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被称为“百科之父”,当孩子会说话时大人们便教孩子数数,从这个现象我们足以看出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广泛的发挥空间,更注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兼顾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下面是对小学课堂教学兴趣培养的简单论述,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发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乐学、主动积极参加学习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使学生心里充满惊奇和强烈的求知欲,会积极思考参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需的动力。
设计好开课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的环节。新颖别致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住,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好奇心,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
以奇激趣,在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兴趣。智力孕育于好奇之中,而兴趣是在好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怀着好奇而激动的心情进行探究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好奇心的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和激起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采取让学生说出任何数,老师作出准确而快捷的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规律后,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编题对答等形式,使学生感到“我也能像老师那样答得又对又快”,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对数学知识不懈追求的浓厚兴趣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起自我创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索、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探索中尝到了甜头,体验到成功感和希望时,他们才会享受到数学学习中的愉悦和欢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共同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师生共同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其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表示数的优越性。由于数据的局限,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因为这种优势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过,他们当然会有意无意地抵制与自己原有认知经验发生冲突的不同方法。尽管如此,教师不急不躁,耐心地组织学生,跟学生进行“数小棒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体验方法的优劣、完善想法、优化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四、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主发现
新课程的教学应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现、不断尝试和创新发现的过程。从发展论的角度思考,“发现”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核心,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本领。鼓励学生去勇敢地面对认知矛盾、积极地去尝试数学问题、自主地发现知识的本质规律,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每个学生都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每次拿出一对进行实验。把圆锥体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观察要装几次。然后又把装满水的圆柱体倒入圆锥体,圆锥体可以装满几次。学生通过几次的实验发现每对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关系都一样。这样学生经历、体验、探究、自主建构,发现事物的联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倡导和谐的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发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学生乐学、主动积极参加学习的前提,在这种前提下,使学生心里充满惊奇和强烈的求知欲,会积极思考参与。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需的动力。
设计好开课导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堂课能设计出精彩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的环节。新颖别致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住,教师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学生带着好奇心,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
以奇激趣,在成功的体验中培养兴趣。智力孕育于好奇之中,而兴趣是在好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怀着好奇而激动的心情进行探究活动,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好奇心的满足和成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树立自信心和激起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和“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时,采取让学生说出任何数,老师作出准确而快捷的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规律后,又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编题对答等形式,使学生感到“我也能像老师那样答得又对又快”,使其好奇心得到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对数学知识不懈追求的浓厚兴趣和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为学生搭建起自我创造和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学习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索、创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在探索中尝到了甜头,体验到成功感和希望时,他们才会享受到数学学习中的愉悦和欢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师生共同体验,培养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师生共同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如:在“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中,其中有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十进制”表示数的优越性。由于数据的局限,学生很难体会到这一点,因为这种优势学生没有经历过,没有感受过,他们当然会有意无意地抵制与自己原有认知经验发生冲突的不同方法。尽管如此,教师不急不躁,耐心地组织学生,跟学生进行“数小棒比赛”,让学生通过比赛体验方法的优劣、完善想法、优化策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四、鼓励学生积极尝试、自主发现
新课程的教学应是一种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自我发现、不断尝试和创新发现的过程。从发展论的角度思考,“发现”是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核心,是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基本本领。鼓励学生去勇敢地面对认知矛盾、积极地去尝试数学问题、自主地发现知识的本质规律,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如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每个学生都有一对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每次拿出一对进行实验。把圆锥体盛满水倒入圆柱体容器,观察要装几次。然后又把装满水的圆柱体倒入圆锥体,圆锥体可以装满几次。学生通过几次的实验发现每对圆柱体与圆锥体的关系都一样。这样学生经历、体验、探究、自主建构,发现事物的联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倡导和谐的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效率
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增强责任感,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收集、积累教学资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转变观念,大胆求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