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2011年的巨大震荡之后,温州金融秩序的恢复与重构在新年之际明显加速。
2012年1月5日,温州市政府下发《关于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这是去年9月温州爆发民间借贷危机以来,政府出台的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较为全面、具体的行动方案。
针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杂乱无章,该方案最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是,将成立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下称中心)列为十项具体措施的重中之首。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心的实施方案几易其稿,暂行方案已于去年底下发。目前,首家中心已开始组建。
一位参与方案讨论和组建工作的人士透露,首家中心将以公司化方式运作,以“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有限公司”的名称进行工商注册,计划于今年3月底正式挂牌营运,这比原计划推迟了近三个月。
温州市政府将中心的成立列为金融改革、规范民间借贷的重要举措,国家有关方面也将其视为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方案中少有的、具有亮点的制度安排之一。
浙江省、温州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在国家层面的审批工作,知情人士透露,国务院已原则批复,目前正在相关部委会签,这将进一步推动民间金融改革进程。
但在利率双轨制尚未破除,资金定价扭曲的背景下,业内人士担心,中心很难有效收编庞杂的温州民间金融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中心成立在即,但未来进驻机构的功能定位、业务覆盖范围、运营模式等诸多细节尚无定论,各方仍在激烈商讨中。
搭建阳光化平台
去年12月中旬,温州市鹿城区工商联(总商会)召开主席会议,区政府高层、金融办公室官员和区工商联30多位主席和会长参加,会议的核心话题是:成立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经多次讨论,由鹿城区工商联(总商会)牵头,鹿城区优质民营企业主导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参与当天会议的鹿城区工商联主席、温州开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胜对《财经》记者证实,鹿城区总商会下属22家民营企业将作为发起股东,出资组建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初期注册资本500万元左右,计划今年3月底正式挂牌营运。
公司由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审查核准,成立后配合该监管中心对场内市场主体行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温州市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想法最早始于2010年。2011年初,温州市政府出台《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出,“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平台,在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探索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一位接近温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下称温州金融办)人士表示,虽然设想提出很早,但进展缓慢,直到去年9月民间借贷危机爆发,政府部门才被迫快速启动该中心的建设工作。
在推动该中心组建过程中,为了统一管理,温州市政府于去年11月初设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承担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检查工作。该机构级别为正县级,是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归口温州市政府金融办管理,由现任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兼任主任。
去年12月初,《关于开展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意见(暂行)》(下称《实施意见》)的文件下发,市政府指定在温州市鹿城区先行试点,并将具体工作移交至鹿城区政府。
《实施意见》对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的性质和原则、试点内容、风险控制、监督管理和政策扶持方面提出了整体思路:初期在市区和瑞安、乐清两市先行试点;中心为民间借贷机构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提供场地、综合信息汇总和发布、借贷登记等综合服务;并通过相应的进驻机构为个人、机构、企业提供资金供需撮合以及融资信息、第三方鉴证、资信评价、信用管理、金融产品经纪代理、融资担保等专项服务。
