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中探讨了脑卒中患者采用运动疗法的康复作用,依照临床脑卒中患者的特点,进行有效康复方案的制定。通过运动疗法的应用,能够对人体形成良好的生理性刺激,提升人体各系统及器官的功能,促进患者运动能力的恢复,增进患者的生活质量,相较于其他常规疗法,运动疗法的作用优势非常突出。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疗法;应用
随着临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脑卒中这种原来无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但是其临床致残率却居高不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期康复造成很大影响。而临床实践研究认为,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习得性废用综合症的发生,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巨大的作用。
1脑卒中的康复方案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用肢体运动功能锻炼、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针灸推拿、及心理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病情稳定、神经系统体征好转的病人应当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先做被动运动,每日3~4次,每次时间逐渐延长;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进行主动运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脑卒中患者语言障碍,吞咽困难,会使患者内心压抑,情绪急躁,因此语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引导患者做呼吸控制、下颚运动、口面运动、舌运动、软腭运动,同时进行发音、听觉理解、口语表达等训练;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即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既能控制病情发展,也能有效地减轻症状。选取相应穴位,隔天轮流使用,针灸的同时配合推拿,可以促使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在疾病状态中,人的心理活动复杂,进行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性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使用重要康复治疗,为了改善脑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可以采用高压氧疗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
2适合脑卒中患者运动的原则
合适的运动强度就是“中等强度”,通俗地说,就是运动时感到“有点累”的运动强度,既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目前针对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具体要求是:每天至少运动1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运动时保持适宜心率。适宜心率(次/分)-170-年龄。例如某人70岁,170-70-100,那么该人运动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0次/分钟左右。体育锻炼应从轻量、短时运动开始,循序渐进;运动的形式因人而异。运动过程中要按照“热身-运动-放松”三部曲进行。
脑卒中可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受损,而卒中后的抑郁也可削减患者的运动动力。活动度和运动耐量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可引起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下肢血流循环受损等一系列并发症。体力活动是卒中防治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不但可以降低卒中的病死率和再发率,还可以改善血管侧支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工作率和储备能力。运动还可通过增强肌力和提高柔韧性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哈佛医学院的一项有关72488名40~65岁的妇女6年的随访调查研究显示,每天做30min强度稍大的运动,哪怕仅仅是轻松地散步,也能减少30%患脑卒中的机率。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对运动与减少卒中患病率之间的联系问题进行研究。
3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以增加患者的独立性,最后回归社会自主生活。患者的运动介入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功能恢复率,有助于提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充足能力。
运动疗法的应用应在患者的基本情况得以稳定后进行,由医师开出运动处方执行并进行监督回访,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方案,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随时进行调整。患者由于长期卧病在床,身体关节及肌肉的运动能力减弱,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要轻柔,避免拉伤情况的发生。
临床常规用药10周,配合运动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肢位摆放,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B: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训练时遵循阻力原则和超常负荷原則。C:平衡训练,遵循常规三级平衡训练(卧-坐-站)原则。D:协调训练。双上肢交替运动,以旋转对角线方向运动为主,视线对着手指,为将来手眼协调作准备训练;双下肢交替运动;定位方向性活动;全身协调性运动。E:步态调节: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两足;沿弯曲的线步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沿平行线步行;尽量准确地踏着预先画好的脚印步行。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此康复训练。
4脑卒中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患者在运动疗法中应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脑出血复发;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无症状的下肢DVT易被临床漏诊,因此应采取防范措施预防血栓脱落同时尽早进行幻之功能锻炼;在运动疗法训练前,要简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尽可能避免长期卧床,逐步增加坐起和站起的角度,在进行斜床站立训练前,最好先在床上行双下肢的主、被动运动同时胸部保护带最好不要系得太高,在站立训练过程中,必须观察患者的情况;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所以在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方面要注意不要加重高血压;注意运动要适度,预防冠心病;小心摔倒;注意不要在运动过程中痉挛;在运动疗法过程中要克服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
5结论
