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音乐的最基本动力来源于兴趣。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对调动学生内部动力、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音乐,把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进而提高我们音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
近年来,我们音乐老师按新课标要求都在音乐教学中尝试新方法,寻求新突破,但由于诸多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尚不够高,学习兴趣还是不浓;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未达到老师预期目标,教学质量仍比较低下。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上好音乐课,提高教学效果?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在音乐教学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首要任务,使到音乐像块磁铁一样,自始至终牢牢吸引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高,成绩斐然。
一、充分发挥电教平台的视听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上运用电教平台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已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但大多数教师粗糙地使用,只是把以前传统的板书内容搬到了屏幕上,按次序播放幻灯片,充其量选了几张相关的漂亮相片和一首本教学的歌曲,基本上没有很好发挥电教平台作用。众所周知,学生认识音乐是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若音乐课堂上老师们还是空洞地在电教平台上展示有关音乐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并不会感到有多少新鲜,长久以往,一样觉得枯燥无味,态度涣散。时下学生,追求精美画面和时尚音效,我们要顺应学生潮流,充分发挥电教平台的功能,精心制作课件,以丰富的彩图、巧妙的音画、扣人的视频,真正表现出它们所代表 “音乐”的实质性东西,让学生被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而吸引。学生自然产生浓厚兴趣,上课时也格外用心,从而达到音乐教学效果。
如:在授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乐理知识时,一般教学做法是按照课本提供的常用简谱音符列表在电教平台上进行复制展示给学生,而且只讲“时值最长的全音符唱四拍,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种做法对于电教平的使用来说其实毫无意义,对于学生来说照样抽象和枯燥。我充分利用电教平台的视听功能优势,首先剪辑制作图音效果视频“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有关自然长短声音,让学生们分辨声音的长短;然后绘制出动态的音符列表图,进行具有动画效果的时值对比展示,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变得形象化。这样,老师既轻松,学生又喜欢,很好地认识了音符和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
二、创设“星光大道”才艺展示平台,实现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一门需要表演的课程,很多教师认知也重视这一点,但往往有些教师手法简单,生硬地把学生拉到讲台上让其唱一歌曲或跳一段舞,不管表演优劣,最后掌声送上,既没有很好地创设意境也没有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表现腼腆且不愿意,表演效果较差。我受中央台“星光大道”娱乐节目启发,结合学校“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创设一个“星光大道”才艺展示平台,把音乐室学生坐凳摆成“凹”字型,并告诉学生从讲台到中间的空间位置,是属于我们全班 “星光大道”的表演舞台,能站在舞台上表演是我们每位学生的无限荣光,并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推出的代表就是我们的竞演明星选手,要通过表演竞赛,最终评出本节课最耀眼的明星。学生在这种意境和竞赛法则之下,为了小组的荣誉,为了个人的荣耀,都愿意踊跃登台,课堂异常热烈。这样,通过创设一个才艺展示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学生有效互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音乐方面的才艺,也使学生放松了警惕,以更加愉悦的心情和勇敢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教学。
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音乐竞赛》a创编活动课中,可组织学生举行课堂“金嗓子”歌手大赛,以小组为单位推出选手代表各小组竞赛,类似“星光大道”舞台,各选手自主选歌,自主创编设计,鼓励要有助演参与,未参演的小组成员都为评委。宣布竞赛规则完毕,各小组立即展开了热烈的商议,定出人选并策划如何展示,做导演的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做选手的密切配合,最后有的组是个人上台竞赛,有的组加入助演学生以歌伴舞的形式出现等等。课堂上掌声不断,笑声一片。在每一个表演结束后,举手投票看谁歌声更好,演得投入、精彩,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最终选手按票数多少得出本课”金嗓子”歌王。当然,因为是即兴表演,临时编排,孩子们表演得还有些笨拙,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个都得到充分激发,都能大胆参与表演,展现了真实的开放的精彩课堂。
三、合理依附其他艺术形式,扩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音乐老师都知道,很多的音乐都不是独立存在,它们依附在其他的艺术形式当中,如影视剧作品、舞蹈作品等,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合理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对音乐进行导入,同时一种音乐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入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当中。