《实施意见》规定该中心服务流程为:建立资金供求信息库,提供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提供民间资金的供给信息,通过信息服务系统实体和虚拟平台进行信息配对和对接,安排资金供需双方面谈,协助其办理手续并登记备案,最后整理借贷资料归档,并向主管部门备案。
但这只是总体原则,并不是具体实施细则,参与该中心组建工作人士表示,该平台更像是一个实体市场或者交易所,由政府出面“招商引资”,将大批相关机构引驻到该大楼内。
上述参与组建工作人士表示,由于温州此举是中国民间的首次尝试,并无参照,各方建议始终难统一。他透露,组建工作在市政府催促下艰难推进,但目前各方可以明确的是,先由鹿城区政府主导并搭建平台,剩余细节和争议部分,随后再逐步协商解决。
改造民间借贷模式
作为温州地区已经运营的民间借贷融资的电子信息网站,温州民间借贷网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促成资金需求双方完成交易,为急需资金者寻找合法的资金来源。
该网站发起人温州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看来,温州民间借贷网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雏形,初步具备该中心功能。温州民间借贷网自2010年5月运营以来,完成撮合20余笔借贷业务,累计借贷金额约3000万元。
据了解,温州民间借贷网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完成撮合交易借贷额单笔最低为30万元。从资金供需双方信息发布到最终完成撮合交易,最快需七天,前提是借款利率能直接匹配,且有足额的抵押品,否则时间会更长。
颜贻潘认为,中心的成立,可以解决兄弟亲友间难以启齿的借款利息、还款拖拉、手续不到位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效率和手续上将更加繁琐,原本快捷、灵活、广泛、具有人情味的民间借贷行为面临模式上的转变。
多年的实践表明,民间借贷最大的特点是快捷,数额较小的资金数小时内可以完成,借贷关系大多数只需口头承诺或者出具借条。快捷的特征适应了中小企业使用资金通常没有缜密计划所造成的资金临时缺口。
民间借贷通常在固定的范围和地域内、在亲缘网络和熟人圈子中进行,具有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综合功能。借贷双方所在的以亲缘、地缘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是民间经济活动最根本的信用基础,虽然没有任何成文规定,但是参与各方都遵守约定俗成的惯例。民间借贷具有很浓厚的人情味,借贷期限较短的或者关系较亲密的,甚至可免息。
倘若按照温州市政府的设想和规划,将参与各方逐步引入到公开的操作平台,交易完成后备案登记,这将改变传统的民间借贷非公开的服务模式。上述直接参与组建工作的人士表示,中心并无强制职能,为自愿参与,成立后有多少资金供需方会通过此渠道融资,连政府部门也没有十足把握。
更为关键的规定和争议是对利率水平的限制,《实施意见》要求中介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及借贷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借贷利率的4倍,职能部门将监控资金交易利率和场内交易中违规行为,并及时处理。
但对于逐利热情高涨的民间资金,依靠中心撮合发放贷款,并非最优选择,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利差。据人民银行温州支行官方统计,2011年9月,当时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在40%左右,此利率水平相当于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6倍多。
而熟悉温州情况的金融界人士则认为,上述统计可能仍然存在误差,他们所感受到的温州地区实际民间利率远高于40%的水平。对这些可以获较高利益的放贷人而言,是否主动纳入官方的协调管理体系,事实上有不少难度。
此外,一些可能涉及资金来源存疑的灰色民间借贷关系,更不会轻易浮出水面。
细则仍待完善
政府试图整顿金融秩序的良好愿望,还面临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尤其是在指导意见的执行过程中,许多操作细节可能导致政策设计的初衷走偏。
多位直接参与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规则和组建工作的人士均表示,在政策层面,政府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基本框架,但在操作层面,涉及到该中心组建内容的细节、运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细则仍不明晰,还在商讨过程中。
最核心的问题是哪些机构入驻该平台,尚未确定,而相关的选择标准,有可能陷入争议之中。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试点初期,从事民间借贷撮合的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先行入驻,其次引导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寄售行、旧物调剂行等中介机构进入,随后逐步引导从事民间借贷的一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进场登记管理。
