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tacoh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89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甲状腺腺叶和峡部切除/全切除+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术。

结果

289例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118例(40.8%);64例行中央区和侧颈区淋巴结清扫,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42.2%(27/64)。平滑曲线拟合图显示,当肿瘤直径>6 mm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与性别、病灶数、肿瘤位置、包膜侵犯、肿瘤直径及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有关(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6 mm是影响PTM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2.036,95% CI 1.160~3.573,P= 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TMC患者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 9.630,95% CI 1.150~80.628,P= 0.037)。

结论

PTMC患者出现中央区或侧颈部淋巴结转移极为常见,肿瘤直径>6 mm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明显增加;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侧颈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也明显增加。

其他文献
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两者疗效相当。因此,国际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内镜下切除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  专家简介  刘海峰,武警总医院医务部主任、武警部队消化内科中心主任、中国医疗救援暨武警部队医学救援研究所副所长,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早期胃癌诊断及微创治疗研究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率先开展消化内镜分子影像转化应用理论及
期刊
目的:对四川省荥经县现有中药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为荥经县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指导,通过野外样地调查、标本采集与制作、普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