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松下育英基金 松下电器育英基金是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通过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向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美元,而设立的专项基金。本基金旨在奖励中国品学兼优但经济上贫困的大学生,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在各自学科中努力成才,从而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成长。同时,本基金也为增进各国人民友好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从1995年成立开始至2005年末为止(每年9月支付奖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下育英基金
松下电器育英基金是由日本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通过中国日本友好协会向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捐赠100万美元,而设立的专项基金。本基金旨在奖励中国品学兼优但经济上贫困的大学生,以资助他们完成学业,鼓励他们在各自学科中努力成才,从而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技人才的成长。同时,本基金也为增进各国人民友好与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从1995年成立开始至2005年末为止(每年9月支付奖学金),育英基金共向20个省市25所大学约4378名学生支付奖学金计435.6万元人民币。其中2005年支付奖学金额48万元、激励人数495名。
从1997年开始松下电器向在华企业、个人、日本松下在华工作人员相继捐 赠,1997年-2005年末258社次及679个人共追加捐赠400.96万元人民币。2005年42社次捐赠43.58万元人民币。
获得松下育英基金的学生们纷纷来信表示感谢,来信中写到:“作为一名贫困的大学生,得到外国人的关爱,感激不尽。”“松下育英基金是雪中送炭,感谢松下对中国下一代教育事业的关心。”“松下电器捐资助学的义举,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业。”学生们表示“不辜负期望,拿出拼搏的精神努力学习”。
受资助的25所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贵州大学、宁夏农业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广西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学、光华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山西大学。
松下电器奖学金
1998年松下电器产业(株)(MEI)在创建80周年之际,为感谢社会长期以来给予松下各方面的支持,为培养为亚洲与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同时为增进日本与国际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特此设立了“松下奖学金”制度。该项事业至今已连续进行了8年(1998年—2006年),每年选拔一次,在此8年之内,在亚洲9个国家和地区共选拔约200名“松下奖学金”留学生,其中从中国28所重点大学中选拔75名成绩优秀、品学兼优的大学毕业生或研究生赴日本留学,松下向获得“松下奖学金”的学生在经济上提供支持,使其在日本大学学习3年,完成硕士学业。8年来松下奖学金对中国75名大学生累计资助约4300多万元人民币。现已有56名学生完成了硕士学业,他们做为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分别活跃在中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其中一部分走向社会,一部分继续深造攻读博士。2005年选送了6名优秀学生赴日本留学。
松下奖学金学生们认为获得松下奖学金到日本留学将是他们人生轨迹中很重要、很难忘的一段经历,学生们获得丰厚的奖学金,可以无任何后顾之忧地专心学习与研究,他们非常感谢松下给了这个机会,并珍惜这个机会,决心定要在日本奋发努力学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来成为领先于世界的有用人才。“滴水之恩、當涌泉相报”,作为感恩之情,为促进中日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交流,使中日两国经济更加繁荣昌盛而竭尽全力。除学习以外,松下还组织学生们参加在实验室里学不到的一些有益的活动,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充实、活泼而有意义。8年来,经过学生们的努力、在中日友好协会和松下公司的支持与关怀下,“松下奖学金”制度已获得日本各大学院的一致好评与良好信誉。选拔的学生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8所大学。
松下讲座
为了促进培养中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促进复旦大学经营管理学院的发展,在上海复旦大学成立90周年之际,受复旦大学杨福加校长的邀请,松下电器于1996 年10月向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捐赠20万美元设立“松下讲座”,每年邀请企业管理、国内外著名学者、中国政府要员、专家、企业家进行多场演讲,以“经营管理理论与实践”作为演讲主题;2002年开始实施第二期“松下讲座”,至今为止共举办了40多场,参加人数达1万多人次,受到与会者好评。
希望工程
密云县穆家峪镇希望小学建于2001年8月,目前在校人数超过600人,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张仲文副董事长、浅田隆司总经理是该校的名誉校长。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对该校的建设、教学等方面提供了援助,使该校的教学条件得以改善。同时,松下电器公司更注重对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每年都组织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每年“六·一”组织师生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参观自然博物馆、科技馆等,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品德。
