外表,但他是一个和蔼的人。他时常问我是否喜欢船上的生活,还鼓励我学习,他说我有个聪明的脑袋。晚上,尤其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我听见他在舱房里唱歌,通常他都是用法语唱童谣。他似乎非常精通这门语言,因为他常常用这种语言顺口说出大段的童谣。每当我显出木然不知的样子时,他便大为恼火。
随船传教士举止认真、严肃,不过也很和善。他二话不说就给我上课。当我没活干的时候,他十分乐意教我读书和写字,这些我从前几乎都不会。有一次,传教士得到船长的许可,将我带进船长室里,让我看海员们是怎样导航的。他努力向我解释船长和大副是如何使用一种特殊的仪器,当他们把这个仪器对着太阳时,就可以确定我们所处的位置,然而我似懂非懂。他给我看指南针,我一窍不通。对于那些导航知识,我唯一能真正理解的是那块三角形的木块。海员们经常把木块从船的后部扔到海里,利用绳索上的结和沙漏计时器确定船航行的速度,然后在航海地图上找到我们所处的位置。
我们在恶劣的天气中,在海上艰难地航行,度过了日日夜夜。很多天后,我们到达了西班牙加迪斯城。这时,很多人被严寒和潮湿折磨得筋疲力尽,一部分人咳嗽很厉害。他们由于疲劳和高烧,几乎难以动弹。
热爱大海、充满热血和激情的14岁少年昂德士,为了追逐自己的航海梦想,藏在干草堆中溜上了开往中国进行贸易的“哥德堡”号。在航行中,昂德士经历了大海的惊涛骇浪和航行的种种艰辛,亲眼目睹了世界各地的奇风异俗,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独立、勇敢且自信的少年。然而在行程中,他发现“哥德堡”号背后隐藏着一个惊天的阴谋……
【背景提要】
“哥德堡”号是18世纪瑞典船队中最大的一艘船,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远洋商船,是整个造船业的骄傲。但在1745年,满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的“哥德堡”号从中国返回时,竟在离瑞典海岸要塞新艾尔夫防御堡只有900米的地方,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毫无预兆地、笔直地撞上了每个船员都熟知的暗礁,并随即沉没。之后,调查沉船事件的报告又不翼而飞。260多年过去了,至今“哥德堡”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仍是一个难解的谜。
从1991年起,瑞典历时十年,仿制出了怀古又不失华丽的新“哥德堡”号木船,并于2005年10月2日起航,沿着260年前的“海上丝绸之路”航行,历时大半年时间,于2006年夏抵达广州和上海。这是一趟见证中瑞文化贸易交流近三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之旅。在这次文化交流上,瑞典的西尔维娅王后精心挑选了一些礼物带给中国的孩子们,其中就有这本在瑞典家喻户晓并屡获大奖的童书《“哥德堡”号历险记》。
【作者与书】
斯万·奴德奎斯特是瑞典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插画家。他从1983开始儿童图书的创作,其作品中的老头子“派特”、猫咪“芬杜斯”在瑞典无人不知。2003年,奴德奎斯特荣获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儿童和青少年作品奖。
本书中除了精彩的故事,还有大量古代航海知识、造船技术等内容,同时也记录着260多年前西方人眼里的中国。阅读本书,既是一次充满幻想与趣事的冒险之旅,也是对故事背后历史真相的探索。从中,读者既能感受到大海的激情和冒险的快乐,又能品味到瑞典文化的独特魅力。
【先读为快】
天气很快变得恶劣起来。天空一片昏暗,涌起的海浪从甲板冲刷而过。抓手缆绳被拉紧,这样海员们在被海浪冲刷的甲板上来回走动时,才会有东西可抓。
我们的周围涌起高高的海浪,海浪高得似乎都能盖过船的第三桅杆。
我们已经改变航向,风从船的尾部吹来。站在甲板上,我能看见海水在身后汹涌而起。海浪高得似乎能够在瞬间将我们击得粉碎。我们的船躲过浪头,出现在浪峰上,扑向前,又跌落进下一个浪谷里。
显而易见,我们处境危险。木匠们接到命令,备好斧头,以防船上的桅杆被刮倒。
暴风雨持续的第三天,我们遇到了更高的海浪。船的左边出现了陆地,我们开始调整航向,以便让海浪能稍稍地从船的侧边涌上来。这股海浪涌上甲板,仿佛高高悬挂在我们的上方,用它的阴影笼罩着我们。在巨响声中,它铺天盖地打了下来。我跑开,想躲进船舱里。然而海浪猛烈地冲倒了我。我站起身想抓缆绳,没有抓住,我被卷到了甲板上。有人抓住我的衣领,我没有注意到是谁,因为海水一直涌到我的腰部,我听见自己的喊叫声,我想我要掉进海里了。整条船被浪冲得倒向一边,船体倾斜得厉害,帆桁都浸在了水里。过了好一会儿,船才慢慢地直立起来,好像一匹刚刚下过水的马,继续航行。
当海浪从甲板上退下去后,我看见豪尔木用他的大手抓着我的衣领。他向上指了指帆缆索具,那几张没来得及收的帆都被刮烂了。我们跌跌撞撞地走向船尾,豪尔木指了指我的前额。我才发现自己的眼睛上方有一个伤口正在流血,这是在海浪把我卷向甲板时撞破的。
水手和实习水手们正在准备升帆。船长浑身湿淋淋地在船上四处走动,他叫喊着,指点着。我冷得几乎站不住。
姚纳斯严重晕船,他吐出了所有的食物,很快就筋疲力尽。他说如果早知去广东的航行是这样艰难,他就待在家里了。
虽然塔布朵先生有一副严酷的外表,但他是一个和蔼的人。他时常问我是否喜欢船上的生活,还鼓励我学习,他说我有个聪明的脑袋。晚上,尤其是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我听见他在舱房里唱歌,通常他都是用法语唱童谣。他似乎非常精通这门语言,因为他常常用这种语言顺口说出大段的童谣。每当我显出木然不知的样子时,他便大为恼火。
随船传教士举止认真、严肃,不过也很和善。他二话不说就给我上课。当我没活干的时候,他十分乐意教我读书和写字,这些我从前几乎都不会。有一次,传教士得到船长的许可,将我带进船长室里,让我看海员们是怎样导航的。他努力向我解释船长和大副是如何使用一种特殊的仪器,当他们把这个仪器对着太阳时,就可以确定我们所处的位置,然而我似懂非懂。他给我看指南针,我一窍不通。对于那些导航知识,我唯一能真正理解的是那块三角形的木块。海员们经常把木块从船的后部扔到海里,利用绳索上的结和沙漏计时器确定船航行的速度,然后在航海地图上找到我们所处的位置。
我们在恶劣的天气中,在海上艰难地航行,度过了日日夜夜。很多天后,我们到达了西班牙加迪斯城。这时,很多人被严寒和潮湿折磨得筋疲力尽,一部分人咳嗽很厉害。他们由于疲劳和高烧,几乎难以动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