据了解,目前人人贷、宜信等网络借贷中介都在考虑进入该平台,浙江当地全球网、温州民间借贷网也计划与该中心接口。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2011年底曾透露,2012年将引入三家到五家P2P(Peer to Peer 简称“人人贷”)企业入驻该中心。但据了解,在温州政府该中心的实施细则尚不明晰的情况下,此类机构还在观望。
《实施意见》规定,市场相关各方进场后自愿达成交易,如借贷发生违约,该中心不承担任何责任。对此杭州全球网执行董事高红冰认为, 1对1的借贷交易,中介机构撮合即可完成,如果出现违约,中心可不必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是1对多的交易,中心的角色不再局限于1对1交易中的简单撮合,这种情况下,违约发生后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还需讨论。
其次,《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中心由国有公司主导或者当地优秀民营企业发起组建,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以向会员和进场机构收取一定的服务手续费为赢利模式。
既然中心的发起人股东往往带有利益诉求,如何平衡该中心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商业赢利要求。参与组建工作的人士表示,应该提前出台相关政策,确定收费标准。而目前温州相关部门尚未明确具体标准。
此外,接近温州市金融办人士透露,中心业务服务范围界定也未明晰,是服务温州地区,还是面向更大地域,各方还存在争议。
该中心能否像设计者期望的那样发挥强化监管的作用,业界部分人士对此仍存疑虑。
温州市提出成立该中心的最终目的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给民间资本提供合法、阳光的平台,打击非法高利贷行为。为此,《实施意见》规定,资金供给方所出资金必须为自有资金并提供相关证明,严禁银行资金流入、非法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
但是2011年温州借贷危机的动因之一便是,大量银行资金流入高利贷市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一位国有大行温州分行人士表示,银行往往只能监控信贷资金流出的第一账户。据该行统计,该行温州地区中小企业贷款95%的信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领域。
参与组建该中心的人士也坦言,在辨别放款人资金来源、防止银行信贷资金流出方面,中心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对相关资金的深入核查,事实上涉及人民银行、银监局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职能,绝非一个新成立的中心可以承担。
温州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则认为,伴随着民间借贷阳光化,个人财产信息也将公开化,而很大一部分民间资金持有者,并不愿意公开个人财产信息。这带来一个挑战就是,中心如何保障放款人个人隐私,消除放款人的疑虑。因此他们提醒,中心的设立也可能就是一个阶段性的尝试,意在恢复和重构当地金融秩序,而并非一定要替代民间借贷机构。
2012年1月5日,温州市政府下发《关于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暂行)》,这是去年9月温州爆发民间借贷危机以来,政府出台的规范民间借贷市场较为全面、具体的行动方案。
针对民间借贷市场的杂乱无章,该方案最重要的制度性安排是,将成立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下称中心)列为十项具体措施的重中之首。据《财经》记者了解,中心的实施方案几易其稿,暂行方案已于去年底下发。目前,首家中心已开始组建。
一位参与方案讨论和组建工作的人士透露,首家中心将以公司化方式运作,以“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有限公司”的名称进行工商注册,计划于今年3月底正式挂牌营运,这比原计划推迟了近三个月。
温州市政府将中心的成立列为金融改革、规范民间借贷的重要举措,国家有关方面也将其视为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方案中少有的、具有亮点的制度安排之一。
浙江省、温州市政府一直在积极推动温州金融改革实验区在国家层面的审批工作,知情人士透露,国务院已原则批复,目前正在相关部委会签,这将进一步推动民间金融改革进程。
但在利率双轨制尚未破除,资金定价扭曲的背景下,业内人士担心,中心很难有效收编庞杂的温州民间金融活动,达到预期效果。目前,中心成立在即,但未来进驻机构的功能定位、业务覆盖范围、运营模式等诸多细节尚无定论,各方仍在激烈商讨中。
搭建阳光化平台
