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习作考验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由于学生年龄小、能力有限,所以其习作质量并不高。为了强化学生习作能力,提升学生习作质量,应该让掌握习作训练点,在正确的方法引导下写出更多优质的文章。基于此,本文研究了小学语文写作课程中习作训练点的应用方法,希望对小学习作课程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习作;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259
在小学习作课程中,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足,无法将自身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正确的语句表现出来,学生所做文章结构十分乱杂,而且逻辑性较为混乱。针对这种现象,要从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出发,深度剖析问题成因,通过针对性的方法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而习作训练点的应用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通过习作训练点帮助学生掌握习作要点,进而提升习作质量。
一、审题要“准”
审题是习作的基础,审题不准无论内容有多么精彩也是一篇低质量的文章。一些学生在选题时太过于宽泛,未能抓住某个“小”的细节展开写作,导致文章表现力变弱。所以审准题是对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审题“准”的要求是学生能够直击题目要害,将题目重点表现的点找到,确定某个话题展开写作。例如,半命题“我的____生活”,写作内容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是学生自身的经历,写作切入点在学生某段精彩的生活经历上,空白出可以是“寒假”“校园”,尽量避免出现“童年”“学习”等宽泛的内容,将写作的重点放到某一段经历上,将自己的经历写清楚,抓住这段经历中重点的内容写作,围绕重点经历表达情感。如果以“我的童年生活”为题,一是学生正处于童年阶段,二是童年这个时间段太大,每个人童年都有不止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么习作的重点就会无法得到体现。
二、选材要“新”
选材是决定文章走向的关键,在确定文章内容题材时,要以新颖立意为主,避免出现大众化的选题。例如,很多学生在选材上经常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为主,这些题材的使用者较多,如果在内容上缺乏新意,很难给人深刻的印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小学生很少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在习作中也很少以社会热点话题为题材进行写作。实际上选材讲究的是灵活多变,在选材时可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文章必然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选择合适的题材,在此基础上通过新颖的文章题材表现自己的想法。对于选材训练,应该日常教学中不断拓展题材范围,尽量将选材的局限性消除,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各类题材,在不断尝试中掌握选材方法,从而写出更多优质的文章。
三、立意要“深”
立意是文章的核心,立意深的含义在仅仅围绕文章核心将旁支脉络理清,而不是表达的核心思想要多么深入,因为这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高。在立意上首先要确保文章所传达的情感真实,其次要保障文章立意正确,然后围绕着中心思想传达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收普通人都具有的情感,也可以是少数人具有的情感,但是在表现情感时尽量避免使用直白的方式,最好通过委婉的方式表现情感,这样能够给人以思考的空间,进而深化文章立意。在立意上要遵循由浅及深的顺序,如果文章开头以极其高调的方式表现思想,那么后续的内容安排就遇到很大的难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表现情感则不会显得突兀,读者在阅读时情感体验也是由浅及深的进行变化。由此可见,在习作立意教学上,应该让学生掌握标新立异的方法,紧扣文章核心意义展开写作,进而将自身要传达的主体传达。
四、语言要“细”
语言是习作的主体,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但是学生在语言应用上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学生对于语言结构的把握不够准确,二是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在使用语言上灵活应变能力不足。例如,一些学生习作时这样写:“星期日早上”“放学的时候”“做游戏那会儿”,这种语言的感染力并不足。在语言应用上应该讲究细致,能够将某件事情通过细腻的细致的语言表现,通过小的事情传递大的情感。在语言训练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训练方法,比如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围绕着该情景写作,比如情景是“母亲在厨房做饭”,表现的主题是母亲的辛苦,学习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母亲的辛苦表现,一些学生会写“母亲在辛苦的做饭”这种表达方式不可取,可以这样写“母亲略显疲态,但是依然用无力的手炒着我最爱吃的菜”,通过母亲的深情和动作表现母亲的辛苦,这样的表达方式更为具体,不需要通过辛苦二字就能表现辛苦,如果仅仅说母亲辛苦,那么人们的想象空间就变大了,每个人的感受也变得不同。
五、构思要“奇”
构思是文章的隐性条件。文章构思包含的内容繁多,意识文章情感的构思,二是文章结构的构思,在构思上尽量避免出现大众化的结构。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然后确定文章的结构,最后确定每个結构在表现情感上的用法。不论是结构上的构思,还是内容上构思,要追求标新立异,区别与普通的结构,这样才能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进来。例如,习作题目为“快乐的暑假”,结果上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先将假期初期的欢喜情感表现,然后将假期的烦恼写出,最后将假期的收获写出,通过整个假期生活表现自身的成长,在成长中收获了那些感悟,这些感悟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在表达情感上,重点是自身的收获,从假期初期忘乎所以的兴奋,但是遇到各种烦恼时的焦躁不安,到最后在烦恼中成长的释然,这个过程是自身的真实经历,而在这段精力中学生意识到成长过程是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欢喜时不能忘乎所以,低落时不能放弃信念,只有随时应对生活带来的挑战,才能在挑战中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习作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为了强化习作教学,教师应该深化习作训练点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推进习作教学开展,在系统化的习作教学中实现写作教学质量提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推动小学语文课程发展,培养更多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冯馨,彭思梦.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策略初探——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为例[J].现代教学,2021(Z3):159-160.
[2]林静.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3]张瑷佳.借“课文”之水 行“习作”之舟——浅谈小学高年级课文习作借鉴点的挖掘与积累[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156-157.
