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时期对大专等院校的绘画专业要求提升,其基础性素描教学课程逐渐开始改革,绘画艺术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操作,都根据不同的观察方式设定及艺术表现性形式展现来进行重新的梳理与教学,以此来保证为美术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以及艺术功底,保证素描学习能够根据明暗、透视、空间等基础性素描元素来进行教学理论指导。本文根据当前大中专院校的素描基础性课程内容进行了分析,从多个角度探索如何在原有素描教学课程的基础上提升素描教学水平,保证能够利用原有的优势来培养相关美术专业的学生技能,使其快速适应当前的社会现状。
关键词:基础性;素描课程;分析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47-01
一、前言
在当前的高校美术教育环境之下,专业性的美术教育需要能够从教材、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保证学生能够在素描教学中深度的理解教学课程,确保无论从结构、质感、特性等多个角度都能够按照既定的素描要求提升自我,以此来培养自身的专业美术水平以及素描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西方的素描艺术逐渐与我国的基础性素描进行结合,这样的教学改革能够将原有的教学理论进行重构,保证专业性的大中专美术院校能够进一步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性与多元性。
随着大中专美术基础性素描课程的改革,我们能够逐渐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授课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描学习水平,盲目的效仿西方的素描艺术风格也导致我国素描的发展局限于一定的素描轮廓之中。所以,只有根据我国当前的大中专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素描学习的调整,才能够保证学生审美判断的角度出发,全方位提升自我素描水平。
二、素描教学的方式
对于素描教学来说,其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对素描基础性课程的理解与融会贯通,构建合理的素描教学方式,就能够保证学生根据自身优势来调整素描学习策略,改变素描绘画结构,以更为新颖的方式打破传统素描教学的禁锢,在原有素描学习思想中注入新的思想以及情感,以使基础性教学能够充分的在学生未来的素描以及美术发展中体现其基本作用。
(一)调整观察方式。
对于美术绘画来说,合理的事物观察方式能够帮助绘画者更为真实的理解艺术创作的内涵,保证在观察判断中锻炼自我的思维能力,从审美以及思维上提升对素描这一美术学科的认知,保证更为深刻的描绘出绘画对象。首先,其观察方式需要能够直观的感受物体的形体、线条灯一系列的外观特点,保证能够对物体的形式美进行充分的把握,以较好的观察方式来保证物体的形式外观美感能够在基础性素描中展示出来。其次,在进行观察过程中,绘画者需要对于物体的特点进行自我判断及分析,确保能够通过自我思维联想来完成对于物体内在美的理解,这样,在进行基础性绘画的过程中就能够更为自然地组织描画对象的形态,保证能够以恰当的形式来对于物体进行艺术性的展现,以合适的媒介和素描方法来强化物体原有的本质,丰富物体原有的艺术感,使情感性能够在深度的观察中被展现出来。
一般来说,观察性探索可以分为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在整体观察中,主要是根据物体的整体形态来分析其形象特征以及其可能加入的艺术效果,使得在整体性的规划中完成对素描绘画中整体的物体设计。而相比來说,局部观察法更为注重对于物体的细节观察,才能够一个地方开始进行扩展性探索,能从客观性、准确性的方式来增加物体的艺术特点,完成平面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物体所具有的艺术情感,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借此提升自我的想象力和基础素描艺术性。
(二)改变表现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其素描表现方式主要是根据契斯恰科夫的教学题词来综合北欧的素描绘画特征进行造型与光影作用,其对结构和规律的重视能够令素描绘画的科学和完善。但是在当前的基础性素描绘画中,这样的方式有一定难度,其造型较为复杂,所以,基础性的素描绘画主要以结构为主,使绘画者能够根据物体内外部的变化来进行综合性的艺术处理,以完成在物体表现中角面的平衡关系,令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受到绘画者的艺术调整以达到最为合理的艺术效果。在进行结构关系探索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物体的形体关系,保证能够以线条作为素描绘画的主要构造和连接着,以更为明确的结构来概括基础性素描艺术的表现特点。
总体来说,在基础性素描中,其表现力需要绘画者根据自然规律以及物体造型进行调整,从各个角度对物体进行规律性的展示,在深层次理解上进一步升华物体艺术特点,以自我的艺术美术审美来保证素描绘画能够契合自身对于物体的基本认知,无论是点、线、面的应用都需要给与观察者一定的空间美感以及立体感。
(三)对于素描艺术的再认知。
我国在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在美术中素描的基础性,将其规划为美术艺术的根源而忽视了自身素描的表现能力,导致学生的素描学习缺乏一定的探索性眼光。所以,在当前得素描基础性教学中,需要调整学生对于素描艺术的认知,使其将真实的物体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将自身对物体的独特感觉融入到基础性的素描中期,以不同的绘画节奏、张力、意境来构素描整体的画面感,将完善的素描绘画理念融合为丰富的素描艺术特点,以此来保证素描绘画能够自身的情感性,保证视觉变化能够引起观赏者对于物体的情感共鸣,绘画者自身的创造能力更加能够因此被凸显出来。
对基础性素描绘画来说,单单掌握基本的表现形式与表现规律是不够的,需要不断促进自我的审美意识在素描绘画中的形成,保证审美能力与对物体的想象能力融合,才能够进一步的展现出素描作品的本质,丰富基础性素描绘画的艺术魅力与内涵。
三、总结
通过上文对素描方法和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素描作为现有艺术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绘画方式,其绘画方式需要能够与当前环境下时代对于美术的需求相结合,保证其艺术魅力能够在基础性的绘画中展现出来,素描绘画者与绘画物体的情感内涵能够因为素描的真实性、想象力与情感力而被体现,艺术性的绘画思维能够在绘画作品中发挥其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盼攀. 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方法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12
