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113-01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己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及社会所重视。然而,在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一点实际经验,针对实施幼儿音乐素质教育提出一点建议。
一、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要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还需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兴趣,那么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呢?
1、让幼儿多接触音乐。
在每天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如班级可创设“音乐角”、“娃娃电视台”、“音乐表演活动区”……在其中放置不同的头饰、彩带,适合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把幼儿歌曲录制成“卡拉OK”带,让幼儿自由选择,创设更多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2)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可利用“清晨十五分”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中。早操、进餐、午睡等活动配上合适的音乐,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选用趣味化的教材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因此,应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3、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初上音乐课时,不要求幼儿唱歌、跳舞,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听老师弹琴、唱歌,看老师跳舞,看哥哥、姐姐表演,激发幼儿唱、跳的兴趣。从感受入手,激发幼儿对音乐兴趣和参加音乐活动。
4、对其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首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肯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老师可以用手势、动作、眼神、微笑等对孩子的不同进步给予肯定。其次,在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能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
二、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不要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和技能,恰恰相反,幼儿的音乐能力的提高,与幼儿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相一致的。幼儿音乐教育既是通过教育学习音乐,也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过程。而要想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必须首先通过教育学习音乐。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呢?
1、借助儿歌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始自儿歌。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等,也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设计动作、组织游戏等。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儿歌的潜在因素,是儿歌和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增强幼儿的音乐能力。
2、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幼儿在反复聆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会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随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会自然的、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及音乐形象在律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音乐的美感,感受到了音乐的快慢、强弱及其音乐形象的变化,促进了音乐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3、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幼儿音乐游戏是以发展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幼儿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有纯粹在歌声中活动的,如“拉拉手”,“爸爸逛公园”等。还有纯粹在乐曲声中活动的,如“小鸭子”等等。幼儿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游戏增强节奏感,培养唱歌的兴趣,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尊重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
幼儿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异很大,而这种差异年龄越小越明显,总的来说,年龄越小的幼儿接受能力越差,反应速度越慢,感受力好于理解力,模仿能力好于分析能力。3岁左右的幼儿应主要以欣赏、听觉训练、模仿、律动为主。此时,应主要开设听觉训练和欣赏课程,并主要以游戏方式进行,上课时间宜短不宜长,速度宜慢不宜快,每节课要有新内容,但新内容又不能过多;4-5岁的幼儿在继续进行欣赏、听觉训练的同时,可逐渐加入简单节奏训练和唱歌,5-6岁左右的幼儿其各方面能力已有显著提高,可在继续学习上述课程的同时,加入视谱训练并适时开始器乐学习。
四、加强家庭音乐教育
家长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家长的认识与行为直接关系到幼儿音乐教育的成果。
1、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音乐活动。家长天生就是孩子的教师,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极大。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家庭音乐教育,首先应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孩子的音乐活动中,并多与孩子交流,这不仅能密切亲子关系,也能为孩子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起到心理支撑作用。
2、有目的地听音乐与无目的地听音乐相结合。家长在开展音乐教育时,不但要让孩子无目的地感受、欣赏各类适宜孩子的音乐,更要给孩子提供有目的地听音乐的机会。
3、形式应多样化家长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儿童用音乐进行交流,如亲自教孩子唱歌;与其他家庭联谊,采取双人、小组、集体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模式;用乐器演奏音乐或唱家庭卡拉OK;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用音乐进行对话等。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己被越来越多的家庭及社会所重视。然而,在我国幼儿音乐教育的实施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一点实际经验,针对实施幼儿音乐素质教育提出一点建议。
一、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要培养幼儿音乐的兴趣,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还需要在活动中激发孩子的兴趣,那么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呢?
