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煤矿静电事故做了简要分析。分析事故的种类、原因和危害,最后重点分析了他们的安全防范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方方面面,对实际工作具有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煤矿 静电事故 安全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TD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301-01
0.前言
静电通俗的讲就是在宏观范围里暂时失去平衡的相对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静电现象十分常见的电现象,人们活动中,尤其是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危害极大,在煤矿上它所造成的事故主要是放电时候引起爆炸事故。
煤矿上静电主要来源:
1)塑料制品静电起电。塑料由于重量轻、耐腐蚀、安装方便,可以用来代替钢,节约钢材,我国于1973年首先把塑料管用于洒水降尘方面,慢慢扩展到锚喷支护、瓦斯抽放以及压风等等生产环节。在几十年实际应用经验和科研证明,普通塑料管用作井下洒水降尘、压风、喷浆等管道,特别是作瓦斯抽放管道的时候,静电灾害十分严重。
2)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和托辊接触起电。皮带输送机在运转时,由于皮带和托辊接触和分离,使输送带产生较高的静电电位,有时候高达数千伏至数万伏。当皮带带电量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火花放电。
3)人体静电。人体带电是及其普遍的现象,防止人体带电,就必须解决人们穿着的衣服、鞋、袜子等等防静电问题,同时尽量减小人体对地的电阻和电容。
1.煤炭生产过程中静电的危害
静电有时会给工业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静电的火花放电,更往往成为引起火灾的火源。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在煤矿上人体静电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而目前对人体静电引起火灾的预防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体是移动带电体,人体静电伴随人体行走而波及生产区域每个角落,极可能发生火花放电,因此具有很大隐蔽性、偶发性和危险性。
2.煤矿生产中防止静电的措施
2.1主要防止措施
对于静电防止,首先应设法不使静电产生,对已产生的静电应尽量限制,使其达不到危害的程度。其次使产生的电荷尽快泄露和中和,从而消除电荷的大量积聚,在矿井防止静电主要如下:
减少摩擦起電在传动装置中,应减少胶带与其他传动件上的打滑现象,严格执行抗静电阻燃材料入井制度,即选用阻燃胶带。
胶带松紧适度,保持一定的拉力,避免过载运行,选用阻燃胶带尽可能采用导电的胶带或传动效率较高的导电三角胶带,最好办法是以齿轮传动代替胶带传动,减少摩擦,同时加强日常维护,及时更换托辊,以及轴承与齿轮及时注油等。
在输运易燃易爆物体的设备上,例如作业人员在电机车上携带雷管等,应限制车速,机车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m/s,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禁用刮板输运机,带式输运机等运输爆炸材料。
采用接地泄露的方式,在煤矿井下能产生静电的所有带式输运机械,机械零件,管道、工艺设施等机械外壳,转动滚筒及一些金属设备都必须可靠接地,易于产生静电的机械零件,尽可能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在接地方式注意铁路轨道始末端和分支处应在每隔50米处接地。接地要求:①两平行管道间距小于10N米时,应每隔20米用金属线跨接。金属结构或设备与管道平行或相交间距小于10厘米也应跨接。可用φ10毫米的圆钢做跨接线。②搭接线与螺栓连接处,其接触电阻不应超过0.03欧,并应采用铜片包垫。③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④独立设置静电接地时,与防雷接地装置距离不得小于3米,并且与易燃易爆物排出口也应保持3米以上距离。⑤设备管道连接跨接端及引出端的位置,应选择在不受外力损伤,便于检查维修且与接地干线容易相连地方。⑥防爆组按要求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领导,并归档。
增加空气湿度。向空气中喷水雾是一项不错的措施,既使用方便又高效,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气体粉尘物质的流速,另外物质表面吸湿后,导电性增加,会加速静电自然泄露,空气相对湿度若能保持在70%左右,即可防止静电的大量积聚。
2.2其他防止措施
1)用间接的金属网或金属板等导体将带电体屏蔽,以防止积聚的静电荷向人体放电;2)工作人员在进入有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前,应先清除人体上的静电,《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人员入井严禁穿化纤衣服,另外操作人员穿静电鞋,也能减少人体带电;3)为防止风尘带电(风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后,遇静电放电的火花也能引起燃烧和爆炸),防尘部门必须定期冲洗巷道,各皮带巷、转载点、落煤处等每月必须冲洗一次,破碎机每班冲洗一次。
3.结论
