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另一种传统的独特玉器——玉蝉。笔者就有一款珍藏多年的古玉蝉,外形简洁大气,玉质一流,难得的纯白本色,罕见的玻璃光,令其在古玉中显得难能可贵。这块古玉蝉雕琢得圆滑洗练,大气凝重,返璞归真。用当今鉴赏玉器的通用标准 “精、奇、特、俏、神韵”来考量,是一块罕见的宝物。
在古人的心目中,蝉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被视为清高、纯洁、通灵的象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有高洁之感,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等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此外,自汉代以来,又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玉蝉一般可分为三种:一、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二、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三、含蝉,在死者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 “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量出现。商代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纹饰简单。 汉代玉蝉刀法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称“汉八刀”。蝉形比战国时期薄而大,重视玉料选材,玉色以白为上。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线条挺秀,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线,但都是两线交锋而成。一般说,玉蝉呈平头形的,以西汉早中期的作品为多,圆头形的以西汉中晚期的作品为多。西汉中晚期玉蝉的眼珠多跳出轮廓外。尾部的横线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一般以4至7条为多见,但是最多的有12道。南北朝时的玉蝉仍沿汉制。但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此时的玉蝉细部写实意味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 宋代以后的玉蝉多作为佩饰,有形无神,线条弱不见锋,软而呆滞,蝉形宽短,抛光不佳。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纹饰线条雕刻又粗又澡,腹部厚,双翅雕得较薄而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看上去好似透明的一般;蝉腿部刻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 真的古玉不外乎两种,即“出土古玉”和“传世古玉”。古董行业以“传世古玉”有无“包浆”,“出土古玉”有无“沁色”,作为鉴别玉器的重要依据。
出土古玉蝉长期受地下各种物质的侵蚀,受地气的熏蒸,玉蝉内在物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出现“土斑”、“土锈”等各种颜色,俗称“沁色”; 一股传世玉蝉经过长期的空气侵蚀及把玩时人的汗液、分泌物的浸润,表面会产生一层光洁润泽的奇异光泽,俗称“包浆”。玉蝉是爱玉之人非常喜爱的品种,虽然相对数量较多,但往往真品难求,因而玉蝉的收藏价格也在一路飙升。2007年北京拍卖的一件汉代白玉蝉,成交价竟然达到190400元;2008年,经济不景气,中国嘉德拍卖的一 件 汉 代 白 玉 蝉 , 成 交 价 也 达 到 了69440元。
在古人的心目中,蝉是一种神秘而圣洁的灵物,被视为清高、纯洁、通灵的象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有高洁之感,所以古人常以蝉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 “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等等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此外,自汉代以来,又以蝉的羽化比喻人能重生。将玉蝉放于死者口中称作含蝉,寓指精神不死,再生复活。把蝉佩干身上则表示高洁。所以玉蝉既是生人的佩饰,也是死者的葬玉。
玉蝉一般可分为三种:一、冠蝉,用于帽饰,无穿眼;二、佩蝉,顶端有对穿眼;三、含蝉,在死者口中压舌,刀法简单,没有穿眼。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又赋予蝉更多的含义。如以一玉蝉佩在腰间,谐音“腰缠(蝉)万贯”,以一蝉伏卧在树叶上,定名为“金枝(“知了”的谐音)玉叶”,也有人将佩挂在胸前的玉蝉取名为 “一鸣惊人”(取蝉的鸣叫声)。
玉蝉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大量出现。商代玉蝉用于日常佩戴,形制古朴,玉材质地欠佳,多为半石质。蝉头眼大,身翼窄小成细长倒梯形;头部中央有孔,用来穿绳。蝉身用阴线刻划象征身体部位,纹饰简单。 汉代玉蝉刀法简练,粗犷有力,刀刀见锋,称“汉八刀”。蝉形比战国时期薄而大,重视玉料选材,玉色以白为上。表面琢磨得平整洁净,线条挺秀,尖端见锋,锋芒锐利,其边缘像刀切一样,没有崩裂和毛刀出现,尾部的尖锋有扎手的感觉。线条以直线为多,有的虽呈弧线,但都是两线交锋而成。一般说,玉蝉呈平头形的,以西汉早中期的作品为多,圆头形的以西汉中晚期的作品为多。西汉中晚期玉蝉的眼珠多跳出轮廓外。尾部的横线表示具有伸缩功能的皮纹,一般以4至7条为多见,但是最多的有12道。南北朝时的玉蝉仍沿汉制。但由于战乱影响,玉料来源困难,玉蝉多数用滑石刻成。此时的玉蝉细部写实意味重,同汉代相比显得更为逼真。 宋代以后的玉蝉多作为佩饰,有形无神,线条弱不见锋,软而呆滞,蝉形宽短,抛光不佳。明代玉蝉有薄片状和圆雕两种,多用粉皮青玉制作。纹饰线条雕刻又粗又澡,腹部厚,双翅雕得较薄而有脉纹,还有无数的小圆点,看上去好似透明的一般;蝉腿部刻有许多细小的腿毛,这是明代常用的做法。 真的古玉不外乎两种,即“出土古玉”和“传世古玉”。古董行业以“传世古玉”有无“包浆”,“出土古玉”有无“沁色”,作为鉴别玉器的重要依据。
出土古玉蝉长期受地下各种物质的侵蚀,受地气的熏蒸,玉蝉内在物质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出现“土斑”、“土锈”等各种颜色,俗称“沁色”; 一股传世玉蝉经过长期的空气侵蚀及把玩时人的汗液、分泌物的浸润,表面会产生一层光洁润泽的奇异光泽,俗称“包浆”。玉蝉是爱玉之人非常喜爱的品种,虽然相对数量较多,但往往真品难求,因而玉蝉的收藏价格也在一路飙升。2007年北京拍卖的一件汉代白玉蝉,成交价竟然达到190400元;2008年,经济不景气,中国嘉德拍卖的一 件 汉 代 白 玉 蝉 , 成 交 价 也 达 到 了694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