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耕耘蓄养绵延了上万年。在这年复一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业实践过程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在发明与革新农具上的成就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也形成了相当丰厚的犁耕文化,使我国农业独领风骚数千年。
犁,作为一种耕地整地农具,由一根横梁和端部厚重的刃构成,通常可以分为人力和畜力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最初由耒耜发展而来。耒耜是一种古老的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形似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铁锹,用牛牵拉耒耜以后,才渐渐使犁与耒耜分开,有了“犁”的专名。最早农民是用简易的挖掘棒或锄头来挖垦农田的。农田挖好后,他们把种子抛撒在地里,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收成。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当将犁系上绳子并由一头牛拉动时,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到公元前3000年,农民们改进了自己的犁,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锐利“犁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同时,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我们称之为犁镜,通过它,可以将犁过的土自然地分到一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
我国犁的发展也经过了由石质、骨质到青铜犁、铁犁的过程。最初,石质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被称作“石犁”。夏、商、西周是我国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栽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创造,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汉代开始用牛拉犁耕地,并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随着牛耕技术的不断推广并完善,我国北方逐步形成了以耕—耙—耱为主的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用犁耕地,用耙破碎土块,继而用耱平整土地,起到了抗旱保墒的作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增产潜力。隋唐以后,特别是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战乱的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曲辕犁得到了发明应用,水田农业技术迅速推广应用。在北方耕—耙—耱体系的影响下,南方逐渐形成了以耕—耙—耖为主的水田精耕细作体系。曲辕犁的发明,在我国传统农具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标志着我国耕犁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阶段。我国的传统步犁发展至此,在结构上便基本定型。此后,曲辕犁就成为我国耕犁的主流犁型。
据唐末著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中记载,曲辕犁一共分为11个部件,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是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狭小地块上耕作,节省人力和畜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
传统农具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展现着我国农业文明的博大精深。如今,不论社会怎样发展,科学怎样进步,传统农具都将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犁,作为一种耕地整地农具,由一根横梁和端部厚重的刃构成,通常可以分为人力和畜力的,用来破碎土块并耕出槽沟,从而为播种做好准备,最初由耒耜发展而来。耒耜是一种古老的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形似我们今天所使用的铁锹,用牛牵拉耒耜以后,才渐渐使犁与耒耜分开,有了“犁”的专名。最早农民是用简易的挖掘棒或锄头来挖垦农田的。农田挖好后,他们把种子抛撒在地里,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收成。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下面的枝段雕刻成一个尖头,上面的两个分枝则做成两个把手。当将犁系上绳子并由一头牛拉动时,尖头就在泥土里扒出一道狭小的浅沟。农民可以用把手来驾驶犁。到公元前3000年,农民们改进了自己的犁,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锐利“犁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同时,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我们称之为犁镜,通过它,可以将犁过的土自然地分到一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
我国犁的发展也经过了由石质、骨质到青铜犁、铁犁的过程。最初,石质犁是由一种原始双刃三角形石器发展起来的,被称作“石犁”。夏、商、西周是我国农业技术的初步发展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栽培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和创造,出现了青铜农具。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的出现,反映了我国农具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汉代开始用牛拉犁耕地,并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提高了耕地效率。随着牛耕技术的不断推广并完善,我国北方逐步形成了以耕—耙—耱为主的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用犁耕地,用耙破碎土块,继而用耱平整土地,起到了抗旱保墒的作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增产潜力。隋唐以后,特别是唐代安史之乱以后,由于战乱的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曲辕犁得到了发明应用,水田农业技术迅速推广应用。在北方耕—耙—耱体系的影响下,南方逐渐形成了以耕—耙—耖为主的水田精耕细作体系。曲辕犁的发明,在我国传统农具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它标志着我国耕犁的发展进入了成熟的阶段。我国的传统步犁发展至此,在结构上便基本定型。此后,曲辕犁就成为我国耕犁的主流犁型。
据唐末著名文学家陆龟蒙《耒耜经》中记载,曲辕犁一共分为11个部件,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是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它最早出现于唐代后期的东江地区。和以前的耕犁相比,有几处重大改进。首先是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并在辕头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狭小地块上耕作,节省人力和畜力。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定类型的生产工具标志着一定发展水平的生产力。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代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江南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改进前人的发明,创造出了曲辕犁。
传统农具蕴含着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也展现着我国农业文明的博大精深。如今,不论社会怎样发展,科学怎样进步,传统农具都将是我国农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