[2]陈艳霞. 表现与再现—设计素描的创意与表现手法和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与运用[D]. 西北民族大学 2012
[3]赵诗源. 素描新视角—实验素描艺术研究[D]. 上海大学 2014
关键词:基础性;素描课程;分析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8-0147-01
一、前言
在当前的高校美术教育环境之下,专业性的美术教育需要能够从教材、教学流程以及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保证学生能够在素描教学中深度的理解教学课程,确保无论从结构、质感、特性等多个角度都能够按照既定的素描要求提升自我,以此来培养自身的专业美术水平以及素描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西方的素描艺术逐渐与我国的基础性素描进行结合,这样的教学改革能够将原有的教学理论进行重构,保证专业性的大中专美术院校能够进一步培养美术专业学生的综合性与多元性。
随着大中专美术基础性素描课程的改革,我们能够逐渐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授课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描学习水平,盲目的效仿西方的素描艺术风格也导致我国素描的发展局限于一定的素描轮廓之中。所以,只有根据我国当前的大中专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素描学习的调整,才能够保证学生审美判断的角度出发,全方位提升自我素描水平。
二、素描教学的方式
对于素描教学来说,其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对素描基础性课程的理解与融会贯通,构建合理的素描教学方式,就能够保证学生根据自身优势来调整素描学习策略,改变素描绘画结构,以更为新颖的方式打破传统素描教学的禁锢,在原有素描学习思想中注入新的思想以及情感,以使基础性教学能够充分的在学生未来的素描以及美术发展中体现其基本作用。
(一)调整观察方式。
对于美术绘画来说,合理的事物观察方式能够帮助绘画者更为真实的理解艺术创作的内涵,保证在观察判断中锻炼自我的思维能力,从审美以及思维上提升对素描这一美术学科的认知,保证更为深刻的描绘出绘画对象。首先,其观察方式需要能够直观的感受物体的形体、线条灯一系列的外观特点,保证能够对物体的形式美进行充分的把握,以较好的观察方式来保证物体的形式外观美感能够在基础性素描中展示出来。其次,在进行观察过程中,绘画者需要对于物体的特点进行自我判断及分析,确保能够通过自我思维联想来完成对于物体内在美的理解,这样,在进行基础性绘画的过程中就能够更为自然地组织描画对象的形态,保证能够以恰当的形式来对于物体进行艺术性的展现,以合适的媒介和素描方法来强化物体原有的本质,丰富物体原有的艺术感,使情感性能够在深度的观察中被展现出来。
一般来说,观察性探索可以分为整体观察和局部观察,在整体观察中,主要是根据物体的整体形态来分析其形象特征以及其可能加入的艺术效果,使得在整体性的规划中完成对素描绘画中整体的物体设计。而相比來说,局部观察法更为注重对于物体的细节观察,才能够一个地方开始进行扩展性探索,能从客观性、准确性的方式来增加物体的艺术特点,完成平面观察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物体所具有的艺术情感,可以在绘画的过程中借此提升自我的想象力和基础素描艺术性。
(二)改变表现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其素描表现方式主要是根据契斯恰科夫的教学题词来综合北欧的素描绘画特征进行造型与光影作用,其对结构和规律的重视能够令素描绘画的科学和完善。但是在当前的基础性素描绘画中,这样的方式有一定难度,其造型较为复杂,所以,基础性的素描绘画主要以结构为主,使绘画者能够根据物体内外部的变化来进行综合性的艺术处理,以完成在物体表现中角面的平衡关系,令物体的各个部分都能够受到绘画者的艺术调整以达到最为合理的艺术效果。在进行结构关系探索的过程中,需要理解物体的形体关系,保证能够以线条作为素描绘画的主要构造和连接着,以更为明确的结构来概括基础性素描艺术的表现特点。
总体来说,在基础性素描中,其表现力需要绘画者根据自然规律以及物体造型进行调整,从各个角度对物体进行规律性的展示,在深层次理解上进一步升华物体艺术特点,以自我的艺术美术审美来保证素描绘画能够契合自身对于物体的基本认知,无论是点、线、面的应用都需要给与观察者一定的空间美感以及立体感。
(三)对于素描艺术的再认知。
我国在进行素描教学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在美术中素描的基础性,将其规划为美术艺术的根源而忽视了自身素描的表现能力,导致学生的素描学习缺乏一定的探索性眼光。所以,在当前得素描基础性教学中,需要调整学生对于素描艺术的认知,使其将真实的物体以艺术的方式表现出来,将自身对物体的独特感觉融入到基础性的素描中期,以不同的绘画节奏、张力、意境来构素描整体的画面感,将完善的素描绘画理念融合为丰富的素描艺术特点,以此来保证素描绘画能够自身的情感性,保证视觉变化能够引起观赏者对于物体的情感共鸣,绘画者自身的创造能力更加能够因此被凸显出来。
对基础性素描绘画来说,单单掌握基本的表现形式与表现规律是不够的,需要不断促进自我的审美意识在素描绘画中的形成,保证审美能力与对物体的想象能力融合,才能够进一步的展现出素描作品的本质,丰富基础性素描绘画的艺术魅力与内涵。
三、总结
通过上文对素描方法和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素描作为现有艺术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绘画方式,其绘画方式需要能够与当前环境下时代对于美术的需求相结合,保证其艺术魅力能够在基础性的绘画中展现出来,素描绘画者与绘画物体的情感内涵能够因为素描的真实性、想象力与情感力而被体现,艺术性的绘画思维能够在绘画作品中发挥其真正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盼攀. 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方法研究[D]. 中国美术学院 2012
[2]陈艳霞. 表现与再现—设计素描的创意与表现手法和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与运用[D]. 西北民族大学 2012
[3]赵诗源. 素描新视角—实验素描艺术研究[D]. 上海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