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地理课堂效益,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操作过程,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六抓”,实现了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同步提高的双赢效果。
一、抓学生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在教学中我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展邮票、编歌谣、搞竞赛、搞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
例如:在《长江》一课的教学中,我让两个学生充当导游对照长江水系图沿长江干流,朔江而上,讲解沿岸的地形、自然景观,支流汇入城市等地地理要素而其他学生充当旅游者,讲述自己的旅游感受或向导游提问,在巧妙的游戏中,入海口、城市、地形区、流经省区、发源地、河段名称、自然景观等被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他们如数家珍。
又如,在学过《中国的河流》后,我布置了一个辩题为:围湖造田的弊与利的辩论会,把班上学生按正、反两方分成两组,学生分头组织搜集资料、确立论点、论据,选定辩手,展开辩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发挥相当出色。
二、抓教学目标导向
每堂课的教学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为此,老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目标,独创性地撰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如在《天气与气候》一节的备课中,教学目标确定为: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收看不同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在新授课之前,布置学生收听、收看前一天的天气预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做铺垫,为适应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将教材的编排顺序,即:“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调整为授课时“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气候”的顺序。
三、抓教学方式创新
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和谐、协调、默契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而教学模式对课堂双边互动和教学效益很大。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先进、灵活多样的模式,让学生既动眼、动耳、动手,又动脑、动口、动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式方法。
1、看:学生看板书、多媒体教学演示和老师观察、巡视。
2、读:学生研读地理教材、地理图像和教学挂图,从中知道本课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疑点。
3、思: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师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的思索探究思路。
4、听:学生在自己研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和疑点认真听教师的精讲和指导。
5、练:学生填绘《地理填充图》、完成“想一想”、“做一做”、“活动”等小栏目和课堂作业以及师生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
6、问:学生的疑问和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活跃的良好的思考、求知状态。
7、答: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和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解答。
8、演:师生扮演不同教学情境中的角色。如扮演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当地居民、开发商等角色,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
9、评:教师对地理问题、疑点的评析和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评断。
10、导: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疏导、启发并把学生导入学好地理课程的正确轨道。
11、悟: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对地理问题、疑点和学习情感、态度、方式、习惯等转变的自悟。
12、辩:师生对某些地理问题、现象与其他问题进行的探讨、辩论。
13、赛:学生参与地理知识与技能竞赛和地理问题辩论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抓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应着眼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堂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在体验中学习;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例如:在讲授世界地理“西亚和北非”一章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首先在学生查看地图中西亚和北非所处的纬度、周围所临海洋,从而得知本区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通过,周围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地理位置特征。然后查看本区中的分层设色地图,发现大部分地区颜色呈黄色,可知本地区地形大部分以高原为主,在黄色中有一块绿色较为明显的地区,得知这里是平原即西亚的两河流域,它是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从它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本区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导致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有了这样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我们就可推断出本地区农业是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所有这些特征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名称,都能在图上反映出来。在指导学法是,教师要放下架子,既为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探究性学习”,坚持新旧结合、图文结合、教学结合、读思结合、讲练结合和学用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五、抓学习效果反馈
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才能争取教学效果的优化。其反馈信息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
一是学生。老师要想法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实质性的反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输送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更多的反馈信息表现为姿态、脸色、眼神等。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眼观四座,可获得整体的反馈信息。通过抽查学生的听课记录或与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二是采用各种手段,主动获取信息。例如要检查学生对讲课内容是否理解,可采用提问法,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自己是否清楚恰当;可采用组织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在听课议课的活动中,可主动听取其他的书面作业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
对地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应即时处理的则应根据学生反映作适当调整。通过不断调整,修正教学内容和手段,力争教学效果最优化。
六、抓自身素质提高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不断追求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改善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身心素质,不断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基础知识的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参与网络教育和学习,钻研地理教育教学的艺术,会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能关爱学生,正确评价地理学习,与其他的主导作用而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扎实的业务功底。为此,我的作法是:“上横联下辐射”,上横联就是不断利用各种途径、机会学习、更新自己的地理知识,如上教育网,关注高校地理专业学术方面的最新动态,学习他们的最新教育科研成果,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下辐射就是教师面向教学,经常搜集报刊、杂志、传媒、互联网上与地理有关的资料,充实自己,使地理教学始终保持常教常新,只有这样做,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作者单位:444100湖北省当阳市坝陵中学)