为了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完全可以以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对所教音乐进行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如:在教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第四单元《婀娜多姿》时,可取一段舞蹈《雀之灵》的影像音乐资料,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体会我国少数民族歌舞的特色,再对音乐和舞蹈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傣族的风俗民情,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傣族特色的音乐味道,也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歌舞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再如: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黄土高坡》歌曲教学时,可根据音乐特点适当加入一些具有西北风特色的舞蹈动作,让学生针对这个艺术作品进行表演,使音乐学习跟舞蹈有很好的结合,并要求学生努力发散思维,想想在同样类型的音乐还在哪些艺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四、选取和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作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学习兴趣,我们课堂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绝大部分已由作品本身所决定,因为音乐作品所释放的情感,它对听者的影响或教育,取决于听者在音乐上对它的接受程度。遗憾的是我们许多老师,对本课写完教学目的后,接着就是一大堆的讲述,爱国主义教育等等,然后播发音乐聆听,使学生难于深刻领会也不感兴趣。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选取和赏析优秀音乐作品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追求音乐美的欲望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意志,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我们应顺应学生的这一求知欲望,应很好地选取作品和在赏析中指导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从而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梁山泊与祝英台》赏析中,可只选取作品中“十八相送”这一段进行赏析,因为这一部分是由简单的两个声部交替出现,乐曲“以优美的小提琴来象征祝英台,以低沉浑厚的大提琴来象征梁山伯”,给人一种是两人对话的感觉,形象再现梁祝十八相送时的缠绵和无奈。同时小提琴又以带休止的旋律来表现祝英台当时那种欲言又止的情形。作品篇幅短小,音乐鲜明,梁祝故事学生也较为熟悉,赏析后,学生都能说出彼此的感受和跟随音乐而产生的联想。这样,在教学中选取和赏析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又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作了阐述:“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才能够了解学生、抓住学生;让学生真正具有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的动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够随着音乐而飞翔;使我们的教与学就不再会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课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为学生所接受;也正是我们音乐教育中所追求最本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 (3):056.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廖吉友.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浅谈[J].科海故事博览,2013,(4).
【关键词】音乐教学;激发兴趣
近年来,我们音乐老师按新课标要求都在音乐教学中尝试新方法,寻求新突破,但由于诸多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尚不够高,学习兴趣还是不浓;长期以来,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未达到老师预期目标,教学质量仍比较低下。那么,怎样才能吸引学生上好音乐课,提高教学效果?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在音乐教学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作为首要任务,使到音乐像块磁铁一样,自始至终牢牢吸引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显著提高,成绩斐然。
一、充分发挥电教平台的视听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音乐课堂上运用电教平台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已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但大多数教师粗糙地使用,只是把以前传统的板书内容搬到了屏幕上,按次序播放幻灯片,充其量选了几张相关的漂亮相片和一首本教学的歌曲,基本上没有很好发挥电教平台作用。众所周知,学生认识音乐是主要依靠视觉和听觉来完成,若音乐课堂上老师们还是空洞地在电教平台上展示有关音乐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并不会感到有多少新鲜,长久以往,一样觉得枯燥无味,态度涣散。时下学生,追求精美画面和时尚音效,我们要顺应学生潮流,充分发挥电教平台的功能,精心制作课件,以丰富的彩图、巧妙的音画、扣人的视频,真正表现出它们所代表 “音乐”的实质性东西,让学生被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而吸引。学生自然产生浓厚兴趣,上课时也格外用心,从而达到音乐教学效果。
如:在授教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乐理知识时,一般教学做法是按照课本提供的常用简谱音符列表在电教平台上进行复制展示给学生,而且只讲“时值最长的全音符唱四拍,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种做法对于电教平的使用来说其实毫无意义,对于学生来说照样抽象和枯燥。我充分利用电教平台的视听功能优势,首先剪辑制作图音效果视频“火车汽笛声长,汽车喇叭声短;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等等有关自然长短声音,让学生们分辨声音的长短;然后绘制出动态的音符列表图,进行具有动画效果的时值对比展示,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变得形象化。这样,老师既轻松,学生又喜欢,很好地认识了音符和掌握了各种音符的时值,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形象逼真。
