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298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106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后1个月盆底功能恢复情况及远期随访效果。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9.58±42.07)min、(226.75±21.06)ml,显著高于对照组[(210.64±29.24)min、(181.23±42.15)ml,P<0.05],住院时间[(17.65±6.33)d]与对照组[(16.89±6.27)d]比较差异未见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会阴切口裂开、切口未愈、切口延迟愈合、会阴疝发生率分别为1.89%、0%、3.7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7.55%、16.98%、7.55%(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肿瘤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7%、7.55%,与对照组(5.66%、11.32%)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未出现生物补片感染、磨损、侵蚀及排斥反应等不良反应。

结论

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联合生物补片盆底重建治疗直肠癌与单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比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手术同时可修复患者盆底结构,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会阴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且远期随访效果与单纯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当,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8月7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FMMS评分、NIHSS评分、血小板聚集率、血浆黏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100B蛋白(S10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介素(IL)-2及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70例肺炎支原体大叶性肺炎患儿,将所有患儿根据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患儿血清中CRP、ESR、IL-2及IL-6水平。结果
目的分析初发的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中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疾病治疗的重要影响。方法入选经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达6个月以上的初发205例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均检测血清基线TPOAb和TgAb水平,分别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比较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性别、年龄、家族史、是否食用无碘盐、甲状腺肿大程度、治疗中是否加用左旋
目的探讨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6例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随访。所有病理标本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6例宫颈活检镜下形态多样主要表现为上皮样或梭形,横纹肌样或小淋巴细胞样形态。其中2例初步诊断为低分化癌,1例考虑为肉瘤,1例考虑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最终6例患者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S-100、Mela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手术方式对生育期妇女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7月经确诊为子宫肌瘤并接受子宫手术治疗的120例女性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A组55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B组65例行子宫切除术。观察手术效果,于术前及术后1、6个月检测卵巢功能指标,并比较术后1年两组卵巢功能和性功能评分。结果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并发
目的探讨生大黄经鼻空肠灌入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SAP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及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39例早期加用生大黄经鼻空肠灌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有效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分别为82.1%(32/39)、5.2%(2/39)、12.8%(5/39),对照组分别为61.1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输尿管结石患者150例,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5例。研究组采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应激激素指标,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取石成功率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依循随机平均方法将80例需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组以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腹腔镜脾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胃管时间、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对照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腹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
目的探究比较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三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行剖宫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94例,其中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患者35例设为宫腹腔镜组,行经阴道手术患者33例设为阴式组,行宫腔镜手术的患者26例设为宫腔镜组。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水平及术后情况,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三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及术前不孕者术后妊娠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出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研究组则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89%(40/45),优于对照组的66.67%(30/45);研究组心电图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