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军事基础训练是开展实战化训练的基础环节,是战斗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任职教育院校在开展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学员来源不一、基础不一、组训条件相对薄弱等问题,影响了学员军事素质的有效提升。立足任职教育院校特点,进一步规范军事基础训练的计划、组训、考核、保障等各个环节,努力实现“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实战化要求。
[关 键 词] 任职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E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68-02
“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是习主席重大强军战略对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军事基础训练作为任职教育院校培养岗位合格人才的一个基础环节,虽不像专业课那样直接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但关系到军事人才对恶劣战争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军事活动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任职教育院校,尤其是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在开展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学员来源不一、基础不一、训练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组训条件相对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军事基础训练向实战化方向改革的步伐。因此,要實现军事基础训练向实战化靠拢的要求,必须立足任职教育院校自身特点进行长远规划,规范军事基础训练的计划、组训、考核、保障等各个环节,在实现规范化训练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实战化改革的新路径。
一、目前制约任职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
军事基础训练作为任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规范化教学训练、向实战化靠拢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只有对这些制约条件加以认真分析才能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任职教育学员多元化特点与训练高标准不相适应
依据《军队院校军事共同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员在任职教育阶段要对某些素质给予提高和强化,也就是说军事基础训练的标准比学历教育阶段更高,而任职教育学员多元化特点与这种高标准的训练要求间存在诸多矛盾。(1)任职教育学员来源不一、基础不一、思想不一。以生长军官任职教育学员为例,其来源有合训分流学员和国防生学员,且同一层次学员来源于不同的院校,这造成学员军事素质基础出现差别,对待军事基础训练的认识也有差别。(2)任职教育学员层次不一,有生长军官任职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干部现职培训、初级预选士官培训等,其训练的标准和要求均不一样,这给训练的组织实施带来较大的影响。(3)任职教育学员学制不一,有一年制、二年制甚至3个月、5个月等,不同的学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这给训练的整体筹划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现有的组训能力与实战化训练要求还不相适应
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大多从学历教育院校转型而来,很多院校在军事基础训练上还沿袭着学历教育的模式与内容,因此,现有组训骨干的组训能力与实战化训练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军事基础教员队伍上来看,许多教员的能力结构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对任职教育的教学训练特点不适应,对本军种需求人才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对军事基础训练体系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组训效果难以适应训练标准的提高。从学员队干部队伍来看,由于干部来源渠道的影响,大多学员队干部对军事基础训练知识掌握较少,组训能力偏低,在思想上也存在对军事基础训练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从而制约了军事基础训练的改革发展。
(三)任职教育院校对抓好军事基础训练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在任职教育院校,相比较于专业课程来说,军事基础训练的地位作用相对较弱,院校投入的精力与资金较少,存在训练保障条件不足、训练时间安排不够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观念上的偏差。有些观点将专业技能与军事素养等同起来,也有些观点认为部队现实工作对技术保障类军官的军事体能、技能等素养要求不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减少了对军事基础训练的投入。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各种偏差,导致了军事基础训练功能的弱化和改革动力不足的现象。
二、规范军事基础训练应该要做到三个“准确把握”
(一)准确把握军事基础训练在任职教育院校的定位
军事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受训者的基本军事素养,满足部队对人才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军事基础训练虽然不像专业技术课程一样能够直接影响战斗力的直接生成和发展,但由于其涉及技术、战术、身体、心理、理论、思维等各方面,可以说是一名军人“精、气、神”形成的重要途径,对部队战斗力提升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影响。因此,抓好军事基础训练是促进实战化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石,也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准确把握任职岗位任务需求对军事基础训练的客观要求
