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我国高校培养了许多体育特长生。但是体育特长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接受着与其他学生差异性的教育,主要体现在过于倾向于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忽视文化课的教育教学以及毕业后找工作困难。针对于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不仅仅是以体育专业课作为主体,还应该在文化课方面多下功夫,使特长生在毕业后拥有充足的文化课知识来就业、创业。本文在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调研的基础上,针对体育特长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培养;思考;建议
一、研究背景
体育特长生,就是指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招生高校根据该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的建设需要,推进素质教育,所进行的招生与培养。简而言之,就是由国家培养体育技术型人才来适应国家的需要。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体育特长生越来越多,学校招收体育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校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创造佳绩,并且起到为学校提高知名度与社会地位的作用。但是由于体育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与比赛,只有一少部分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对于文化课来说基础薄弱,从而影响就业率,并且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和利益。由此可见,高校针对对体育生的教育应该是体育运动训练与专业文化课相结合,为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就业打好基础。当然,在体育生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矛盾,比如学习与训练之间冲突、文化课得不到重视等等,这些问题仍有待解决。
二、体育特长生就业难的问题
1.由于体育特长生的性格方面,比较冲动和任性,这些学生本身就喜欢体力输出,抵触脑力学习。再加上体育特长生有大量的体育特长训练,朋友圈范围基本都是体育生,都不热爱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榜样带头作用,因此导致恶性循环,你不学,他不学,我也不学,大家都不学。
2.通常,在高中时代选择特体育特长生道路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部属于学困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自我学习能力较弱。一旦选择了体育特长生道路,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体育训练上,造成体育特长生的学业更加荒废。这些学生在依靠体育特长加分升入大学后,因为高中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学习能力普遍存在不足和障碍,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就业。
3.体育特长生在上了大学之后,一些体育特长生由于环境的改变,不再有以前高中时代的学习紧张感,身心放松,导致体育、学习方面变得更加不用心,从而使体育特长生在成绩方面十分欠缺。还有一些体育特长生将大学生活的重点定义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之中,这也是体育特长生的成绩不优秀的问题所在。因为没有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导致体育特长生在毕业后在体育项目上没有大的建树,在所学专业上也没有取得优异成绩,造成就业困难。
4.由于理念的差异,很多高校教师认为体育特长生就是注重体育训练,文化课不是特别重要,所以一些教师对于学生在专业文化课教学方面的管理就不是特别用心,学校也没有形成对体育特长生专业文化课的指导和管理体系,针对学生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体育特长生的大学专业文化课学习,甚至开绿灯,给体育特长生的就业埋下隐患。
三、针对体育特长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1.学校应该提供好的学习氛围,比如设立早读班,或者通过上晚自习来使学生能在其它同学的带动下,增加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上的帮助、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文化课成绩,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2.学校应该注意教师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能够有效的管理学生,在课程的控制中,尽量使体育特长生能够尽可能多的学到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防止体育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冲突,从而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并且使教师意识到只有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对课程理解透彻,达到应有的效果。
3.高校应该注重体育特长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按照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手段来实施教学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兴趣,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在保障体育训练的同时,要加强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文化课教学,对专业文化课与体育训练、比赛冲突的时候,要建立专业文化课辅导、指导、补习的机制强化体育特长生专业文化课程学习,使得体育特长生能够全面发展。
4.要针对体育特长生建立培养档案,充分的调研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惑、学习障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体育特长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学习生涯规划,使他们能够针对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自我目标的实现。