二、创设“星光大道”才艺展示平台,实现有效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一门需要表演的课程,很多教师认知也重视这一点,但往往有些教师手法简单,生硬地把学生拉到讲台上让其唱一歌曲或跳一段舞,不管表演优劣,最后掌声送上,既没有很好地创设意境也没有提供展示的平台,学生表现腼腆且不愿意,表演效果较差。我受中央台“星光大道”娱乐节目启发,结合学校“小组竞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创设一个“星光大道”才艺展示平台,把音乐室学生坐凳摆成“凹”字型,并告诉学生从讲台到中间的空间位置,是属于我们全班 “星光大道”的表演舞台,能站在舞台上表演是我们每位学生的无限荣光,并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推出的代表就是我们的竞演明星选手,要通过表演竞赛,最终评出本节课最耀眼的明星。学生在这种意境和竞赛法则之下,为了小组的荣誉,为了个人的荣耀,都愿意踊跃登台,课堂异常热烈。这样,通过创设一个才艺展示的平台,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学生有效互动,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音乐方面的才艺,也使学生放松了警惕,以更加愉悦的心情和勇敢的心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教学。
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音乐竞赛》a创编活动课中,可组织学生举行课堂“金嗓子”歌手大赛,以小组为单位推出选手代表各小组竞赛,类似“星光大道”舞台,各选手自主选歌,自主创编设计,鼓励要有助演参与,未参演的小组成员都为评委。宣布竞赛规则完毕,各小组立即展开了热烈的商议,定出人选并策划如何展示,做导演的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做选手的密切配合,最后有的组是个人上台竞赛,有的组加入助演学生以歌伴舞的形式出现等等。课堂上掌声不断,笑声一片。在每一个表演结束后,举手投票看谁歌声更好,演得投入、精彩,并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最终选手按票数多少得出本课”金嗓子”歌王。当然,因为是即兴表演,临时编排,孩子们表演得还有些笨拙,但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个都得到充分激发,都能大胆参与表演,展现了真实的开放的精彩课堂。
三、合理依附其他艺术形式,扩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音乐老师都知道,很多的音乐都不是独立存在,它们依附在其他的艺术形式当中,如影视剧作品、舞蹈作品等,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要合理依附其他的艺术形式对音乐进行导入,同时一种音乐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加入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当中。为了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完全可以以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对所教音乐进行导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如:在教授七年级音乐下册的第四单元《婀娜多姿》时,可取一段舞蹈《雀之灵》的影像音乐资料,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体会我国少数民族歌舞的特色,再对音乐和舞蹈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傣族的风俗民情,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记住傣族特色的音乐味道,也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民间歌舞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了解。再如:进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黄土高坡》歌曲教学时,可根据音乐特点适当加入一些具有西北风特色的舞蹈动作,让学生针对这个艺术作品进行表演,使音乐学习跟舞蹈有很好的结合,并要求学生努力发散思维,想想在同样类型的音乐还在哪些艺术作品中也有所体现。这样,既扩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和趣味性。 四、选取和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作品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学习兴趣,我们课堂上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绝大部分已由作品本身所决定,因为音乐作品所释放的情感,它对听者的影响或教育,取决于听者在音乐上对它的接受程度。遗憾的是我们许多老师,对本课写完教学目的后,接着就是一大堆的讲述,爱国主义教育等等,然后播发音乐聆听,使学生难于深刻领会也不感兴趣。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选取和赏析优秀音乐作品显得尤为重要,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追求音乐美的欲望是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意志,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我们应顺应学生的这一求知欲望,应很好地选取作品和在赏析中指导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从而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如:在《梁山泊与祝英台》赏析中,可只选取作品中“十八相送”这一段进行赏析,因为这一部分是由简单的两个声部交替出现,乐曲“以优美的小提琴来象征祝英台,以低沉浑厚的大提琴来象征梁山伯”,给人一种是两人对话的感觉,形象再现梁祝十八相送时的缠绵和无奈。同时小提琴又以带休止的旋律来表现祝英台当时那种欲言又止的情形。作品篇幅短小,音乐鲜明,梁祝故事学生也较为熟悉,赏析后,学生都能说出彼此的感受和跟随音乐而产生的联想。这样,在教学中选取和赏析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又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课程标准》作了阐述:“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才能够了解学生、抓住学生;让学生真正具有热爱音乐,学习音乐的动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够随着音乐而飞翔;使我们的教与学就不再会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这样的课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为学生所接受;也正是我们音乐教育中所追求最本质的东西。
参考文献
[1]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 (3):056.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廖吉友.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艺术浅谈[J].科海故事博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