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都大有裨益。小学阶段通过教师正确的阅读教学引导,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都非常有好处。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
2、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阅读方法上可以采用朗读、默读、分配角色读等。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第2~3自然段时,他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画,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3、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增加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如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这是为什么?”这位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他愣了一下,马上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上看到的。”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学生的词句训练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⑴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⑵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总之,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课改春风的召唤下,这一“旧”话题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如何在课改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将是我永恒不变的奋斗目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都大有裨益。小学阶段通过教师正确的阅读教学引导,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等都非常有好处。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能满足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自由地选择阅读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因而,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阅读内容。
2、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阅读中理解词语可以运用工具书,可以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也可以紧扣上下文;阅读方法上可以采用朗读、默读、分配角色读等。一位老师在教学《荷花》第2~3自然段时,他让学生仔细读一读,想想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我准备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象画画,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有的说:“我准备和同桌比赛朗读,看谁读得好。”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从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3、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有增加了他们的科学知识。如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这是为什么?”这位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他愣了一下,马上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上看到的。”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理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加强学生的词句训练
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语文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运用词语十分重要,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⑴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⑵与阅读课文和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
总之,阅读教学可以说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课改春风的召唤下,这一“旧”话题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如何在课改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将是我永恒不变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