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培养好习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一步一步地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春风化雨般将一些好的学习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积累、思考、表达的习惯。
[关键词]习惯积累思考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13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人生之基,好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时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但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更不是家长或教师强制出来的,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一步一步地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春风化雨般将一些好的学习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如下几个好习惯。
一、积累的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初中语文涉及面非常广,只有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日积月累,才能积淀厚实,才会有厚积薄发的根基,才是语文学习应有的境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阅读要从教材开始,对教材内容做到精读,读懂,读透,读出味道来。这样能扎实学生的语文功底,发展语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這是一种无形的积累。阅读还要向课外延伸,学习了一篇典型的文章后,可以补充一些题材和内容相近的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学了鲁迅的《社戏》,给学生推荐他的《朝花夕拾》;学了《保尔和冬妮亚》,给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还可以将中学生必读的书目和一些优秀书目推荐给学生,并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如在学习了《斑羚飞渡》后,可以向学生讲述动物世界的复杂和趣味,当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后再推荐《狼王梦》,接着再推荐沈石溪和他的动物小说,让学生的阅读从一篇课文拓展到一位作家的作品或一类文章,形成阅读习惯。其次要让学生积累有用的资料,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有用的资料马上记下来,包括字词、名人名言、自己欣赏或需要的语段、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等,再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上目录方便查找。要求学生每天记,随时记,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就会有所收获并形成习惯。积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工作,而且多在课外去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爱积累、会积累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这是终身受益的事。
二、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很好地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阅读、讲解、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闲暇的时间,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语文学习本身是美妙的,而没有了思考过程的语文学习是没有味道的,学生也不可能悟出语文的真谛。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良好习惯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堂上要多对学生发问,同时鼓励学生多问,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让他们体验过程,从中学会思考、分析、归纳,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然后逐步放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答案。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些学生之所以不认真思考,并不是他们不知道思考的方法,而是他们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导致不能认真思考下去。教师应当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让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断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引发思考。
三、表达的习惯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手段。但在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充满教师的表达,学生的表达很少,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甚至是社交能力。新版的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口语练习,很多单元都有写作实践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的写作实践“他们就在生活中”,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写作素材,就是让学生去写、去改、去锤炼,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表达,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不敢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对说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不挖苦、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还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课本剧表演等,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练习的机会多了,就会逐步形成善于表达的习惯。
当这样的习惯形成后,学生勤积累、善思考、会表达。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关键词]习惯积累思考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13
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人生之基,好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时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但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养成的,更不是家长或教师强制出来的,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一步一步地引导,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春风化雨般将一些好的学习行为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如下几个好习惯。
一、积累的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初中语文涉及面非常广,只有博采众长,海纳百川,日积月累,才能积淀厚实,才会有厚积薄发的根基,才是语文学习应有的境界。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阅读要从教材开始,对教材内容做到精读,读懂,读透,读出味道来。这样能扎实学生的语文功底,发展语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這是一种无形的积累。阅读还要向课外延伸,学习了一篇典型的文章后,可以补充一些题材和内容相近的文章,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如学了鲁迅的《社戏》,给学生推荐他的《朝花夕拾》;学了《保尔和冬妮亚》,给学生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师还可以将中学生必读的书目和一些优秀书目推荐给学生,并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教师要抓住适当的时机,如在学习了《斑羚飞渡》后,可以向学生讲述动物世界的复杂和趣味,当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后再推荐《狼王梦》,接着再推荐沈石溪和他的动物小说,让学生的阅读从一篇课文拓展到一位作家的作品或一类文章,形成阅读习惯。其次要让学生积累有用的资料,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有用的资料马上记下来,包括字词、名人名言、自己欣赏或需要的语段、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等,再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上目录方便查找。要求学生每天记,随时记,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就会有所收获并形成习惯。积累是一项长期的细致工作,而且多在课外去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爱积累、会积累并养成积累的好习惯,这是终身受益的事。
二、思考的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很好地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阅读、讲解、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没有闲暇的时间,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语文学习本身是美妙的,而没有了思考过程的语文学习是没有味道的,学生也不可能悟出语文的真谛。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良好习惯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课堂上要多对学生发问,同时鼓励学生多问,敢于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让他们体验过程,从中学会思考、分析、归纳,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然后逐步放手,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答案。处处留心皆学问,有些学生之所以不认真思考,并不是他们不知道思考的方法,而是他们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导致不能认真思考下去。教师应当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让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不断积累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观察,引发思考。
三、表达的习惯
“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也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手段。但在很多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充满教师的表达,学生的表达很少,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甚至是社交能力。新版的语文教材特别注重口语练习,很多单元都有写作实践和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后的写作实践“他们就在生活中”,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写作素材,就是让学生去写、去改、去锤炼,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表达,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于那些不敢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对说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不挖苦、不伤害任何一个学生,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还要多组织一些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竞赛、课本剧表演等,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学生练习的机会多了,就会逐步形成善于表达的习惯。
当这样的习惯形成后,学生勤积累、善思考、会表达。只要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目的也就达到了。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