任职教育院校与学历教育院校相比,其培训层次更加多样、岗位针对性更加突出。而不同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特征,例如同一军种内部不同兵种或同一兵种面对不同的作战环境时,其战术、技术、体能、心理等各项素质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军事基础训练的目标也不应仅局限于达到统一要求,而应考虑如何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军兵种的作战特点、作战任务、作战环境等进行认真分析,进一步对内容设置、施训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优化,使军事基础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是任职院校军事基础训练的生命力所在。
(三)准确把握军事基础训练的基本原则 1.齐抓共管。由于军事基础训练涉及人员、装备、场地、后勤等方方面面,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就可以统筹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必须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充分调动各级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形成领导检查监督、机关组织协调、教研室靠前指导、学员队积极落实的齐抓共管良好氛围,才能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2.训战一致。军事基础训练必须坚持从实战需求出发科学设计训练,优化训练内容体系,改进训练方法,完善训练条件。必须从实战标准出发转变训练作风、严格训练要求和训练考核,确保训练的质量效益。
3.教养一致。军事基础训练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学员战斗精神、战斗作风的养成。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坚持教养一致,要将管理教育融入训练全程,加强精细化管理,以管理促养成,切实督促学员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军人作风和意志品质。
三、关于军事基础训练“规范化”的几点考虑
(一)规范训练的组织领导是保证
军事基础训练涉及面广、训练时间跨度长、标准要求高,必须成立规范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训练实施,才能确保训练的有效开展。(1)成立由领导、机关组成的常态化军事基础训练组织领导机构,对教学训练的进程和质量进行全程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训练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训练内容、时间和效果落到实处。(2)成立由教学训练专家组成的军事基础训练督导组,对教学训练设计、训练准备、训练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确保军事基础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规范组训能力建设是抓手
组训骨干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必须建立规范的人才引起培训渠道,持续提升骨干的组训能力,更好地促进军事基础训练实效的提升。(1)规范人才引进渠道。立足院校特点加强研究和规划,完善人才配备,有重点、有目的地引进组训人才。(2)规范培训制度。立足自身抓好组训能力训练,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外出调研等方式促进教员、队干部两支组训队伍组训能力提升。(3)规范军事基础训练研究制度。坚持以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要求组训骨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组训规律和训练管理模式,创新训练方式方法,促进组训能力的提升。
(三)规范教学训练环节是根本
1.规范教学训练准备环节。首先,教研室和学员队要共同研究各层次学员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科学筹划学员在校期间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形成训练总体设计。其次,要以月为单位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施训。最后,要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完善的教学训练实施方案,明确每堂课怎么讲、怎么组织、怎么练,确保训练计划的落实。
2.规范教学训练实施环节。教员、队干部要按照制定的总体设计和教案组织实施教学训练、规范训练流程、改进训练作风,严禁随意调整训练计划、随意调整训练内容、随意组织训练实施,切实提高组训的严谨性,保证人员、内容、时间、标准“四落实”,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3.规范训练考核环节。要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不同特点,将在校期间的训练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有考核,及时检验训练成效,并为后期的训练提供依据。开训前,要组织摸底测试,摸清学员体能和健康等具体状况。开训后,要坚持全程考核登记制度,每一个训练阶段都要进行考核测试,成绩登记备案。考核时,要严格考核标准,切实做到以考促训,引导学员转变训练作风。
4.规范训练总结环节。每一学期结束后,要对本学期的教学训练情况进行简要总结,找准训练中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开展提供依据。每一级学员毕业考核结束后,都要对本届学员的训练资料做好分析、总结,查找训练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研究解决的办法,逐步完善现有的训练模式,改进训练方法,形成训练经验。
(四)规范训练奖惩机制是驱动
合理、规范的训练奖惩机制是激发参训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良好驱动。如果参训者训与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则军事基础训练势必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训练奖惩机制,将训练成效与个人的进步结合起来,与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参训者的内在驱动力,将“我让大家训”变成“大家自主训”,才能更好地促进军事基础训练向实战化方向发展。
參考文献:
[1]解放军原四总部.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Z].2014.
[2]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关于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5(1).
