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的衔接是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的基础、核心和落脚点,实际上就是初高中两个阶段知识的互补、递进和承接。抓好初高中生物知识内容的衔接,在原有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架设好桥梁,对强化高中生物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程内容 衔接点
中学生物教学包括初、高中两个阶段,初中生物只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生理、形态和结构等比较浅显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而高中生物不仅要了解生命现象,还要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需要以初中的知识作基础,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加深。要想更好地学习好高中生物,就要学会实现生物学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迁移,处理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点。
首先,由于现行的生物教学计划使得初高中生物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脱节。初中生物知识在初二已经讲授结束,加上中考不考生物,间隔一年的时间后高一才重新开设生物课。由于在初中生物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高一新生很难将初中知识衔接到高中来的现象。
其次,由于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不同,其知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前几年的初中生物教材与现在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之间不配套,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现象,也给学生后继学习过程带来了一定困难。如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人教版)里提到了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但是哪些具体的生物属于细菌和蓝藻,教材并没有介绍,因此高一新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藻”和“菌”字就认为是蓝藻和细菌,就属于原核生物等等。
另外,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生物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较小;而高中生物教材难点多、理论多、内容多、抽象思维多,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实际难度非降反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台阶。
一、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主题和教材的关系
中学生物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学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以“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的思路,侧重在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上。而高中则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体系,突出生物科学的核心知识,侧重较为抽象的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的内容,如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3个必修模块中只涵盖6个主题),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能较为深入。具体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虽然不是一一对应的,但却是彼此联系的,这也反映在初高中生物教材对知识内容的安排上。例如,在初中生物课程七年级(上)中的“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是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基础;初中生物课程八年级(下)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主要是高中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基础;初中生物课程七年级(上)中“生物和生物圈” 、初中生物课程七年级(下)中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初中生物课程八年级(上)“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等主题是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基础;“生物技术”主题是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基础等等。
二、人教版的初高中生物教材的有关具体衔接知识点对比分析
(一)细胞学知识的内容衔接点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需要了解、理解和操作水平的知识比初中阶段明显增加了很多。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比较,除了均重视知识维度的掌握外,高中阶段在独立实验操作的教学要求上比初中有了更大的提高。另外,该部分在高中阶段新增加的知识点有: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5.细胞膜的成分;
6.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7.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8.细胞核的结构;
9.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0.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4.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5.无氧呼吸;
16.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7.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8.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9.细胞的全能性;
20.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21.细胞的癌变。
(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的内容衔接点
由于高中教学目标在理解、操作、反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因此遗传与进化知识内容比初中难度增加。高中教学更重视实验操作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该部分增加的具体知识点还有:
1.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对基因的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对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4.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5.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6.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9.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0.DNA分子的结构;
1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1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
1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4.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15.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6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17.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概念、原因和特点;
19.基因重组的概念、意义等;
20.染色体结构、数目的变异;
21.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2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等;
23.现代生物计划理论。
(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内容衔接点
稳态与环境部分对理解和领悟水平的要求有所增加,而在实验技能上没有特别的加强,因此,该部分知识相比初中难度增加的不大。高中阶段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另外,该部分增加的具体知识点有: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3.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上的传导;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5.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
6.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产生、运输和分布;
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
8.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进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0.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
1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
12.群落的演替、演替的类型。
综上所述,初高中课程内容在没有脱离生物科学的核心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呈现互补和递进的衔接关系,对于不同关系的知识衔接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初高中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是相同的,但是有的也存在着互补或间断。例如,在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都属于基本概念,需要理解学习。学生不仅要理解这些结构层次的意义,还应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紧密联系的,同时,还应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層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是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一片森林的黄鹂鸟就是一个种群,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种群和群落这两个概念虽不需要死记硬背,但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等。对于递进主题这部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当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深化认识,必要时还要进行补充,在简单复习初中的内容后来切入高中知识。例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同时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在高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挂图或通过显微镜观察唤起学生细胞基本结构、功能及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的回忆,为进一步学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细胞内复杂的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
最后,我还有一些个人建议和意见来加强中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性。比如,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测试,既引起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视,也可以为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初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使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全面的了解。在高一上或者下学期期末向学生发放初中生物复习计划安排以及相关资料,为后续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琴,《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 郭兰冬,《高中生物知识与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J],《科学教育》,2006.3
