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推进新课程改革,我认为,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先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体验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渐喜欢音乐,从而才能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积极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在仔细学习音乐新课程标准后,对自己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模式,认为自己一定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正和加强。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如 “灌输式”它已形成了某种固定模式。上课的步骤与形式一成不变,着重了音乐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审美体验的获得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课堂气氛可想而知,要么死气沉沉,要么乱哄哄。还有“热闹式”的传统教育,形式看似多样,一会儿游戏,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跳舞。但仔细想想,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凑热闹”,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体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主动性并没真正还给学生。
第二,加强心理学与教学法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虽然新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了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相反,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好的音乐课是与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分不开的。
那么,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的音乐课,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堂音乐课,下面我就谈谈,在我学习完新课标的对一堂好的音乐课的认识。过去评课主要是评教师,评教师讲课的水平,其次是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侧重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要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个人认为评价一堂音乐课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意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与教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做了多少次,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收集课堂教学的事实,为客观评价提供依据。其次,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第三、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勉力感染、影响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
第四、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最后,我认为还要积极探究,多写教学心得提高科研能力。每一个工作在第一线的音乐教师都要有主人翁的意识,经常与其他老师多相互交流学习。在平时随时随地地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所思与所得。久而久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学者型的老师。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愉快中感受童趣,体验成功,享受音乐。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同享受课堂教学,享受音乐。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仅仅有专业技术和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以音乐和育人为本,开展教学。
第一、改进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如 “灌输式”它已形成了某种固定模式。上课的步骤与形式一成不变,着重了音乐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对音乐审美体验的获得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很难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课堂气氛可想而知,要么死气沉沉,要么乱哄哄。还有“热闹式”的传统教育,形式看似多样,一会儿游戏,一会儿讲故事,一会儿跳舞。但仔细想想,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凑热闹”,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教学过程中学生没有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个体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主动性并没真正还给学生。
第二,加强心理学与教学法的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虽然新的课堂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这并不是否定了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相反,对于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好的音乐课是与科学的教育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以及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分不开的。
那么,什么样的音乐课才是一堂好的音乐课,以什么标准来评价一堂音乐课,下面我就谈谈,在我学习完新课标的对一堂好的音乐课的认识。过去评课主要是评教师,评教师讲课的水平,其次是评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如何,侧重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要贯彻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个人认为评价一堂音乐课至少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意对教学过程的真实记录。学生与教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教师做了多少次,教师在不同教学环节花了多长时间,教师和学生应该怎样做,收集课堂教学的事实,为客观评价提供依据。其次,重课堂上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交往状态、学生思维状态、和学习达成状态等方面来评价课堂教学的质量。如学生参与状态,学生上课情绪如何能否在音乐课上积极体验和模仿。学生交往状态,对教师提问和要求反应是否积极与同学合作是否友好。学生思维状态,对音乐现象有没有独立见解,能不能在已有的音乐基础上自由、即兴地创造,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学习达成状态能不能自觉、自信地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音乐知识和技能等,能不能按教师要求把学到的相关音乐知识、内容与个人情感表达联系起来,有表情地演唱、演奏等。
第三、教师将自身专业知识、文化知识、道德品质进行转换,外化为学生能接受的形式,能运用音乐自身的勉力感染、影响学生。这是很重要的。教师不同于学者,不但能自己唱得好,自己学得好,还必须以自身的行为和能力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成为学生效仿、学习的楷模。
第四、否具有课内学习向课外学习延伸的发展性特征。好课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即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即价值观和人生观。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追求的精神。
最后,我认为还要积极探究,多写教学心得提高科研能力。每一个工作在第一线的音乐教师都要有主人翁的意识,经常与其他老师多相互交流学习。在平时随时随地地记录自己教学中的所思与所得。久而久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把自己塑造成一位学者型的老师。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和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堂好的音乐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步,教师在学生的愉快中感受童趣,体验成功,享受音乐。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课堂气氛,情境交融,同享受课堂教学,享受音乐。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仅仅有专业技术和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以音乐和育人为本,开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