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生涯十余载,与学生打交道无数。前几年没有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作为一名任课教师,一直认为科任教师也育人,所以一直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们实施潜移默化的品德、情感、价值观教育。同学们也深知我对他们的好,尽管我是任课老师,毕业后依旧会来看我,来找我玩,有时候在网上聊聊天。
当过见习班主任,深知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去年学校给安排了班主任工作,初当班主任,感触颇深。我用年轻人的激情,辅以不太丰富的阅历,借我钟情的事业,诠释着生命中最真切的价值。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的体味到了"付出是一种幸福",也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王晓斌是我的化学课代表,起初孩子在各方面表現是很不错的,但是时间长了,我发现他有很多的问题。经过多次和王晓斌谈心沟通,以及和家长的沟通,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王晓斌的爸爸是一名铁路工人,常年在西安工作;妈妈给人打零工,很不容易的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所以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因为这样,我总想着把孩子培养走上正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了解到:在初中的时候,王晓斌曾经和班上一个女生互相产生好感,因为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很不错,所以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在一定程度上都由着他们。后来两人分开后给王晓斌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问题,一度曾经想离家出走。到了高中两人都分到我的班里,尽管当初的事情已经过去,但是还有些芥蒂。
另外王晓斌同学还有严重的鼻炎,然后就会扔满地的烂纸,有时候还会上课睡觉;他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生理上的问题,造成每节课课间都是迟到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甚至还能觉得学校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玩“三国杀”,所以这种行为不算违纪,而是学生应有的权利。有时候我也理解孩子身体和心理的问题,所以偶尔也原谅他。可是他并没理解老师,没有自我要求自己,所以每次犯错时候都会引起班里其他同学的哄笑,并且成绩一直下滑到了年级900多名。王晓斌的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尽管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和我对话,我仍旧多次和他沟通,和他的母亲沟通。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魏书生也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所以,家庭教育应当特别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我认为父亲对于家庭的作用应该绝不仅仅只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以及所有成功标杆的素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的勇气,对于品德素养形成的吸引,父亲这个角色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正是由于从小缺少父亲的影响,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缺失。学校是帮助孩子们建构人生规则、社会规则的重要阵地,教师是帮助孩子们顺利起航人生的引航人和助跑师,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不亚于教师和学校。
另外在初中时候老师的放纵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他和那个女孩都是是优秀的学生,所以他们想干什么就让干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实际上,这种不良的发展和放纵才真正是对学生的伤害,而且是一种长久的伤害。学校是所有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小型社会,有着严格而明确的纪律要求,正是这个学习场所的“社会规则”,是所有课堂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无条件遵从的。一个良好学校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同学们共同遵从大量规则和契约基础上的。因为当初的没有约束到今天的各种约束,我很理解孩子发展成今天这样的问题,很但是不赞同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地张扬自我、释放个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的规则意识。
因为孩子的家在本地,我和家长之间也经常电话或者见面沟通。我们的目是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王晓斌妈妈经常说孩子遇到了个好老师,这么关心孩子。看着她那虔诚的神情,我感觉多苦多累都值了。我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孩子的身体心理走上一条正常的路,为了他将来的人生道路。由此我将更加重视孩子的行为、思想、生理、心理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我们要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所学校,波及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让家长全面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当过见习班主任,深知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去年学校给安排了班主任工作,初当班主任,感触颇深。我用年轻人的激情,辅以不太丰富的阅历,借我钟情的事业,诠释着生命中最真切的价值。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的体味到了"付出是一种幸福",也让我认识到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奉献"。
王晓斌是我的化学课代表,起初孩子在各方面表現是很不错的,但是时间长了,我发现他有很多的问题。经过多次和王晓斌谈心沟通,以及和家长的沟通,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王晓斌的爸爸是一名铁路工人,常年在西安工作;妈妈给人打零工,很不容易的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所以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因为这样,我总想着把孩子培养走上正轨。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了解到:在初中的时候,王晓斌曾经和班上一个女生互相产生好感,因为两人的学习成绩都很不错,所以当时的班主任老师在一定程度上都由着他们。后来两人分开后给王晓斌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问题,一度曾经想离家出走。到了高中两人都分到我的班里,尽管当初的事情已经过去,但是还有些芥蒂。
另外王晓斌同学还有严重的鼻炎,然后就会扔满地的烂纸,有时候还会上课睡觉;他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生理上的问题,造成每节课课间都是迟到等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甚至还能觉得学校没有明文规定不能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玩“三国杀”,所以这种行为不算违纪,而是学生应有的权利。有时候我也理解孩子身体和心理的问题,所以偶尔也原谅他。可是他并没理解老师,没有自我要求自己,所以每次犯错时候都会引起班里其他同学的哄笑,并且成绩一直下滑到了年级900多名。王晓斌的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尽管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和我对话,我仍旧多次和他沟通,和他的母亲沟通。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魏书生也说:“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所以,家庭教育应当特别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培养健全人格打好基础。我认为父亲对于家庭的作用应该绝不仅仅只是物质财富的积累,以及所有成功标杆的素养,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对生活的勇气,对于品德素养形成的吸引,父亲这个角色是母亲所不能替代的。正是由于从小缺少父亲的影响,造成了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缺失。学校是帮助孩子们建构人生规则、社会规则的重要阵地,教师是帮助孩子们顺利起航人生的引航人和助跑师,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不亚于教师和学校。
另外在初中时候老师的放纵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他和那个女孩都是是优秀的学生,所以他们想干什么就让干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实际上,这种不良的发展和放纵才真正是对学生的伤害,而且是一种长久的伤害。学校是所有学生共同学习的一个小型社会,有着严格而明确的纪律要求,正是这个学习场所的“社会规则”,是所有课堂成员,包括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无条件遵从的。一个良好学校秩序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同学们共同遵从大量规则和契约基础上的。因为当初的没有约束到今天的各种约束,我很理解孩子发展成今天这样的问题,很但是不赞同对学生的一切行为都给予包容、甚至迁就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合理地张扬自我、释放个性,从而逐步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社会公民所应该具备的良好的规则意识。
因为孩子的家在本地,我和家长之间也经常电话或者见面沟通。我们的目是及时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育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王晓斌妈妈经常说孩子遇到了个好老师,这么关心孩子。看着她那虔诚的神情,我感觉多苦多累都值了。我没有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孩子的身体心理走上一条正常的路,为了他将来的人生道路。由此我将更加重视孩子的行为、思想、生理、心理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我们要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所学校,波及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受益者,让家长全面认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