一、抓学生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在教学中我采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展邮票、编歌谣、搞竞赛、搞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
例如:在《长江》一课的教学中,我让两个学生充当导游对照长江水系图沿长江干流,朔江而上,讲解沿岸的地形、自然景观,支流汇入城市等地地理要素而其他学生充当旅游者,讲述自己的旅游感受或向导游提问,在巧妙的游戏中,入海口、城市、地形区、流经省区、发源地、河段名称、自然景观等被学生掌握得非常牢固,他们如数家珍。
又如,在学过《中国的河流》后,我布置了一个辩题为:围湖造田的弊与利的辩论会,把班上学生按正、反两方分成两组,学生分头组织搜集资料、确立论点、论据,选定辩手,展开辩论,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高,发挥相当出色。
二、抓教学目标导向
每堂课的教学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为此,老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目标,独创性地撰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攻克疑点,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如在《天气与气候》一节的备课中,教学目标确定为: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收看不同天气预报,学会比较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天气、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在新授课之前,布置学生收听、收看前一天的天气预报,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做铺垫,为适应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将教材的编排顺序,即:“天气——气候——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调整为授课时“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气候”的顺序。
三、抓教学方式创新
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和谐、协调、默契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而教学模式对课堂双边互动和教学效益很大。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先进、灵活多样的模式,让学生既动眼、动耳、动手,又动脑、动口、动心。我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方式方法。
1、看:学生看板书、多媒体教学演示和老师观察、巡视。
2、读:学生研读地理教材、地理图像和教学挂图,从中知道本课的基本内容、重点、难点和疑点。
3、思: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师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的思索探究思路。
4、听:学生在自己研读和思考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和疑点认真听教师的精讲和指导。
5、练:学生填绘《地理填充图》、完成“想一想”、“做一做”、“活动”等小栏目和课堂作业以及师生设计制作各种地理教具、学具。
6、问:学生的疑问和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进入活跃的良好的思考、求知状态。
7、答: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和教师对学生提问的解答。
8、演:师生扮演不同教学情境中的角色。如扮演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当地居民、开发商等角色,讨论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
9、评:教师对地理问题、疑点的评析和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情感、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的评价以及学生对教师素质的评断。
10、导:教师对学生存在问题的疏导、启发并把学生导入学好地理课程的正确轨道。
11、悟: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对地理问题、疑点和学习情感、态度、方式、习惯等转变的自悟。
12、辩:师生对某些地理问题、现象与其他问题进行的探讨、辩论。
13、赛:学生参与地理知识与技能竞赛和地理问题辩论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感、自信心、自豪感和成就感。
四、抓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地理教学应着眼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堂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在体验中学习;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例如:在讲授世界地理“西亚和北非”一章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一节,首先在学生查看地图中西亚和北非所处的纬度、周围所临海洋,从而得知本区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通过,周围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地理位置特征。然后查看本区中的分层设色地图,发现大部分地区颜色呈黄色,可知本地区地形大部分以高原为主,在黄色中有一块绿色较为明显的地区,得知这里是平原即西亚的两河流域,它是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从它所处的纬度位置,分析本区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导致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有了这样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我们就可推断出本地区农业是以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为主。所有这些特征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名称,都能在图上反映出来。在指导学法是,教师要放下架子,既为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探究性学习”,坚持新旧结合、图文结合、教学结合、读思结合、讲练结合和学用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五、抓学习效果反馈
在地理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只有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才能争取教学效果的优化。其反馈信息的获得主要通过两种渠道:
一是学生。老师要想法不断地从学生那里获得实质性的反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输送给学生,课堂上,学生更多的反馈信息表现为姿态、脸色、眼神等。教师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通过眼观四座,可获得整体的反馈信息。通过抽查学生的听课记录或与学生交流获取信息。
二是采用各种手段,主动获取信息。例如要检查学生对讲课内容是否理解,可采用提问法,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判断自己是否清楚恰当;可采用组织讨论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从而获取必要的反馈信息。在听课议课的活动中,可主动听取其他的书面作业等形式获取反馈信息。
对地理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应即时处理的则应根据学生反映作适当调整。通过不断调整,修正教学内容和手段,力争教学效果最优化。
六、抓自身素质提高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不断追求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改善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身心素质,不断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基础知识的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参与网络教育和学习,钻研地理教育教学的艺术,会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能关爱学生,正确评价地理学习,与其他的主导作用而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扎实的业务功底。为此,我的作法是:“上横联下辐射”,上横联就是不断利用各种途径、机会学习、更新自己的地理知识,如上教育网,关注高校地理专业学术方面的最新动态,学习他们的最新教育科研成果,虚心向同行学习、请教,下辐射就是教师面向教学,经常搜集报刊、杂志、传媒、互联网上与地理有关的资料,充实自己,使地理教学始终保持常教常新,只有这样做,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才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作者单位:444100湖北省当阳市坝陵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