[3] 徐红雁,《浅议高中生物学教学与初中课程的衔接生物学教学》[J],2005.10
关键词:生物教学 课程内容 衔接点
中学生物教学包括初、高中两个阶段,初中生物只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生理、形态和结构等比较浅显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而高中生物不仅要了解生命现象,还要进一步认识生命的本质,需要以初中的知识作基础,是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和加深。要想更好地学习好高中生物,就要学会实现生物学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迁移,处理好初、高中生物知识的衔接点。
首先,由于现行的生物教学计划使得初高中生物教学在时间的安排上脱节。初中生物知识在初二已经讲授结束,加上中考不考生物,间隔一年的时间后高一才重新开设生物课。由于在初中生物教学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造成高一新生很难将初中知识衔接到高中来的现象。
其次,由于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不同,其知识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脱节。前几年的初中生物教材与现在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之间不配套,部分知识形成了初、高中两不管的现象,也给学生后继学习过程带来了一定困难。如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人教版)里提到了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但是哪些具体的生物属于细菌和蓝藻,教材并没有介绍,因此高一新生在做题时,往往看到“藻”和“菌”字就认为是蓝藻和细菌,就属于原核生物等等。
另外,为了适应义务教育要求,初中生物教材较通俗易懂,难度相对较小;而高中生物教材难点多、理论多、内容多、抽象思维多,再加上受升学压力和评价标准的影响,实际难度非降反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初、高中生物教材内容的台阶。
一、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主题和教材的关系
中学生物课程通常包括十大主题。初中生物学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以“人与生物圈”的和谐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为目的,来构建课程体系框架的思路,侧重在生物多样性、生殖和发育等主题上。而高中则由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组成,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体系,突出生物科学的核心知识,侧重较为抽象的对学生能力要求高的内容,如细胞、物质与能量、遗传与进化、生物与环境等主题。这样,生物学的核心主题在初高中两个学段的分布既各有侧重,又在整体上实现互补;既能实现初中阶段的内容相对完整,又能使高中阶段的内容相对集中(3个必修模块中只涵盖6个主题),以保证核心内容的教学能较为深入。具体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虽然不是一一对应的,但却是彼此联系的,这也反映在初高中生物教材对知识内容的安排上。例如,在初中生物课程七年级(上)中的“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主要是高中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基础;初中生物课程八年级(下)中“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主要是高中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基础;初中生物课程七年级(上)中“生物和生物圈” 、初中生物课程七年级(下)中的“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以及初中生物课程八年级(上)“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和“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等主题是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的基础;“生物技术”主题是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基础等等。
二、人教版的初高中生物教材的有关具体衔接知识点对比分析
(一)细胞学知识的内容衔接点
从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在高中生物教材中需要了解、理解和操作水平的知识比初中阶段明显增加了很多。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来比较,除了均重视知识维度的掌握外,高中阶段在独立实验操作的教学要求上比初中有了更大的提高。另外,该部分在高中阶段新增加的知识点有: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5.细胞膜的成分;
6.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7.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8.细胞核的结构;
9.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0.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3.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4.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5.无氧呼吸;
16.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7.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
18.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19.细胞的全能性;
20.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21.细胞的癌变。
(二)遗传与进化知识的内容衔接点
由于高中教学目标在理解、操作、反应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因此遗传与进化知识内容比初中难度增加。高中教学更重视实验操作技能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该部分增加的具体知识点还有:
1.孟德尔用豌豆做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2.对基因的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对基因的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4.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5.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6.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9.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0.DNA分子的结构;
11.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1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
13.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4.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
15.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6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17.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概念、原因和特点;
19.基因重组的概念、意义等;
20.染色体结构、数目的变异;
21.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22.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等;
23.现代生物计划理论。
(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内容衔接点
稳态与环境部分对理解和领悟水平的要求有所增加,而在实验技能上没有特别的加强,因此,该部分知识相比初中难度增加的不大。高中阶段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另外,该部分增加的具体知识点有:
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3.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上的传导;
4.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人脑的高级功能;
5.免疫系统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大致过程;
6.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产生、运输和分布;
7.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插条生根;
8.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9.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出生率和死亡率、进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10.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种群增长的J型、S型曲线;
1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群落的空间结构;
12.群落的演替、演替的类型。
综上所述,初高中课程内容在没有脱离生物科学的核心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呈现互补和递进的衔接关系,对于不同关系的知识衔接点,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初高中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是相同的,但是有的也存在着互补或间断。例如,在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这些结构层次都属于基本概念,需要理解学习。学生不仅要理解这些结构层次的意义,还应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是层层相依、紧密联系的,同时,还应初步理解生命系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些層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是初中学生没有学习过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一片森林的黄鹂鸟就是一个种群,一片森林里的所有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种群和群落这两个概念虽不需要死记硬背,但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等。对于递进主题这部分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当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深化认识,必要时还要进行补充,在简单复习初中的内容后来切入高中知识。例如,在细胞这一主题,初中侧重于细胞的结构,而高中则侧重于细胞亚显微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同时加强了物质和能量代谢的内容。在高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出示挂图或通过显微镜观察唤起学生细胞基本结构、功能及细胞内的化学物质的回忆,为进一步学习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及细胞内复杂的化合物知识打下基础。
最后,我还有一些个人建议和意见来加强中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性。比如,对高一刚入学的新生进行初中生物知识的测试,既引起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学习的重视,也可以为后续的生物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另外,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初高中生物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夯实初中生物学基础。通过将各个重要知识点串成线、织成网,使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全面的了解。在高一上或者下学期期末向学生发放初中生物复习计划安排以及相关资料,为后续的生物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琴,《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
[2] 郭兰冬,《高中生物知识与初中生物知识的衔接》[J],《科学教育》,2006.3
[3] 徐红雁,《浅议高中生物学教学与初中课程的衔接生物学教学》[J],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