去年12月中旬,温州市鹿城区工商联(总商会)召开主席会议,区政府高层、金融办公室官员和区工商联30多位主席和会长参加,会议的核心话题是:成立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经多次讨论,由鹿城区工商联(总商会)牵头,鹿城区优质民营企业主导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参与当天会议的鹿城区工商联主席、温州开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胜对《财经》记者证实,鹿城区总商会下属22家民营企业将作为发起股东,出资组建温州市民间借贷登记服务有限公司。公司初期注册资本500万元左右,计划今年3月底正式挂牌营运。
公司由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审查核准,成立后配合该监管中心对场内市场主体行为进行日常管理,维护市场秩序。
温州市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想法最早始于2010年。2011年初,温州市政府出台《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明确提出,“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平台,在民间借贷活跃的地区探索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一位接近温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下称温州金融办)人士表示,虽然设想提出很早,但进展缓慢,直到去年9月民间借贷危机爆发,政府部门才被迫快速启动该中心的建设工作。
在推动该中心组建过程中,为了统一管理,温州市政府于去年11月初设立温州市地方金融监管服务中心,承担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和检查工作。该机构级别为正县级,是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归口温州市政府金融办管理,由现任温州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兼任主任。
去年12月初,《关于开展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意见(暂行)》(下称《实施意见》)的文件下发,市政府指定在温州市鹿城区先行试点,并将具体工作移交至鹿城区政府。
《实施意见》对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的性质和原则、试点内容、风险控制、监督管理和政策扶持方面提出了整体思路:初期在市区和瑞安、乐清两市先行试点;中心为民间借贷机构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提供场地、综合信息汇总和发布、借贷登记等综合服务;并通过相应的进驻机构为个人、机构、企业提供资金供需撮合以及融资信息、第三方鉴证、资信评价、信用管理、金融产品经纪代理、融资担保等专项服务。
《实施意见》规定该中心服务流程为:建立资金供求信息库,提供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提供民间资金的供给信息,通过信息服务系统实体和虚拟平台进行信息配对和对接,安排资金供需双方面谈,协助其办理手续并登记备案,最后整理借贷资料归档,并向主管部门备案。
但这只是总体原则,并不是具体实施细则,参与该中心组建工作人士表示,该平台更像是一个实体市场或者交易所,由政府出面“招商引资”,将大批相关机构引驻到该大楼内。
上述参与组建工作人士表示,由于温州此举是中国民间的首次尝试,并无参照,各方建议始终难统一。他透露,组建工作在市政府催促下艰难推进,但目前各方可以明确的是,先由鹿城区政府主导并搭建平台,剩余细节和争议部分,随后再逐步协商解决。
改造民间借贷模式
作为温州地区已经运营的民间借贷融资的电子信息网站,温州民间借贷网为借贷双方牵线搭桥,促成资金需求双方完成交易,为急需资金者寻找合法的资金来源。
该网站发起人温州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看来,温州民间借贷网是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雏形,初步具备该中心功能。温州民间借贷网自2010年5月运营以来,完成撮合20余笔借贷业务,累计借贷金额约3000万元。
据了解,温州民间借贷网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完成撮合交易借贷额单笔最低为30万元。从资金供需双方信息发布到最终完成撮合交易,最快需七天,前提是借款利率能直接匹配,且有足额的抵押品,否则时间会更长。
颜贻潘认为,中心的成立,可以解决兄弟亲友间难以启齿的借款利息、还款拖拉、手续不到位等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效率和手续上将更加繁琐,原本快捷、灵活、广泛、具有人情味的民间借贷行为面临模式上的转变。
多年的实践表明,民间借贷最大的特点是快捷,数额较小的资金数小时内可以完成,借贷关系大多数只需口头承诺或者出具借条。快捷的特征适应了中小企业使用资金通常没有缜密计划所造成的资金临时缺口。
民间借贷通常在固定的范围和地域内、在亲缘网络和熟人圈子中进行,具有风险共担,互惠互利的综合功能。借贷双方所在的以亲缘、地缘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是民间经济活动最根本的信用基础,虽然没有任何成文规定,但是参与各方都遵守约定俗成的惯例。民间借贷具有很浓厚的人情味,借贷期限较短的或者关系较亲密的,甚至可免息。
