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调动积极性,情境中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再创造,它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情感与认知相统一。目前,简单的认读,机械的练习,已导致识字教学僵化,学生不喜欢识字,怕写字。要改变这一现状,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识字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识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在生动形象的媒体情境中识字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识字教学,是实施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愉悦的情境,能使识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能激起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极大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亭”和“停”时,先是用课件出示凉亭图,用凉亭图跟“亭”字作比较,学生很快形象地感知了“亭”字的笔画与凉亭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点像亭子的顶,横像上面的屋檐,“口”像上边的柱子,秃宝盖像下面的屋檐,“丁”像下面的柱子。随后教师又演示走来一个人,停在亭子边,教学“停”,学生又很快地明白“停”是停下来的意思。这样,学生从欣赏色彩绚丽的画面中了解了汉字形象与画面形象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汉字形与义的记忆。
1.2在充满好奇的问题情境中识字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古人造字,学问深不可测,一点一竖,一撇一捺都有其独特的原由。在学习生字时,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汉字构造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去揭开汉字的神秘面纱。
2利用肢体动作,演示识字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用肢体动作演示法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他们记住字形。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的。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和手有关,师生一起用手演示;第二组的词语都是和脚有关,师生一起用脚演示。这样通过动作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记住了字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3设计多种游戏,优化识字
机械化地教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所以只要一听到游戏学生便非常的活跃。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比较轻松愉快,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语文识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特点,(一)可以采用编故事巧记字形,如:小学一年级第4课,13页,情境图中出现了“大米、土地、马、兔”几个词语,要求学习其中五个简单的汉字。我先让孩子观察画面,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有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在路上跑,旁边有一块块土地,不知什么时候,米袋破了一个口子,大米漏了出来,洒在大路上,兔子看见了,急急地追上来……”随着故事,我随机出示了“马、大米、土地”这几个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把它们与故事联系起来,很快就记住了;学习“夜”字时,我说天黑了,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有一个人闭上了眼睛休息了。(二)可以采用猜字谜或者编字谜的方法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八只脚”是什么字?(趴),“十八张嘴”是什么字?(杏、束、呆、困)……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来做谜语猜。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三)可以编口诀记忆,如“游”字:水里有个姓方的孩子,头上带顶帽子。(四)可以编顺口溜识字。如“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4利用阅读教学,多阶段反复识字
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共编排20篇课文,每课安排识字9~13个。针对识字量过大的问题,教师的指导便非常重要。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识字兴趣,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4.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4.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4.3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阳光》一课中学到“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一句时,我让学生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
4.4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会更好。
5利用课外时间,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儿强调识字的生活源泉。力求把生活中的资源用好。不容易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都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我曾问过一位学生“那么多老师没有教过的生字你都会呢?”学生说:“我从家里的书中见过,还有时候在逛街时问妈妈知道的。”显而易见,身边有许多知识让学生去自由发掘。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识字。
以上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尚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总之,教师要善于创造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将识字教学情趣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乏味,这时候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就显得十分重要。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再创造,它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情感与认知相统一。目前,简单的认读,机械的练习,已导致识字教学僵化,学生不喜欢识字,怕写字。要改变这一现状,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不断地创新识字教学,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情境中识字,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在识字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在生动形象的媒体情境中识字 。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识字教学,是实施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愉悦的情境,能使识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能激起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极大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亭”和“停”时,先是用课件出示凉亭图,用凉亭图跟“亭”字作比较,学生很快形象地感知了“亭”字的笔画与凉亭图之间的对应关系:点像亭子的顶,横像上面的屋檐,“口”像上边的柱子,秃宝盖像下面的屋檐,“丁”像下面的柱子。随后教师又演示走来一个人,停在亭子边,教学“停”,学生又很快地明白“停”是停下来的意思。这样,学生从欣赏色彩绚丽的画面中了解了汉字形象与画面形象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汉字形与义的记忆。
1.2在充满好奇的问题情境中识字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古人造字,学问深不可测,一点一竖,一撇一捺都有其独特的原由。在学习生字时,教师要善于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汉字构造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去揭开汉字的神秘面纱。
2利用肢体动作,演示识字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用肢体动作演示法贴近孩子的生活实际,不仅能使孩子理解字义,还能帮他们记住字形。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动作的词语,可以用肢体来进行表演的。如在学习《操场上》这一课,动作的词语很多,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这些词语都和动作有关,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先做一做动作。第一组的词语都是和手有关,师生一起用手演示;第二组的词语都是和脚有关,师生一起用脚演示。这样通过动作表演,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让学生记住了字形,更加深了学生对字义和用法的理解。如教“笑”字,要带动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装作哭的样子;动作、表情的适当夸张,可加深孩子识记。
3设计多种游戏,优化识字
机械化地教识字,枯燥无味,学生容易厌烦,特别是低年级同学,好动好玩,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疲劳,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所以只要一听到游戏学生便非常的活跃。通过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比较轻松愉快,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而语文识字的掌握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才能得以巩固和熟练。所以,在教学中,利用生字的组成特点,(一)可以采用编故事巧记字形,如:小学一年级第4课,13页,情境图中出现了“大米、土地、马、兔”几个词语,要求学习其中五个简单的汉字。我先让孩子观察画面,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有一匹马,驮着一袋大米在路上跑,旁边有一块块土地,不知什么时候,米袋破了一个口子,大米漏了出来,洒在大路上,兔子看见了,急急地追上来……”随着故事,我随机出示了“马、大米、土地”这几个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把它们与故事联系起来,很快就记住了;学习“夜”字时,我说天黑了,夜空中挂着一轮明月,有一个人闭上了眼睛休息了。(二)可以采用猜字谜或者编字谜的方法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八只脚”是什么字?(趴),“十八张嘴”是什么字?(杏、束、呆、困)……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来做谜语猜。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三)可以编口诀记忆,如“游”字:水里有个姓方的孩子,头上带顶帽子。(四)可以编顺口溜识字。如“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
4利用阅读教学,多阶段反复识字
如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共编排20篇课文,每课安排识字9~13个。针对识字量过大的问题,教师的指导便非常重要。我们在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激发识字兴趣,让生字多阶段复现,在复现中巩固识字。
4.1指导学生在预习中读准字音。 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4.2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生字 。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4.3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如《阳光》一课中学到“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一句时,我让学生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
4.4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识字 。儿童识字,认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断复现是巩固识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识的字放到语言环境中巩固,效果会更好。
5利用课外时间,生活中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这儿强调识字的生活源泉。力求把生活中的资源用好。不容易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都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对身边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我曾问过一位学生“那么多老师没有教过的生字你都会呢?”学生说:“我从家里的书中见过,还有时候在逛街时问妈妈知道的。”显而易见,身边有许多知识让学生去自由发掘。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识字。
以上是我在识字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些基本方法,尚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总之,教师要善于创造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辟多种识字途径,将识字教学情趣化、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