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语石破天惊,一个不相信天命,敢于向命运抗争的造反形象应声而出。陈胜,虽出身低微,卻不甘心受人奴役。他渴求摆脱贫穷,渴望改变生存现状,果断策划“举大计”,引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实现他的“鸿鹄之志”。期间他的豪言壮语不仅掀起反抗狂澜,更彰显他的不同寻常的才能胆识和勇者无惧的个性。
[关键词]陈涉;人物语言;思想性格
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出身雇农。秦二世元年七月,引领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推翻秦王朝的熊熊烈火,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他与命运抗争的豪情壮志和豪言壮语,尤其是他对封建等级制度大无畏地强烈批判,是他身上最具个性的地方。著名作家老舍曾指出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言为心声,
人物的谈吐,就可以彰显人物个性。本文试图从陈胜参与的几次对话来解读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苟富贵,勿相忘”,出言不凡
一个出生低微、蓬头赤脚的年轻人与人佣耕时,气愤地丢掉手中的劳动工具,走上田埂,仰望茫茫苍天,沉思默想,愤叹自身命运,而后直截了当、直言不讳,发出“苟富贵,勿相忘”的感慨。貌似戏言,却显示出他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雇佣生活的极度不满。他不甘心受人奴役,想摆脱贫穷生存现状的强烈愿望。
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抱负远大
当他遭到和自己同命运共患难的伙伴的质疑时,看到他们那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精神状态,陈胜不禁愤恨地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句暗含陈胜用“鸿鹄”自比的深远寓意,充分彰显了他的远大抱负。一个充满反抗精神,抱着个人英雄主义来造反的有非凡个性的雇农形象,便跃然纸上,呼之而出。
三、“天下苦秦久矣”
,目光敏锐
起义前陈胜分析形势鞭辟入里,一句“天下苦秦久矣”,点破当时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秦王朝的疆域看似平静,实际暗流涌动,人民对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愤恨情绪积聚已久,处处都蕴藏着一触即发的反抗力量。此句既道出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更突显出陈胜眼光不俗,对反秦形势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今亡已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真实反映谪戍者被秦剥削压迫下的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的无奈,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现实。决定“举大计”的方针,尽管有可能失败,但他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作为一个青年农民能如此地权衡轻重,其头脑之清醒、见事之深刻、起义之果敢,由此略见一斑。
四、“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胆识超人
民间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言,而楚人又将其反抗的希望都集中在楚将项燕的身上。秦王朝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王朝内部危机重重。陈胜清醒地认识到并抓住了当时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人的反抗要求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拥护公子扶苏却不知其身亡和楚人不明项燕生死的情况,提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的策略,表明陈胜掌握了人心动向,打算假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而且很有远见地预测此举“宜多应者”,不难看出他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和超乎常人的才能胆识。
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气魄雄伟
起义时陈胜与陈胜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策划起义。先是置“陈胜王”的帛书于鱼腹,制造神秘气氛,等于说有点惑乱军心的味道。然后指使吴广半夜到驻扎地的祠堂边,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的伎俩制造舆论,成功地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
“王”的地位。最后借士卒多为吴广所用的有利条件,杀两尉筑坛盟誓顺利推动起义。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与戍卒推心置腹的谈话,而后慷慨陈词,“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石破天惊、气魄雄伟、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并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让士卒们看清自己的处境。总之横竖都是死,还是跟着反了比较划算,再说一旦起义成功指不定还能捞上一官半职呢,经过一番比较和抉择,于是皆曰:“敬受命。”如愿领兵起事,自然而然地陈胜成为起义军的核心,此举充分展示了陈胜的“大志”和不相信天命的叛逆性格,更表现出他卓越的宣传能力。从各地纷纷响应起义的情况,起义军的长驱直入、所向披靡的情况看,也印证了陈胜此前关于“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的分析和预见的正确性。再次体现了陈胜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揭开了轰轰烈烈反秦农民革命运动的序幕。