倘若按照温州市政府的设想和规划,将参与各方逐步引入到公开的操作平台,交易完成后备案登记,这将改变传统的民间借贷非公开的服务模式。上述直接参与组建工作的人士表示,中心并无强制职能,为自愿参与,成立后有多少资金供需方会通过此渠道融资,连政府部门也没有十足把握。
更为关键的规定和争议是对利率水平的限制,《实施意见》要求中介机构必须严格执行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及借贷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借贷利率的4倍,职能部门将监控资金交易利率和场内交易中违规行为,并及时处理。
但对于逐利热情高涨的民间资金,依靠中心撮合发放贷款,并非最优选择,最直接的损失就是利差。据人民银行温州支行官方统计,2011年9月,当时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的年利率在40%左右,此利率水平相当于银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6倍多。
而熟悉温州情况的金融界人士则认为,上述统计可能仍然存在误差,他们所感受到的温州地区实际民间利率远高于40%的水平。对这些可以获较高利益的放贷人而言,是否主动纳入官方的协调管理体系,事实上有不少难度。
此外,一些可能涉及资金来源存疑的灰色民间借贷关系,更不会轻易浮出水面。
细则仍待完善
政府试图整顿金融秩序的良好愿望,还面临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尤其是在指导意见的执行过程中,许多操作细节可能导致政策设计的初衷走偏。
多位直接参与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规则和组建工作的人士均表示,在政策层面,政府提出了原则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基本框架,但在操作层面,涉及到该中心组建内容的细节、运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细则仍不明晰,还在商讨过程中。
最核心的问题是哪些机构入驻该平台,尚未确定,而相关的选择标准,有可能陷入争议之中。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试点初期,从事民间借贷撮合的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先行入驻,其次引导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寄售行、旧物调剂行等中介机构进入,随后逐步引导从事民间借贷的一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进场登记管理。
据了解,目前人人贷、宜信等网络借贷中介都在考虑进入该平台,浙江当地全球网、温州民间借贷网也计划与该中心接口。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在2011年底曾透露,2012年将引入三家到五家P2P(Peer to Peer 简称“人人贷”)企业入驻该中心。但据了解,在温州政府该中心的实施细则尚不明晰的情况下,此类机构还在观望。
《实施意见》规定,市场相关各方进场后自愿达成交易,如借贷发生违约,该中心不承担任何责任。对此杭州全球网执行董事高红冰认为, 1对1的借贷交易,中介机构撮合即可完成,如果出现违约,中心可不必承担法律责任;但如果是1对多的交易,中心的角色不再局限于1对1交易中的简单撮合,这种情况下,违约发生后的法律责任如何界定,还需讨论。
其次,《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中心由国有公司主导或者当地优秀民营企业发起组建,采取市场化方式运作,以向会员和进场机构收取一定的服务手续费为赢利模式。
既然中心的发起人股东往往带有利益诉求,如何平衡该中心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商业赢利要求。参与组建工作的人士表示,应该提前出台相关政策,确定收费标准。而目前温州相关部门尚未明确具体标准。
此外,接近温州市金融办人士透露,中心业务服务范围界定也未明晰,是服务温州地区,还是面向更大地域,各方还存在争议。
该中心能否像设计者期望的那样发挥强化监管的作用,业界部分人士对此仍存疑虑。
温州市提出成立该中心的最终目的是规范民间借贷行为,给民间资本提供合法、阳光的平台,打击非法高利贷行为。为此,《实施意见》规定,资金供给方所出资金必须为自有资金并提供相关证明,严禁银行资金流入、非法集资和吸收公众存款。
但是2011年温州借贷危机的动因之一便是,大量银行资金流入高利贷市场,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一位国有大行温州分行人士表示,银行往往只能监控信贷资金流出的第一账户。据该行统计,该行温州地区中小企业贷款95%的信贷资金流入非实体经济领域。
参与组建该中心的人士也坦言,在辨别放款人资金来源、防止银行信贷资金流出方面,中心的作用可能非常有限。对相关资金的深入核查,事实上涉及人民银行、银监局等多个部门的监管职能,绝非一个新成立的中心可以承担。
温州攀远律师事务所主任颜贻潘则认为,伴随着民间借贷阳光化,个人财产信息也将公开化,而很大一部分民间资金持有者,并不愿意公开个人财产信息。这带来一个挑战就是,中心如何保障放款人个人隐私,消除放款人的疑虑。因此他们提醒,中心的设立也可能就是一个阶段性的尝试,意在恢复和重构当地金融秩序,而并非一定要替代民间借贷机构。