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推行“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需要,也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还是培养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在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基础上,如何使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效衔接,实现“双证融通”,不仅需要有关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还需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从本校及相关专业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努力创新。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融通
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与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与衔接,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高专人才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之后直接获得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走出校门即可成为一名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
一、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异同
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将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高专教育有效衔接是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和评价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对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院校主动适应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需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高专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标志。
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规格和标准,对劳动力质量作出考核和评价后,对社会劳动力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和质量的认定,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等,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学历证书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的凭证;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及职业能力水平的标志,也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同点
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根本方向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都为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在培养过程中,两者都以能力为本位,把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同时,两者都以需求为目标,都把职业岗位、工作现场的生产、服务和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工作和活动的目标。
(二)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同点
高职高专教育是学历教育,以学科划分,拥有学科教育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职业分类,拥有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工种岗位,通常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工种方面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专业包括了一个或几个甚至几十个工种。两者的考核考证也存在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特征之一是标准参照考试,即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职业标准来命题;高职高专教育作为一种学历教育,是以课程大纲要求为标准进行命题考试,不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针对性和统一性。另外,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体系、内容、要求、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点。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双证融通”的途径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衔接,其实质是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以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从教学环节上讲,就是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相融合,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会”相一致。要实现“双证融通”,除了要有国家的特殊政策保障,还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不断努力。
(一)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高专院校要调整教学计划,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达到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要求。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条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纳入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计划,将鉴定内容渗透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之中,把鉴定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的有关培训及时纳入教学中,使之更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对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使之深化到实践教学计划中。一方面,根据相关通用能力的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结构,以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同时,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坚持理论知识以专业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坚持文化知识优化、工具知识强化、专业知识深化的原则,将相关专业课中有共性的内容进行综合,同时,需要分析职业资格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点,把专业课程分解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模块,实现不同专业课程的整体综合培养目标,加大对专业动手能力、攻关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夯实“双证融通”的基础
为了保证专业技术课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相融合,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会”相一致,实现职业人才管用、好用的目标,必需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岗位操作的一致性作为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理念,借鉴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评价和认证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考核评价模式,对实习实训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定位,确定项目的训练模式、技术等级,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起适应高职高专学生提高技能和素质需要的、满足职业技能鉴定条件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校企合作,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使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成为教学和培训的基地,同时还为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创造了条件。
(三)发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优势,建设“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
“双证融通”要求学生既要有“双证”,更要有“双能”。所谓“双能”,即掌握知识的能力和上岗操作的能力。要培养“双能”的学生离不开“双师”素质的教师。学校可通过引进、培养和培训等途径,提高专业和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从相关企业引进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主管、部门经理等高技能人才做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实践操作技能等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培训活动,选派不同岗位和层次的教师到相关企业的技术一线岗位挂职,参加实践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策划和项目开发等工作,提高工程技能,使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不仅在学历上达标,而且在技能上达到相应的水平,并着力培养和培训一批能够胜任职业技术鉴定工作需要的考评员,建设一支符合“双证融通”高职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融通
高职高专院校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是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实质是通过两类证书及其教育与培训的相互对应、相互承认,实现学历教育(以文化素质水平为主要标志)与职业培训(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标志)的沟通与衔接,从而达到提高高职高专人才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在完成所有课程之后直接获得相关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走出校门即可成为一名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
一、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异同
高职高专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将职业技能鉴定与高职高专教育有效衔接是实现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和评价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及市场发展的重要尺度,对规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是高职高专院校主动适应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需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出高职高专办学特色,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标志。
职业资格证书是社会按一定的职业规格和标准,对劳动力质量作出考核和评价后,对社会劳动力供给者拥有的劳动力产权和质量的认定,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职业知识、技能和技巧,也包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实践经验等,是劳动者求职、任职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
学历证书是指一个人在国民教育系列中所接受的某一层次教育的证明,是受教育者综合文化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反映,在普通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的凭证;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它是文化程度及职业能力水平的标志,也是从业的基本条件之一。
(一)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同点
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根本方向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以就业为导向,都为就业创造条件,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在培养过程中,两者都以能力为本位,把职业能力作为核心;同时,两者都以需求为目标,都把职业岗位、工作现场的生产、服务和经营管理活动作为工作和活动的目标。
(二)高职高专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的不同点
高职高专教育是学历教育,以学科划分,拥有学科教育标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职业分类,拥有职业资格标准,与职业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工种岗位,通常一个职业包括一个或几个工种,一个工种又包括一个或几个岗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工种方面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个专业包括了一个或几个甚至几十个工种。两者的考核考证也存在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特征之一是标准参照考试,即以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职业标准来命题;高职高专教育作为一种学历教育,是以课程大纲要求为标准进行命题考试,不具有国家标准意义的针对性和统一性。另外,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体系、内容、要求、教学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同点。
二、高职高专院校实现“双证融通”的途径
“双证融通”即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之间的相互融合与衔接,其实质是高职高专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相符合,以满足职业岗位(群)对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要求。从教学环节上讲,就是要求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的理论教学与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相融合,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会”相一致。要实现“双证融通”,除了要有国家的特殊政策保障,还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企业的作用,以及高职高专院校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不断努力。
(一)调整教学计划,构建“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即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高专院校要调整教学计划,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达到高职高专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要求。要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条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标准纳入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计划,将鉴定内容渗透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环节之中,把鉴定目标要求作为教学目标要求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的有关培训及时纳入教学中,使之更符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对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使之深化到实践教学计划中。一方面,根据相关通用能力的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结构,以提高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同时,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以提高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坚持理论知识以专业必需、够用、实用为度,坚持文化知识优化、工具知识强化、专业知识深化的原则,将相关专业课中有共性的内容进行综合,同时,需要分析职业资格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点,把专业课程分解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模块,实现不同专业课程的整体综合培养目标,加大对专业动手能力、攻关能力、新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二)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夯实“双证融通”的基础
为了保证专业技术课理论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知”相融合,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应会”相一致,实现职业人才管用、好用的目标,必需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岗位操作的一致性作为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理念,借鉴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评价和认证模式,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与考核评价模式,对实习实训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定位,确定项目的训练模式、技术等级,对不同的项目采用不同的训练模式。结合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立起适应高职高专学生提高技能和素质需要的、满足职业技能鉴定条件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校企合作,按照互惠互利、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原则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探索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公共实习实训基地,改善实习实训条件,使实习实训基地不仅成为教学和培训的基地,同时还为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创造了条件。
(三)发挥行业、企业技术人员优势,建设“双师型”结构教师团队
“双证融通”要求学生既要有“双证”,更要有“双能”。所谓“双能”,即掌握知识的能力和上岗操作的能力。要培养“双能”的学生离不开“双师”素质的教师。学校可通过引进、培养和培训等途径,提高专业和实训教师的技能水平,加速“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从相关企业引进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聘请企业主管、部门经理等高技能人才做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实践操作技能等课程,提高实践教学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培训活动,选派不同岗位和层次的教师到相关企业的技术一线岗位挂职,参加实践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策划和项目开发等工作,提高工程技能,使高职教育师资队伍不仅在学历上达标,而且在技能上达到相应的水平,并着力培养和培训一批能够胜任职业技术鉴定工作需要的考评员,建设一支符合“双证融通”高职教学要求的高素质教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