安全工程专业和电气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方面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分离性,本文结合两个专业,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效的分析了煤矿静电事故。
[关键词]煤矿 静电事故 安全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TD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5-0301-01
0.前言
静电通俗的讲就是在宏观范围里暂时失去平衡的相对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静电现象十分常见的电现象,人们活动中,尤其是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危害极大,在煤矿上它所造成的事故主要是放电时候引起爆炸事故。
煤矿上静电主要来源:
1)塑料制品静电起电。塑料由于重量轻、耐腐蚀、安装方便,可以用来代替钢,节约钢材,我国于1973年首先把塑料管用于洒水降尘方面,慢慢扩展到锚喷支护、瓦斯抽放以及压风等等生产环节。在几十年实际应用经验和科研证明,普通塑料管用作井下洒水降尘、压风、喷浆等管道,特别是作瓦斯抽放管道的时候,静电灾害十分严重。
2)皮带输送机的输送带和托辊接触起电。皮带输送机在运转时,由于皮带和托辊接触和分离,使输送带产生较高的静电电位,有时候高达数千伏至数万伏。当皮带带电量达到一定值时,就会发生火花放电。
3)人体静电。人体带电是及其普遍的现象,防止人体带电,就必须解决人们穿着的衣服、鞋、袜子等等防静电问题,同时尽量减小人体对地的电阻和电容。
1.煤炭生产过程中静电的危害
静电有时会给工业生产带来不良的影响,特别是静电的火花放电,更往往成为引起火灾的火源。可能引起各种危害的静电如未能采用科学方法加以防护,则会造成各种严重事故:静电火花会引起爆炸与火灾;静电放电还可能直接给人以电击而造成伤亡;静电的产生和积聚会妨碍正常生产与工作的进行。
在煤矿上人体静电是引起火灾的重要原因,而目前对人体静电引起火灾的预防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人体是移动带电体,人体静电伴随人体行走而波及生产区域每个角落,极可能发生火花放电,因此具有很大隐蔽性、偶发性和危险性。
2.煤矿生产中防止静电的措施
2.1主要防止措施
对于静电防止,首先应设法不使静电产生,对已产生的静电应尽量限制,使其达不到危害的程度。其次使产生的电荷尽快泄露和中和,从而消除电荷的大量积聚,在矿井防止静电主要如下:
减少摩擦起電在传动装置中,应减少胶带与其他传动件上的打滑现象,严格执行抗静电阻燃材料入井制度,即选用阻燃胶带。
胶带松紧适度,保持一定的拉力,避免过载运行,选用阻燃胶带尽可能采用导电的胶带或传动效率较高的导电三角胶带,最好办法是以齿轮传动代替胶带传动,减少摩擦,同时加强日常维护,及时更换托辊,以及轴承与齿轮及时注油等。
在输运易燃易爆物体的设备上,例如作业人员在电机车上携带雷管等,应限制车速,机车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2m/s,这样可以大大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禁用刮板输运机,带式输运机等运输爆炸材料。
采用接地泄露的方式,在煤矿井下能产生静电的所有带式输运机械,机械零件,管道、工艺设施等机械外壳,转动滚筒及一些金属设备都必须可靠接地,易于产生静电的机械零件,尽可能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在接地方式注意铁路轨道始末端和分支处应在每隔50米处接地。接地要求:①两平行管道间距小于10N米时,应每隔20米用金属线跨接。金属结构或设备与管道平行或相交间距小于10厘米也应跨接。可用φ10毫米的圆钢做跨接线。②搭接线与螺栓连接处,其接触电阻不应超过0.03欧,并应采用铜片包垫。③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④独立设置静电接地时,与防雷接地装置距离不得小于3米,并且与易燃易爆物排出口也应保持3米以上距离。⑤设备管道连接跨接端及引出端的位置,应选择在不受外力损伤,便于检查维修且与接地干线容易相连地方。⑥防爆组按要求定期测试接地电阻,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及领导,并归档。
增加空气湿度。向空气中喷水雾是一项不错的措施,既使用方便又高效,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气体粉尘物质的流速,另外物质表面吸湿后,导电性增加,会加速静电自然泄露,空气相对湿度若能保持在70%左右,即可防止静电的大量积聚。
2.2其他防止措施
1)用间接的金属网或金属板等导体将带电体屏蔽,以防止积聚的静电荷向人体放电;2)工作人员在进入有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前,应先清除人体上的静电,《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人员入井严禁穿化纤衣服,另外操作人员穿静电鞋,也能减少人体带电;3)为防止风尘带电(风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后,遇静电放电的火花也能引起燃烧和爆炸),防尘部门必须定期冲洗巷道,各皮带巷、转载点、落煤处等每月必须冲洗一次,破碎机每班冲洗一次。
3.结论
安全工程专业和电气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煤矿安全方面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分离性,本文结合两个专业,利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有效的分析了煤矿静电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