1、让幼儿多接触音乐。
在每天生活中恰当地、不断地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音乐天赋得以很好地发挥。
(1)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如班级可创设“音乐角”、“娃娃电视台”、“音乐表演活动区”……在其中放置不同的头饰、彩带,适合年龄特点的节奏乐器,把幼儿歌曲录制成“卡拉OK”带,让幼儿自由选择,创设更多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机会。(2)将音乐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可利用“清晨十五分”播放轻松悦耳的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安静、舒适的音乐艺术环境中。早操、进餐、午睡等活动配上合适的音乐,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为幼儿提供多看、多听、多实践的机会,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选用趣味化的教材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因此,应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题材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儿童情趣的教材。
3、激发幼儿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初上音乐课时,不要求幼儿唱歌、跳舞,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听老师弹琴、唱歌,看老师跳舞,看哥哥、姐姐表演,激发幼儿唱、跳的兴趣。从感受入手,激发幼儿对音乐兴趣和参加音乐活动。
4、对其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
首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要给予及时肯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自尊心。老师可以用手势、动作、眼神、微笑等对孩子的不同进步给予肯定。其次,在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能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
二、培养幼儿音乐能力
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并不是不要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和技能,恰恰相反,幼儿的音乐能力的提高,与幼儿的音乐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相一致的。幼儿音乐教育既是通过教育学习音乐,也是通过音乐进行教育的过程。而要想通过音乐进行教育,必须首先通过教育学习音乐。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呢?
1、借助儿歌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充满儿童情趣和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伴随着幼儿的成长,是幼儿喜爱的精神食粮。它对于培养幼儿的基本音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可以始自儿歌。儿歌和歌曲一样,也有节拍、重音和节奏,有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的变化等,也可以根据儿歌的内容设计动作、组织游戏等。所以,在幼儿音乐教育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儿歌的潜在因素,是儿歌和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增强幼儿的音乐能力。
2、在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幼儿在反复聆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会受到音乐美的熏陶,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随即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会自然的、创造性地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及音乐形象在律动中孩子们体验到了音乐的美感,感受到了音乐的快慢、强弱及其音乐形象的变化,促进了音乐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3、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幼儿音乐游戏是以发展音乐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游戏。幼儿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有纯粹在歌声中活动的,如“拉拉手”,“爸爸逛公园”等。还有纯粹在乐曲声中活动的,如“小鸭子”等等。幼儿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游戏增强节奏感,培养唱歌的兴趣,提高辨别音乐性质的能力,促进动作的协调,还能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尊重幼儿的学习发展规律
幼儿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异很大,而这种差异年龄越小越明显,总的来说,年龄越小的幼儿接受能力越差,反应速度越慢,感受力好于理解力,模仿能力好于分析能力。3岁左右的幼儿应主要以欣赏、听觉训练、模仿、律动为主。此时,应主要开设听觉训练和欣赏课程,并主要以游戏方式进行,上课时间宜短不宜长,速度宜慢不宜快,每节课要有新内容,但新内容又不能过多;4-5岁的幼儿在继续进行欣赏、听觉训练的同时,可逐渐加入简单节奏训练和唱歌,5-6岁左右的幼儿其各方面能力已有显著提高,可在继续学习上述课程的同时,加入视谱训练并适时开始器乐学习。
四、加强家庭音乐教育
家长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一环,家长的认识与行为直接关系到幼儿音乐教育的成果。
1、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音乐活动。家长天生就是孩子的教师,对孩子的发展影响极大。家长要对孩子进行家庭音乐教育,首先应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孩子的音乐活动中,并多与孩子交流,这不仅能密切亲子关系,也能为孩子积极地投入音乐学习起到心理支撑作用。
2、有目的地听音乐与无目的地听音乐相结合。家长在开展音乐教育时,不但要让孩子无目的地感受、欣赏各类适宜孩子的音乐,更要给孩子提供有目的地听音乐的机会。
3、形式应多样化家长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儿童用音乐进行交流,如亲自教孩子唱歌;与其他家庭联谊,采取双人、小组、集体相结合的音乐活动模式;用乐器演奏音乐或唱家庭卡拉OK;让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用音乐进行对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