5.高校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就业工作。首先,在专业配备上,应该给体育特长生以良好的专业资源分配。不能将就业率相对低的专业甩包袱式的扔给体育特长生。其次,要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加强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对体育特长生的成长不断重视。重武轻文,是当前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结症所在。高校不能拿体育特长生作为为学校争名誉的工具,要重视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应该以培养体育建设性人才为目标,改变原有态度,并且,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奖励制度来鼓励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激励作用,从而加强对高校体育生的培养,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体育特长生;培养;思考;建议
一、研究背景
体育特长生,就是指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招生高校根据该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的建设需要,推进素质教育,所进行的招生与培养。简而言之,就是由国家培养体育技术型人才来适应国家的需要。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体育特长生越来越多,学校招收体育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校在各种体育竞赛中创造佳绩,并且起到为学校提高知名度与社会地位的作用。但是由于体育生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与比赛,只有一少部分时间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所以对于文化课来说基础薄弱,从而影响就业率,并且关系到学校的荣誉和利益。由此可见,高校针对对体育生的教育应该是体育运动训练与专业文化课相结合,为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就业打好基础。当然,在体育生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与矛盾,比如学习与训练之间冲突、文化课得不到重视等等,这些问题仍有待解决。
二、体育特长生就业难的问题
1.由于体育特长生的性格方面,比较冲动和任性,这些学生本身就喜欢体力输出,抵触脑力学习。再加上体育特长生有大量的体育特长训练,朋友圈范围基本都是体育生,都不热爱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榜样带头作用,因此导致恶性循环,你不学,他不学,我也不学,大家都不学。
2.通常,在高中时代选择特体育特长生道路的学生都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部属于学困生,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较差,自我学习能力较弱。一旦选择了体育特长生道路,又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放在体育训练上,造成体育特长生的学业更加荒废。这些学生在依靠体育特长加分升入大学后,因为高中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的问题,这些学生的学习信心以及学习能力普遍存在不足和障碍,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特长生的就业。
3.体育特长生在上了大学之后,一些体育特长生由于环境的改变,不再有以前高中时代的学习紧张感,身心放松,导致体育、学习方面变得更加不用心,从而使体育特长生在成绩方面十分欠缺。还有一些体育特长生将大学生活的重点定义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与比赛之中,这也是体育特长生的成绩不优秀的问题所在。因为没有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和职业生涯规划,最终导致体育特长生在毕业后在体育项目上没有大的建树,在所学专业上也没有取得优异成绩,造成就业困难。
4.由于理念的差异,很多高校教师认为体育特长生就是注重体育训练,文化课不是特别重要,所以一些教师对于学生在专业文化课教学方面的管理就不是特别用心,学校也没有形成对体育特长生专业文化课的指导和管理体系,针对学生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体育特长生的大学专业文化课学习,甚至开绿灯,给体育特长生的就业埋下隐患。
三、针对体育特长生就业困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1.学校应该提供好的学习氛围,比如设立早读班,或者通过上晚自习来使学生能在其它同学的带动下,增加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上的帮助、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文化课成绩,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
2.学校应该注意教师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能够有效的管理学生,在课程的控制中,尽量使体育特长生能够尽可能多的学到的知识,并能熟练运用。防止体育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冲突,从而造成学生的厌学心理。并且使教师意识到只有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对课程理解透彻,达到应有的效果。
3.高校应该注重体育特长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特点,按照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采用教育学、心理学的手段来实施教学与管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兴趣,从德智体美劳多方面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在保障体育训练的同时,要加强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文化课教学,对专业文化课与体育训练、比赛冲突的时候,要建立专业文化课辅导、指导、补习的机制强化体育特长生专业文化课程学习,使得体育特长生能够全面发展。
4.要针对体育特长生建立培养档案,充分的调研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惑、学习障碍,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体育特长生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学习生涯规划,使他们能够针对计划,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从而达到自我目标的实现。
5.高校要重视体育特长生的就业工作。首先,在专业配备上,应该给体育特长生以良好的专业资源分配。不能将就业率相对低的专业甩包袱式的扔给体育特长生。其次,要提升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并加强体育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
四、结束语
随着高校体育特长生的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对体育特长生的成长不断重视。重武轻文,是当前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的结症所在。高校不能拿体育特长生作为为学校争名誉的工具,要重视对高校体育特长生培养。应该以培养体育建设性人才为目标,改变原有态度,并且,可以通过设立一些奖励制度来鼓励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激励作用,从而加强对高校体育生的培养,使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