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美丽的田园诗歌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yuwq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车近三河,一个开放、发展、和谐、美丽的三河古镇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帘。
  三河因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穿镇而过,而得名。三河镇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镇外河网纵横,圩堤交错,具有“外环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占尽庐南水乡之利,形成了江淮地区独有的“八古”,即古街道、古桥梁、古民居、古城墙、古庙宇、古河、古圩和古炮台。三河历来水陆通衢,车船辐辏、商贾云集,享有“庐郡南一大都会”之美誉。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荟萃了丰富的人文观景,有诗称道:“鹊渚河边古渡头,月明碧水映重楼。万家灯火融融夜,笑语欢歌阵阵稠”。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曾在这里大败湘军悍将李续宾部,创下了著名的“三河大捷”,让这里声名远扬,而90年代初那场揪动了全国人心的大水,更是让三河广为人知。
  
  三河新貌
  
  沿着漂亮的大道,车子拐进了三河镇的政府办公楼,镇党委陈敏书记,一听到我们的来意,脸上显露出含蓄而骄傲的笑容。他告诉我们,近年来三河镇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全国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建设中心镇、示范镇。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居民生活费可支配收入4400元。全县综合评比独占鳌头。目前,全镇的人仍是“人心思进 蓄势待发”。
  三河65平方公里,7万人口。辖7个居委会、17个行政村。目前三河镇正着力打造”五个一”工程建设,即是:一湖:对巢湖沿岸堤坝前期投资2000万元,招标了19家工程单位进行防洪加固,同时开辟滨湖的旅游观光带;一路:对三河镇主干道进行景观大道的修整,使之真正成为三河经济发展的主动脉;一场:镇政府让出门前的空地,建造文化广场,为人民群众休闲锻炼提供场所;一寺:拨款修建万年禅寺,保护文物建筑,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地。一金:和外来资金方共同投资2个亿,打造三河美食城,整合餐饮文化,把已经红火的三河美食推向更广阔天地。
  陈书记拿出三河镇新的规划蓝图,指点着告诉我们,根据以“产业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的发展需要,按照“千年古镇,生态水乡”的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聘请了同济大学的著名规划专家阮仪三教授对三河镇进行了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历史街区保护规划。顺利完成风情街、望月街、万年街、中街、西街、旅游停车场等大面积拆迁任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全镇亮化率达80%,绿化率达30%,上下水基本配套,进行了长1.5公里、宽32米的三杭路建设,沟通了护城河与小南河,顺利完成西街入口处的“仙龟桥”建设,古城墙处的“二龙桥”等工程。
  今年以来,该镇首先从工业强镇入手,集中优势资源,立足现有企业,力促新增3到5家上规模企业;集中优势发展工业集中区,规划了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已经达到百家。将有力吸收城镇乡村闲散劳动力,使他们转化为产业工人。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创新招商手段,建立健全招商激励机制,派出了以镇长为首的招商队伍怀揣招商项目“南征北战”。
  谈起三河镇的龙头产业--旅游业,陈书记更是滔滔不绝,该镇以创建国家4A风景区为抓手,加快旅游发展步伐。按照“千年古镇,生态水乡”的城镇特色,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并继续按照“围绕旅游抓城建,抓好城建促旅游”的建设思路,加快城建步伐,抓好旅游资源整合,对接旅游市场,将把三河建成名副其实的古朴而又新颖的旅游乡镇。
  开春以来,省市的主要领导都亲临三河以及下辖村落指导工作,对三河镇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全体人民倍受鼓舞,正满怀信心地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号召。说起三河镇周边村子的新农村建设,陈书记谈到了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一是坚持农民主体,政府引导的原则。不尊重农民意愿,新农村建设试点不会有好的效果,不调动农民积极性,新农村建设不会有生命力。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同时,各级政府要切实承担农村的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责任。二是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的原则。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农民群众的意愿,科学编制试点建设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要注重各乡村特点,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四是坚持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的原则。新农村建设要从改善农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入手,集中力量搞好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整治。要杜绝形式主义,确保农民受益、得实惠。五是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齐头并进。
  陈书记告诉我们,该镇把“农民富裕,乡风文明,村庄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重点,确定了木兰、跨河两村率先试点,将农业劳动力向镇区企业和三产领域转移,因地制宜,结合资源。木兰村围绕“乡村游”、跨河村围绕“工业集中区”进行规划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养殖,3000亩新品种无公害葡萄生产已经进入了实施阶段;目前木兰、跨河两村的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热情高涨,力争使新农村建设在短期内见到阶段性成效。他最后向记者建议,下到村子里走一走,相信事实将给予记者最好的答案。
  