诚然,革命的开始还是很成功的,他称了王,最后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过了一段他敢想而别人却不敢奢望的生活,出尽了风头,显尽了威风,但由于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追求富贵的狭隘的人生目标,以及落后的封建迷信、局限的文化知识等各方面因素也注定了他的最终命运像昙花般不能长久。由此可见,腐朽的王朝必定会毁灭,农民起义一定会发生,但毁灭王朝的绝对不会是贫苦农民。
[关键词]陈涉;人物语言;思想性格
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人,出身雇农。秦二世元年七月,引领的大泽乡起义,点燃了推翻秦王朝的熊熊烈火,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他与命运抗争的豪情壮志和豪言壮语,尤其是他对封建等级制度大无畏地强烈批判,是他身上最具个性的地方。著名作家老舍曾指出对话是人物性格的声音,言为心声,
人物的谈吐,就可以彰显人物个性。本文试图从陈胜参与的几次对话来解读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苟富贵,勿相忘”,出言不凡
一个出生低微、蓬头赤脚的年轻人与人佣耕时,气愤地丢掉手中的劳动工具,走上田埂,仰望茫茫苍天,沉思默想,愤叹自身命运,而后直截了当、直言不讳,发出“苟富贵,勿相忘”的感慨。貌似戏言,却显示出他对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雇佣生活的极度不满。他不甘心受人奴役,想摆脱贫穷生存现状的强烈愿望。
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抱负远大
当他遭到和自己同命运共患难的伙伴的质疑时,看到他们那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精神状态,陈胜不禁愤恨地说:“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此句暗含陈胜用“鸿鹄”自比的深远寓意,充分彰显了他的远大抱负。一个充满反抗精神,抱着个人英雄主义来造反的有非凡个性的雇农形象,便跃然纸上,呼之而出。
三、“天下苦秦久矣”
,目光敏锐
起义前陈胜分析形势鞭辟入里,一句“天下苦秦久矣”,点破当时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现实。秦王朝的疆域看似平静,实际暗流涌动,人民对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愤恨情绪积聚已久,处处都蕴藏着一触即发的反抗力量。此句既道出了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更突显出陈胜眼光不俗,对反秦形势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今亡已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真实反映谪戍者被秦剥削压迫下的忍无可忍,被逼上梁山的无奈,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现实。决定“举大计”的方针,尽管有可能失败,但他认为死国是有价值的。作为一个青年农民能如此地权衡轻重,其头脑之清醒、见事之深刻、起义之果敢,由此略见一斑。
四、“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胆识超人
民间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传言,而楚人又将其反抗的希望都集中在楚将项燕的身上。秦王朝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王朝内部危机重重。陈胜清醒地认识到并抓住了当时秦王朝所面临的严重政治危机和楚人的反抗要求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拥护公子扶苏却不知其身亡和楚人不明项燕生死的情况,提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的策略,表明陈胜掌握了人心动向,打算假借扶苏和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而且很有远见地预测此举“宜多应者”,不难看出他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和超乎常人的才能胆识。
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气魄雄伟
起义时陈胜与陈胜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策划起义。先是置“陈胜王”的帛书于鱼腹,制造神秘气氛,等于说有点惑乱军心的味道。然后指使吴广半夜到驻扎地的祠堂边,篝火狐鸣“大楚兴,陈胜王”的伎俩制造舆论,成功地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
“王”的地位。最后借士卒多为吴广所用的有利条件,杀两尉筑坛盟誓顺利推动起义。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与戍卒推心置腹的谈话,而后慷慨陈词,“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石破天惊、气魄雄伟、扣人心弦,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并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让士卒们看清自己的处境。总之横竖都是死,还是跟着反了比较划算,再说一旦起义成功指不定还能捞上一官半职呢,经过一番比较和抉择,于是皆曰:“敬受命。”如愿领兵起事,自然而然地陈胜成为起义军的核心,此举充分展示了陈胜的“大志”和不相信天命的叛逆性格,更表现出他卓越的宣传能力。从各地纷纷响应起义的情况,起义军的长驱直入、所向披靡的情况看,也印证了陈胜此前关于“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的分析和预见的正确性。再次体现了陈胜敏锐的洞察力、良好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揭开了轰轰烈烈反秦农民革命运动的序幕。
诚然,革命的开始还是很成功的,他称了王,最后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过了一段他敢想而别人却不敢奢望的生活,出尽了风头,显尽了威风,但由于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追求富贵的狭隘的人生目标,以及落后的封建迷信、局限的文化知识等各方面因素也注定了他的最终命运像昙花般不能长久。由此可见,腐朽的王朝必定会毁灭,农民起义一定会发生,但毁灭王朝的绝对不会是贫苦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