关键词:习作;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9-259
在小学习作课程中,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足,无法将自身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正确的语句表现出来,学生所做文章结构十分乱杂,而且逻辑性较为混乱。针对这种现象,要从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出发,深度剖析问题成因,通过针对性的方法提升学生习作能力。而习作训练点的应用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通过习作训练点帮助学生掌握习作要点,进而提升习作质量。
一、审题要“准”
审题是习作的基础,审题不准无论内容有多么精彩也是一篇低质量的文章。一些学生在选题时太过于宽泛,未能抓住某个“小”的细节展开写作,导致文章表现力变弱。所以审准题是对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审题“准”的要求是学生能够直击题目要害,将题目重点表现的点找到,确定某个话题展开写作。例如,半命题“我的____生活”,写作内容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必须是学生自身的经历,写作切入点在学生某段精彩的生活经历上,空白出可以是“寒假”“校园”,尽量避免出现“童年”“学习”等宽泛的内容,将写作的重点放到某一段经历上,将自己的经历写清楚,抓住这段经历中重点的内容写作,围绕重点经历表达情感。如果以“我的童年生活”为题,一是学生正处于童年阶段,二是童年这个时间段太大,每个人童年都有不止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那么习作的重点就会无法得到体现。
二、选材要“新”
选材是决定文章走向的关键,在确定文章内容题材时,要以新颖立意为主,避免出现大众化的选题。例如,很多学生在选材上经常以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为主,这些题材的使用者较多,如果在内容上缺乏新意,很难给人深刻的印象。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小学生很少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在习作中也很少以社会热点话题为题材进行写作。实际上选材讲究的是灵活多变,在选材时可以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地方,这样的文章必然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章,选择合适的题材,在此基础上通过新颖的文章题材表现自己的想法。对于选材训练,应该日常教学中不断拓展题材范围,尽量将选材的局限性消除,让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各类题材,在不断尝试中掌握选材方法,从而写出更多优质的文章。
三、立意要“深”
立意是文章的核心,立意深的含义在仅仅围绕文章核心将旁支脉络理清,而不是表达的核心思想要多么深入,因为这对于小学生而言难度相对较高。在立意上首先要确保文章所传达的情感真实,其次要保障文章立意正确,然后围绕着中心思想传达情感,这种情感可以收普通人都具有的情感,也可以是少数人具有的情感,但是在表现情感时尽量避免使用直白的方式,最好通过委婉的方式表现情感,这样能够给人以思考的空间,进而深化文章立意。在立意上要遵循由浅及深的顺序,如果文章开头以极其高调的方式表现思想,那么后续的内容安排就遇到很大的难度,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表现情感则不会显得突兀,读者在阅读时情感体验也是由浅及深的进行变化。由此可见,在习作立意教学上,应该让学生掌握标新立异的方法,紧扣文章核心意义展开写作,进而将自身要传达的主体传达。
四、语言要“细”
语言是习作的主体,语言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但是学生在语言应用上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学生对于语言结构的把握不够准确,二是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在使用语言上灵活应变能力不足。例如,一些学生习作时这样写:“星期日早上”“放学的时候”“做游戏那会儿”,这种语言的感染力并不足。在语言应用上应该讲究细致,能够将某件事情通过细腻的细致的语言表现,通过小的事情传递大的情感。在语言训练上,可以采用模块化训练方法,比如给学生创造一个情景,让学生围绕着该情景写作,比如情景是“母亲在厨房做饭”,表现的主题是母亲的辛苦,学习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将母亲的辛苦表现,一些学生会写“母亲在辛苦的做饭”这种表达方式不可取,可以这样写“母亲略显疲态,但是依然用无力的手炒着我最爱吃的菜”,通过母亲的深情和动作表现母亲的辛苦,这样的表达方式更为具体,不需要通过辛苦二字就能表现辛苦,如果仅仅说母亲辛苦,那么人们的想象空间就变大了,每个人的感受也变得不同。
五、构思要“奇”
构思是文章的隐性条件。文章构思包含的内容繁多,意识文章情感的构思,二是文章结构的构思,在构思上尽量避免出现大众化的结构。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然后确定文章的结构,最后确定每个結构在表现情感上的用法。不论是结构上的构思,还是内容上构思,要追求标新立异,区别与普通的结构,这样才能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进来。例如,习作题目为“快乐的暑假”,结果上可以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先将假期初期的欢喜情感表现,然后将假期的烦恼写出,最后将假期的收获写出,通过整个假期生活表现自身的成长,在成长中收获了那些感悟,这些感悟对于自己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在表达情感上,重点是自身的收获,从假期初期忘乎所以的兴奋,但是遇到各种烦恼时的焦躁不安,到最后在烦恼中成长的释然,这个过程是自身的真实经历,而在这段精力中学生意识到成长过程是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欢喜时不能忘乎所以,低落时不能放弃信念,只有随时应对生活带来的挑战,才能在挑战中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习作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为了强化习作教学,教师应该深化习作训练点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推进习作教学开展,在系统化的习作教学中实现写作教学质量提升,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推动小学语文课程发展,培养更多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冯馨,彭思梦.单元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与习作教学策略初探——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为例[J].现代教学,2021(Z3):159-160.
[2]林静.部编小学中段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的教学使用现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1.
[3]张瑷佳.借“课文”之水 行“习作”之舟——浅谈小学高年级课文习作借鉴点的挖掘与积累[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