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索

来源 :计算机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8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探讨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指出了几个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从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和导师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并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 培养体系; 协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3-83-03
  Abstract: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factors which restrict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are pointed out. The reform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improvement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system, the reasonable setting of postgraduate courses,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training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utor team. More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elements is analyzed.
  Key words: 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model; training system;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0 引言
  创新是可以提供或开辟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消费领域等创造性劳动,而进行这种相应劳动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从创新能力的范围出发,它可以是科学发现的能力、技术发明的能力、艺术创造的能力、新的道德境界开辟的能力,也可以是开发新产品、新市场的能力以及决策、对策的能力等。从创新能力的类型看,它可以是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也可以是创新性的实践能力[1]。
  计算机专业的明显特点是强调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通常千变万化,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很多情况下没有先例可循。这个特点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也就是说,要求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1 研究生創新能力的现状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要求不断提高,仅靠现有的教育模式和实验条件,越来越难以满足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求。笔者在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期间,参与了学校研究生培养质量调研、研究生实验室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制定等工作,发现当前高校大多数研究生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应该进一步提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⑴ 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只有在创新意识引导下,研究生才能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创新意识缺乏的重要表现是学习动机外化。目前,迫于外部原因选择读研的人不在少数,而真正以提高自身学术造诣为目的的人数却不断减少,尤其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表现明显。缺乏内在学习动机,无疑会影响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并影响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⑵ 创新思维
  发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当遇到疑难问题,运用创新思维突破惯有的思维定势,才能由已知探索未知,产生新观点和新理论。而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学生普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缺乏问题意识与求异精神。这说明我国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存在不足,难以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⑶ 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在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至关重要。无论是理论验证还是创新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实验支撑,可以说实践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创新能力可以达到的高度。然而,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更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再加上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创新活动的参与度也较低,实践能力普遍较弱,难以真正对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取得有意义的创新成果[2]。
  2 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
  2.1 培养体系不够完善
  首先,研究生招生主要是看考生的英语和政治成绩能否上线,而不是看考生的研究能力,这必然促使大多数考生重公共课,轻专业课。另外,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国外多本着宽进严出的理念,而我国则是严进宽出。在培养模式上,我国多采取学徒型和专业型的模式培养学术型人才,而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显得比较滞后[3]。
  2.2 教学模式不适合创新人才的培养
  目前硕士课程教学模式存在单一化、实践环节薄弱、新兴学科课程少等问题。我国研究生教育歷来是重理论,轻实践,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则是理论课比重大,实践课比重小,研究生更倾向于记忆知识和解决现有问题,缺少发现问题和探索思维能力。具体表现在学习中是无问题可问,不能够提炼问题、分解问题、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无法形成环环相扣的问题链。
  2.3 忽视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科学实践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工科研究生在科研实践训练中不能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与研究生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全面、在科研实践方面缺乏交流合作以及导师指导不力有一定关系[4]。同时,部分课题组的研究经费不足,实验环境有欠缺,也会导致一些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不够。   2.4 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一对一导师负责制,这直接造成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形式和内容受到极大限制。由于研究生导师自身知识积累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局限性,研究生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或研究就极为有限,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养和多种方法论的形成[5]。此外,导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导师本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不够强,也有部分导师自身学术能力很强,但缺乏责任心,只顾自己的社会活动,对所带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导致研究生逐渐丧失科学研究和创新的内在动力。
  3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3.1 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完善与建设
  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需要把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发展作为首要的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注重研究生自學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加大研究生论文写作中间环节的监督力度,建立论文匿名评审制度,严格答辩程序,以保证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的提高。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引导机制,从学生本身的内在主观因素出发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其次,要建立双层监督与正反激励相结合的学位论文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严格的外部管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通过这些措施给研究生以一定的压力,促使其端正论文写作的态度,提高论文质量。
  3.2 研究生课程的合理设置与教学改革
  硕士研究生课程主要分为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这几个模块,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条件。需要针对硕士课程体系的问题进行改革,通过积极拓展非课堂教学环节、增设实践环节、逐年增加选修课比例、开设新兴学科课程等优化措施,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多样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
  3.3 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是研究生参加科研实践锻炼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有益于提高工科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科研实践训练中应遵循研究生个体成长规律,最大限度发挥其能力和水平,激发工科研究生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其构建出新的理论假设、理论模型,或提出新的理论观点,为大量新颖的、独创的成果涌现奠定坚实的基础。把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学校科技发展的总体框架,改革现行研究生科研管理模式,为研究生科研实践训练提供必要的保障,并推行以科研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以解决科研经费问题。同时,为研究生搭建创新实践平台,营造科研创新氛围,从而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
  3.4 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协同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等,其中协同创新能力是关键[6]。在现实环境中,研究生通过自我学习与研究进行自主创新活动,进而提升创新能力的难度大、制约多,投入与成果产出不成比例会消磨研究生进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遏制研究生渴求创新和期待新成果、新知识的原始需要。只有通过构建研究生为主体的创新团队,使研究生参与团队的协同创新活动,才能不断提升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取得科学研究上的突破性进展。此外,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不仅可强化研究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新尝试,是对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类型的创新和发展。最后,需要针对研究生创新团队的特点,建立一套有层次、有效果的激励保障机制,为研究生创新团队提供支持服务。
  3.5 注重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
  导师学术素质的高低和创新意识的强弱,直接决定着研究生创新教育能否顺利实施,决定着有创造潜力的学生能否脱颖而出。首先,导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观点,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其次,导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站在学科的最前沿;再次,导师应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不同专业的导师之间应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学习,还可以吸收校外、国外交叉学科的专家参加研究生指导小组,以优化导师的知识结构,构建高素质、多学科交叉、资源共享的多元化导师队伍,共同完成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综上所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
  4 结束语
  目前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这对实现国家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如何深化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科技、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当前所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完善研究生培养体系、合理设置研究生课程、加强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的协同创新能力和导师队伍的建设几个方面提出改革措施,希望能探索相应的策略,并应用到实践中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徐玮,刘煜,张茂军等.工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1):64-67
  [2] 陈红,杨凌霄.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9.8:99-102
  [3] 李孝红,崔文国,翁杰等.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4):76-79
  [4] 钟海荣,李建成,曹慧.构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全程渐进式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1):54-56,62
  [5] 曾凯芳,李洪军.论导师素质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64-268
  [6] 杨胜,方祯云,蔡金清.研究生创新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5:44-4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下,检察机关面临诸多新挑战。为了应对改革,检察机关应树立证据裁判理念,坚持程序法定原则和人权保障原则,通过依法加大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力度、提高公诉质量等举措完善检察权的行使。  关键词:以审判为中心 庭审实质化 证据裁判 直接言词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明确规定:“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创新型应用和互联网新概念不断出现,威客模式也应运而生。介绍一款基于威客模式的Android校园任务悬赏APP。该软件是专门为学生定制的一个威客
中国电信主导的"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天翼展),如今已不再是一个以手机为主的展览会,而成为了中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集手机、智能硬件及产业互联网应用于一身的展览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迅猛发展,网上考试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传统考试是基于C/S模式的系统开发,因其安装部署麻烦、维护升级困难等固有弱点,现在越来越不适应现代考试的发
为了推进电子社保卡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社保卡在线支付功能,通过对医保移动支付成功案例的研究,并根据现有医保结算流程的实际,对医保接口进行改造,与医疗机构、支付平台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