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是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课程,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三个基本性质,即“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准确理解“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的基本要求,认真梳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2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揭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紧迫性。本文试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性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进行解读,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方面的基本要求,探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抛砖引玉,做必要的探索。
一、思想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思想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通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想视域,培养学生的思想穿透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以期达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所以,“思想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基本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思想性”要求教学需做到:第一,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理论思维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它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本质、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为青年学生的专业学习、认识人类社会现象、反思自身成长,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对于学生更好地去认识、改造世界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第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是非善恶评价标准,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自觉抵制西方腐朽的道德价值观的冲击侵蚀。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思想与知识的关系。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从本质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一方面,它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它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思想性”为主导,知识性处于从属地位。诚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但二者并非平起平坐的关系。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解的是思想之惑而非知识之惑。即知识是基础,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上,知识要为思想服务。所以作为基本属性的“思想性”处于主导地位,而知识性则处于从属地位。以思想观点统领知识系统,突出思想性,依托知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不二法则。
二、政治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政治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为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澤民同志强调:“要讲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素质为己任,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有鲜明的“政治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这一红线要求教学必须做到:第一,传授政治科学知识,解释社会政治现象,揭示现象背后的政治本质,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认识和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系统的政治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政治文化,引导学生探索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确立起正确的政治评价标准。第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政治学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政治现实,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性。认清自身肩负的政治使命,树立起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首先,以学术的高度支撑起政治教育的力度。“政治性”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体现出来,离开了学术成果,政治教育就变成空洞的说教,不但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教育功能,秘诀不是媚俗地戏说、精美绝伦的课件,热热闹闹的授课形式,而是学术的高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不断融入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学术的角度来分析、解读党的大政方针,将学生关注、感到困惑的现实问题提升到学术高度进行讨论研究。只有在“政治性”中融入学术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获得源源不绝的力量源泉和坚实有力的支撑。其次,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离开了“政治性”,学术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走到邪路上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育人功能是一条红线,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注意运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学术研究。学术成果应体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体现出国家意识形态对青年学生的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政治教育。综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政治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起来。政治是方向,学术是基础,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三、理论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理论性的特点,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论性、科学性特点所决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等诸多领域的客观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讲清理论内在逻辑联系,关注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应贯穿于各门课程始终,例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之一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始至终贯穿着科学性、理论性的观点。课程要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释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揭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这无疑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防止课堂娱乐化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鲜明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但二者主次顺序不可颠倒,坚持以理论教学为主绝不能动摇。因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功能、政治功能要借助于理论的形式,要通过理论的魅力、理论的穿透力让主流意识形态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彻底性、科学性,使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框架有必要的了解,经过理性的认知过程,才能树立起坚定的信仰。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我们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并不意味着不要实践,而是说实践要附属于理论,不能用实践淡化、取代理论。事实上,实践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让学生在现实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更深入地理解、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其作用不可忽视。总之,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理论是基础,实践是补充,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旺盛生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课程,是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课程,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才能真正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少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徐兴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功能[J].领导科学论坛,2015(8).
[3]李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4]王秀阁,王玮.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进互补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5]吴潜涛.充分发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关键词: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2-020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我们的高校:“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一重要论述,精辟地概括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年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揭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紧迫性。本文试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性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进行解读,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方面的基本要求,探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需要注意的问题,为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抛砖引玉,做必要的探索。
一、思想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思想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通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想视域,培养学生的思想穿透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以期达到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目的。所以,“思想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基本性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思想性”要求教学需做到:第一,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理论思维的一切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它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本质、普遍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为青年学生的专业学习、认识人类社会现象、反思自身成长,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思想武器,这对于学生更好地去认识、改造世界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第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是非善恶评价标准,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自觉抵制西方腐朽的道德价值观的冲击侵蚀。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思想与知识的关系。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从本质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融知识性与思想性为一体:一方面,它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它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思想性”为主导,知识性处于从属地位。诚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但二者并非平起平坐的关系。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解的是思想之惑而非知识之惑。即知识是基础,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上,知识要为思想服务。所以作为基本属性的“思想性”处于主导地位,而知识性则处于从属地位。以思想观点统领知识系统,突出思想性,依托知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不二法则。
二、政治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政治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为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局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教育,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澤民同志强调:“要讲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胡锦涛同志指出:“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政治素质为己任,这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有鲜明的“政治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这一红线要求教学必须做到:第一,传授政治科学知识,解释社会政治现象,揭示现象背后的政治本质,帮助学生形成关于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认识和政治素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等系统的政治教育,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政治文化,引导学生探索人类社会政治发展规律,确立起正确的政治评价标准。第二,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政治学理论,实事求是地分析政治现实,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自觉性。认清自身肩负的政治使命,树立起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远大理想。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首先,以学术的高度支撑起政治教育的力度。“政治性”需要通过学术研究体现出来,离开了学术成果,政治教育就变成空洞的说教,不但无法达到教学目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提高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教育功能,秘诀不是媚俗地戏说、精美绝伦的课件,热热闹闹的授课形式,而是学术的高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不断融入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以学术的角度来分析、解读党的大政方针,将学生关注、感到困惑的现实问题提升到学术高度进行讨论研究。只有在“政治性”中融入学术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获得源源不绝的力量源泉和坚实有力的支撑。其次,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学术研究。学术研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离开了“政治性”,学术就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走到邪路上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育人功能是一条红线,必须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注意运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学术研究。学术成果应体现出鲜明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体现出国家意识形态对青年学生的正确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政治教育。综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政治性”与学术性高度统一起来。政治是方向,学术是基础,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三、理论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理论性的特点,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理论性、科学性特点所决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们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等诸多领域的客观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知识、基本观点,讲清理论内在逻辑联系,关注理论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应贯穿于各门课程始终,例如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之一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对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再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始至终贯穿着科学性、理论性的观点。课程要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释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揭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了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这无疑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价值。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防止课堂娱乐化倾向。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深刻的理论性和鲜明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但二者主次顺序不可颠倒,坚持以理论教学为主绝不能动摇。因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功能、政治功能要借助于理论的形式,要通过理论的魅力、理论的穿透力让主流意识形态在学生的头脑中扎根。重视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彻底性、科学性,使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框架有必要的了解,经过理性的认知过程,才能树立起坚定的信仰。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我们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性,并不意味着不要实践,而是说实践要附属于理论,不能用实践淡化、取代理论。事实上,实践教学通过灵活多样的途径,让学生在现实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通过实践更深入地理解、消化、吸收理论知识,最终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理论教学的有益补充,其作用不可忽视。总之,理论和实践密不可分,理论是基础,实践是补充,两者有机结合,才能保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旺盛生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系统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课程,是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奠定科学思想基础的课程,是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只有深刻认识、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才能真正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任少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功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徐兴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与功能[J].领导科学论坛,2015(8).
[3]李春华.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思想性与知识性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4).
[4]王秀阁,王玮.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进互补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8).
[5]吴潜涛.充分发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