运动疗法是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与常规临床用药相结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是在传统康复理论基础上,引入神经生理学,经过长期动物实验研究,并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可靠的神经科学基础。是以功能性为导向,以指向性任务为原则,以密集重复训练为基础的一种新兴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海文.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6,(07):109-110.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疗法;应用
随着临床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脑卒中这种原来无法治愈的病症,得到了很好的治疗,但是其临床致残率却居高不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后期康复造成很大影响。而临床实践研究认为,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极大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同时还能有效的防止习得性废用综合症的发生,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着巨大的作用。
1脑卒中的康复方案
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用肢体运动功能锻炼、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针灸推拿、及心理康复治疗,以降低致残率,促进脑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病情稳定、神经系统体征好转的病人应当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先做被动运动,每日3~4次,每次时间逐渐延长;待瘫痪肢体肌力有所恢复,即可进行主动运动,逐步提高肌力和关节功能。脑卒中患者语言障碍,吞咽困难,会使患者内心压抑,情绪急躁,因此语言和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引导患者做呼吸控制、下颚运动、口面运动、舌运动、软腭运动,同时进行发音、听觉理解、口语表达等训练;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即给予早期针灸治疗,既能控制病情发展,也能有效地减轻症状。选取相应穴位,隔天轮流使用,针灸的同时配合推拿,可以促使肢体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在疾病状态中,人的心理活动复杂,进行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性质,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使用重要康复治疗,为了改善脑缺氧、促进脑功能恢复,可以采用高压氧疗对脑卒中恢复期的治疗。
2适合脑卒中患者运动的原则
合适的运动强度就是“中等强度”,通俗地说,就是运动时感到“有点累”的运动强度,既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目前针对我国大多数成年人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的现状,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具体要求是:每天至少运动1次;运动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至少运动5天;运动时保持适宜心率。适宜心率(次/分)-170-年龄。例如某人70岁,170-70-100,那么该人运动时的心率应保持在100次/分钟左右。体育锻炼应从轻量、短时运动开始,循序渐进;运动的形式因人而异。运动过程中要按照“热身-运动-放松”三部曲进行。
脑卒中可使患者的运动能力受损,而卒中后的抑郁也可削减患者的运动动力。活动度和运动耐量的进一步降低最终可引起心肺功能下降、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下肢血流循环受损等一系列并发症。体力活动是卒中防治中最基本的措施之一,不但可以降低卒中的病死率和再发率,还可以改善血管侧支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提高心脑血管系统的工作率和储备能力。运动还可通过增强肌力和提高柔韧性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哈佛医学院的一项有关72488名40~65岁的妇女6年的随访调查研究显示,每天做30min强度稍大的运动,哪怕仅仅是轻松地散步,也能减少30%患脑卒中的机率。这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对运动与减少卒中患病率之间的联系问题进行研究。
3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增强患者的运动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以增加患者的独立性,最后回归社会自主生活。患者的运动介入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增加患者的功能恢复率,有助于提高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充足能力。
运动疗法的应用应在患者的基本情况得以稳定后进行,由医师开出运动处方执行并进行监督回访,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方案,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随时进行调整。患者由于长期卧病在床,身体关节及肌肉的运动能力减弱,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要轻柔,避免拉伤情况的发生。
临床常规用药10周,配合运动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肢位摆放,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B:增强肌力和肌肉耐力的训练,训练时遵循阻力原则和超常负荷原則。C:平衡训练,遵循常规三级平衡训练(卧-坐-站)原则。D:协调训练。双上肢交替运动,以旋转对角线方向运动为主,视线对着手指,为将来手眼协调作准备训练;双下肢交替运动;定位方向性活动;全身协调性运动。E:步态调节: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两足;沿弯曲的线步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沿平行线步行;尽量准确地踏着预先画好的脚印步行。家属可协助患者进行此康复训练。
4脑卒中运动疗法的注意事项
脑卒中患者在运动疗法中应注意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脑出血复发;深静脉血栓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无症状的下肢DVT易被临床漏诊,因此应采取防范措施预防血栓脱落同时尽早进行幻之功能锻炼;在运动疗法训练前,要简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配合,尽可能避免长期卧床,逐步增加坐起和站起的角度,在进行斜床站立训练前,最好先在床上行双下肢的主、被动运动同时胸部保护带最好不要系得太高,在站立训练过程中,必须观察患者的情况;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所以在运动强度、运动方式方面要注意不要加重高血压;注意运动要适度,预防冠心病;小心摔倒;注意不要在运动过程中痉挛;在运动疗法过程中要克服认知障碍和心理障碍。
5结论
运动疗法是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可与常规临床用药相结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ADL能力,是在传统康复理论基础上,引入神经生理学,经过长期动物实验研究,并在新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可靠的神经科学基础。是以功能性为导向,以指向性任务为原则,以密集重复训练为基础的一种新兴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海文.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6,(07):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