其他文献
按照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章程要求,经北京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和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批准,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于2007年12月3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 本次会员代表大会共有代表168人,实到160人,符合法定代表人数。北京奥组委、北京社科联、北京市委、市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和代表出席,陈剑副会长兼秘书长主持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冯之浚,北京市社
2003年6月20日,国际自联正式通过决定将BMX小轮车泥地竞速赛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项目。2004年初,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做出决定,将BMX小轮车设立为我国自行车项目下属的分项,正式开展该项目的训练。这种被称为“自行车杂耍”、充满冒险精神的小轮车比赛,将作为奥运会最年轻的比赛项目,在北京2008奥运会赛场上首次亮相。虽然只是自行车大项内部的小项调整,但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自行车击剑运动管
当刊物就要付印的时刻,承载着几代人梦想的“圣火”迎着东方的晨曦来到伟大的祖国,无数双眼睛湿润了。 当胡锦涛总书记亲自点燃梦想之火,将“祥云”交给刘翔时,和平的路线就此启动。 我在想,之所以我们要让“圣火”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传递,主要是我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战火、灾难、阴谋……许多不和谐的东西仍然存在,但我相信,经过圣火的照耀,“黑暗”总会被驱赶,因为和平不是中国一家之事
对西方一些势力把奥运会政治化的企图,中国的沉着应对并不困难。中国当然应该听取任何人包括西方国家的善意批评,努力把奥运会这个体育盛事办好。恶意言语甚至行为不可避免,但成不了奥运会的主轴。在政治化乌云笼罩下,把奥运会这个体育盛事办好更能促成中国在国际社会软实力的提高。 随着奥运会的临近,西方社会的奥运会政治也开始处于一个全面动员状态。从社会名人到国会议员到政府部长们都好像做好了要对中国施加全面压
奥运会并不是属于中国的。中国仅仅是主办国而已,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奥运会属于整个世界。 中国对奥运会的重视和奥运会的影响力使得中国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的目标。 世界上所有关注奥运会、相信奥运精神的人都是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利益攸关方”。 离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了。这本来是奥运组织者欢欣鼓舞、全球运动员摩拳擦掌备战的时刻,却有一些国际人士和媒体以中国举办奥运会为借口,将一次体育盛会政
今年8月8日北京将迎来历史上的一次盛会——奥运会。在今年两会上,奥运成为代表委员嘴里面的“热词”。代表委员们积极为奥运的成功举办出谋划策,并在两会期间争相报名成为奥运志愿者。奥运,留给我们的和我们将留给奥运的,都将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奥运给了我们向世界展示的舞台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王伟认为奥运会期间甚至奥运举办之前,世界媒体就已经把目光聚焦到北京了,全世界将会通过奥
“那是2008年8月25日,北京奥运结束后一天。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以2657点收市,和2007年之初的水平一样。奥运热潮在消退,投资者抽身的速度和他们扎进来的速度一样快,而且市场在瓦解。”这是2007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描绘的一些预言者眼中的“末日景象”。文章随后指出,在经济学家看来,“后奥运”的破产十分不可能。 针对“后奥运”时代北京的“唱衰论”一直不绝于耳,奥运会结束会同经济周期的低潮期同时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北京奥运之年,我们將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责任十分重大。现在距离奥运会开幕越来越近,各项筹备和服务保障工作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决胜在即,时不我待,务必夺取奥运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圆满成功!我们一定要保持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排排西方政治的探照灯又开始聚焦北京。所谓人权、西藏问题等惯性及硬性压力尚未消退,又以达尔富尔问题挑起责任外交的议题。新春伊始,西方某些势力对中国的偏见和臆想,出现了一次爆发,“奥运政治化”,一时间甚嚣尘上。 2008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初六。这一天,春节长假还未结束,许多市民仍沉浸在节日的欢愉之中,可对于北京奥组委和中国驻外使馆来说,这个平常的星期二,他们还要谨慎应对一条与北京奥运有关的
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同时也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对于中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海外媒体而言也是个焦点话题,考虑到中国过去几年的骄人成绩,许多媒体都预言:2008将是“中国年”。 继2005年推出“中国世纪”特刊后,2007年底美国《新闻周刊》再次将目光锁定中国,制作了名为“中国2008”的年终特刊。该刊主编法里德·扎卡里亚在《一个强悍、然而尚显脆弱的超级大国的崛起》一文中认为,对美国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