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然而近几年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事件却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不能不重视。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关键词】 教师 青少年学生 心理健康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养教育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祖国建设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是每一个教育者共同的愿望。然而近几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事件却时有发生——
某市高二女生秋子因两门会考不及格,在家里服下大量安眠药后打开液化气开关自杀身亡。
西宁市某中学初二(2)班学习较好的5名女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大量吞服舒乐安定片后集体上山轻生,幸亏及时发现而未造成严重后果。
浙江中学生徐力弑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福建永定某中学两名寄宿生因口角斗殴,致死人命。
前不久,我市某实验中学几天内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美好年华就此划上句号。
……
小小年纪,或自杀,或杀人,竟至于杀害亲身母亲,这一件件的事实令人心痛不已。这其中,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使然,却也不能不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孩子生病了。这病不在身体,而在心理。诚然,在成千上万的学生当中,发生这类过激行为的学生毕竟只占一小部分,然而,我们也会注意到:平时,老师们在谈起学生时,会谈到有些学生个性过强,只能捧,批评不得;有些学生都已经是中学生了,还动不动就哭鼻子,显得极脆弱;有些学生总是无法与同学好好相处,同桌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还是时时要求调座位;有些学生总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教师与之交谈,也很难打开其心灵之门……实际上,学生心理不够健康的现象并不少。1980年,我國心理学家首次试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对我国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发现有些被试的分数接近病理异常反应,存在相当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曾对本市5000名青少年进行一次精神卫生调查,发现有心理偏差(心理障碍)的人占27%。
在素质教育早已被摆上议事日程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至关重要。学生的心理不健康,任何教育都枉然。心理不健康,势必影响学习,而导致的违法犯罪则更令人头痛。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趋向低龄化,是极让我们这些教育者汗颜的。
因此,注重和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要做好这方面工作的除了社会、家庭,最大力量是来自于学校,尤其是学校的教师。
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是除了父母亲朋外学生接触最多也最可亲近的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人们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点证明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没学好,以后可以补上,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弥补就难了。所以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做好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
那么,教师该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呢?结合理论与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必须努力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
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饱满的教学热情,奋发向上的理想,顽强不屈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治学风格,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等),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宽容,维护其自尊心,减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抵触情绪,满足其恰当的心理需要,并予以情感支持。身为教师的我很清楚,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的责任是很重的,然而不管承载了多重的负荷,仍绝不能忘记学生是无辜的,在工作中,一定要摒弃个人的恶劣情绪,一如既往地对学生负责,耐心、热情地帮助学生;要善于自控,不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学生。对学生要充满信任,充满期待。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此值得提一下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是决定教育事业成败的问题。因此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才能使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提高,由此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二、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
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真正内涵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在职教师要掌握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转下页)
【关键词】 教师 青少年学生 心理健康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培养教育他们,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为祖国建设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是每一个教育者共同的愿望。然而近几年来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事件却时有发生——
某市高二女生秋子因两门会考不及格,在家里服下大量安眠药后打开液化气开关自杀身亡。
西宁市某中学初二(2)班学习较好的5名女学生,因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大量吞服舒乐安定片后集体上山轻生,幸亏及时发现而未造成严重后果。
浙江中学生徐力弑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福建永定某中学两名寄宿生因口角斗殴,致死人命。
前不久,我市某实验中学几天内连续发生两起学生跳楼事件,美好年华就此划上句号。
……
小小年纪,或自杀,或杀人,竟至于杀害亲身母亲,这一件件的事实令人心痛不已。这其中,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因素使然,却也不能不令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的孩子生病了。这病不在身体,而在心理。诚然,在成千上万的学生当中,发生这类过激行为的学生毕竟只占一小部分,然而,我们也会注意到:平时,老师们在谈起学生时,会谈到有些学生个性过强,只能捧,批评不得;有些学生都已经是中学生了,还动不动就哭鼻子,显得极脆弱;有些学生总是无法与同学好好相处,同桌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还是时时要求调座位;有些学生总是独来独往,没有朋友,教师与之交谈,也很难打开其心灵之门……实际上,学生心理不够健康的现象并不少。1980年,我國心理学家首次试用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对我国中小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发现有些被试的分数接近病理异常反应,存在相当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曾对本市5000名青少年进行一次精神卫生调查,发现有心理偏差(心理障碍)的人占27%。
在素质教育早已被摆上议事日程的今天,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心理素质的教育至关重要。学生的心理不健康,任何教育都枉然。心理不健康,势必影响学习,而导致的违法犯罪则更令人头痛。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趋向低龄化,是极让我们这些教育者汗颜的。
因此,注重和加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而且非常迫切。要做好这方面工作的除了社会、家庭,最大力量是来自于学校,尤其是学校的教师。
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是除了父母亲朋外学生接触最多也最可亲近的人。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人们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点证明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要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比教书更重要的任务。从人的社会化的角度来看,人的思想道德的社会化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没学好,以后可以补上,但是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弥补就难了。所以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做好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
那么,教师该如何才能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呢?结合理论与实践,我来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必须努力保持自己良好的心理状态。
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升学的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有形的和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
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自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现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饱满的教学热情,奋发向上的理想,顽强不屈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治学风格,乐于助人的性格特征等),具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融入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的心理背景、心理氛围,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宽容,维护其自尊心,减少学生对学习生活的抵触情绪,满足其恰当的心理需要,并予以情感支持。身为教师的我很清楚,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的责任是很重的,然而不管承载了多重的负荷,仍绝不能忘记学生是无辜的,在工作中,一定要摒弃个人的恶劣情绪,一如既往地对学生负责,耐心、热情地帮助学生;要善于自控,不将自己的情绪带给学生。对学生要充满信任,充满期待。用自己良好的心理去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响学生,这本身就是一种最有说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此值得提一下的是,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学生素质培养的问题,是决定教育事业成败的问题。因此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关注、重视和支持,才能使教师的心理健康得到有效的维护和提高,由此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真正成为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二、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和素质。
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一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其真正内涵并不单单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生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是全体教师广泛参与。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在职教师要掌握有关心理健康和心理教育的理论与方(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