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学生学习活动合作小组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数学; 理论基础;基本形式和程序;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基于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建立学生学习活动合作小组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认识和体会。
一、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1.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源于19世纪初,该理论认为,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
2.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认为,学校的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的、建设性的关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依照这一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不愿意学”(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
3.精制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留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制。精致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素:
1、学生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2、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
3、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4、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5、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并设法提高其有效性。
三、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程序作细致的组织和指导,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学生被分成4人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
2、小组游戏竞赛:用游戏竞赛代替测验。在竞赛中,学生们与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
3、共学式:它要求学生在4至5人异质小组中完成指定的作业单。
4、小组调查法:学生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一般为:首先分组(将班上学生按成绩、性别、个性及学习习惯等条件分成“组间相同,组内异质”的几人小组);然后分工(如小组成员可以分别担任主持、监督、记录、协调、观察、综合、汇报等职);最后进行小组活动(发言、提问、解答、共学、帮助、辅导等)。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应建立活动机制,组员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协调,自我完善。
四、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经验显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内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
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学习是一个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是一个被教导的角色,好学生就应该听从老师的教导、家长的教诲,学习的自主性未能得到激发。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能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合作互助精神。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是不寻常的“乱”也带来了主体性的不寻常的发挥,他使学生尽情享受了随之而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换来了合作能力的培养、群体凝聚力的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激发。所以教师必须要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学了“锐角三角函数”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带好测量工具,对学校旗杆的高度进行测量。活动过程:首先组内交流介绍测量工具、过程和测量结果,然后组间交流各种不同意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整个实践活动从选物体、选工具、选方法都让学生自主充分选择,人人参与,成了活动主人,既长了见识,丰富了对知识的理解,拓宽了使用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新课程; 中学数学; 理论基础;基本形式和程序;能力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并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基于传统教学中出现的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是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建立学生学习活动合作小组是我国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标的理念。本文主要介绍笔者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计和运用合作学习模式的认识和体会。
一、合作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
所谓合作学习,主要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动性学习。
1.社会互赖理论
社会互赖理论源于19世纪初,该理论认为,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和促进学习上的努力。从社会互赖理论的角度来看,合作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当所有的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工作的时候,靠的是相互团结的力量。相互依靠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
2.选择理论
选择理论认为,学校的失败不在学术成绩方面,而在培育温暖的、建设性的关系方面,这些关系对于成功是绝对必要的。依照这一理论,不爱学习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脑子笨”(硬件问题),而是“不愿意学”(软件问题)。只有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归属和自尊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习,才有可能取得学业成功。
3.精制理论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要使信息保留在记忆中,并与记忆中已有的信息相联系,学习者必须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认识重组或精制。精致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即是向他人解释材料。长期以来,关于同伴互教活动的研究发现,在学业成绩方面,教者与被教者均能从中受益。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要求学生们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异质性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有以下五个基本要素:
1、学生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
2、每个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负有个体责任;
3、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4、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能进行有效地沟通;
5、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是否良好,并设法提高其有效性。
三、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程序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说建立起了学习小组,在课堂上进行了几次小组讨论学生就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教师应对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程序作细致的组织和指导,以此来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有:
1、学生小组成绩分工:学生被分成4人学习小组,要求成员在成绩水平、性别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先由教师授课,然后学生在他们各自的小组中进行互助合作学习,使所有小组成员掌握所教内容。
2、小组游戏竞赛:用游戏竞赛代替测验。在竞赛中,学生们与来自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竞争,以便为他们自己的小组赢得分数。
3、共学式:它要求学生在4至5人异质小组中完成指定的作业单。
4、小组调查法:学生在小组中运用合作性探究、小组讨论和合作性设计展开学习活动。
合作学习的基本程序一般为:首先分组(将班上学生按成绩、性别、个性及学习习惯等条件分成“组间相同,组内异质”的几人小组);然后分工(如小组成员可以分别担任主持、监督、记录、协调、观察、综合、汇报等职);最后进行小组活动(发言、提问、解答、共学、帮助、辅导等)。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应建立活动机制,组员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协调,自我完善。
四、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
美国科学史家朱克曼在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方式进行调查时发现,在诺贝尔奖设立的头25年,合作研究获奖人数占41%,在第二个25年,这一比例上升到65%,而在第三个25年,这一比例更高达75%。我们甚至可以说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合作是一个人生存的需要。经验显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组内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学习小组的同伴辅导中获益匪浅。
1.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学习是一个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传统的学习模式中,学生是一个被教导的角色,好学生就应该听从老师的教导、家长的教诲,学习的自主性未能得到激发。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能培养合作协调能力、合作互助精神。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使是不寻常的“乱”也带来了主体性的不寻常的发挥,他使学生尽情享受了随之而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换来了合作能力的培养、群体凝聚力的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激发。所以教师必须要给一定的空间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例如:学了“锐角三角函数”后,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带好测量工具,对学校旗杆的高度进行测量。活动过程:首先组内交流介绍测量工具、过程和测量结果,然后组间交流各种不同意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整个实践活动从选物体、选工具、选方法都让学生自主充分选择,人人参与,成了活动主人,既长了见识,丰富了对知识的理解,拓宽了使用领域,更重要的是在亲身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尝到了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