  三河镇的“明珠”——木兰村访记
  
  沿着一条刚刚铺就的水泥马路,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巢湖边的木兰村。村里的办公地点是旧的小学教室,从二层小楼边上的村务公开栏里, 笔者对木兰村有了一些了解:当年洪水过后,原先的木兰村和受灾较重的跨河村合并形成了今天的木兰村,如今的木兰村是一个有着704户人家,共3040人的村落,滨湖临水,区位优势明显,基础条件尚好,经济底子较厚实,也是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示范村镇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示范点。
  接待我们的是村支部罗书记,他在这里担任村支书已十几年,对村子里的事务了如指掌。他告诉我们,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木兰村党支部就一直在寻找着更好的发展道路,党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出台后,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精神,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地建设”新木兰”的规划。木兰村靠近巢湖,一直有部分群众以捕鱼为业,近年来,村里进行了低洼田地和岸边地的改造,把单纯的捕捞渔业发展为以养殖捕捞相结合的产业, 同时双管齐下,大力发展农家乐渔家乐等乡村旅游产业;村子目前还劳务输出人员约780人,他们是村子建设的中流砥柱和重要资金来源,很多人在外辛苦有了成就,都纷纷回来支持家乡建设,光今年过年期间,出外打工的人员就开回一百多辆小轿车。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是木兰村当前与今后发展的方针,目前村子的建设规划邀请了专业建筑企业进行,项目运作的十分顺利,年初已经对村子里一条存在许久的排水沟渠进行了改造,现在已经将其改造成地下暗渠,一举解除了这条”龙须沟”对村民的困扰;在中心村规划方面,159户搬迁户的旧房拆迁工作已经完成,每户的拆迁补偿是30000元,土地平整共清理出空地297亩,加上居住点集中后的空余土地,将近有500亩土地。而在第一批自愿进入中心村规划的103户居民中,有53户在10月份就将搬进按照科学规划建造的新房屋,第二批村西面的30户人家也将于11月底前在新居安家。当笔者问起其中的相关费用时,罗书记大方地告诉我们说,公共资金补偿每户10000元,其余的资金都是本着”自主自愿自筹”的原则,由参与该规划的每户居民承担,而这笔费用都是”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全部用于每家每户自己的房屋建设。新房屋的建筑队都是经过资质审查的,建筑质量由每户自己把关,有问题随时向党支部和村委会反应。村支部对中心村规划业十分谨慎,决不将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流于形式的”新村建设”,切忌大拆大建,杜绝重复建设。因此,这批次改造的103户农舍,多是在原有的房屋基础上按照科学的建设原则进行改建,尤其是过去的农村卫生死角:厨房、厕所、排水系统等进行改装。中心村建成的同时,还将由公共财政出资修建一座日供水量不低于50吨的水塔,彻底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
  罗书记还自豪地告诉我们,因为村务公开、干群关系融洽以及收支开销合理和决策过程的民主化,在木兰村村里,干群关系绝对是鱼水情的最好注解。他举例说,收费难是农村工作普遍的难点之一,而在木兰村,每年统一收费时间是固定5天之内,村民按顺序排队在村办公室交费,直接由会计做帐入库,年年如此,从来没有拖欠拒缴等情况的发生。村子里有什么需要集中讨论的事情,村里的广播只需要把通知播送一遍,绝对是”一呼百应,应者云集”的效果。今年4至5月份,村子里筹措了30万元,修建了村中走道的绿化带,为村民们创造了良好的居住环境。
  结束了访问,我们驱车沿着湖畔交接的水泥路缓行,举目四望,种植着优质品种的3500亩农田里绿郁葱葱,清风拂过,只见一阵阵稻浪起伏;那1500亩的滨湖水面上碧波荡漾,不时看到捕鱼者出没的人影与鸥鹭飞舞的身姿交相辉映。好一副”碧海云天”的农家乐美景!
  三河——木兰村,将是一首脍灸人口的美丽田园诗。
其他文献
竹荪为名贵野生食用菌,有“真菌之花”的美称。竹荪肉质细嫩、香脆爽口、味道鲜美,为筵席上的珍品。下面.笔者就给大家介绍两款瓤制的竹荪菜肴。翠绿竹荪卷;脑花竹荪卷。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显示,乌恰前陆盆地新生界具Cu,Pb,Zn,Sr,Ag,Ba的高背景和局部富集特征,是形成层控砂砾岩型铜铅锌矿的有利成矿部位。本次工作在1∶5万水系沉积物
2013年7月6日贺江爆发镉Cd、铊T1重金属污染,8日对马尾河至桂粤交界处扶隆码头河段共15个样点进行硅藻采集并分析,结果发现113种硅藻,相对丰度大于5%的有49种,其中丰度最大的是N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