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深山

来源 :七彩语文·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547761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7月中旬,湖南郴州受“碧利斯”台风影响,下了一场五百年一遇的暴雨。洪水使十几万灾民无家可归,茫茫泽国随处可见的是转移的人群,听到的是呼救的声音,电视画面和收音机里每天都是洪水肆虐的镜头和报道。
  这样的镜头,家住湖南省资兴市何家山乡百嘉村黄伙洞组的刘才通老人并没有看到。因为老人家里没有电,他甚至连煤油灯也不点,每天只用打火机点燃插在墙壁缝里的竹片照明。7月16日,他家的一间杂屋被大水冲倒,常年耕种的有几分稻田也被泥石流淹埋了。老人一辈子没见过这阵势,心想:自己居住在半山腰,地势这么高都遭了洪水,方圆几百里的村庄一定成了水海了,这么大的水,这么多的灾民没有了家,他们到哪儿藏身,吃什么呢?老人想,我得帮帮他们才好。
  第二天,已经85岁的老人连夜用木槌在石缸里碾出50斤大米,装在两个蛇皮袋里。屋子里的稻子堆成了山,但他只能碾这么多,再多就挑不出去了。7月18日天刚亮,老人就起床了。通向乡政府的水泥公路因为好几处山体滑坡被堵住了,他只能走山上的小路。而山上的小路也因为洪灾和泥石流的破坏,有些地段也被淹没了。老人赤着脚,顶着烈日,趟着没膝的泥泞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山外赶,两个重重的蛇皮袋在他踉跄的身影下晃荡着……4个多小时后,老人终于将粮食送到了20里路以外的乡政府。
  大中午的时候,满头大汗的老人将两个蛇皮袋的大米撂在乡政府办公室,说:“我要捐粮。我家有一万多斤粮食,你们快派人到我家去运吧。”
  坐下来后,老人对乡政府工作人员说:他种了一亩多稻田,收成好的时候一年能收1400多斤粮食,这一万多斤粮食是他七八年间储存起来的,因为他怕自己哪一天干不动了,没有饭吃。好在,现在自己的身子骨还没什么大毛病,可以给受灾的人们先应应急,以后的口粮可以再慢慢积攒。
  乡政府工作人员拗不住老人的执著,嘴上答应第二天派人去老人家里拉捐赠粮。
  当天回家后,老人忙着用蛇皮袋装了近50袋稻谷,家里所有的袋子都装满了,就等着乡政府派人来运。可他等了一天也没见到有人来。老人急了,7月20日上午,他又来到乡政府。这次,他挑了60斤粮食,还把前几年养猪攒下的1000块养老钱捐了出来。
  这次,他直接找到了乡长,说:“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把这批谷子运过来。我老了,扛不动了,村里人又都在忙着抢救被水淹、被沙埋的稻谷和秧苗,不然,我就自己请劳力挑出来了。”
  7月26日,乡政府用铲车疏通公路后派车到老人家拉粮食。当大家看着码得整整齐齐的四五十包稻谷时,所有的人都忍不住掉眼泪:老人住的是几间土砖房、木板楼,堂屋作厨房,被熏得乌黑的堂屋楼板下挂着两块乌黑发亮的腊肉。一旁的邻居说,这是他女儿送来的,他一直舍不得吃。老人三个女儿都嫁到了很远的山外,身边唯一的儿子已经去世,他种田、种菜、养猪,很少在家歇着,而为了让粮食不生虫,老人种地很少用农药化肥,而且,他吃的都是陈粮,新粮全都存起来……
  8月3日,老人被请到“情系大湘南”赈灾文艺晚会现场,在现场,他甚至连一句像样的话也没说出来,但他的故事却在主持人的讲述中,让在场的所有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泪湿衣襟。
  爱无贵贱,爱无尊卑,更没有出生地。催人泪下、感天动地的是那一颗颗装满他人的心。
其他文献
这一题目最早见于《左传·襄25年》。它主要要求人们在说话、写文时都要注重文采,才有利于广泛流传。历代相沿恪守,南朝·梁的文章评论家刘勰在其所著《文心雕龙》中有不少地方论及文采的重要。他提出“铺采螭文,体物写志”的主张,意思说没有文采的文章是难以描写事物和抒发感情的。下垂明清,文采更为操笔者所重。我青年时喜欢读公安、竟陵二文派的文字,就因为它们俏丽好读。文学大家李东阳还把《左传》这句话改写进自己的著
一位农夫来到城里一家餐馆,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并说他那儿有整整100万只。餐馆老板听后吓了一跳,问农夫从哪儿找到那么多青蛙!农夫回答说:“是这么回事,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有上百万只青蛙。一到晚上它们就开始叫,我都快被它们逼疯了!”  于是农夫和餐馆签订了一项协议,在接下来的几个星期里向餐馆供应青蛙,每次500只。  很快第一次交货的时间就到了,农夫又来到了餐馆,可是他的手里只拎着两只瘦骨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