编辑 王 敏
[关 键 词] 任职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E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3-0168-02
“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培养能打仗打胜仗的新型军事人才”是习主席重大强军战略对军队院校教学训练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军事基础训练作为任职教育院校培养岗位合格人才的一个基础环节,虽不像专业课那样直接满足专业岗位的需求,但关系到军事人才对恶劣战争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对军事活动的理解与领悟能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目前任职教育院校,尤其是技术类任职教育院校在开展军事训练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学员来源不一、基础不一、训练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组训条件相对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军事基础训练向实战化方向改革的步伐。因此,要實现军事基础训练向实战化靠拢的要求,必须立足任职教育院校自身特点进行长远规划,规范军事基础训练的计划、组训、考核、保障等各个环节,在实现规范化训练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实战化改革的新路径。
一、目前制约任职教育院校军事基础训练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
军事基础训练作为任职教育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规范化教学训练、向实战化靠拢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条件,只有对这些制约条件加以认真分析才能找出解决的方法。
(一)任职教育学员多元化特点与训练高标准不相适应
依据《军队院校军事共同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学员在任职教育阶段要对某些素质给予提高和强化,也就是说军事基础训练的标准比学历教育阶段更高,而任职教育学员多元化特点与这种高标准的训练要求间存在诸多矛盾。(1)任职教育学员来源不一、基础不一、思想不一。以生长军官任职教育学员为例,其来源有合训分流学员和国防生学员,且同一层次学员来源于不同的院校,这造成学员军事素质基础出现差别,对待军事基础训练的认识也有差别。(2)任职教育学员层次不一,有生长军官任职教育、士官职业技术教育、干部现职培训、初级预选士官培训等,其训练的标准和要求均不一样,这给训练的组织实施带来较大的影响。(3)任职教育学员学制不一,有一年制、二年制甚至3个月、5个月等,不同的学制就必须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案,这给训练的整体筹划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现有的组训能力与实战化训练要求还不相适应
初级任职教育院校大多从学历教育院校转型而来,很多院校在军事基础训练上还沿袭着学历教育的模式与内容,因此,现有组训骨干的组训能力与实战化训练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从军事基础教员队伍上来看,许多教员的能力结构与现实要求不相适应,对任职教育的教学训练特点不适应,对本军种需求人才的特点理解不够深刻,对军事基础训练体系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导致组训效果难以适应训练标准的提高。从学员队干部队伍来看,由于干部来源渠道的影响,大多学员队干部对军事基础训练知识掌握较少,组训能力偏低,在思想上也存在对军事基础训练认识不够深刻的现象,从而制约了军事基础训练的改革发展。
(三)任职教育院校对抓好军事基础训练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在任职教育院校,相比较于专业课程来说,军事基础训练的地位作用相对较弱,院校投入的精力与资金较少,存在训练保障条件不足、训练时间安排不够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观念上的偏差。有些观点将专业技能与军事素养等同起来,也有些观点认为部队现实工作对技术保障类军官的军事体能、技能等素养要求不高,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减少了对军事基础训练的投入。正是由于这些认识上的各种偏差,导致了军事基础训练功能的弱化和改革动力不足的现象。
二、规范军事基础训练应该要做到三个“准确把握”
(一)准确把握军事基础训练在任职教育院校的定位
军事基础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受训者的基本军事素养,满足部队对人才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军事基础训练虽然不像专业技术课程一样能够直接影响战斗力的直接生成和发展,但由于其涉及技术、战术、身体、心理、理论、思维等各方面,可以说是一名军人“精、气、神”形成的重要途径,对部队战斗力提升具有非常大的潜在影响。因此,抓好军事基础训练是促进实战化训练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基石,也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
(二)准确把握任职岗位任务需求对军事基础训练的客观要求
任职教育院校与学历教育院校相比,其培训层次更加多样、岗位针对性更加突出。而不同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的特征,例如同一军种内部不同兵种或同一兵种面对不同的作战环境时,其战术、技术、体能、心理等各项素质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军事基础训练的目标也不应仅局限于达到统一要求,而应考虑如何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军兵种的作战特点、作战任务、作战环境等进行认真分析,进一步对内容设置、施训方法和手段等进行优化,使军事基础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与实用性,这是任职院校军事基础训练的生命力所在。
(三)准确把握军事基础训练的基本原则 1.齐抓共管。由于军事基础训练涉及人员、装备、场地、后勤等方方面面,不是某一个职能部门就可以统筹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必须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并充分调动各级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形成领导检查监督、机关组织协调、教研室靠前指导、学员队积极落实的齐抓共管良好氛围,才能保证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2.训战一致。军事基础训练必须坚持从实战需求出发科学设计训练,优化训练内容体系,改进训练方法,完善训练条件。必须从实战标准出发转变训练作风、严格训练要求和训练考核,确保训练的质量效益。
3.教养一致。军事基础训练一项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学员战斗精神、战斗作风的养成。因此,在训练中必须坚持教养一致,要将管理教育融入训练全程,加强精细化管理,以管理促养成,切实督促学员养成和保持良好的军人作风和意志品质。
三、关于军事基础训练“规范化”的几点考虑
(一)规范训练的组织领导是保证
军事基础训练涉及面广、训练时间跨度长、标准要求高,必须成立规范的组织领导机构,统筹训练实施,才能确保训练的有效开展。(1)成立由领导、机关组成的常态化军事基础训练组织领导机构,对教学训练的进程和质量进行全程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训练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训练内容、时间和效果落到实处。(2)成立由教学训练专家组成的军事基础训练督导组,对教学训练设计、训练准备、训练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查和监督,确保军事基础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规范组训能力建设是抓手
组训骨干的能力素质直接关系到训练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必须建立规范的人才引起培训渠道,持续提升骨干的组训能力,更好地促进军事基础训练实效的提升。(1)规范人才引进渠道。立足院校特点加强研究和规划,完善人才配备,有重点、有目的地引进组训人才。(2)规范培训制度。立足自身抓好组训能力训练,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竞赛、外出调研等方式促进教员、队干部两支组训队伍组训能力提升。(3)规范军事基础训练研究制度。坚持以自身存在的问题为导向,要求组训骨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组训规律和训练管理模式,创新训练方式方法,促进组训能力的提升。
(三)规范教学训练环节是根本
1.规范教学训练准备环节。首先,教研室和学员队要共同研究各层次学员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科学筹划学员在校期间的训练内容、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形成训练总体设计。其次,要以月为单位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训练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施训。最后,要通过集体备课制定完善的教学训练实施方案,明确每堂课怎么讲、怎么组织、怎么练,确保训练计划的落实。
2.规范教学训练实施环节。教员、队干部要按照制定的总体设计和教案组织实施教学训练、规范训练流程、改进训练作风,严禁随意调整训练计划、随意调整训练内容、随意组织训练实施,切实提高组训的严谨性,保证人员、内容、时间、标准“四落实”,确保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3.规范训练考核环节。要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不同特点,将在校期间的训练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有目标、有考核,及时检验训练成效,并为后期的训练提供依据。开训前,要组织摸底测试,摸清学员体能和健康等具体状况。开训后,要坚持全程考核登记制度,每一个训练阶段都要进行考核测试,成绩登记备案。考核时,要严格考核标准,切实做到以考促训,引导学员转变训练作风。
4.规范训练总结环节。每一学期结束后,要对本学期的教学训练情况进行简要总结,找准训练中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训练开展提供依据。每一级学员毕业考核结束后,都要对本届学员的训练资料做好分析、总结,查找训练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并研究解决的办法,逐步完善现有的训练模式,改进训练方法,形成训练经验。
(四)规范训练奖惩机制是驱动
合理、规范的训练奖惩机制是激发参训人员积极性、主动性的良好驱动。如果参训者训与不训一个样,训好训坏一个样,则军事基础训练势必无法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合理、规范的训练奖惩机制,将训练成效与个人的进步结合起来,与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激发参训者的内在驱动力,将“我让大家训”变成“大家自主训”,才能更好地促进军事基础训练向实战化方向发展。
參考文献:
[1]解放军原四总部.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2015—2020年)[Z].2014.
[2]军队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研究论证课题组.关于推进我军军事体育训练改革的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15(1).
编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